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581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转承到本册学习内容上,他们对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并进行了有效的深入。

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起一个适于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提响了一个上升的趋势。

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趋势,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科学知识:

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雌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一共7课,各用1课时,共用7课时。

第五课让身体热起来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5课让身体热起来---人体能量的来源与转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等角度对人体能量及其转化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尝试运用从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对现象做出解释,解决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了解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难点:

学生对热量转化的科学认识理解。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好课前相应的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人体能量吸收、转化的文字、图片资料,并进行初步的整理分类;关于不同食物可供转化的热量、不同活动消耗热量资料等。

冬季活动方面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冬季活动相关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感受,引出问题“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怎样使身体热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让身体热起来。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让身体热起来,适时下发科学记录表,提示学生整理归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汇报,提示学生将找到的方法予以分类。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以及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研究学习内容《食物与营养》,指导学生认识到食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充分交流讨论,适时出示人们生产学习、工作娱乐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使学生认识了解人体能量的转化及其途径。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阐述自己的认识、观点。

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人体能量的去处:

保持体温(热能)、运动(机械能)、生长(储存能)等。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了解“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

教师随机下发相关资料卡,指导学生通过对人体能量转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发现,引导学生倾听、互相评价。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教师出示一些肥胖人的生活中困难资料,提出拓展延伸活动内容:

“了解造成肥胖原因,帮助肥胖人减肥减肥提出方案。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学生与教师谈话,学习教师出示的冬季活动图片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师交流感受,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习活动内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多种方式让身体热起来学习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让身体热起来,并在教师下发的科学记录表记录,整理归纳。

学生充分交流汇报,按照活动方法进行分类。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以及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学生回顾以往研究学习内容《食物与营养》,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认识到食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充分交流讨论,观看学习教师出示人们生产学习、工作娱乐等贴近自身活动的图片,认识了解人体能量的转化及其途径。

学生充分交流汇报,阐述自己的认识、观点。

倾听教师归纳小结,认识人体能量的去处。

学生积极思考了解“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

自主学习教师随机下发的相关资料卡,通过对人体能量转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实际问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发现,互相倾听、互相评价。

学生观看教师出示的资料,了解拓展延伸活动内容,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通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开放、和谐的科学学习氛围。

本活动重在在开口说、动手做,使学生生学习充满兴趣,但活动符合不宜过大,学生不要带着太多任务参与活动。

只要学生能说、能做、能调动个体的生活经验即可,重在通过趣味性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探究人体能量及转化做好铺垫。

本活动教师让学生认识人体能量去向同时,还应认识到:

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没有能量,人就无法工作、学习、娱乐、运动,即使是熟睡的人也需要能量;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去向时变成热能散发(占人体消耗能量的50%。

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开放的学术研讨氛围,让学生在争论中辨明问题,在研讨中澄清认识。

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师灵活掌握。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体验与探究》第5课内容。

2.进一步拓展学生课后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六课摆的秘密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6课摆的秘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在学习活动中能设计简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换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初步认识机械能的转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探究摆摆动快慢的学习活动。

难点:

学生对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认识理解。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有关伽利略研究摆的秘密的图片文字资料;摆模型。

学具准备:

教师为每组学生做好相应准备分组探究合作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粗细相同的线绳三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线绳2根、量角器、重物6个、计时秒表、橡皮泥、科学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类似摆的现象?

(秋千.吊灯)

2.教师出示一个做好摆,同学们请观察这个摆,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

摆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摆的秘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做一个简单的摆。

1.查看实验材料:

支架.细线,螺丝帽

2.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摆。

先把支架夹子调到一定的高度,把线的一头固定到横杆上,线的另一端拴上螺丝帽。

3.我们把线(横架固线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叫做摆线,下面的螺丝帽叫做摆锤,摆动的幅度叫摆幅。

探究活动二:

研究摆的快慢因素。

1.根据你的猜想,你准备怎样来设计方案和验证呢?

2.小组内进行讨论方案

方案一:

用相同长度的摆线,不同的螺丝帽做成两个摆,相同时间内记录摆动的次数。

方案二:

用相同的螺丝帽,不同长度的摆线做成两个摆,相同时间内记录摆动的次数。

方案三:

摆的幅度的大小

分组实验填定记录单,多做几次

  时间

  1分钟

  结论

  摆线相同,摆锤重

  摆线相同,摆锤轻

  时间

  1分钟

  结论

  摆锤相同,摆线长

  摆锤相同,摆线短

  时间

  1分钟

  结论

  摆幅大

  摆幅小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分组汇报

1.让你的摆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

摆在摆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2.面对着你们小组做好的摆,请同学们猜想:

摆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小组内进行讨论。

3.为什么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停下来?

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并且长时间不停地摆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到另一个最高点,这样往复运动,并在一段时间后,又慢慢地停下来。

简单的说,摆从静止到运动,再由运动到静止,它在进行机械能的转化。

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大的螺丝帽做的摆快;小的螺丝帽做的摆快;摆线长的摆快。

2.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体验与探究》第6课内容。

2.我们生活中挂钟的钟摆是怎样工作的?

3.做一个听话的摆。

 

第七课钻木起火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钻木取火-----认识机械能与其它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学习活动中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钻木起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探究钻木起火道理,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的学习活动。

难点:

学生对对机械能转化热能的理解认识。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古代人用火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初步整理、分类;观察生活中摩擦生热的现象。

学具准备:

砂纸、木条、粗铁丝、手摇钻、木块、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那是在大约6000余年前,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于虫钻的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

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