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412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宜宾市2019届(2016级)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题

理科综合---物理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玻尔首先提出能级跃迁。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

B.氢原子由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产生的光频率最大

C.氢原子由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波长最长

D.这些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0.2eV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选项A正确;氢原子由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能级差最大,产生的光频率最大,波长最短,选项BC错误;这些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51eV-(-10.2eV)=8.69eV,选项D错误;故选A.

2.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

1,RT为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热敏电阻,R1为定值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

原线圈所接电压(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压器输入与输出功率之比为1:

4

B.变压器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为100Hz

C.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强度之比为1:

4

D.若热敏电阻RT的温度升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变压器输入与输出功率相等,选项A错误;变压器中原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相等,均为,选项B错误;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强度之比等于匝数的倒数比,为1:

4,选项C正确;若热敏电阻RT的温度升高,则电阻减小,因初级电压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则次级电压不变,则次级电流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选项D错误;故选C.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斜面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接触面光滑,用一与斜面平行的推力F作用在B上,B沿斜面匀速上升,A始终静止。

若A的斜面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mgtanθ

B.A、B间的作用力为mgcosθ

C.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小为2mg

D.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F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物体B受力分析,因匀速上升,则F=mgsinθ,选项A错误;A、B间的作用力为FN=mgcosθ,选项B正确;对AB的整体,竖直方向:

N+Fsinθ=(M+m)g,解得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小为N=(M+m)g-Fsinθ;水平方向:

Fcosθ=f,则选项CD错误;故选B.

4.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

探测器奔月飞行过程中,在月球上空的某次变轨是由椭圆轨道a变为近月圆形轨道b,a、b两轨道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不计变轨时探测器质量的变化,下列关于探测器说法正确的是

A.在a轨道上P点的速率与在b轨道上P点的速率相同

B.在a轨道上P点所受月球引力等于在b轨道上P点所受月球引力

C.在a轨道上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轨道上P点的加速度

D.在a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b轨道上运动的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轨道a上经过P点时需要减速制动才能进入轨道b,则在a轨道上P点的速率大于在b轨道上P点的速率,选项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在a轨道上P点所受月球引力等于在b轨道上P点所受月球引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a轨道上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b轨道上P点的加速度,选项B正确,C错误;在a轨道上运动的半长轴大于在b轨道上运动的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在a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b轨道上运动的周期,选项D错误;故选B.

5.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P为斜面的中点,斜面上半段光滑,下半段粗糙,一个小物体由顶端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为零。

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则物体下滑过程中的位移x、速度v、合外力F、合外力的冲量I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BD

【解析】

【详解】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线的开口向上,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物体在前半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半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到达底端的速度为零,则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平均速度相等,由位移相等,则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相等,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等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则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知故B正确,C错误。

则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I=Ft可知,选项D正确;故选BD。

6.如图所示,一竖直圆弧形槽固定于水平地面上,O为圆心,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

若在A点以初速度v1沿AB方向平抛一小球,小球将击中槽壁上的最低点D点;若A点小球抛出的同时,在C点以初速度v2沿BA方向平抛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并也能击中D点,已知∠COD=60°,且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两小球同时落到D点

B.两小球初速度大小之比为∶3

C.两小球落到D点时的速度方向与OD线夹角相等

D.两小球落到D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

【答案】BD

【解析】

【详解】两球均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gt2,得,由于两球下落的高度不同,则知两球不可能同时到达D点。

故A错误。

设半圆的半径为R。

小球从A点平抛,可得R=v1t1;R=gt12;小球从C点平抛,可得Rsin60°=v2t2;R(1-cos60°)=gt22

联立解得.故B正确。

根据平抛运动的推论可知,从A点抛出的小球落到D点时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经过AO的中点;从C点抛出的小球落到D点时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经过从C点向OD所做的垂线的中点,则两小球落到D点时的速度方向与OD线夹角不相等;选项C错误;根据v2y=2gh可知,两小球落到D点时的竖直速度之比为:

1,根据P=mgvy可知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

1,选项D正确;故选BD.

