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牙周病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2058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牙周病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口腔牙周病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口腔牙周病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口腔牙周病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口腔牙周病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牙周病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口腔牙周病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牙周病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牙周病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体外培养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至少存在两种表型:

成纤维细胞表型和成骨细胞表型。

成纤维细胞表型细胞具有较强的合成胶原的能力,成骨细胞表型细胞能发育为成骨细胞或成牙骨质细胞。

在一生中,成纤维细胞不断形成新的主纤维、牙骨质,并改建牙槽骨。

掌握釉牙骨质界结合方式;

牙骨质的吸收和修复。

釉牙骨质界结合方式:

1.牙骨质覆盖牙釉质2.牙骨质与牙釉质端端相接3.牙骨质与釉质不相接

牙骨质的吸收:

牙骨质常发生轻微的吸收,在已萌出或未萌出的牙均可发生,但只有达到严重程度是才能在X线片上显现。

牙骨质吸收的部位大部分位于根尖1/3区,其次为根中1/3区,颈部1/3少见。

吸收的深度大多仅局限于牙骨质而不累及牙本质。

牙骨质发生吸收可能由于局部或系统的原因,或者无明显的病因(如特发性牙骨质吸收)。

在局部因素中,牙骨质吸收主要发生于牙合创伤、畸形治疗、再植牙、移植牙以及牙周炎或其他根尖周病变。

牙骨质的修复:

牙骨质的新生有赖于牙周膜中的细胞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在原有的牙根表面成层地沉积新的牙骨质。

同时新形成的牙周膜纤维也埋入新牙骨质中,重新在新形成的牙骨质中建立功能性关系。

牙骨质新生在活髓牙和死髓牙上均可发生。

在牙周炎病变的愈合过程中,这种功能是形成牙周新附着所必需的。

但牙骨质的新生需要有活力的结缔组织存在,若上皮增殖进入吸收的牙骨质区域,牙骨质的新生将不再发生。

掌握正常牙槽骨的X线像。

牙槽骨在X线片上的影像比牙密度稍低。

上牙槽骨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线片显示为颗粒状影像。

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结构,牙间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而根尖部有时见放射状排列,骨髓腔呈三角形或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影像。

牙槽骨的正常高度应达到牙颈部。

固有牙槽骨在X线片上呈围绕牙根连续的致密白线,称硬骨板。

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一).掌握牙周病的流行情况,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1、牙龈炎可从3到5岁开始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和严重性也逐渐增加,青春期达高峰;

2、青春期后,牙龈炎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

3、牙周炎主要发生在成年以后,患病率和严重性最年龄增长而增加,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50到60岁达高峰。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1口腔卫生情况:

牙菌斑,牙石量与牙周病有极明显的正相关;

2年龄:

老年人的牙周附着丧失重于年轻人,单纯的牙龈炎多见于年轻人和儿童;

3性别:

一般男性重于女性;

4种族:

牙周病虽为全球的疾病,但其中青少年牙周炎有较明显的种族倾向,黑人患病率较高;

5社会经济状况:

高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高者,患病率较低;

6某些全身疾病:

如糖尿病;

7吸烟者的病情重;

8某些微生物感染等。

第四章牙周病的病因学

(一)掌握牙病的生态系;

牙周病的发病因子。

牙周生态系:

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正常菌群失调,或微生物和宿主失去平衡时则变得有害,表现在:

导致内源性感染;

为外源性感染提供条件;

致敏宿主,造成牙周组织破坏。

牙周病的发病因子:

引起牙周组织破坏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分为局部因素和全是因素两大类。

局部因素中,牙菌斑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起牙周病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

(二)掌握菌斑的定义及分类,牙菌斑的生态系,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菌斑:

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

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

不能用漱口或用水冲洗的方法去除。

分类:

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包括附着性龈下菌斑,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牙菌斑的生态学:

是指牙菌斑内细菌之间以及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实验性龈炎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

机械除菌或抗菌治疗效果。

动物实验研究。

宿主免疫反应。

(3)掌握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1)牙石:

牙石表面常形成未钙化的菌斑,刺激牙龈造成炎症,且牙石的粗糙表面和多孔性结构也易吸附大量的细菌毒素,促进龈炎的发生。

(2)解剖因素:

