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294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态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态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态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态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复习.docx

《生态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复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复习.docx

生态学复习

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1章生态学概论

1.生态学(Ecology)定义:

是从系统的高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其中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

2.生态学的发展史中的代表事件、流派、代表人物?

(详见P2)

北欧学派:

由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的R.Sernauder创建。

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

法瑞学派:

代表人为J.Braun-Blanquet.把植物群落生态学称为“植物社会学”,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建立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常被称为植被区系学派。

1953年后,与北欧学派合流,被称为西欧学派或大陆学派。

英美学派:

代表人为F.E.Clements和A.G.Transley,以研究植物群落演替和创建顶极群落著名。

前苏联学派:

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3.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详见P6)

研究对象:

生物圈

分子(molecular)个体(individual)种群(population)

群落(community)生态系统(ecosystem)景观(landscape)

生物圈(biosphere)

经典的生态学——按组织层次(levelsoforganization)划分:

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ecology):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adaptation)。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

多度(abundance)和种群动态(populationdynamics)。

群落生态学(Community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ecologicalprocesses)。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ecology):

能流(energyflow)、食物网(foodweb)和营养循环(nutrientcycling)。

——按生物类群划分:

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昆虫生态学、鱼类生态学、鸟类生态学

4.常见生态危机(详见P10)

第2章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ecosystem)的定义: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

(详见P21)

3.结构:

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与时间结构

4.功能:

(详见P27)

5.组成成分:

(详见P25)

6.特点:

生命成分、空间结构、时间变化、自动调控功能、开放系统

7.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参见P31)

森林生态系统——特征:

物种繁多,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态系统稳定性高;生产力高,现存量大,对环境影响大。

面临的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比例小,地理分布不均匀;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系统自身调节能力下降;

恢复和重建速度慢。

草地生态系统——特征: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草本植物,优势植物以丛生禾本科为主。

垂直结构通常分为三层:

草本层、地面层和根层。

气候(温度)对草原植物有明显的影响。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初能消费者有适于奔跑的大型草食动物、穴居的啮齿动物以及小型的昆虫等;食肉动物有狼、狐、鼬、猛禽等。

初级生产量在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居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

面临的问题:

草原退化

河流生态系统——特征:

水流不停;陆—水交换;氧气丰富。

面临问题:

湖泊生态系统——特征:

界限明显;面积较小;湖泊的分层现象;水量变化较大;

演替,发育缓慢。

面临问题(主要是我国湖泊面临的问题):

湖泊围垦导致水量调蓄能力下降,加重流域洪水灾害

入湖污染物大量增加,湖泊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湖泊生物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西部地区湖泊总体呈萎缩消亡态势,水量减少、水质持续恶化

湖泊与江河水利联系阻隔,生态功能退化

湖泊沿岸带大规模开发,加大湖泊生态与环境保护压力

海洋生态系统——特征:

生产者均为小型即由体型极小、数量极大、种类繁多的浮游植物和一些微生物组成。

海洋为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生产者转化为初级消费者的物质循环效率高。

生物分布的范围很广。

面临问题:

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湿地水文条件成为湿地生态系统区别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深水生态系统的独特属性,包括输入、输出、水深、水流方式、淹水持续期和淹水频率。

水文条件导致独特植物的组成并限制或增加种的多度。

湿地土壤是湿地的又一主要特征,通常称为水成土,即在淹水或水饱和条件下形成的无氧条件的土壤。

湿地生态系统位于水陆交错的界面,具有显著的边际效应。

面临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面临问题:

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特征:

水的密度大于空气;水的比热容较大,导热性能差;光线在水中的穿透力比在空气中小;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的溶解氧比大气中的含量少;开放性特点等,不同的水体之间相互联系。

面临问题:

水域退化

淡水生态系统——特征:

淡水生态系统是在淡水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海洋或陆地系统具有本质的不同。

淡水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

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

面临问题:

8.能量流动(P170)

