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28份 中图版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5331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28份 中图版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28份 中图版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28份 中图版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28份 中图版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28份 中图版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28份 中图版2Word格式.docx

《高中地理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28份 中图版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28份 中图版2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28份 中图版2Word格式.docx

B.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④

C.表示绿地对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①

D.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②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由流水侵蚀形成,应该是水文要素;

不同温度带生长的植物应该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属气候要素;

绿地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植被(生物)对气候的影响;

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A

下图为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植被种类丰富是因为该地(  )

①纬度较低 ②地势起伏大 ③河流短急 ④降水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由图中信息知,该地为亚热带或热带区内的某一岛国。

影响植被种类丰富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气候、地形因素。

4.据观测,该地区近年来降水量减少约10%,但地表径流却增加了3%,最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列哪一要素有关(  )

A.地形B.植被

C.河流D.洋流

地表径流增加,说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

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

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C.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

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

枯水期,河流搬运能力低,含沙量小;

洪水期,河流搬运能力强,但对咸潮影响小;

根据大气环流形势,北美西部的温带荒漠不可能被带到北太平洋;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风力作用强,流水作用弱。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6~8题。

6.和①处自然带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山脉迎风坡B.大气环流

C.暖流D.寒流

①为热带雨林带,其形成与暖流、地形抬升、迎风坡有关。

D

7.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A.热带草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④地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  )

A.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根据经纬度及区域形状,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洲东部,自然带由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9.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

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Q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分布的纬度较低。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

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

辽宁大连——“碧海蓝天”;

内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

新疆——“黄沙滚滚”。

11.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从辽宁大连→内蒙古→新疆体现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12~13题。

12.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

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我国东北地区。

13.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形

同一植被分布纬度越低的海拔越高。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天然白桦林分布在纬度相对较高的东北地区,喇叭沟门纬度较低海拔较高,说明影响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

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

A.从30°

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

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50°

N~70°

N之间纬度每升高1°

,林线海拔约升高130m

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地区的山地林线较高,尤以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较高,表明山地林线与气温、降水有关。

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15.影响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温度 ②湿度 ③坡度 ④坡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森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

1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3)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出近年来图示区域的陆地面积变化趋缓的原因。

(1)题,读图可看出,图中区域为黄河三角洲,图示期间海岸线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其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2)题,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影响该区域陆地面积的变化,而影响泥沙含量主要是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水土流失。

第(3)题,图示区域陆地面积扩大趋缓,是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大量减少导致的,这要从泥沙的侵蚀和搬运两个角度分析。

(1)陆地面积扩大;

向东北方向扩展;

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保持工作改善,流失的泥沙减少;

小浪底等水利工程截留泥沙等。

17.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比较A、B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并指出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分异基础。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

(5)用字母D标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并简述其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题,由图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2)题,A、B两地都位于中纬度地区,A地在亚欧大陆(我国)的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地在亚欧大陆西部(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A地气温年较差显然比B地大;

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也就是自然带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分异基础是热量。

第(3)题,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第(4)题,C岛是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其东部热带雨林的形成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表现,主要受东南信风、暖流、地形的影响。

第(5)题,把字母D标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的位置,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要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不仅关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关注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A地气温年较差大于B地;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4)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

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

(5)标注略。

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或:

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