某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发育异常或解剖缺陷,常成为牙周疾病发生的有利因素,或加重牙周病的进程。

包括牙解剖因素:

根分叉,根面凹陷,颈部釉突和釉珠,腭侧沟,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例失调。

骨开裂或骨开窗。

膜龈异常。

(3)牙齿位置异常,拥挤和错頜畸形

(4)其它诱病因素;

充填体悬突,修复体的设计,修复体的材料,正畸治疗

(5)不良习惯:

口呼吸,吐舌习惯,牙刷创伤等

(6)牙面着色:

牙面色素通常与食物,化学物质,烟草及色源细菌有关。

(7)食物嵌塞:

嵌塞的机械作用和细菌定植,可引发龈炎、龈出血、龈退缩、急性牙周膜炎、龈脓肿和牙槽骨吸收等。

(8)咬合创伤:

改变了炎症扩散至牙周支持组织的途径,加重牙周破坏的程度并加快破坏速度。

(4)掌握全身因素对牙周病的影响。

(1)遗传因素

单纯遗传因素不会引起牙周疾病,但是宿主易感性是早发性和(或)重度牙周炎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能影响和改变宿主对微生物的反应并决定疾病是否进展和严重程度。

(2)性激素:

性激素内分泌功能紊乱对牙周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3)吸烟:

吸烟已证实吸烟是牙周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4)有关的系统病:

身体其他系统性疾病和状况会增加牙周炎的风险并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包括糖尿病,吞噬细胞数目的减少和功能的异常,艾滋病,骨质疏松症,精神压力。

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一)掌握牙龈出血的临床表现

1牙龈出血(Gingivalbleed)是指牙龈自发性的或由于轻微的刺激(如吸吮、刷牙等)引起的少量流血或唾液中带血。

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轻者量少,仅在吸吮、刷牙、咬硬食物时唾液中带有血丝,重者在牙龈受到轻微刺激时即出血较多,更严重者可自发性出血,血流不止,除牙龈局部阳性体征外,多伴有全身其他体征

2牙龈出血常为牙周病患者的主诉症状,多在刷牙或咬硬食物时发生,偶也可有自发出血

3组织学观察见牙龈结缔组织中有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沟带上皮增生,但上皮也因溃疡而变薄,连续性中断,以致上皮保护性差,微小的刺激即引起毛细血管的破裂和出血。

(二)掌握牙周袋的类型和形成机制

牙周袋的类型:

1龈袋(gingival 

pocket)假性牙周袋,牙槽骨无明显的 

吸收高度未丧失,仅是牙龈增生、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形成龈袋。

2骨上袋:

(supragingival 

 

pocket)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牙槽嵴水平吸收,高度明显降低,骨上袋形成

3骨下袋:

(intrabony 

pocket)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下方,牙槽嵴垂直吸收,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

也可以分为:

单面袋,复合袋,复杂袋

牙周袋的形成机制:

1前列腺素能介导牙吸收是牙周骨吸收最有力的刺激因素

2细胞因子IL-1B,TNFa,IL-6在牙周炎的进展和骨吸收也起重要作用

3牙龈胶原纤维的变性、消失,使结合上皮得以沿根面向根方增殖;

4上皮受炎症的刺激出现钉突,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侵入结合上皮,使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更为疏松,当入侵的白细胞达到结合上皮体积的60%以上时,影响上皮细胞的连接和营养,靠近冠方的结合上皮即从牙面剥离,使龈沟底移向根方而形成牙周袋。

因而,牙周袋的形成和加深必然伴随着牙周附着丧失。

随着牙周袋的加深以及牙龈炎症肿胀的加剧,更有利于牙菌斑的堆积和滞留,由此更加重炎症,加深牙周袋,形成一个进行性破坏的恶性循环。

(三)掌握牙槽骨破坏的形式,牙槽骨吸收的临床表现,骨下袋的类型

牙槽骨破坏形式:

水平型吸收:

牙槽骨高度降低,形成骨上袋

垂直型吸收:

袋底位于骨嵴根方,形成骨下袋

凹坑状吸收:

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

其他形式骨吸收:

反波浪形,骨架状增厚

牙槽骨吸收的临床表现:

正常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2毫米,>

2毫米为骨吸收

X线表现:

