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253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蚕》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养蚕》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养蚕》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养蚕》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养蚕》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蚕》教学反思.docx

《《养蚕》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蚕》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蚕》教学反思.docx

《养蚕》教学反思

2022年《养蚕》教学反思

2022年《养蚕》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2、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3、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准备:

  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蚕生长变化的照片或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蚕卵)谈话:

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是泥、是豆、是芝麻、是油菜籽、是种子、是虫子、是蚂蚁的卵、是苍蝇的卵……)

  2、教师谈话:

这是一种动物的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吗?

  3、学生猜想。

  (这是蚂蚁的卵、青蛙的卵、苍蝇的卵、鱼的卵、蜻蜓的.卵、蚊子的卵、飞蛾的卵、……)

  4、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雪白的蚕茧,讲述:

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

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

  (蚕要吃桑叶、蚕会结茧、蚕茧可以做成丝绸的衣服)

  3、教师讲述:

小小的蚕对人类的作用可大呀!

  

(二)讨论我们想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

为什么蚕会变成飞蛾?

为什么变成飞蛾后会死?

为什么蚕结的茧是圆的?

蚕为什么喜欢吃桑叶?

它还能不能吃别的?

为什么蚕要爬到上面去结茧?

为什么蚕一生中不是一个样子呢?

……)

  4、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生研究的问题。

  5、教师讲述:

同学们就蚕提出了各种饶有兴趣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有的可以通过一边养蚕一边研究。

  三、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1、教师讲述:

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

注意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因此,在观察蚕卵的时候,同学们的观察活动除了细致外,还要注意要小心。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

形状怎样?

大小怎样?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蚕卵是圆形的。

蚕卵中间有点凹下去。

蚕卵的颜色是黑灰色的。

  蚕卵和一粒米差不多大……)

  4、教师小结:

蚕卵扁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出的卵黑灰色。

卵只剩空壳是白色的,壳上有小洞。

  四、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

  1、播放蚕卵孵出的录像片。

思考:

有什么新发现?

  2、(用毛笔轻轻把蚕卵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并给它取个名字。

  (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蚂蚁,所以叫蚂蚁蚕。

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虫子,所以叫虫蚕……)

  3、讨论:

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喂它吃东西。

给它建一个家。

给它找一些好朋友……)

  4、教师小结:

蚁蚕是黑色的,像小蚂蚁似的。

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五、我们一起养好蚕:

  1、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2、教师讲述:

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

下一课我们将举行领养活动,请大家作好准备。

  教学反思:

  1、运用猜想,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探究习惯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这两个猜想,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研究的问题上来;通过这两个猜想,既能了解到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卵的多样性,这为以后观察蚕卵的不同特征提供了帮助。

学生在猜想中既了解了卵的多样性,也明白了卵是蚕繁殖后代的方式,也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总之,通过这两个猜想,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更深刻了。

  2、、教师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因为学生提出了问题就说明他在进行思考,哪怕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价值,但至少对学生来说是有价值的。

所以在黑板上尽量的把学生的问题罗列下来,这样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还能使学生的研究兴趣得到延伸。

  3、“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设计这样一个新问题,既让学生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有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养蚕是长期的活动,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饲养小动物,也更加愿意研究小动物。

2022年《养蚕》教学反思2

  养蚕一课是四年级八册中的一课,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蚕是蚕蛾的幼虫,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培养学生饲养技能,通过了解我国养蚕的悠久历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备课中,考虑到城市中很多学生根本没机会接触蚕,也不具备养蚕的条件,对蚕的了解很少,更不用说去养蚕了,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在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这两方面,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蚕的神话故事,如皇帝的妻子嫘祖教人们养蚕,仙女偷蚕给人间,江南民间祭祀蚕等风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了我国的一些民族文化,通过讲解我国古代通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了我国古代经济,加强了与国外的文化、经贸交流,使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些方面由于准备充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谈到,在老家有许多人养蚕,使人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他们,如果课前能同这些同学交谈,了解养蚕的情形,让学生在课堂上讲一讲那就太好了,有学生谈到曾学过一篇语文课文叫《春蚕》,讲的就是母亲养蚕的事,重点不在养蚕,但有关养蚕的内容也有不少。

应该让学生多谈一下,养蚕蚕的发育过程,如果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影片,效果会更好。

  今后再上这节课,教案重新设计,扬长避短,教学效果会更好。

2022年《养蚕》教学反思3

  板书设计:

  我们来养蚕

  养蚕注意事项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如果桑叶上有水,用纸巾将水吸干。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

  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教学反思:

  没有新鲜的蚕卵,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蚕卵和蚁蚕,只能通过图片给学生讲解。

这一课,我试着在电脑室给学生上课,让他们自己上网收集蚕卵和蚁蚕的资料,以及养蚕的注意事项,要求他们找到后制作成ppt文件,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

