基础中医学习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6834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中医学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础中医学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础中医学习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础中医学习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础中医学习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中医学习题Word下载.docx

《基础中医学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中医学习题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中医学习题Word下载.docx

  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3.“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  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6.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7.“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8.“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阴胜阳虚B.阳胜阴虚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9.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10.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11.“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

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  1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E.土侮木13.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14.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E.培土制水15.“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E.肾阳虚而心火越二、判断题  1.事物的阴阳平衡是相对而并非绝对的。

2.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物质。

  3.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阴阳的作用下发生的。

4.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动态平衡是彼此依存的结果。

5.阴阳相互制约的过程,即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

6.“阴平阳秘”是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取得动态平衡。

  7.阴阳转化是阴阳对立的结果。

8.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9.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10.阴阳的消长是相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绝对的。

11.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是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

  12.阴阳互损所致的阴阳两虚,是阴阳双方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13.“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此长彼消之类的治疗法则。

1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此长彼亦长之类的治疗法则。

16.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17.五行相生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而相克则为异常变化。

18.五行乘侮可同时并见,均为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19.当土过度虚弱时,则不仅木来乘土,而且水也会因土之衰弱而侮之。

20.五行之中,凡具有生化特性者,大都属于木类。

21.五行之间“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即是相乘关系。

22.肾病影响到肝脏,即是“母病及子”。

  23.心火之气不足,势必导致肝木乘心火,肾水反侮心火。

24.中医学以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说明人体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25.中医学以五行的乘侮关系阐释脏腑间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26.“泻南补北法”是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而确立的治疗方法。

27.心火旺盛,累及肝脏,引动肝火,致心肝火旺为母病及子。

28.肺金的肃降,以制约肝气、肝火的上升,称为金克木。

29.“益火补土法”,目前临床上多指温心阳以暖脾土。

30.悲为肺志,属金;

怒为肝志,属木,所以怒胜悲。

31.“木火刑金”,为火乘金。

三、名词术语解释  1.阴阳2.阴阳互根3.阴阳消长4.阴阳转化5.重阴必阳6.阳胜则阴病7.阴胜则阳病8.阳病治阴9.阴病治阳10.阴中求阳11.阳中求阴12.阴损及阳13.阳损及阴14.五行15五行相生16.五行相克17.五行相乘18.五行相侮  19.木曰曲直20.火曰炎上21.土爱稼墙22.金曰从革23.水曰润下24.滋水涵木25.益火补土26.培土生金27.金水相生28.抑强扶弱29.抑木扶土30.培土制水31.佐金平木32.泻南补北  四、简答题  1.如何分析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3.你对阴阳的对立和制约是如何理解的?

4.你对阴阳的互根与互用是如何理解的?

5.何谓阴阳的消长、转化?

二者关系如何?

6.阴阳转化的条件及形式如何?

举例说明之。

7.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8.何谓五行相乘?

其次序和原因如何?

9.何谓五行相侮?

  10.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常用治法有哪些?

11.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常用治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何谓阴阳平衡?

有何意义?

  2.试述阴阳消长的形式及其与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

3.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确定治疗原则?

4.如何运用阴阳理论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5.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  一、选择题A型题  1.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A.五脏六腑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D.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2.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哪项是错的:

  

      9.肺主治节的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0.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哪两方面的病理变化?

11.简述肾主水功能的具体作用。

12.简述肝藏血的生理意义。

13.简述肝主疏泄功能的具体作用。

14.肺的肃降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1.脏与腑有何区别?

临床意义如何?

2.试述肺主行水的功能。

3.如何理解脾胃为后天之本?

4.如何理解脾主运化的功能?

  5.如何理解“满而不能实”和“实而不能满”?

对临床辨证论治有何指导意义?

  6.试述肝主疏泄对脾胃功能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影响。

7.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8.肺主治节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9.试述脾气主升的生理作用和病理表现。

※  一、选择题A型题  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2.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

  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E.营气D.卫气E.动气  4.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5.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6.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A.推动功能B.温煦功能C.固摄作用D.气化E.营养作用7.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

  A.气的推动作用B.气机C.气的防御作用D.气的固摄作用E.气化8.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

A.推动与温煦D.防御与固摄C.推动与固摄D.中介与推动E.温煦与凉润9.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10.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

A.气机不畅B.气结C.气闭D.气逆E.气虚11.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2.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心肺肾E.肝脾肾13.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营气B.卫气C.元气D.宗气E.谷气14.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

A.宗气B.谷气C.卫气D.元气E.营气15.一身气机的枢纽为:

  A.脾胃B.心肾C.肺肝D.脾肾E.以上均非16.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17.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减退:

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18.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  19.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A.肝B.心C.脾胃D.肺E.肾  20.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

  A.脉管B.经络C.腠理D.三焦E.分肉21.与血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22.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23.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24.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心气D.肺气C.中气D.肝气E.脾气25.与血液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26.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  27.在机体内,除______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的范畴:

A.胃液B.肠液C.血液D.泪液E.唾液28.下列哪一脏或腑与津液的生成关系不密切:

A.脾B.胃C.肺D.小肠E.大肠  29.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何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

