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日联考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25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4日联考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424日联考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424日联考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424日联考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424日联考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4日联考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doc

《424日联考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4日联考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4日联考申论热点_精品文档.doc

2011年4.24联考申论热点

1、打造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战略,是党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人才强国,核心是“人才兴国”,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

  一、中国人才的现状

  当前,我国人才形势严峻。

主要表现在:

一、尖端人才短缺。

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三、人才专业结构、产业分布等不合理。

四、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五、人才机制依然存在诸多缺陷

  二、改进措施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要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努力形成三个方面的优势。

  

(1)要加大开发力度,形成人才优势。

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人的能力培养,发挥政府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上的导向作用,设立人才开发基金,“对短缺人才、拔尖人才、科技人才”加大投入,确保人才开发资金。

发挥用人单位投资的补充作用,实行“有偿培训,用人有偿”的制度,搞好高校科研的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人才资源开发新局面。

  

(2)要实施资源重组,形成结构优势。

要在盘活用好人才上大做文章。

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合理调整人才资源结构,实施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重组,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拆除人才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等“围墙”,使各路科研力量形成合力,让各方英才有用武之地。

  (3)要坚持改革创新,形成制度优势。

要构建和谐的人才环境,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人才社会化保障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

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

鼓励人才中介机构强强联合,向专业化、产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努力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充分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

  总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

2、教育体制改革

 一、背景介绍

  教育问题是每个公民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教育体制的僵化等多种原因,导致学生上学难、家长择校贵、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多种问题。

2011年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部分地方以及院校开始新的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从人民大众关心的重点入手,以机制和体制传销为着力点,以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规划和统筹教育资源,实现人民教育为人民,坚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二、文件体系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分别是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其中,专项改革试点又分为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投入机制这十个改革方向;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四个方面;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内容按照《通知》第一部分专项改革试点的十个方面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阐述。

  三、重点措施

  《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里面有非常多具体的措施,按照每个不同的改革方面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但是,将《通知》中的各种措施集中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办学管理体制改革。

其改革重点在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新的制度机制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效解决择校问题,实现公平教育。

同时,加快推进学期教育工作,解决入园难问题。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探索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等多种新制度新举措。

  第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机制,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注重和实践的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三,办学模式体制改革。

改革高校的办学模式,探索高校联合办学,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研究所共建等新型模式,使高校办学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同时,坚持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加大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形成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和推动民办教育的体制改革,为其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办学保障体制改革。

创新教师的培养机制,对教师的发展与流动进行制度性引导;建立和完善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及教师的等级评价机制。

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3、内需问题

一、"十二五计划"的提出内需问题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一提法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

因此,华图提示:

广大公务员考生在内需问题上需要更加重视。

  当前内需的主要问题:

内需不旺

  内需不旺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

在拉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目前的状况是,出口长期低迷,内需“一蹶不振”,只有投资“一支独秀”。

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全国为11242.85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户为4532.88元,占10%的低收入户为6195.32元,占20%的中等偏下户为7993.67元,占20%的中等收入户为10344.70元;占20%的中等偏上户为13316.63元,占10%的高收入户为17888.18元,占10%的最高收入户为26982.13元。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全国为3660.68元,低收入户为2144.78元,中低收入户为2652.77元,中等收入户为3286.44元,中高收入户为4191.25元,高收入户为6853.69元。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等收入户及其以下的家庭均未达到平均消费水平。

二、内需不旺的主要原因

  

(一)高房价抑制内需

  就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来说,早就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房价了。

世界通行房价收入之比,一般是3——倍,而在我国,竟然达到十到二十几倍。

现在的楼市,已经彻底把中等以下收入人群赶出购房者之列,成了富人的游戏、资本的工具、财富的吸盘和投机、投资者的赌场。

据中原房产调查,目前购房者60%以上为短线和长线投资客户。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投资型需求一旦超过了25%,房地产市场将对消费起到抑制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没有购买房屋之前,谁也不敢消费;有幸成了“房奴”,谁也没有能力消费。

  

(二)现有的收入分配情况下,劳动者报酬的比例相对比较低

  在GDP中,劳动者报酬的份额在逐步下降,比如说从1995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在GDP当中的比例从51%下降到39%。

但是,同时企业盈余从23%上升到31%,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劳动者报酬在分配收入结构中有所下降。

  (三)目前的收入差距比较大

  有两个方面:

一是农村与城市收入的差距比较大;二是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差距比较大。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我们现在的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等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群众对未来的消费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有些人有钱不舍得花,为保证未来长远的支付。

三、解决内需不旺的措施

  

(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民群众近期消费的后顾之忧,特别是要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

  (4)要加大刺激农村的消费

  (5)加强市场消费环境的建设,要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制,加强监督。

4、农民工就业

·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

古人说:

“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

”一个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某项工作,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才能获取生活资料,维持生计、改善生活。

   就业关乎经济健康发展。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

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加,归根到底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就业岗位上创造出来的。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给就业问题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变数,使就业形势更加复杂。

农民工就业问题就是挑战之一。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

在看到农民工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们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岗位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

   农民工主要从事搬运(重庆方言称之为“棒棒”)、建筑、加工制造和服务四大行业。

其中,“棒棒”纯属体力劳动,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如泥瓦工、钢筋切割工等拥有少量技术,加工制造业如纺织业的农民工和从事住宿、餐饮和服务行业的农民工,其技术含量也十分有限。

   

(二)以灵活就业为主,劳动关系很不稳定

   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和个体两大部门,所占比重分别为21.8%、36.2%,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很小,分别为6.9%、4.2%,无固定单位的农民工占到28.8%。

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为主,处于频繁流动状况,劳动关系很不稳定。

   (三)劳动时间长,合法权益受损。

   农民工每月工作天数和每天工作小时数都已超出法定劳动时间,他们的休息权受到了严重侵害。

另外,农民工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还面临克扣工资、职业病、工伤事故的威胁。

与城镇居民相比,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活成本,承受更大的职业风险。

(四)工资水平偏低,实际收入增长有限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一些措施,如加大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企业侵害农民工利益行业的监管力度等,农民工工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调查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500元及以下的占8.2%,500~800元的占25.0%,800以上的占66.8%。

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尤其是医疗成本、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等的上涨,导致农民工生活成本成倍增长,除去生活开支后,其实际收入增长十分有限,生活水平改善并不大。

   (五)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缺乏

   近年来,我国在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仍显不足,大多数农民工依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参保率低。

调查发现,26.1%的农民工遭遇过工伤事故,其中只有13.2%的农民工得到了雇主的全额医疗等费用;养老、医疗保险的参保率都很低,分别为10.9%、18.1%;65.8%的农民工在城市有过失业的经历,享受过政府失业补助的仅占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