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4211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与中国几千年来的男权主义思想密切相关。

可以说,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后,我们是以两种有区别的标准来对待的。

选择何种标准取决于孩子的性别。

历史地看,伴随着中国文明脚步的男权思想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放眼世界,我们也可以发现,男权思想的泛滥并不仅局限于个别的国家,而是世界范围的。

法国女权主义运动家,著名的文学家西蒙娜·

波伏娃曾说过:

“女人是造成的,不是生成的。

”“妇女们总是依附于男人,虽然不是他们的奴隶。

两种性别从未平等地分享这个世界。

甚至今天,妇女的处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她们仍被严重地束缚着。

在法律上女人的地位和男人相差很远,常常对她们不利,即使她的权利在法律上得到了抽象的承认之后,长期持续的习俗也阻碍这些权利得到更多的实现。

”这也就说明了在男权思想支配下家庭中男性对女性施暴(无论是肉体暴力,精神暴力还是性暴力)为何如此的“天经地义”,尽管在当今社会中这种错误的认识常常受到告诫,却仍然不断地再现。

  另一方面,这样的错误认知也对广大的家庭妇女产生诸如此类的负面影响。

对缺乏理性思维能力的妇女而言,她们认可男人支配女人的“合法性”,对具备一定认知能力的妇女而言,即使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他们在遭受丈夫施暴之后仍然寻找丈夫施暴的理由并将其合法化,诸如“我生了女儿”“我的工资比他高,他心里不平衡”等等。

由此可见家庭暴力问题为何长期无法得到消除。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之下,我们应该如何干预家庭暴力的呢?

  宏观方面,就中国而言,改变深刻的思想观念,培养国人理性的思维,锻炼正确的认知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努力。

在这样一项长期的思想工程中,每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效地推动?

  国家立法,积极地建立各种宣传队伍,无疑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庭暴力问题体现在行动,而根源在于认知上的偏差。

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对妇女家庭暴力现状的调查与讨论,了解个人经历和公众态度,推动政府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

当然专门的立法需要很长的进程,并不能一蹴而就。

但我们应借鉴日本制定的DV法的例子,为防止家庭暴力而努力健全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法制,一来这有利于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二来它也利于遏制男权观念的发展和树立正确的认知。

  微观方面,无论是对于家庭暴力的施暴主体还是受害主体而言,对他们进行再教育无疑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采取诸如谈话分析,深层次交流等手段,把受害者从负面拉向正面,也可以由此对施暴者进行教育和劝导,以此树立正确的认知。

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当第三者的角度,倾听双方内心的想法,认识到双方认知上对与错的冲突,抑或是一致的错误认识,然后寻求解决之道。

比如说,教导双方进行移情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对于施暴者一方而言,在角色互换的尝试下使他们认识到以往错误的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性别意识,淡化“大男子主义思想”。

同时,社会可以帮助受害者建立被虐妇女支持小组。

我们相信小组辅导除了帮助培养正确认知,还具有灌输希望、帮助妇女交流各自的遭遇与经验、情绪抒泄、社交技巧等独特的功能。

我们相信这些方法会在认知方面给予家庭暴力的施受双方莫大的帮助,当然也会带来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无论是从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矫正人们对家庭中男女认知上的偏差是为了有利于家庭暴力问题寻求根本上的解决。

  2.社会冲突理论与家庭暴力首先,我们先对社会冲突理论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社会冲突理论是作为对结构功能理论的反思和对立物而提出来的。

它反对结构功能主义为标榜社会稳定和谐而掩盖冲突的做法。

相反,社会冲突论正视社会冲突,并看到冲突所带来的正功能。

受马克思,韦伯,齐美尔等人提出的20世纪以前的冲突论思想影响,20世纪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冲突思想论有科塞的功能冲突论和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

  现在让我们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视角来看家庭暴力。

  从冲突理论来解释家庭暴力,可以归结为如下观点:

  1.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存在于家庭中的暴力冲突也应该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家庭暴力的冲突形式可能是由于家庭成员间目标,价值观,兴趣爱好的不同而形成的。

  2.权利问题是家庭暴力这种冲突形式得以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

观察这些存在暴力的家庭可以发现,成员的权力不平等造成地位不平等,权力高的一方对权力低的一方的控制与压迫是这些家庭的一个共同特征。

  在理论指导实际的要求下,我们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干预家庭暴力呢?

