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602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docx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docx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

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

一、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

病   症 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 

(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   症 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 

(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   症 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 

(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   症 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   症 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严重的病鱼,肠道被虫体堵塞,并引起肠道发炎和贫血,刮开鱼腹,取出肠管,并小心剪开,即可见到充塞在肠中的鲤蠢绦虫。

防治方法 

(1)彻底搞好清塘消毒工作。

(2)用含90%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0.5千克混合做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6天,有一定疗效。

           

 

病   症 由中华黏体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患此病的病鱼,外表病症不明显,须剖开鱼腹,取出鱼肠,在肠外壁上可见芝麻状的乳白色胞囊。

剪开肠管,内壁胞囊数量更多。

取下胞囊少许内含物,加上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便可见到中华黏体虫的成熟孢子。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改善水质,可以减少孢子感染。

(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200~400克盐酸左旋咪唑拌饲投喂,连喂20~25天。

病   症 由艾美寄生虫而引起的肠道病。

大量感染艾美虫的病鱼,腮瓣苍白,腹部膨大,肠道前段的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肠管肿大,严重时肠壁溃烂穿孔,病鱼体色发黑。

主要危害1~2龄青鱼。

防治方法 

(1)发病前,用碘液拌豆饼喂青鱼,每50千克青鱼用4%碘液30毫升,连喂4天。

(2)用硫磺粉拌豆饼喂青鱼,每50千克青鱼用硫磺粉50克,每天1次,连续投喂4天。

                        

 

病   症 由九江头槽绦虫、马口头槽绦虫等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主要危害草鱼种,病鱼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但食量剧减,故又称“干口病”。

严重的病鱼,腹部膨胀,剖开鱼腹,可见肠道形成胃囊状扩张,破肠后,即可见到白色带状虫体聚集在一起。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剑水鳋。

(2)用含90%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500克混合做成药饵,按鱼定量投喂,每天1次,连续6天。

(3)每千克鱼用48毫克吡喹酮拌饲料投喂1次,隔4天用同样剂量再投喂1次。

 

 

二、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病   症 由尺蠖鱼蛭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呈长筒形,后端扩大,背部稍扁,体长2—3厘米,体色一般为褐绿色。

主要寄生在鲤、鲫等底层鲤科鱼类的皮肤、鳃或口腔内。

少量寄生对鱼影响不大,大量寄生时,虫体在鱼体爬行并吸血,引起病鱼焦躁不安,伤口溃烂,同时鱼蛭还是锥体虫和细菌性鱼病的传播者,对鱼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 

(1)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0.5—1小时,使虫体脱落鱼体,再收集杀死。

(2)用生石灰清塘,杀死病原。

病   症 由一种未定名的吸虫引起的鱼病。

此病又名黑斑病,病鱼身体消瘦,体表及鳍条、鳃盖、下颚等部位布满黑点,手摸有粗糙感,严重时,可引起鱼体弯曲,甚至脊椎骨弯曲。

只要挑下黑点,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吸虫囊蚴便可诊断。

主要危害草鱼、鲢、鳙和泥鳅等鱼苗鱼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吸虫中间寄主椎实螺。

(2)发病鱼池,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克,可杀死椎实螺。

病   症 由鲫嗜子宫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此病又称鲫红线虫病。

虫体寄生在鲫鱼尾鳍鳍条的间膜内,偶尔也有寄生在背鳍和臀鳍上。

虫体血红色,肉眼可见。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以杀灭幼虫和阳性中间寄主剑水蚤。

(2)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碘酒涂擦病灶部位。

(3)用2%—2.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

病   症 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常见的有寄生在鲢、鳙鱼体表的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鲩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金鱼、乌鳢等鱼体的鲤锚头鳋。

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筒形,肉眼可见。

锚头鳋把头钻人鱼体吸取营养,使鱼消瘦。

被钻人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往往有水霉菌侵入丛生。

1条6~9厘米长的鱼种,如有3~5条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

(2)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隔7天1次,连续3次。

病   症 由棍形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粗短,形如棍棒,皿红笆。

虫体常寄生鲇鱼鳃盖附近的体表,肉眼可见盘曲的虫体,寄生部位有时有发炎症状。

主要危害鲇鱼。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2~0.5克全池遍洒,杀死中间寄主剑水蚤。