牙槽嵴顶消失,牙槽骨的硬骨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显示牙周膜间隙增宽。

严重者牙槽嵴部分或全部吸收、破坏、消失。

骨下袋的类型:

1.一壁骨袋

2.二壁骨袋

3.三壁骨袋

4.四壁骨袋

5.混合壁骨袋

(四)掌握牙松动及病理性移位的原因

牙松动原因:

⑴ 牙槽嵴吸收:

骨吸收>

1/2

⑵ 合创伤:

牙周膜急性炎症:

急性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等→炎症消退恢复

⑶ 牙周翻瓣术后:

术后几周内

⑷ 性激素水平:

妊娠、月经期、口服激素类避孕药

⑸ 牙根吸收:

乳牙替换、肿瘤压迫

病理性移位原因:

牙周支持组织破坏:

牙槽骨吸收→继发性合创伤→牙齿向合力方向移动;

合力改变:

异常合力

(五)掌握牙周病活动性概念、牙周病部位特异性概念

牙周病活动性:

牙周病一旦发生,即持续不断的进展,直至牙脱落。

牙周病部位特异性:

牙周破坏并不是同时发生在口腔的所有牙位,某一时期可以发生在某几个牙,另一时期可以发生在另一些牙的一些位点。

第八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一)掌握口腔卫生状况

内容:

菌斑、软垢、牙石、色渍等、有无食物嵌塞,口腔气味

牙齿大体检查:

牙齿磨耗,牙结石,牙的邻接关系

菌斑检查:

2%中性红/四碘荧光素钠

⑴菌斑指数(PIL):

Silness和Loe主要记录龈缘附近菌斑的厚度和量;

菌斑的检查主要靠菌斑染色,菌斑指数的的大小,是手术时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⑵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

PI、CI;

(二)牙龈炎症的表现

一、牙龈炎症状况

牙龈是否有炎症,可通过观察牙龈色、形、质的变化和探诊后是否出血来初步诊断。

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边缘菲薄,精贴牙颈部,牙龈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用探诊探测银钩时不会出血。

若牙龈发炎,龈色变暗红或鲜红色,质地松软而失去弹性,牙龈肿胀,边缘敦厚,甚者肥大增生,促使菌斑堆积,更加重了龈炎。

当做探诊检查时,牙龈容易出血。

应用指数计分法可以比较准确而客观地判断牙龈炎症的程度,临床上可作观察疗效和科学研究的指标。

⑴牙龈指数(GI)(牙龈病变的程度)

0-正常牙龈;

1-牙龈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

2-牙龈轻度水肿,探诊出血;

3-牙龈自发性出血或溃疡;

(2)出血指数(BI)

0=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

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

2=探诊后有点状出血

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

4=出血流满并溢出银沟

5=自动出血

(3)龈沟出血指数(SBI):

1=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无水肿及颜色改变

2=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有颜色改变,无水肿

3=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有颜色改变,轻度水肿

4=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有颜色改变,明显水肿

5=探诊出血,有自发出血和颜色改变及水肿

(4)探诊出血(BOP):

钝头探针置于龈下1毫米,沿龈缘滑动;

钝头探针轻探袋底,取出后观察10-15秒;

二、牙龈的位置

具体分析,针对性治疗

3、牙龈色泽的变化:

吸烟

重金属着色

牙龈黑色素沉着;

白色病损:

白斑、扁平苔藓;

4、牙龈剥脱性变化:

剥脱性龈炎:

表现为牙龈乳头、龈缘和附着龈的上皮剥脱并出现炎症

可见于扁平苔藓、天疱疮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三)掌握牙周探诊及牙周附着水平

牙周探诊:

沿着牙周袋底提插式行走,与牙轴平行,力量20-25克;

用于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龈下石的量及分布、根分叉病变;

牙周附着水平:

袋深-釉牙骨质界至龈缘距离。

附着丧失的确定

如果龈缘的位置位于釉牙骨质界,失去的附着水平等于牙周袋深度。

如果龈缘位于釉牙骨质界根方,那么失去的附着水平要大于牙周袋深度。

即龈缘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加上牙周袋深度等于失去的附着水平。

牙齿的松动度

检查牙松动度是,前牙用牙科镊夹住切缘,做唇舌方向摇动;