  A.心肝脾肺三焦B.心肝脾肾三焦C.肺脾肾肝三焦D.心肝肺肾三焦E.肺脾肾心三焦  30.与津液输布最不相关的脏是:

A.肝B.心C.脾D.肺E.肾31.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A.汗B.尿C.粪D.呼气E.呕吐物  32.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中,以哪一组脏腑最为重要:

A.心肝肾B.肺脾肾C.脾肝肺D.肺肝胃E.心肝肺33.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

A.气逆B.气陷C.气结D.气滞E.气脱3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不摄津的范畴:

  A.多汗B.多尿C.漏汗D.遗尿E.遗精35.“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D.精血同源E.以上均非36.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汗B.尿C.粪D.呼气E.以上均非37.血和津液的共同功能是:

  A.滋润和濡养作用B.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C.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D.排泄代谢产物  E.以上均非  38.营气与卫气的共同特点:

  A.来源相同B.性质相同C.特点相同D.分布相同E.功能相同39.下列哪项属于气机失调:

  A.气逆B.气陷C.气滞D.气结E.以上均是40.禀受于父母的原始生命物质,称为:

  A.生殖之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E.肾精41.一身之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为:

A.心脾肾B.心肺肾C.心肝肾D.脾肺肾E.肝脾肾42.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A.气机B.气化C.气逆D.气脱E.气闭43.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肾精B.元气C.脏腑之精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44.津液与血液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称为:

  A.津血同源B.精血同源C.气血同源D.血汗同源E.肝肾同源二、判断题  1.气血津液是脏腑生理功能的产物,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2.气的运动产生的变化称为气机。

3.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固护体内的阴液。

4.气化即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5.精、血、津液的化生均离不开气化运动。

6.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7.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气滞。

8.元气根于肾,与脾胃无关。

9.元气通过三焦而流布于全身。

  10.元气肾中精气化生,靠水谷之精气的培育。

11.营气和卫气的主要区别是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12.营气与卫气同源于水谷精气。

  13.以水谷精微为主要物质来源而生成的气只有营气。

14.生命物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营气。

15.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16.脾统血和肝藏血是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

17.血的生成与肺无关。

  18.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19.营气和卫气正常协调,才能维持“昼精而夜寐”。

20.肾精化血,主要是通过骨髓和肝的作用来实现的。

21.仅气的推动作用就能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22.气的固摄作用关系到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和排泄。

23.因为气能行血,所以临床上治疗出血证时不能用补气药。

24.人体内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水谷精气。

  25.一般而言,肾与人体血液的正常运行无直接关系。

26.气能摄血,就是气有防止出血的作用。

27.气能摄津,就是气有防止出汗的作用。

28.元气根源于肾。

29.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30.津液的生成主要是靠小肠主液和大肠主津来实现的。

31.津液以三焦为通道而输布于全身。

  32.气血津液各自的生成,均离不开水谷精气。

33.津与液相比较,稠厚者为津,清稀者为液。

三、名词术语解释

      24.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

  25.“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其中的“外热”或“内寒”,主要指寒热征象反映于里或反映于外而言,而非指病位的在表或在里。

  26.所谓“实”的病机是指邪气亢盛而正气已衰。

三、名词术语解释:

  1.病因2.辨证求因3.六气4.六淫5.少火6.壮火7.疠气8.七情9.痰饮10.瘀血11.虚邪12.贼风13.正气14.邪气15.邪正盛衰16.虚17.实18.虚实错杂19.虚中夹实20.实中夹虚21.虚实真假22.格阳23.格阴24.亡阳25.亡阴  四、简答题:

  1.中医学的病因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3.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寒邪致病的原因有哪些?

5.如何理解湿性粘滞?

6.何谓疠气?

其致病特点如何?

7.六淫致病和七情致病有何不同?

8.为什么说“燥易伤肺”?

  9.为什么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10.为什么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11.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

12.何谓正胜邪退?

其临床意义如何?

13.何谓邪盛正虚衰,其临床意义如何?

14.邪正盛衰出现的虚实变化有哪些?

15.邪正盛衰对病势的趋向及转归有何影响?

16.形成虚实错杂病机的原因有哪些?

  17.如何理解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

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五、论述题  1.何谓“六气”与“六淫”?

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

  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4.为什么说“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及“暑多挟湿”?

5.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6.试述外寒与内寒的区别与联系。

  7.火热邪气与暑邪在性质和致病特点上有何不同?

8.寒邪和湿邪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

9.痰饮是如何形成的?

有何致病特点?

10.怎样理解“气有余便是火”?

  11.瘀血是如何形成的?

其病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2.试述痰饮、瘀血、结石三种病理产物之间的关系。

13.何谓“五气化火”和“五志化火”?

14.结石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15.先天因素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16.何谓医过?

其形成因素如何?

有何致病特点?

17.为什么说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8.何谓虚实病机?

其各自病理表现如何?

  19.试述阳偏胜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20.试述阴偏衰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

21.阴阳格拒的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如何?

  22?

