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Word文件下载.docx
《十六年前的回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年前的回忆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个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个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内容,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
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
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使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
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
(板书:
李大钊)
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
(师看情况补充)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指导魔、等字的写法。
2、本课的多音字非常多,看大家能否读准:
出示:
被难日埋头整理待了一会儿含糊着急新夹衣散步便衣披散
乱蓬蓬沉着蒙了一团云雾
3、同桌检查读课文。
4、用一句话概括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什么事?
这件事是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记叙的?
四、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这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给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什么?
简单划句子,做批注。
(1)、交流:
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理清条理,归纳小标题: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2)、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什么?
和哪一段的意思是一样的?
所以,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开头结尾什么关系?
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
重点解决:
A、被捕前,局势紧张。
如果学生交流到“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就引导,父亲为什么这么做,找出相关语句,同时点出,文章不但首尾照应,还有这样的前后照应,这样的前后照应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了。
并让学生找一找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
B、重点练习朗读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C、通过交流,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在学生交流“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时,随机问学生,在交流完后,在回顾一下。
是什么原因使李大钊成为这样的人呢?
快速浏览全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齐读。
2、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李大钊的那些言行令你最为感动或印象最深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现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学生自学。
五、回顾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搜集李大钊在狱中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2、领悟理想信念对英雄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
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李星华一起回忆了她的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后的经过。
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呢?
是什么力量使它成为这样的人呢?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齐读。
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他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呢?
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围绕这句话,划出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言行,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作者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大家做好批注了吗?
好,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自己做的批注,准备交流。
二、品读,理解写法,迁移运用。
(一):
首先我们交流被捕前。
1、被捕前,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认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A、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抓住含糊的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的回答,为什么要含糊的回答?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进而体会到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
(2)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父亲对工作的负责,对亲人的爱。
(3)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
(评价,要读出作者当时的疑惑)
C、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抓住语言描写表现李大钊对工作的负责,不怕危险。
引:
为什么不能离开?
(2)如果让你来读李大钊的话,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坚决)你从哪品味出来的这份坚决?
(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给句子“我哪能离开呢?
”换个说法:
“我不能离开。
”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父亲的坚决。
试着读出父亲的坚定。
(4)、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设计情境读:
父亲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
——(男生读)
母亲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
——(女生读)
母亲和朋友多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坚决地说:
——(齐读)
教师小结:
是啊,正因为——引读: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二)被捕时,品味父亲的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导语:
那被捕时,李大钊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继续交流,随机理解句子:
A、“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
(1)抓住“不慌不忙”这一神态体会父亲遇事的镇定、沉着。
联系上下文,作者还用什么手法写出了他的沉着与镇定?
A、与我的表现对比:
抓住“我”的描写“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把“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
进一步体会父亲的处变不惊。
板书:
处变不惊。
B、与敌人的行为对比,
从“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枪对着我和父亲”、“满脸横肉”等词语体会敌人像一群恶魔,很残暴、心虚。
C、自由练习朗读9——13自然段,全班分角色朗读。
(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
抓住“那惯有的严峻态度”这一神态,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把生死置之度外、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和对敌人的无比蔑视。
谁来读出这份大义凛然。
临危不惧
是呀,是啊,正因为——引读: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当枪声响起时,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当敌人夺下他的手枪时,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这还是信念的力量。
(三)、法庭上。
法庭上父亲的那些言行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一神态描写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2)“平静”体会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无所畏惧,坚强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3)“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你知道敌人对李大钊都施了什么重刑吗?
补充资料(如果学生课前有查到资料,可以让学生交流)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引导学生想象在此时,李大钊和敌人的语言、神态。
但是这一部分内容课文中并没有介绍,我们在上一节课了解到,这篇文章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是文章结构紧凑,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如果我们能够仿照我们这篇文章的写法,抓住李大钊和敌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运用对比写法,将李大钊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场面的补充上去,与上文形成前后照应,大家能做到吗?
写的时候,可以运用上文中的词语。
A、学生练笔。
B、交流练笔,并及时评价。
C、通过刚才的练笔交流,大家对李大钊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D、是啊,正是因为_---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更是信念的力量。
E、既然狱中这部分内容的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质,那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呢?
因为这部分内容不是作者亲眼所见,可见作者虽然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崇敬与怀念,但是在写回忆录时,还是尊重了自己所看到的事实。
这就也回忆录写法的一个特点。
B、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1)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亲人。
(2)、父亲的表现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体会“我”受父亲的影响,变得这么勇敢、机智,她和哥哥受父亲的影响,成为革命青年,继续父亲未完的道路。
(3)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朗读时读出父亲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我”的机智、勇敢,敌人的冷酷与凶残。
四、引导朗读,情感升华。
1、导:
李大钊被残暴的敌人执行了绞刑,你知道什么是“绞刑”吗?
(补充资料,李大钊是被军阀张作霖用绞刑绞死的,他们对李大钊“三绞处决”,即在受刑人的脖颈上套上绳索,背上插上一根棍棒第一绞,把舌头勒出来,第二绞把眼珠子勒出来,第三绞,七窍流血而身亡。
敌人为了延长李大钊的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2、同学们,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刽子手,但是李大钊同志还是面无惧色的面对这一切。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3、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正是因为李大钊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
被捕前,他;
被捕时,他;
在狱中,他;
法庭上,他;
刑场上,他。
小结:
如今,84年过去了,李星华女士也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对英雄的回忆不会停止。
在我们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向来都不缺像李大钊这样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革命的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这节课,我们除了进步的了解了李大钊,在写作方法方面还有什么收获?
必做作业: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
2、整理课堂小练笔。
选做作业:
1、读革命题材小说。
2、办一期理想与信念的手抄板
十六年前的回忆
爱家人动作语言神态对比
忠于革命对比
坚贞不屈前后照应
回忆录尊重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