  要告诉广大群众家庭暴力是普遍存在的这一事实。

家庭暴力通常发生在家庭这个私生活空间,隐蔽性很强,真正主动反映到司法机关的比较少。

因此可以说,我们社会大多数人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政府和社会工作者可以对此加以宣传,鼓励政府加大公益电视广告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非营利组织机构进行民间调查,编著有关家庭暴力问题的普及知识手册,相信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倡导男女两性平权社会,努力建设和谐平等的新家庭,这是我们应为之努力的目标。

新世纪政府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是否和谐也关乎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可以考虑家庭权力的分配。

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许多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之所以在家庭中处于劣势,正是因为她们自己的经济力量薄弱,由此导致家庭话语权,财产支配权,受尊重的权利无法得到公平的对待。

为了帮助她们扭转颓势,无论是通过电话咨询还是座谈会的形式,帮助妇女建立争取家庭中应有权利的意识是第一步。

社会要努力帮助她们减缓负面情绪,减低妇女走投无路的无助感,鼓励她们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她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其次,帮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寻求经济来源的渠道。

阴霾驱散了,信心培养了,接下来当然要开始实践,问题就在于这些妇女能否寻找到实践的方式。

我们可以帮助她们建立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可以包括个人爱好,但主要应该是能用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小组可以聘任相应技能上的专家学者来讲授,也可以邀请在此方面有心得经验的热心人士参与,鼓励学员沟通与交流。

总之,种种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在家庭暴力阴影之下的妇女增强谋生能力与独立意识,从而争取家庭中应有的权利。

3.沟通理论与家庭暴力

  谈及沟通理论,大家或许会感到亲切,不像上述理论那般陌生。

因为,沟通或许是一个家庭时刻进行着的事情。

但问题就在于越是普通常见的事情,越有可能会造成问题,如家庭暴力问题。

  沟通理论是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的是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它认为许多人的行为问题都发生在人际沟通方面。

如不能恰当地介绍,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收信息反馈等都是人的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

  而家庭沟通理论,正是沟通理论在家庭问题上的应用。

  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

沟通好了,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促进家庭成员角色的实施和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

但沟通出现了问题,也会造成家庭成员间彼此猜忌,防范,关系冷淡与疏远。

在缺乏有效沟通的前提下,一方会为了压制另一方而采取暴力方式,形成家庭暴力问题。

我们相信,帮助夫妻学会沟通,是使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减少甚至杜绝该行为的有效方式,是一种可以起到加深,增强夫妻感情的重要机制。

  夫妻之间的沟通并不仅局限于语言,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件物品都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因此学会如何沟通是家庭暴力的家庭中成员应当习得的技巧。

消除沟通过程中的障碍有利于达到消除家庭暴力的目的。

  那么,家庭沟通理论指导下我们应如何干预家庭暴力的呢?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事例,通过分析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沟通理论用以解决家庭中暴力问题的指导思想。

  老范与其妻子马某是共同生活了四十多年的老夫妻了,他向我讲述了关于他们夫妻间的一些事情。

年轻的时候,老范经常打骂马某,对自己的妻子态度很不好,在做事情的时候对马某也总是以一种命令的语气。

而妻子马某也总是忍气吞声,扮演着一种弱者和逆来顺受的角色。

他们的沟通形式是以一种对立和强弱的关系模式存在的。

看来,这样的情形会如此这般存在下去。

  打破这种沟通模式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一次意外使老范腿部受伤,从此行动变得不利,吃喝与起居因此更加依赖于妻子。

虽然他对妻子的打骂行为仍未结束,但是其内心却多少有了对原来行为的一些反思。

这给了多年来未能妥善干预该家庭暴力问题的村委会一个机会。

他们组织人员对这对夫妻进行教育劝导。

一方面,工作人员打消了“老范”的“主人”思想,向他讲解了家庭中人人平等而没有强弱之分,不同的是分工而不是地位。

另一方面,又帮助妻子马某建立对家庭中夫妻双方关系的正确认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老范与妻子马某进行了诚挚的沟通,通过回顾与反思,双方认识到各自的错误,并建立了平等的家庭关系。

在老范腿好之后,这种关系得到了维持,双方也经常通过沟通来发现各自的错误。

家庭暴力在这户人家得到了消除。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沟通派家庭治疗注重观察和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促进家庭在平等,对称的互动模式中而非对立的、强弱行为中去交流。

需要着重指出的一点是,这一事例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对于外界而言如何寻求,或者更确切地说,如何创造一个契机来使夫妻双方放弃错误的沟通方式,选择平等、对称的沟通模式呢?