(2)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幼虫和阳性中间寄主。

病   症 由多种鱼鲺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常见的有日本鲺、大鲺和中华鲺等。

虫体椭圆形,透明,肉眼可见。

鱼鲺寄生到鱼体后,用口刺刺破鱼的表皮,并用大颚撕破表皮,吸食鱼的血液,造成许多伤口,使组织溃烂,病鱼呈现极度不安。

能造成病鱼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杀灭水中的鱼鲺成虫、幼虫和虫卵。

(2)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

(3)用4~5根号筒杆扎成一束,每667平方米水面插7—9束,浸入汁液防治鱼鲺。

病   症 由中华尾孢虫寄生而引起。

孢子梨形,缝脊细而直,壳片后端延长为两根等长的针状尾巴,叉尾分开。

患病的乌鳢鳍条间有中华尾孢虫的淡黄色条状胞囊;患病的胡子鲇体表有许多中华尾孢虫的白色点状胞囊。

患尾孢虫病的病鱼,体瘦发黑,常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 

(1)每50千克鱼用硫磺粉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4天。

(2)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500克,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病   症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许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鱼危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孔雀石绿0.2—0.4克,浸洗病鱼2小时。

(2)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放养。

 

一、寄生虫引起的其他器官病

病   症 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复口吸虫的囊蚴体前部有口吸盘、腹吸盘。

病鱼脑区和眼眶周围呈明显的充血现象,在水中处于挣扎状态,鱼体颤动逐步弯曲,短期内即可出现大批死亡。

慢性感染时,病鱼眼球浑浊呈乳白色,严重时水晶体脱落瞎眼,故又称“瞎眼病”。

防治方法 

(1)鱼苗下池前彻底清塘,杀灭吸虫的中间寄主椎实螺。

(2)发病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24小时内用药2次,杀死椎实螺。

(3)每50千克鱼每天用晶体敌百虫7.5~10克拌饵喂鱼,连喂5~6天。

病   症 由一种似子宫线虫的雌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粗壮,呈血红色,两端圆钝。

虫体寄生在黄颡鱼眼腔中,对红肿、突眼的病鱼,先剪开眼周围的肌肉组织,逐渐向眼窝剖进去,可见虫体盘曲在眼窝内,有时数条缠绕在一起。

病鱼往往造成瞎眼。

防治方法 此病因常在水库等大水面发生,尚无有效控制方法。

病   症 由鲢碘泡虫寄生在鱼的脑腔中引起的鱼病。

鲢碘泡虫的孢子为椭圆形或倒卵形,前宽而后稍狭,前端有2个大小不等的梨形极囊。

病鱼极度消瘦,体色暗淡无光,尾巴上翘,在水中狂游乱窜,似疯狂状,故又名疯狂病。

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25千克生石灰带水彻底清塘,杀灭淤泥中的孢子,减少病原的流行。

(2)鱼种放养前先进行鱼种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500克充分溶解后,浸洗鱼种30分钟,能杀灭60%-70%孢子。

 

病   症 由球状鳗居线虫和粗厚鳗居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呈圆筒形,肉眼可见。

线虫在鳗鲡鳔中吸血,导致鳔壁充血,当鳔感染6~10条虫体时,幼鳗出现贫血消瘦,体色发黑。

感染15条以上时就会出现鳔壁增厚,鳔囊显著增大,压迫内脏器官及血管,腹部肿大。

防治方法 

(1)消灭中间宿主,切断鳗居线虫生活史,以控制感染。

(2)在春季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2~0.4克全池泼洒,每周泼洒1次,能有效地控制幼鳗的感染率。

 

二、细菌、真菌性鱼病

病   症 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病鱼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

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黏液,病鱼不吃食,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是草、青鱼的主要鱼病之一。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饵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

(3)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磺胺胍5克,第二至第六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喂,连续6天。

                

 

病   症 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

腐鳍病多发生在泥鳅上,患病泥鳅的背鳍及附近肌肉腐烂,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下骨骼外露,鱼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有红斑。

患此病的其他鱼类,鳍因组织坏死而逐渐缩小,并逐渐腐损,只剩有鳍条骨外露。

防治方法 

(1)外部涂孔雀石绿(或碱性绿)预防因鳍条腐烂造成水霉菌感染。

(2)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对病鱼洗浴,用青霉素100微克/毫升、赤霉素12.5微克/毫升等药物浸洗病鱼。

 

病   症 由鳗弧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病鱼的肝脏明显肿大,从外表上便可看到肝区部位的躯干部明显外突。

主要危害南方养殖的鳗鲡,对北方养殖的鲑、鳟鱼也有一定的危害。

防治方法 

(1)向病鱼池泼洒漂白粉,或三氯异氰尿酸,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每立方米水体用药分别为1克、0.4—0.5克、0.5—0.6克、0.5~0.6克。

(2)每千克鱼每天投喂磺胺甲基嘧啶0.2克,连续5天。

(3)每千克鱼每天投喂土霉素50~80毫克,连续5天。

病   症 由鱼害黏球菌引起的鱼病。

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

1~2龄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