7.如图,空间中存在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与竖直面(纸面)垂直,磁场的上、下边界(虚线)均为水平面;纸面内磁场上方有一个矩形导线框abcd,其上、下两边均与磁场边界平行,已知矩形导线框长为2l,宽为l,磁场上、下边界的间距为3l。

若线框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从cd边进入磁场时开始,直至cd边到达磁场下边界为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dcba

B.线框下落的速度大小可能始终减小

C.线框下落的速度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D.线框下落过程中线框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答案】AC

【解析】

【详解】根据楞次定律,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dcba,选项A正确;线圈开始进入磁场后受向上的安培力作用,若安培力大于重力,则线圈进入磁场时做减速运动,线圈完全进入磁场后无感应电流产生,此时不受安培力,只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选项B错误,C正确;线框下落过程中,若线圈加速进入磁场,则线框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线圈的动能和内能;若线圈减速进入磁场,则重力势能和减小的动能之和转化为内能;若线圈匀速进入磁场,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选项D错误;故选AC.

8.如图甲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沿水平方向的电场,MN是其中的一条直线,线上有A、B、C三点.一带电量为+2×10-3C、质量为1×10-3kg的小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沿MN作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B点处的切线斜率最大(图中标出了该切线),C点处的切线平行于t轴,运动过程中小物块电量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点电势差UAB=-4V

B.小物块从B点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W=10-2J

C.B点为AC间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场强大小E=1V/m

D.由A到C的过程中小物块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从A到B由动能定理:

,解得UAB=4V,选项A错误;小物块从B点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选项B正确;在B点的加速度最大,则所受的电场力最大,则由图像:

;由Eq=ma解得E=1V/m,选项C正确;由A到C的过程中小物块的动能一直增大,电场力一直做正功,则电势能一直减小,选项D错误;故选BC.

三、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甲所示器材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素。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

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所示。

在A端向右水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

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5

6

G/N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F/N

0.59

0.83

0.99

1.22

1.37

1.61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___________。

(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A端向右水平拉动木板速度的大小对动摩擦因数的测量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

(1).

(1)[Failedtodownloadimage:

null];

(2).

(2)0.39~0.41(3).(3)不会

【解析】

【详解】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

如图所示。

(2)由题意可知,稳定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根据知,图线的斜率等于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则。

(3)滑动摩擦力与相对速度无关,则在A端向右水平拉动木板速度的大小对动摩擦因数的测量不会产生影响。

10.现有一量程为3V的电压表,内阻约为6000Ω。

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其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按此电路可以测出电压表的内阻。

(1)试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乙所示的实物图的连线________________。

(2)若电阻箱R1、滑动变阻器R2各有两个可供选择。

电阻箱R1:

a.0~999.9Ω;b.0~9999.9Ω

滑动变阻器R2:

c.最大阻值20Ω;d.最大阻值1700Ω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电阻箱R1应选________(选填“a”或“b”),滑动变阻器R2应选____(选填“c”或“d”)。

(3)该同学在开关都断开的情况下,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

(4)请按下面实验步骤依次操作,并补充完成步骤C。

A.闭合开关S1和开关S2;

B.调节电阻R2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满偏;

C.断开开关S2,保持电阻_____不变,调节电阻____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半偏(选填“R1”或“R2”);

D.记录数据并整理好器材。

(5)按正确的实验步骤完成后,如果所得的电阻R1的阻值为5900.0Ω,则被测电压表的内阻RV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该测量值________(选填“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答案】

(1).

(1);

(2).

(2)b(3).c(4).(3)A(5).(4)R2;(6).R1(7).(5)5900.0;(8).略大于

【解析】

【详解】

(1)实物连线如图;

(2)据题意的实验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