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名词解释0000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377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病理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病理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病理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病理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名词解释00002.docx

《病理名词解释000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名词解释0000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名词解释00002.docx

病理名词解释00002

病理名词解释

2014病理学考博重要名词解释;

1、biopsy(活组织检查):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

2、apoptosisbody(凋亡小体):

细胞发生凋亡时形成的含核碎片和(或)细胞器成分的膜包被结构,可被巨噬细胞和相邻其他实质细胞吞噬、降解。

****

3、granulartissue(肉芽组织):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

4、nutmegliver(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成为槟榔肝。

***

5、opsonin(调理素):

是指一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蛋白质。

***

6、carcinomainsitu(原位癌):

指限于上皮层内的癌,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而未侵破基膜向下浸润者。

7、aneurysm(动脉瘤):

是指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可因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永久性的局限性扩张。

最常见于弹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后天性的动脉瘤多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细菌感染和梅毒等。

**

8、piecemealnec:

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

***

9、tuberculoma(结核瘤):

又称结核球,一般为单个、直径2cm以上的由纤维组织包绕干酪样结核病变或阻塞性空洞被干酪物质充填而形成的球形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多位于肺上叶;一般表现为球形块状影,轮廓清楚,密度不均,可含有钙化灶或透光区,周围可有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常称为“卫星灶”。

***

10、tubercle(结核结节):

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特异性肉芽肿。

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

单个的结核结节非常小,直径约0.1mm,肉眼和X线片不易看见。

3~4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才能见到。

这种融合结节境界分明,粟粒大小,呈灰白半透明状。

有干酪样坏死时略显微黄,可微微隆起于器官表面。

11、嗜酸性脓肿:

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等,在急性虫卵结节内,虫卵或虫体的周围出现坏死物质和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病变类似脓肿,故称为嗜酸性脓肿~。

**

12、Aschoffbody(风湿小体):

风湿病增生期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中,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所形成的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后者聚集也称阿少夫小体。

阿少夫小体为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3、metaplasia(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

14、bridgingnecrosis(桥接坏死):

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

1.4.15病案分析男,63岁。

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

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

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

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⑴可能发生的改变:

1)脑萎缩;2)脑梗死。

⑵病变特点:

1)肉眼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2)光镜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

⑶机制:

1)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脑组织慢性缺血→营养不良→萎缩;2)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

1、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坏死凋亡;受损细胞数多少不一单个或小团细胞质膜常破裂不破裂;2、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⑴肉眼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⑵光镜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⑶电镜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3、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⑴原因:

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⑵机制:

1、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

坏死凋亡

受损细胞数多少不一单个或小团细胞质膜常破裂不破裂细胞核固缩、裂解、溶解裂解细胞质红染或消散致密间质变化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无明显变化凋亡小体无有细胞自溶有无急性炎反应有无

2、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⑴肉眼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3、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⑴原因:

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

⑵机制:

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

⑶病理变化:

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⑷后果:

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4、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⑴过程:

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谢停止→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死加重。

⑵基本病变:

1)核固缩、碎裂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

5、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

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

⑴关系:

坏死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生变性。

⑵区别:

1)变性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无改变;③可恢复正常;

2)坏死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改变;③有炎反应;④不能恢复正常。

6、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①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

②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

③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

10、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

⑴种类:

①血栓;②脂肪;③气体:

空气、氮气;④羊水;⑤肿瘤细胞;⑥寄生虫及寄生虫卵;⑦细菌等。

⑵运行途径:

1)顺血流方向①体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②左心房→左心室→动脉系统至大动脉的分支,最终嵌塞于口径与其相当的分支。

2)逆血流方向(由于胸、腹腔内压骤然剧增所致)①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②左心→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右心等。

11、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⑴栓塞的类型:

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⑵后果:

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

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

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12、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及其不同类型梗死的形成条件。

⑴梗死的原因:

①血栓形成;②动脉栓塞;③动脉痉挛;④血管受压闭塞。

⑵类型:

①贫血性梗死;②出血性梗死。

⑶条件:

1)贫血性梗死①组织结构比较致密;②侧支循环不充分;③动脉分支阻塞。

2)出血性梗死①组织疏松;②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③组织原有淤血;④动脉分支阻塞;⑤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

13、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⑴贫血性梗死

1)肉眼:

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

2)镜下:

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⑵出血性梗死

1)肉眼:

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

2)镜下:

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14、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⑴概念

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⑵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15、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⑴渗出液:

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混浊,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见于炎症;⑵漏出液:

①蛋白含量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16、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

⑴有利的方面:

①稀释毒素;②免疫反应;③吞噬杀灭病原体;④促进修复;⑤局限病灶。

⑵有弊的方面:

①压迫,阻塞;②机化,粘连;③损伤组织。

17、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⑴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⑵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⑶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

18、试比较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肿瘤性增生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

区别肿瘤性增生炎性或修复增生病因去除后细胞持续增生细胞停止增生增生组织的分化成熟程度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分化成熟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具有自限性,受调控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有害无益机体生存所需

19、简述肿瘤的命名原则。

⑴良性瘤在其来源组织名称后加一“瘤”字来命名;

⑵恶性瘤是在上皮组织来源的组织名称后加上“癌”,在间叶组织来源的组织名称后加上“肉瘤”来命名;

⑶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恶性瘤称为母细胞瘤;⑷有些恶性瘤冠以人名加“病”或“瘤”的习惯名称来命名;

⑸有的肿瘤的实质是由两个或三个胚层的各种类型的组织混杂在一起构成则称为畸胎瘤;⑹转移瘤的命名则将继发器官或组织名置于原发器官和肿瘤名的前面,如肝癌转移至肺,则称为肺转移性肝癌。

20、试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良性瘤恶性瘤

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核分裂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较快

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浸润性和外生性包膜有无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

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出血、坏死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转移不转移常有转移

复发手术后很少复发手术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较大,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

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21、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肉瘤

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较常见较少见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多形成癌巢,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