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中生物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高中生物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课程安排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高中生物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是高中阶段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0个单元,可以概括为3个部份:
第一部份是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内容;
第二部份是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本质的内容;
第三部份是关于生物界的发展和生物与环境的内容。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的,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志向、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
选修课课程内容的安排侧重于体现生物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包括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等基础性内容。
以上选修课教学内容,与必修课内容既不重复,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是必要的延伸和提高。
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都安排了研究性课题,这些课题要求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有些课题需要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完成。
研究性课题主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教师可以利用机动课时安排学生做课题研究报告。
教师要在课题研究活动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尤其要鼓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
1.高中生物必修课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规定,高中生物必修课每周3课时,共105课时。
其中讲课的参考课时为70课时,实验等的参考课时为15课时,地方教材和机动20课时。
具体教学内容见下表。
2.高中生物选修课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规定,高中生物选修课每周3课时,共78课时,其中讲课的参考课时为44课时实验等的参考课时为8课时,地方教材和机动课时为26课时,具体教学内容见下表。
高中生物必修课教学内容
单元
知识
学生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参考课时
要点
教学要求
项目
绪论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B
A
研究性课题:
调查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并做交流报告
独立
完成
2: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组成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C
实验: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Ⅰ
或Ⅱ
3:
1
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
细胞的分化和衰老
细胞的癌变
D
1.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
绿体的装片
2.观察细胞质流动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8:
3
生物的新陈代谢
酶的发现
酶的概念和特性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的矿物代谢
光合作用的发现
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的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内环境的稳态
生物的呼吸作用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2.影响酶活性的实验(选做)
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Ⅱ
12: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实习:
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选做)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师指导完成
6: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的类型
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
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融合
生物的个体发育
5:
遗传和变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基因突变和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实验:
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
4.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装片(选作)
实习:
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选做)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研究性课题: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orⅡ
小组合作完成
16:
生物的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生物进化的简要过程和界级分类(选学)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猿间的亲缘关系
参观:
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选做)
4: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种族密度的取样调查
2.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
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自然保护区(选学)
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的防治
1.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收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在班级内交流
独立完成
5:
高中生物选修课教学内容
生物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体生命活动的
调节和免疫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血糖的调节
体温调节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现代免疫学的应用
几种果蔬中Vc含量的测定
9:
2
光合作用和
生物固氮
C3植物和C4植物
光合作用的C3途径和C4途径(选学)
生物固氮及其意义
生物固氮过程简介(选学)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自生固氮菌的分离
4: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细菌的结构和繁殖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
微生物的生长
发酵工程简介
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
7:
4
细胞与细胞工程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工程简介
酶工程简介
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选做)
遗传与基因工程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应用(选学)
基因的结构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基因工程简介
人类基因组研究
1.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
2.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人与生物圈
生物圈的稳态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草原生态系统与畜牧业的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与发展生态农业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学习测量空气中SO2污染的简易方法(选做)
1.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2.通过调查,对一个社区的生态系统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8∶1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认真改进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要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通过生物科学事实和科学研究过程过渡到有关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教学,并经过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实质。
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从问题、图表、数据等情境中分析教材中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加工、整理、贮存等信息处理的方法,逐步形成各层次的知识结构系统,使他们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够灵活应用,触类旁通。
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补充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教学中,同时要注意生物必修课和选修课知识内容的相互联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分工与衔接。
(二)增强态度观念教育的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态度观念教育,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生物界存在的普遍联系和协同发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活动,了解我国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和野生生物资源的状况,以及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介绍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事例,指导学生的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初步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合作精神、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物与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生态学观点、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伦理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观念态度教职工育,要做到潜移默化,寓德于教,既要克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德育的倾向,又要克服脱离学科教学的科学教育内容空洞说教的倾向,要坚持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促进学生的态度观念与认知能力协调发展。
(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有效、安全地完成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等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培养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通过基础知识和知识获取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形成比较、分类、判断、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师在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中,都要努力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实践验证等;
注意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和发明,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包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实现知识创新(如酶和光合作用的发现);
或者先在理论上获得突破,再通过实践探索实现技术创新(如基因重组技术的发明),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教师要按照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要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成条件,加强直观教学;
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从终身教育的需要出发,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认真研究学生的适应现状、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
要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生物科技活动。
例如,设计和做生物实验,建立生物园,进行生物资源调查和生态调查,开展生物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的目的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检查教学质量,并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
学生可以了解自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改进自已的学习方法,并从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激励,促进自已在态度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教学评价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评价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从知识、态度观念和能力三个方面,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应当体现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
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应当根据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四)评价的方式
教学评价的方式包括通过平时提问、交谈、实验报告、形成性检测等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考试、毕业水平考试(会考)等终结性评价。
其中会考应当包括书面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查,其命题范围在生物必修课必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要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如形成性检测结果分析,对学生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或小论文作出评价,观察记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或课题研究活动的程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等。
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还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七、教学设备
(一)教学设备是保证按质量完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观察、实验、实习、演示等教学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为生物课程的教学努力创造条件,配备各项有关的生物教学仪器设备,包括实验室、标本室、实验准备室及其内部必要设备,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并且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建好生物园。
同时,为了达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自制教具,为教学服务。
(二)生物课教师和实验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尽量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使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实验等项目都能得到落实,并且也为生物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设备条件。
(三)各校应该制定生物课教学设备管理制度,以便使教学设备得到合理、科学的使用,并且培养学生科学地、规范地使用教学设备的良好习惯,形成爱惜教学设备的好风气。
附录:
关于教学要求层次的说明
一、知识方面
从认识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将对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
A:
知道。
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
识记。
记住所学知识的要点,能够说出他们的大意,能够在有关情景中识别他们。
C:
理解。
在“B”基础上,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知识的含义,能够对不同知识采用适当的形式(文字、图、表)予以表达。
D:
应用。
在“C”基础上,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在新的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有关的见解、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学生实验、实习方面
对学生实验、实习的教学要求,划分为Ⅰ和Ⅱ两类。
Ⅰ:
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初步掌握有关的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有关的生物学知识。
Ⅱ: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或实习,理解探索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会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三、研究性课题方面
对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要求,划分为小组合作完成和独立完成两个层次。
小组合作完成:
同学间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商定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独立完成:
独立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按照计划和方案独立完成课题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