我们不能指望成千上万个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的施暴主体都像老范一样,只有在经历一次意外之后才开始反思自己。

通过一种机会可以创造一种新的沟通模式,当然也可以打破一种旧有的沟通模式。

既然对于夫妻双方而言主动地改变沟通方式是困难的,那么我们就来帮助他们创造一种改变的机会。

比如说,在社区中开展利于夫妻交流的活动,像能促进夫妻团结的社区运动会,团体知识竞赛,像能帮助夫妻相互体谅的角色互换的游戏等,也可以以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家庭参与家庭问题讨论会,在各个家庭之间展开沟通。

  总之,具体的方法有许多。

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的就是以何种办法来促成夫妻之间的正确沟通,这才是在家庭沟通理论的指导下需要去努力的地方。

可以用以解释家庭暴力的社会学理论还有许多,比如说“标签论”、“增权”理论、分配、再分配理论等等。

“标签论”认为某些人的行为是偏差行为,是社会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加标签的结果。

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就是因为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出现故障。

家庭中的受害主体可以被看作是社会为他们贴上了错误的标签,比如认为妇女是“无才便是德”,因此在轻视妇女的前提下发生的暴力行为也就可以想见了。

  “增权”理论更多的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当社会还不能因为社会中某些特殊群体而制定与实行应用于全社会的机制的情形下,“增权”理论主张在宏观社会变革时机未达到前为服务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争取目前社会结构中的某种权利。

增权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工作模式,还是一种方法。

在面对家庭暴力问题时,工作者等其他外部参与者要处理好与受害求助者的关系。

在增权的过程中,求助者才是内部动力,而工作者等则是外部动力。

他们要注意的就是培养受害者主动寻找能帮助他们的各种资源。

  如果说“增权”理论是一种微观的处理方式,那么分配、再分配理论就可以说是一种宏观机制上处理问题的方式。

它也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

行政性的工作可以通过对全部范围的弱势群体提供政策支持,当然家庭暴力受害者也可以因此受益。

比如说医保,就业机会,城市低保等,政府可以在政策上向家庭暴力受害者这样的弱势群体一方倾斜。

  必须指出,每种理论看待家庭暴力问题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观察,但这并不表示理论间不能存在联系。

也就是说,每个理论都有可能与另一个理论产生交集。

比如说认知理论可以解释为何家庭中存在暴力冲突从而与社会冲突理论家庭观产生交叉。

又或者说“权力”是家庭冲突理论的重要概念,因此可以结合“增权”理论与冲突论来考察家庭暴力问题。

而“增权”理论与分配、再分配理论也可以互为补充,分别在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解释家庭暴力问题。

后者可以指导前者,前者也可以看作是后者在具体情况下的应用。

  我们相信,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将会为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的许多理论将会为从事一线工作的人员提供有益的帮助。

我们也相信,家庭暴力这一问题会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让妇女远离伤害”.南京日报,2000年11月26日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

  [3]曹秀谦.关于家庭暴力的法治思考[J].政法学刊,2000.4

  [4]朱力.社会问题概述[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67

  [5]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初级)[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80

 

科塞的功能冲突论和安全阀机制

刘易斯·

科塞(LewisCoser,1913-2003),社会学家,功能冲突论的代表人物。

冲突的根源

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给冲突下定义说:

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一方的目的是企图中和、伤害或消除另一方。

科塞把冲突的原因分为两类:

物质性关系和非物质性关系。

物质性冲突原因,是指权力、地位和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均。

非物质性冲突原因是指价值观念和信仰的不一致。

在具体的论述中,科塞十分重视非物质性的原因,因为人们对物质资源分配不均的失望,属于心理方面的反映,最终可归结为非物质性起因的范围。

和韦伯一样,科塞强调,现存不平等的分配体系所具合法性的消解是引发冲突的前提。

对于合法性消解的诠释,科塞着重指出,面对稀缺物质资源的分配不均,人们首先在心理上、情感上被唤起,从质疑分配不均是否合理迅速发展到否定其存在的合法性;