食物链(foodchain):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一环套一环似链条式的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然后一级一级地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

食物链类型(具体见P174):

牧食食物链(grazingfoodchain):

又称捕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绿色植物,草食动物、各级食肉动物。

寄生食物链可以看作捕食食物链的一种特殊类型。

腐食食物链(detritalfoodchain):

又称碎屑食物链,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

食物网(foodweb):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往往是交叉链索,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此即食物网。

食物网类型:

顶位种;中位种;基位种

营养级(trophiclevel具体见P175):

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能量流动过程(详见P178图6—6;6—7;6—8):

非常清楚的画出,并对其进行解释。

9.生态效率(详见P180):

林德曼效率(Lindemanefficiency):

指n与n+1营养级摄取的食物量能量之比。

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和利用效率的乘积,即:

In+1/In=An/In·Pn/An·In+1/Pn

同化效率(详见P181):

生态学金字塔(ecologicalpyramid具体见P181):

10.生物量

初级生产(primaryproduction详见P186):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从无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

由于这种生产过程是生态系统能量贮存的基础阶段,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primaryproduction),或第一性生产。

生产量:

生产量:

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生产量。

生物量:

指在某一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单位是克干重/m2或J/m2。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产量收割法:

收获植物地上部分烘干至恒重,获得单位时间内的净初级生产量。

氧气测定法:

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呼吸量

二氧化碳测定法:

用特定空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作为进入植物体有机质中的量,进而估算有机质的量。

pH测定法:

水体中的pH值随着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而发生变化,根据pH值变化估算初级生产量。

叶绿素测定法:

叶绿素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密切的定量关系,通过测定体中的叶绿素可以估计初级生产力。

放射性标记测定法:

把具有14C的碳酸盐(14CO32-)放入含有天然水体浮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滤出浮游植物,干燥后,测定放射性活性,确定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

由于浮游植物在黑暗中也能吸收14C,因此,还要用“暗吸收”加以校正。

影响因素:

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是由光、二氧化碳、水、营养物质(物质因素)、氧和温度(环境调节因素)六个因素决定的。

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初级生产量高或低的原因

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cycle详见P192):

库(pool详见P192):

流(flow详见P192):

影响物质循环的因素:

循环元素的性质;生物的生长速率;有机物分解的速率。

物质循环的特点(详见P194):

物质循环的类型(还可参见P194):

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气体循环(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连,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

);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主要蓄库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中,因此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也不完善。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对有机体有毒的物质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富集或被分解的过程。

生物积累(bioaccumlation):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体内来自环境的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缩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

指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许多生物种群或者生物个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富集。

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

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的结果使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体中该类物质的浓度显著超过环境中的浓度。

12.信息传递(详见P223)

信息类型: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传递方式:

他感作用(allelopathy):

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这种现象称他感作用,或叫异株克生。

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关系:

食草动物对植物的危害植物受食草动物的“捕食”的危害程度随损害的部位、植物发育的阶段而异。

植物的补偿作用植物因食草动物“捕食”而受损害,但植物不是完全被动的,植物有各种补偿机制。

植物的防卫反应食草动物的还能引起植物的防卫反应,如产生更多的剌(机械防御)或化学物(化学防御)。

植物和食草动物的协同进化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发展了防御机制,以对付食草动物的进攻;另一方面,食草动物亦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如形成解毒酶等,或调整食草时间避开的有毒化学物。

植物一与食草动物种群的相互动态

 

第3章个体生态(3.2、3.3、3.4节有很多选择和判断题)

1.生物种: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特殊、遗传、生理、生态及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2.生态的反作用(详见P98):

3.Gaia假说(详见P62):

4.生态作用的基本规律(详见P62):

最小因子

5.生态适应的基本规律(详见P71):

耐受定律

6.生态幅(cologicalamplitude详见P72):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

7.胁迫(stress详见P72):

8.趋同适应(详见P78):

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

9.趋异适应(详见P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