试述形成“阳胜则阴病”与“阴胜则阳病”的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中医诊断学  第七章四诊  【典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

  A目光精彩B神志清楚C颧赤如妆D形丰色荣E呼吸调匀2.下列哪项不是失神的表现:

  A目无精彩B形羸色败C呼吸微弱D神志昏迷E壮热面赤3.失神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能食,此为:

A神志异常B无神C少神D假神E得神4.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

  A精神不振B两目晦暗C面色无华D形体羸瘦E动作迟钝5.下列哪项非邪盛神乱的失神表现:

  A壮热烦躁B神昏谵语C呼吸气微D两手握固E牙关紧闭6.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A气血不足,精津亏损B机体阴阳失调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D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E阴盛于内,格阳于外7.病人表情淡漠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其病机是:

  A气郁化火,痰火扰心B阳明热盛,扰乱神明C肝风挟痰,蒙蔽清窍D痰气郁结,蒙蔽心神E温病热入心包  8.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可见于:

A狂病B痫病C癫病D脏躁E以上都不是9.在《灵枢?

五色》中,藩是指:

A前额B眉间C下颏D耳门E颊侧10.在《素问?

刺热篇》中,右颊候:

A心B肝C肺D脾E肾11.在《灵枢?

五色》中,鼻柱候:

A肺B心C脾D肝E肾12.脾胃气虚病人多见:

  A面色萎黄B面黄虚浮C面目一身俱黄D面色青黄E以上都不是13.阳气暴脱病人多见:

  A面色淡白无华B面色白C面白虚浮D面色苍白E面色青黑14.以下哪项不是面色发黑所属病证:

  A水饮B痰湿C肾虚D寒证E血瘀15.以下哪项不是面色发青所属病证:

A痛证B寒证C惊风D血瘀E痰饮16.午后颧红属于:

  A阴虚内热B阳明实热C外感风热D真寒假热E虚阳上越17.“望色十法”中“抟”是指:

  A面色沉隐B面色浊暗C面色壅滞D面色浅淡E面色枯槁18.“望色十法”中,面色夭转泽,说明:

A病邪自里出表B病阴转阳C病实转虚D病虽久而邪将解E病重转轻19.下列哪一项属形盛气虚的表现:

  A体胖能食,肌肉坚实B体胖食少,神疲乏力C形瘦能食,舌红苔黄D形瘦颧红,皮肤干焦E卧床不起,骨瘦如柴20.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

  A气血大虚B肺虚少气C脱血夺气D肾不纳气E以上都不是21.患者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

A痹证B痿证C中风后遗症D瘫痪E痫证22.两目白睛是五轮学说之:

  A水轮B风轮C气轮D肉轮E血轮23.牙龈红肿而痛,多属:

  A阴虚火旺B肝火上炎C肺经有热D脾经火热E胃火上攻24.阴囊肿而不痒不痛,是为:

A阴肿B山疝C狐疝D阴挺E阴疝25.白的出现,是因:

  A气分热盛B湿郁汗出不彻C风湿热邪留于肌表D湿热火毒内蕴E风热之毒阴于肌肤  26.疮疡漫肿无头,部位较深,皮色不变,不热少疼者为:

A痈B疔C疽D疖E风疹  27.小儿囟门突起,多属:

  A温病火邪上攻,脑脊水有病B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D肾阴不足,虚火上炎E以上都不是28.小儿囟门迟闭,多属:

  A温热之邪上攻B吐泻伤津C气血不足D肾气不足发育不良E肾阴不足虚火上炎29.眼窝凹陷,多属:

  A水肿病B伤津液或气血不足C肝胆火炽D脾胃虚衰E肾精耗竭30.鼻头色青,多属:

  A气血亏虚B肺脾蕴热C阴寒腹痛D胃气衰败E肾虚寒水内停31.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属:

  A气血亏虚B肾精亏损C出麻疹先兆D肾气不足E肝胆湿热32.血瘀病人唇色,多属:

  A淡白B樱桃红C深红D青紫E青黑33.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

A瘰疬B瘿瘤C痰核D发颐E梅核气34.舌淡白不胖较嫩而有齿痕多提示:

A阴虚B阳虚C气虚D血虚E精亏35.头发色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

  A精血不足B血虚受风C疳积病D肾虚或血热E因禀赋不足所致36.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者,多属:

A寒痰B热痰C湿痰D燥痰E肺痈37.呕吐清水痰涎者,多属:

  A寒呕B热呕C伤食D痰饮E肝胆湿热38.望小儿指纹诊法始见于何书:

  A钱乙《小儿药证直诀》B王超《水镜图诀》C陈复正《幼幼集成》D汪宏《望诊遵纪》E林之翰《四诊诀微》39.小儿指纹透于气关,多属:

  A正常表现B邪气入络邪浅病轻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D邪气深入脏腑病情严重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110.下列诸脉,除……外,脉位皆表浅:

A浮脉B芤脉C濡脉D散脉E弱脉111.下列诸脉,除……外,皆主虚证:

A浮脉B迟脉C微脉D细脉E濡脉112.下列诸脉,除……外,皆主痛证:

A弦脉B紧脉C滑脉D伏脉E动脉113.下列诸脉,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