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的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静女的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女的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
蒹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同学们这些爱情名句出自于哪里吗?
(学生回答)
《诗经》。
请你们在回忆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说说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学生各抒已知,
教师总结归纳播放课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
先秦时称为《诗》,或取
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颂”是
宗庙祭祀的颂歌。
“雅”是宫廷乐歌。
“风”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
谣。
“风”本来是什么意思呢?
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有一种解释就是说瓦罐子,
农民没事干的时候就敲呀敲的,一边敲一边唱歌。
后来把“风”作为民歌的代
表。
《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认为“风”是最低级别的一种歌谣,但是从文学
史上看,“风”的成就是最大的,文学地位是最高的。
“六艺”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即直接铺叙陈述。
“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4)《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四言诗节奏为每句二拍。
(5)《诗经》大多数是抒情诗,运用了现实主义的风格,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
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
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
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诗
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今天学习我们《诗经》中爱情诗的名篇《静女》,是邶国的民歌,邶国是现
在河南境内的一个国家。
这首诗距今已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童年时代,但是我们读《诗经》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祖先在运用汉语方面的技
巧已经非常高超了。
两千年后,我们现在看《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国风”,
每一首都是非常优美的。
我们看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
更不用说一百年,那更不要说一千年!
一千年就天翻地覆了,现在一百年都天翻
地覆了。
就连我们小时候跟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那也是不能同日而语,但是,人
类的情感生活、人性的变化,那是非常小的。
几千年前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
女欣赏》,我们看看那么十几句诗,文字也很简单,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大
部分还是重复的字眼,但是我们为什么说是优美的语言呢?
为什么说它里面描绘
了优美的人性呢?
是怎样的人性呢?
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我们探讨一下,共同
走进《诗经》这个迷宫。
二、检查预习,朗读正音,读出节奏。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音自己轻声朗读课文。
2.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归纳通假字。
3.听录音朗读,注意自己用铅笔划出节奏;
全班再齐读一次,注意读出四言诗节
奏,基本上是每句两个节拍,个别句式灵活处理。
三、解词译句,领会诗意,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试翻译课文,标出疑问。
2.学生质疑,教师或其他学生解疑,教师板书疑难字词。
虚词:
其、之、以
实词:
说、见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通“现”,出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通“悦”,喜爱。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美人之
贻。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请三位同学各译一段,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4.教师小结点评。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楼。
暗里躲着不出现,
害我想走又不走。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红管萧。
红色管萧有光泽,我
对管萧很喜好。
.郊外采茅送给我,茅草美丽又稀奇。
不是茅草真的美,美人
送礼最珍贵。
5.男女生分别朗读诗歌一次,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读出重音(每句重音为着
意突出之词),读出两情相悦的意味。
四、研读分析,合作探讨。
1.思考:
每一节讲了什么?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一节写恋人约会。
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叙述了男女青年一次赴约的情景,姑娘“薆而不见”
时男青急得“搔首踟蹰”,把他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描写出来。
这里的心
理和细节描写都十分成功,表现出男子对姑娘真挚情义和迷恋程度。
第二节写恋人赠物。
运用赋(赠彤管)、比(彤管,其实也指女子,暗喻女子
的美丽)的表现手法,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我对“静女”的喜爱之情。
第三节写赠茅赞人。
运用赋(继续写两人见面后静女又送我茅草)、兴(“匪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借物抒怀,赞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送来礼轻情重的珍
贵礼物,表达了他接受茅草后的欣喜与幸福的感情,也表达对女子的爱慕之
情?
?
)的表现手法.
2.我们以前也学习了许多有关爱情的词,它们与本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唐诗、宋词中的爱情较含蓄,而本诗大胆而热烈,是因为在春秋以前,礼教在
民间的约束力远不如后来封建社会那么顽固。
)
3.分小组讨论:
诗中男女主人公各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总结)《静
女》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
诗章中——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
“爱而不见”呢?
透露出女主
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
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
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女主人公
是一位娴静温婉美丽、情感细腻委婉含蓄、活泼机灵而富有智慧的好女儿形象。
《静女》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
诗章中——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
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
(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
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
最后,
男主人公是憨厚的:
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
综上所述,男
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
儿形象。
4.思考:
为什么青年最喜欢普通的荑草?
(自由发言)
照常理,红艳彤管应比茅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茅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
美可以看出来。
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
且异”。
“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
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
而是另有所感。
白色的荑草朴实无华,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
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
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
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
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
姑娘借荑草以传情,
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
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
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
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
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
蜜幸福。
说说你心中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诗中的
爱情是甜美的,令人羡慕的,但中学生青涩之果不可摘,早恋不可取。
5.《静女》的艺术魅力:
①.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用轻松优美的格调把民间一对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
得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②运用“赋”叙事,巧妙选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美
好形象;
运用“比、兴”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恋人间那大胆而热烈,
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跃然纸上,真实感人。
③诗歌采用重章复唱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五、总结全文
《诗经》像无名的野花散发着远古的芬芳,那天真的时代,圣人未生,青牛未西
行,那人性还不受压抑。
人们在大地上游行,自由的相亲相爱,后人孔子为其中
无处不在的质朴和真诚感动,评价说“诗三百,一言蔽之,思不邪”。
六.布置作业
1、在不改变诗的主旨的前提下,将《静女》改写为现代诗,早读课上讲台朗读。
2、搜集《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名句,进一步亲近古典文化,写在周记中。
3.完成课后有关《静女》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诗经》两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按内容可分为:
“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雅”是宫廷乐歌
“风”是民间歌谣,成就最大,文学地位最高
“六艺”②《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即直接铺叙陈述
“比”即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艺术魅力:
(课件出示,要求学生摘抄)
把民间一对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浓
郁的生活气息。
②运用“赋”叙事,巧妙选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
美好形象;
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
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八.课堂练习:
1.《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
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
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
《诗经》“六义”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静女》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2.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
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
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3.翻译诗句。
4.诗中写到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禁不住“搔首踟
蹰”起来,这反映了小伙子什么心理?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2分)(0
5高考浙江试题)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
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使
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篇二:
静女归纳练习】
s=txt>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爱:
见:
..
2.说怿女美说:
女
3.自牧归荑归:
.
4.匪女之为美匪:
女:
二、实词
1.静女其姝....静女:
其姝:
2.俟.我于城隅..俟:
城隅:
3.搔首踟蹰..踟蹰:
4.静女其娈.娈:
5.贻.我彤管贻:
6.彤管..有炜.彤管:
炜:
7.说怿..女美说怿:
8.自牧.归荑.牧:
9.洵.美且异洵:
三、翻译全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译: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荑:
一、通假字
通“薆”隐藏,遮掩。
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女:
通“汝“,你。
通“馈”,赠送。
通“非”。
1.静女其姝静女:
文雅的姑娘。
....
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2.俟我于城隅俟:
等待,等候。
...
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3.搔首踟蹰踟蹰:
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4.静女其娈娈:
美好。
5.贻我彤管贻:
赠送。
6.彤管有炜彤管:
红色的管萧。
管,有人说是茅草。
鲜明有光的样子。
7.说怿女美说怿:
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8.自牧归荑牧:
野外放牧的地方。
初生的茅草。
9.洵美且异洵:
的确,确实。
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篇三: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诗经》二首:
静女采薇》word练习题】
尊为儒家经典,称《,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或“”,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