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214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第1章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化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会引发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支撑环境建设的变革。

因此,基于以上技术的数字校园已成为21世纪高校建设发展的趋势。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基于校园网络的各种应用不断开发和投入应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如“应用山头”突出、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应用系统、各部门缺乏数据标准,数据重复,导致了各部门之间相同信息内容不一致;学校有效数据资产不能“共享”,导致学校业务部门及管理部门获取信息非常困难,有效数据资源不能及时共享,数据资产利用率低下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

教育信息化应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务流程数字化,形成校园的数字环境,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信息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战略性的观点来规划和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内信息更好地组织分类,让师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为师生提供网上教学、网上实验、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让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快速准确地发布出去,为师生、社会服务。

同时,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出高素质学生是高校成功的标志,代表着学校综合实力和水平的提升。

因此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工作,这些环境的组成和改善主要围绕着校园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三大要素展开,构建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目的。

第2章建设基础

经过多年对学校应用系统的建设,现在学校已经拥有了如:

教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职工查询系统、心理咨询系统等一些使用多年的软件系统,学校教职人员、学生以及领导人员对信息化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认识和体会,也从中得到了实惠,充分理解信息化发展是未来高校发展的趋势。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学校领导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我校信息化发展的动力。

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也应有相应的高度,应该从全校信息化未来5-10年的建设来进行规划,充分考虑学校现有资源和需求,为学校的下一步的发展创建实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学校的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生活水平,极大地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总体目标。

第3章建设思路与目标

3.1.建设思路

根据学校中长期信息化建设的建设思路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落实教育部以及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以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为宗旨,以现有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建立适应学校需要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数字化环境。

贯彻以“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建设指导思想,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来建设学校的信息化系统,构建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升高等院校综合实力的目的。

根据学校5-10年的战略目标,要求学校不断创新、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学校由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方向转变。

因此,根据教学、管理、科研方面的重要性,将学校的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定为:

经过未来3年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在高性能网络安全体系的支撑下,在传统校园中构建一个集合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信息资源的全方位数字空间,实现学校从环境(包括设备、实验室、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网络课程、精品课程、数字电视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办公、服务等)的全部数字化,实现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生活,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创建虚拟大学空间,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推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员聚集的场所、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新技术生长的温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的前列。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深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基础能力和支撑条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使校园网络的使用者可以更有效、更方便地利用校园网以及互联网来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活动。

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就是“服务”,即为学校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学校的发展。

信息化建设应用服务应体现在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信息化建设是支撑学校创新教育、素质教育,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服务是信息化建设的宗旨。

3.2.建设目标

信息化建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

其目标定位在以高校内各类信息资源的集成和交换为基础,构建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要求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支撑环境,为校内外各类人员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完善的数字化支撑平台。

学校今后五年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是:

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建成一个总体上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的高速、开放、可靠、智能的校园信息化平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为学校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第4章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

4.1.建设进度及分年度验收要点

4.1.1.第一阶段—校园网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

主要校园网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包括学校急需建设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一卡通等新建应用系统。

验收要点:

1、学校网络机房改造初步完成,硬件设备完全部署到位,;

2、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成,准备好基础数据平台,进行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打通;

3、做好学校原有系统的集成,包括:

教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职工查询系统、心理咨询系统。

做到数据集成、认证集成、门户集成。

4、完成一卡通一期工程(收费)的建设,全面实现学校商店、食堂、水电等收费一卡通。

4.1.2.第二阶段—完善基础数据应用系统

进一步完善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新建学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和一卡通二期工程,完善学校基础数据,为数据综合分析和深度数据挖掘做准备。

验收要点:

1、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做到无线wifi无盲点。

2、完成学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各部门人员培训完成,能够完全自主进行使用;

3、和二期一卡通工程(门禁)建设,完成学生基础数据和教职工基础数据准备,实现一卡通门禁控制基础。

4.1.3.第三阶段—完成学校综合分析和移动应用

做好学校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储备,完成对学校综合分析,辅助学校领导进行决策,同时进行移动信息化建设,包括校园移动门户平台和校园移动消息平台建设,实现无线应用校园全覆盖。

验收要点:

1、完成学校数据的深度挖掘,做好学校综合分析,辅助学校领导进行决策,能够通过系统随时查看学校相关数据,可以随时生成相关报表。

2、通过移动终端包括:

iPad、iPhone、android等直接查询学校相关数据,学生、教职工、学院领导可以分不同权限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和填报。

4.2.经费预算

一期建设内容

项目

单价

数量

总金额

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综合信息服务门户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

公共数据平台

小计

 

信息资源平台整合

数据集成

门户集成

认证集成

小计

 

新建应用系统

校园一卡通一期

教务管理系统

小计

 

硬件采购

应用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小计

总计:

二期建设内容

项目

单价

数量

总金额

新建应用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校企资源共享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一期

教学资源库

学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校园一卡通二期(门禁)

小计

 

三期建设内容

项目

单价

数量

总金额

新建应用平台

校园移动门户平台

校园移动消息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二期

小计

 

第5章建设预期效果

第一阶段:

信息化校园初步成形

从2014年至2015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和数据中心),建成先进的信息化校园的应用支撑平台和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同时部分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基本建成。

信息化系统将提供统一门户管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认证管理和共享数据中心等服务。

完成教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职工查询系统、心理咨询系统等系统的集成,并新建校园一卡通一期(收费)系统学生、教师和教学服务基本实现信息化;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建设。

信息化的使用率得到明显地提高,信息化校园将初步成形。

第二阶段:

信息化校园基本完善

从2015年至2016年,学校将加大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和综合统计分析平台,建立基本完善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新建学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校园一卡通二期(门禁)等。

使学校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全面融合,电子校务与学校信息化高度融合,学校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化绩效水平不断提升,数据中心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孤岛逐渐消失,以教学、科研和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基本建成,信息服务成为学校为人们提供的各种应用服务,信息化校园基本完善。

第三阶段:

信息化校园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从2016年到2017年,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进行数据中心容灾平台建设,同时建设数字校园综合应用系统。

学校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高度融合,逐步实现一体化和智能化。

建成高智能、综合性的决策支持体系,实现领导决策的信息化。

信息化校园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

将加大建设力度,完成学校移动化应用的扩展服务,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和综合统计分析平台,建立基本完善的移动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包括:

校园移动门户平台和校园移动消息平台等。

为学校教职工、学生和领导提供移动化的信息服务,成为学校为人们提供的各种移动应用服务,移动信息化校园基本建成。

第6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