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271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docx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docx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报告【一】

寄宿制学校是针对偏远农村教学片分散、师资配置不平衡、教学设施滞后局面探索出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有利于资源整合、教学管理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X年以来,我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X〕833号)、《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等精神,结合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满足农村孩子在校学习、生活需求。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市、县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综合利用好人力、物力和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中心学校寄宿制教育基础建设,多途径、多渠道发展寄宿制教育。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市寄宿制学校建设初具规模,寄宿制学校管理也日趋规范。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现状,更好地服务农村在校住宿学生,解除家长后顾之忧,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健康和谐发展,12年9月份,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区教育局深入所辖各寄宿制学校,对寄宿制学校建设及管理情况认真开展调研工作。

今年3月份,市教育局又安排专人赴各县区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举行座谈、听取汇报、收集资料等方式,向家长、学生、教师、学校负责人等详细了解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基本现状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基本概况

在寄宿制学校建设方面,利辛县先行一步,从##年到201X年,争取国家寄宿制项目69个,资金3946万元,新建校舍5.9万平方米。

从201X年国家开始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到##年,我市共争取项目56个,面积156567平方米,投入资金9671万元。

其中涡阳县争取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工程项目25个,103684平方米,投入资金5288万元;蒙城县争取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工程项目13个,17294平方米,投入资金1702万元;谯城区争取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工程项目11个,17872平方米,投入资金1458万元;利辛县争取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工程项目7个,17717平方米,投入资金1223万元。

另外,我市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争取用于寄宿制项目资金17259万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各县区也通过自筹资金为部分学校建设宿舍、食堂、厕所等寄宿制项目,为学生在校寄宿提供方便。

特别是##年以来,各县区根据各自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进一步扩大了寄宿制学校建设。

##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亳发〔##〕14号),要求县区设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3年内每乡镇至少建成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较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根据各县区上报的规划,市教育局认真编报了《##-##年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规划》。

根据规划,##-##年我市应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98所。

##年,我市各县区已完成了24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任务,基本上能够满足现有寄宿学生的寄宿需求。

据统计,##至##年,全市共投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37607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资金27656万元、市及县区投入9951万元。

城区寄宿制学校建设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

目前,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645所,在学生653559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12所,在校生286974人。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寄宿制学校147所(初中131所、小学16所),在校寄宿学生56547名(初中49531、小学7016人)。

在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同时,各县区以“管理精细化、服务满意化”为工作目标,不断完善设施配套,优化学生寄宿环境。

各寄宿制学校都配置了锅炉、馒头机、冰柜、洗碗机、消毒柜、电风扇等设施、设备,设置了宽敞明亮并富有文化氛围的学生餐厅,部分学校学生宿舍还安装了空调,寄宿生的住宿条件明显改善。

良好的设施和舒适的环境,让学生吃有可口的饭菜、洗有温暖的热水、睡有舒适的木床、看有精彩的电视节目。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各寄宿制学校还为孩子们添置了图书、球类、棋类等文体用品,基本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学得好、吃得好、住得好”的“三好”目标。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管理措施及特色做法

(一)教育主管部门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工作措施

在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市、县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建设进程。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要求,我市统筹制定寄宿制学校总体规划。

在布局规划上,坚持不搞超标准建设,而是将寄宿制项目建设与校安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等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

按照“安全、舒适、够用、实用”的原则,一次规划到位,确保投入一所,建成一所,发挥效益一所。

各县区也结合各自实际,科学谋划,对学校布局进行了大幅调整,各乡镇教学点适当减少,逐步扩大中心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档次,积极为创建农村寄宿制示范学校奠定基础。

2.强化调度,形成合力

各县区为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寄宿制项目建设,成立了以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教育、发改、财政、国土、住建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寄宿制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工程调度会议,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3.强化监管,确保质量

为实现对寄宿制项目的有效监管,我市实行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决算审计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同时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管理要求,强化项目质量管理。

为提高寄宿制项目管理水平,各县区通过举办教育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

督查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形式,各县区通过对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进行督查,及时查摆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限期落实整改,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比对各寄宿制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奖优罚劣,促进工程质量全面提高。

4.集中资金,专户管理

各县区在做好建设资金需求测算的基础上,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使用制度;对急需建设的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建设资金,建一所,成一所。