课后反思,如果能创建一个主题论坛让他们把找到的资料都发表在上面,内容应该更丰富,反馈也能更及时。

另外学校电脑教室的上网速度太慢,带宽有限。

  要在学生拿到蚕和桑叶之前讲清楚桑叶的保存、蚕的饲养环境(小盒换大盒)、疾病预防。

2022年《养蚕》教学反思4

  在《养蚕》一课中,最主要的探究活动是养蚕、观察蚕。

要求学生将一批蚕从三龄饲养到吐丝结茧,最好能饲养到下一代蚕孵出来。

在养蚕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观察蚕的生长阶段,并记录蚕的体长变化。

这个探究活动看似水到渠成,但是在准备这一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不少的波折。

  一、蚕的

  蚕是很难买到的。

好在小榄有位很热心的老师,他帮助小榄各个学校联系了广州市的蚕宝宝养殖基地。

我在网络上查了蚕的价钱是要25元一盒的。

但是他帮我们谈到了12元一盒。

然后是经费问题。

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来管这一笔小钱。

但老师自己掏钱给整个年级买还是有点破费。

只能学生自己出钱买了。

这又涉及到一个收费问题。

最后只能决定让卖蚕人送蚕到校门口,让一个学生统一收好钱,帮所有同学将蚕买回去。

  二、桑叶的

  每一盒蚕配了一袋桑叶。

但是这袋已经摘下来的桑叶保存不了太长时间。

而且本身桑叶也是不够的。

我和学生都各处搜罗桑叶。

我在校园外发现了3棵小桑树,有的同学叫父母或爷爷奶奶找到了一些桑树。

还有一位热心的班主任从家里带来桑叶。

桑叶问题终于解决了。

我们科技实践活动小组还打算在学校内种植几棵桑树。

  三、养蚕的指导

  刚开始我只是在设计学生的养蚕实践作业的时候加入了几条注意事项。

然后花了十几分钟在班级讲了一下,介绍了一种自己制作蚕结茧架的方法。

不过发现效果不是很好。

课后还是有很多同学不断的来问我很多养蚕的问题。

于是在二次设计的时候,我把养蚕的第一课时专门上成养蚕的任务启动和养蚕指导课。

内容有:

1、了解丝绸、蚕茧;2、观看蚕宝宝的一生动画;3、养蚕方法指导;4、养蚕方法问答。

  四、观察表格的设计

  小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惰性,如果只给出一个任务,让他们去完成的话。

他们会还给你一个随意的答案。

所以我设计了严格的观察表格,让学生按照表格去一空一空的填写。

不过还是出现了问题。

学生养蚕倒是养得很高兴,但经常忘记填写观察记录表了。

于是我在观察记录表上标明了一个个的完成时间。

并到时间就去提醒,过了时间就进行检查。

确保学生观察记录的完成。

  第一次设计:

  1、养蚕指导放在课前,只用十几分钟时间。

  2、第二课时由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来讲述蚕幼虫的生长过程、蚁蚕和五龄蚕的相同与不同。

每个小组都要讲。

  3、第二课时讲蚕茧、蚕蛾、蚕卵。

  4、第三课时讲孵化、总结蚕的一生、拓展其他动物的一生。

  此设计由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性比较大,然而教学效果不如人意,所有的同学做的幻灯片都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

一个问题做成一个简单的幻灯片。

而是把所有问题放到一起做了,而且就算在幻灯片里,也没把问题分开来说,只是在讲养蚕的一些感受和收获。

  第二次设计:

  1、用第一课时来进行养蚕指导。

内容有包括:

1、了解丝绸、蚕茧;2、观看蚕宝宝的一生动画;3、养蚕方法指导;4、养蚕方法问答。

  2、第二课时以发言分享的方式讲述:

幼虫的生长过程、蚁蚕和五龄蚕的相同与不同;蚕茧、蚕蛾;蚕卵、孵化、总结蚕的一生。

  3、第三课时分三个步骤:

1、让学生以幻灯片分享会的方式来描述蚕的生长阶段以及蚕的特点与习性;2、小组内分享养蚕的收获与感受,向全班也说一说;3、以幻灯片的形式来介绍其他动物的一生。

  此次设计是建立在所有学生已经做好了幻灯片的基础上的,来不及更改。

这使第二课时的内容学生说得不够生动形象,因为没有借助幻灯片。

而使第三课时的内容显得单调和冗长。

  第三次设计:

  1、用第一课时来进行养蚕指导。

内容有包括:

1、了解丝绸、蚕茧;2、观看蚕宝宝的一生动画;3、养蚕方法指导;4、养蚕方法问答。

  2、第二课时由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来讲述蚕幼虫的生长过程、蚁蚕和五龄蚕的相同与不同。

每个小组都要讲。

  3、第二课时讲蚕茧、蚕蛾、蚕卵。

  4、第三课时讲孵化、总结蚕的一生、拓展其他动物的一生。

  此设计对学生难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养蚕,进行了专门的指导。

并及时督促学生按要求完成幻灯片的制作。

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授课,相当于授课比赛。

这更能激励学生能深入的观察,深入的分析。

这一设计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及时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幻灯片的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