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621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docx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取氧气优秀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docx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篇一: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内容分析】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

  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资料图片展示、媒体放映。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

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

  夹)、棉花、酒精灯、集气瓶,水槽·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高锰酸钾制氧气

  2、过氧化氢制氧气

  3、氯酸钾制氧气

  二、重难点1、催化剂2、分解反应【教学反思】【素材链接】

  篇二: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制取氧气

  lbrqh

  教材依据:

  教育部2012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尝试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的物质,初步体验化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的新授课。

新教材淡化了氢气的制取内容后,氧气的制取就更加重要了。

该课为学习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

氧气又是学生熟悉的物质,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有能力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的。

因此本节课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氧气的工业制法及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概念。

第2课时: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分解反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方法。

尤其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掌握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会判断分解反应。

  4、能写出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通过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要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3、通过讨论,增进交流、合作和表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药品及操作方法。

难点: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的突出及突破:

(1)通过学生动手选择仪器并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以突出重点。

(2)催化剂的概念是本节课难点,可以边实验、边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锰是否是反应物,再作对比实验加以解释。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1.教师的实验准备:

5%的过氧化氢溶液、带单孔橡皮塞、导管、二氧化锰、氯酸钾、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石棉网、火柴

  2.学生分组实验:

(共十二组,每组包括)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试管架、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带单孔橡皮塞、导管、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烧杯、坩埚钳、棉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有关氧气用途的录像)

  师:

结合看到的录像,请同学们说一说氧气有哪些用途?

  学生讨论回答:

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氧气是发射火箭的助推剂;可用于金属的焊接和切割;煤、木材的燃烧需要氧气。

  师:

氧气的用途真是广泛。

那我们如何获得纯净的氧气呢?

工业用到大量的氧气如何制得呢?

你们是否希望自己也能够制取出氧气来?

我们学了该课题后,以上问题就可得出答案了。

  二、氧气工业制法

  学生阅读:

教材40页“资料卡片”工业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师:

通过阅读,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氧气的工业制取。

学生回答: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教师补充:

膜分离法制氧气。

  师:

学生看有关资料并思考讨论归纳小结。

  根据以上数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粉尘已预先除去)将空气先加压降温至-200℃,空气变成态。

  具体过程:

  1、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氮气

  干燥

  加压

  液态空气液态氧

  氧气

  2、膜分离法制氧气(学生根据课本自主学习)空气

  富氧膜

  富氧空气

  含氧80%以上

  [讨论]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

  [小结]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

因为这里只是利用各种成分的沸点不同,把空气中的氧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三、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常从某些含氧化合物中得到氧气。

  请猜测能否利用这些含氧化合物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二氧化锰(mno2)、双氧水(H2o2)

  实验探究一

  [教师演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无变化?

  [设问]实验2的反应结束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能否继续进行?

如果能进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小结]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归纳:

(1)“改变”(指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不变”是指催化剂的质量及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催化剂可反复使用)[设问]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实验探究二

  [教师演示]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引导学生讨论]根据以上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氯酸钾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不能。

二氧化锰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仍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放出氧气的作用?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仍做催化剂。

  [小结]归纳小结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使学生将感性认知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做准备。

活动探究三

  (学生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师: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45页【实验活动1】

  设问: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如何选择仪器、如何连接仪器?

(3)试管口

  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5)什么时候收集气体?

(6)实验结束后是先熄灯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学生分组讨论:

解决以上问题。

  归纳总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药品,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将集气瓶内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上倒放在水槽中。

d、给试管加热。

e、导管口开始连续均匀出现气泡时收集。

f、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

  学生进行实验,自己选择仪器。

  [设疑]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

这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小结]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区别:

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

  课堂练习:

课本41页第1、2题课后作业:

课本42页第4题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使许多原来教师讲解工作由学生讨论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

如:

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特点,自主选择仪器制取氧气等探究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题教学还根据新课标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意识。

在设计本课课案时,为了说明二氧化锰只是起到催化作用,本人在教材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添加单独给二氧化锰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实验,而使二氧化锰在分解过程中只起催化作用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当然,本课也有不足,“讲”的内容有偏重,没有大胆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篇三: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三《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鸡街九年制学校左志荣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这里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另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2、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

在本

  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了解分解反应。

  3.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