寄宿制项目资金在使用方面实行专户管理,实现专款专用。

资金支付实行报账制,按照工程实施进度、施工资料完善情况以及合同的相关约定,按时将资金拨付给施工企业。

几年来,我市未发生截留、滞留、挤占、挪用寄宿制工程资金现象。

(二)寄宿制学校管理方面的特色做法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我市各县区寄宿制学校在管理方面的特色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内容

寄宿制学校的寄宿生吃、住、行等相对集中在校内,这给学校的常规教育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寄宿制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寄宿生生活管理制度》、《寄宿生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学生食堂管理制度》等。

一系列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内容涉及学生在校饮食、住宿、学习、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回家返校安全等各个方面,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为加强管理,谯城区还在寄宿制学校内部推行全程、全面、全员的“三全”管理办法。

“全程”就是从学生入学到离校的全部过程都有管理任务;“全面”就是全方位,学校的每一个场所、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管理的具体要求;“全员”就是从校长到勤杂工,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有管理学生的具体岗位和相应职责。

寄宿制学校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寄宿生的有效管理。

2.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岗位责任

各寄宿制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基本形成了寄宿管理工作项项有目标、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管理机制。

从调研情况看,部分寄宿制学校校园内安装有监控系统,配备了保安人员,安装了消防设施,强化了学校对安全工作的管理。

大部分寄宿制学校实行校领导班子轮流值班制,班子成员除白天值班外,还要在校值夜班,确保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在岗,全天候监管到位。

值班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学校的安全、规范管理,实行岗位负责制,并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

3.突出监管重点,确保学生安全

在日常监管上,各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强化学生在校期间常规化的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应急演练以及观看安全知识光盘等,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饮食、住宿两项重点安全问题的监督管理。

(1)食堂管理。

在食堂管理方面,首先是重点把好卫生关。

大部分寄宿制学校能够做到原材料采购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认真做好洗涤、加工、供应等环节的卫生工作;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定期体检;定期对食堂进行消毒等。

其次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学校通过在餐厅张贴“知青时代已经远去,请别再插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宣传标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养成自觉排队领餐、文明用餐以及节约粮食等良好行为习惯。

(2)宿舍管理。

首先,许多寄宿制学校通过登记表的形式建立了寄宿生个人登记档案,登记表内容包括寄宿生的姓名、班级、年龄、宿舍床位、家庭住址、家长联系方式等。

这样,管理人员很快就能掌握每个寄宿生的基本情况,更便于处理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

夜晚巡床制度也是一项确保寄宿生就寝安全的有效举措,重点落实夜晚学生睡觉前查铺,查看是否有学生发病现象等情况。

其次,各寄宿制学校注意加强对寄宿生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铺床叠被、日常洗漱、内务整理、卫生清理等,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活意识、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大多寄宿制学校还定期开展“文明宿舍”、“文明寄宿生”、“卫生流动红旗”的评选工作,以此加强寄宿生养成习惯的培养。

另外,对宿舍进行周期性消毒,谨防传染疾病在宿舍传播也是宿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4.注重心理辅导,加大资助力度

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少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对寄宿学生特别是“留守孩子”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

生活老师成了孩子的“代理爸爸”、“代理妈妈”,及时解决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不断完善助学机制,使一部分贫困家庭寄宿生得到了较好资助。

为解决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在学校的食宿困难,确保让贫困家庭学生能享受到寄宿制的待遇,各县区在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机制。

仅以涡阳县为例,##年就有3080名家庭贫困的寄宿生享受补助待遇。

从总体情况来看,通过几年来的运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

一是较好地解决了路远学生上学难和交通安全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成果;二是为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孩子提供寄宿服务,解除了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弥补了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陷;三是调整了学校布局,整合了教育资源,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寄宿制学校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专职管理人员缺乏

自基础教育实行控编定编以来,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老师编制不在学校定编之列,以至于许多学校无法配备专职的生活老师,生活老师的工作只是由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兼任,校领导班子轮流带班管理宿舍(据调查,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老师仅为604人)。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不足,难以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需求,这种局面不利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管理机制尚需改进

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还不够健全。

农村寄宿制学校兴办起步晚、经验少,受办学条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