由是人们的相对剥夺感和不公正感日益增强。

当疏导不满的渠道不存在时,当人们向上流动的愿望受到阻碍时,更有可能引发冲突。

对此,科塞解释说,引发冲突的起因是社会报酬分配不均以及人们对此表现出来的失望,分配体系合法性的消解乃是关键的诱导因素。

冲突的类型

科塞对冲突进行了归类研究,着重分析了三种冲突类型:

一是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

科塞从齐美尔关于“作为手段的冲突”和“作为目标的冲突”的论述中受到启发,提出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

现实冲突是指“那些由于在关系中的某种要求得不到满足以及由于对其他参与者所作所为的估价而发生冲突”。

简言之,现实冲突是为达到某种目标的手段而作为,例如人们为增加工资而参加罢工活动等。

非现实冲突“不是由竞争性目标引起的,而是由冲突中至少有一方为释放紧张情绪的需要而引起的。

”这时,无论人们是否认识到冲突的存在,冲突本身就是目标。

二是初级群体冲突与次级群体冲突。

科塞注意到:

在初级群体中,参与者之间关系紧密,感情色彩浓厚,他们尽量压抑各自不满的情绪,而不是将其表达出来。

久而久之,敌对的情感趋于积累起来。

于是在初级群体中,冲突不易发生,但冲突一旦爆发,就可能非常激烈,例如夫妻之间的冲突就是如此。

与此相反,在次级群体中,如单位组织中的同事之间,人际互动中情感投入不明显,更无须压抑个人的情绪,敌对情绪能相对自由地表达出来,因此冲突不易发生。

三是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

内部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其激烈程度与其成员参与程度相关。

科塞指出:

内部冲突可以在“压力状态下,通过排除反对者来避免群体的解体”,尤其是当冲突给人们提供更为一致的认同时,社会群体将获得更高的生命力和内聚力。

外部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之间的冲突。

外部冲突的发生,一方面使各个群体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明确了群体之间的界限,在群体内部强化了共同意识,增强了认同感;

另一方面由于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反面参照群体,使得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同一性,这样便增强了群体的整和力度,推动各个群体进一步发展。

冲突的“正”功能

科塞从齐美尔“社会冲突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过程形式”的命题出发,广泛探讨社会冲突对于群体的建立和维持的功能,明确指出在一些情况下,社会冲突具有促进社会整合,防止社会系统僵化,增强社会组织适应性等“正”功能:

一是社会冲突的主题,如果不涉及基本价值观、信仰等,社会冲突就具有积极的功能;

二是发生冲突的社会结构,在富有弹性的社会结构中,通过为冲突安排制度化的“出口”,通过冲突方在权力关系中的结构调整,可以实现社会系统再整合,达到渐进式社会变迁的目的。

对于这种情况的诠释,科塞最引人注目的命题是频繁且低烈度的冲突具有一定的“正”功能。

频繁且低烈度的冲突,使人们反思和重新组织他们的行为,变革产生“紧张”的规则手段,缓解冲突关系的规范调节程度,通过合理的渠道释放紧张甚至敌对的情绪,使之不致于达到极端化。

在此情况下,卷入冲突的各方能够较为理性地分析冲突所针对问题的现实性,清晰地表达各自的利益和目标,相互之间讨价还价,从而达成妥协,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协作联合程度。

由此,既促进了冲突各方日趋联合,又提高了社会系统内部的弹性协调程度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社会安全阀制度

社会安全阀制度或体制是社会的一种机制,它通过潜在的社会冲突来维持一个群体。

安全阀可以使过量的蒸汽不断排出,而不破坏整个机构,冲突也能帮助一个动乱的群体“净化空气”。

科塞注意到,这样一个安全阀“可以充当发泄敌意的出口”,及时排泄积累的敌对情绪。

科塞认为,看到冲突和敌对情绪有多种表现。

首先,当敌对双方的关系因敌意而被割裂时,可有一个替代的对象用于发泄敌对情绪,替罪羊式的安全阀机制恰好能起到这种作用;

其次,敌对情绪的表现可有直接宣泄、转移宣泄和不需要对象的直接表现等三种形式。

第三,应区别冲突和敌对情绪。

敌对情绪不是冲突,政治笑话、讽刺戏剧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它不是冲突,而是宣泄敌对情绪。

发泄敌对情绪具有安全阀作用。

科塞认为,社会结构越僵化,安全阀机制就越重要。

一个结构松散的社会,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交叉施加影响的冲突,所以冲突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断裂带上,加上由于人们参加各种组织,并在组织中追求各自的利益,所以不可能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瓦解社会的一种冲突中去,因此这种结构的社会是稳定的。

而僵化的社会不允许有冲突,如果再取消发泄敌对情绪的途径,造成敌对情绪的积累,一旦爆发必然造成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威胁。

科塞认为,安全阀机制必须在社会结构中加以制度化,认为社会理应通过合法的、制度化的机制,使各种社会紧张情绪得以释放,避免灾难性冲突的最终出现,社会系统才有可能处于均衡与和谐的状态。

王彦斌:

科塞与达伦多夫的冲突论社会学思想比较研究

进入50年代中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欧洲和日本开始壮大,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美国国内社会冲突加剧。

当时盛行的功能理论对这些现象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摆在理论社会学面前的抉择是:

要么坚持功能理论不放,要么顺应新情况,创造新的理论。

现代社会学冲突理论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现代冲突论思想家科塞(L.Coser,1913—)和达伦多夫(R.Dahrendorf,1929—2009)研究的同为社会冲突现象。

〔1〕他们的思想在理论渊源、理论前提和分析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都有诸多异同。

本文力图通过对这诸多方面的比较考察,以加深对社会学冲突理论的把握。

一、思想渊源

科塞与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出现在本世纪50年代末期,但社会学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却要早得多。

或许是偶然的巧合,这两位德国籍社会学家的冲突论思想渊源一直可以上溯到19世纪的另外三位德国的重要思想家:

马克思(K.Marx,1818—1883)、齐美尔(G.Simmel,1858—1918)和韦伯(M.Weber,1864—1920)。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特别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指出,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历史。

他始终认为只要阶级存在,阶级斗争就不会停止,阶级冲突也不可能间断。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结果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即推翻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进而最终消灭社会阶级的对立和冲突。

〔2〕

马克思关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变迁的思想,无疑对科塞和达伦多夫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表现在,科塞注意从宏观层次分析社会冲突,达伦多夫甚至更多地使用了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一些名词术语。

但是,作为资产阶级的学者,他们从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立场出发,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接受马克思的观点。

齐美尔的有机功能论思想是科塞思想的直接理论渊源。

在齐美尔宏大的思想中,科塞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冲突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积极作用的论述。

齐美尔关于冲突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的论述,不同于马克思。

他认为冲突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同时冲突这个概念与整合概念并不是相对的。

与整合相对的概念是“不介入”,它意味着人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互动。

作为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冲突永远存在,不会消亡,也谈不到对社会的有利与否。

只要有人群,就会有种种社会差异,也就会有社会冲突。

人们难免不陷入冲突,有时还会渴望冲突。

冲突能使个人最大限度地施展其才能,也是社会整合不可缺少的成份。

〔3〕

在关于冲突的论述中,齐美尔对关于群体内部的冲突、群体外部的冲突、冲突的暴力程度等问题都有所涉及,所有这些思想都为科塞采纳。

因此,科塞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只不过是对齐美尔的这些思想加以条理化,使之清晰而已。

难怪科林斯把齐美尔和科塞的名字连在一起,称这一理论为“齐美尔——科塞冲突论思想”。

〔4〕不过,科塞的思想源出于齐美尔又不完全同于齐美尔思想,二者之间在许多方面也是有差别的,其最大的差别就是:

齐美尔讨论的主要是社会微观层次上的冲突,而科塞则着眼于分析冲突在社会宏观层次的影响。

齐美尔的注意力是把冲突看作社会人际互动关系中若干基本形式的一种,探讨它与合作、团结等其他社会互动形式并存及其相互间的影响。

〔5〕科塞则致力于反驳帕森斯等人关于冲突是社会系统功能失调、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观点,为冲突正名,指出它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