在后牙,闭合镊子,用镊子尖端抵住(牙合)面窝,向颊舌或近远中方向摇动。

常分为三度记录。

Ⅰ度松动:

松动超过生理动度,但幅度在1mm以内。

Ⅱ度松动:

松动幅度在1-2mm间

Ⅲ度松动:

松动度在2mm以上

也可根据松动方向确定松动度,颊(唇)舌方向摇动为I度,颊(唇)舌和近远中方向均有松动为Ⅱ度,颊(唇)舌和近远中以及垂直方向均有松动度为Ⅲ度。

(五)掌握早接触、合干扰、食物嵌塞的检查;

合检查的方法;

合创伤的临床特征。

1早接触检查:

当下颌从休息位置慢慢向上移到上下牙发生接触时,如果只有少数甚至个别牙接触,而不是广泛的密切接触,这种个别牙的接触,称为早接触;

检查咬合有无异常时,首先要检查有无早接触以及接触的位置。

2合干扰检查:

前伸合时若后牙有合接触,侧向合时若非工作侧牙有合接触,称合干扰;

用牙线和玻璃纸放在后牙或非工作侧若能咬住牙线或玻璃纸则说明有合干扰。

3食物嵌塞:

在咀嚼食物过程中,由于咬合压力使食物碎块或纤维嵌入相邻两牙间隙内。

水平嵌塞:

牙龈乳头退缩,龈外展隙中有团块状食物残渣或龈缘充血。

垂直嵌塞:

患者能指出牙位,可在嵌塞部位检查嵌塞原因。

①检查合面和边缘嵴有无磨损,邻面接触区是否增宽,对颌有无充填式牙尖或尖锐边缘,有无牙松动、移位、缺失、或排列不齐,有无邻面龋等易发生食物嵌塞的环境

②牙线检查:

取一牙线从合面压入龈缘,若牙线无阻挡地通过邻面接触区表示接触区不紧密,若通过有一定阻力,则表示接触区紧密。

4合检查:

①正中合又称牙周交错合

②检查合磨耗程度是否均匀

③检查有无牙齿松动或移位、牙缺失或牙倾斜

方法:

视诊,扪诊,咬合纸法,蜡片法,牙线,研究模型,光合法,合力计

5合创伤的临床特征:

牙松动、龈缘突、牙龈退缩、龈裂、磨耗小平面或根裂

X线:

颈部牙周膜间隙增宽,硬骨板消失,牙槽骨出现垂直性吸收

合创伤牙松动度与骨吸收程度、探诊深度不成比例

合创伤牙松动增加,骨吸收不明显,牙周袋不深或无牙周袋

(六)掌握牙周炎时影像学表现

⑴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像:

硬骨板为白线状致密影;

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1-1.5毫米,不超过2毫米;

牙周膜为0.15-0.38毫米黑线状透射带。

⑵牙周炎时的影象:

①骨硬板不完整/消失,牙周间隙增宽

②骨吸收:

牙槽骨嵴顶到釉牙骨质界距离>

2毫米

水平型:

牙槽骨高度水平状降低,多见前牙

垂直型(角形吸收):

骨吸收与牙根间呈锐角形,多见后牙

第九章牙龈病

22.常见牙龈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牙龈病:

局限于牙龈组织的一组病变,一般不侵犯深层牙周组织。

包括牙龈组织的炎症及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

慢性龈炎

临床表现:

1.牙龈色深红暗红鲜红

形龈缘变厚不紧贴龈乳头圆钝点彩消失

质松软脆弱缺乏弹性

2.龈沟深度可加深大于3mm,形成假性牙周袋,附着位置不变

3.探诊出血牙龈炎症有无的重要客观指标

4.龈沟液增多

5.自觉症状刷牙咬物出血,痒、胀、不适、口臭

诊断:

1.龈缘处牙面有菌斑,疾病主要限于龈缘和龈乳头

2.牙龈色泽、形状、质地的改变,刺激后出血

3.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

4.龈沟液量增加

5.菌斑控制及其他刺激因素去除后病损可逆

诊断鉴别:

1.早期牙周炎2.血液病引起的牙龈出血3.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

4.HIV相关性龈炎5.维生素C缺乏性牙龈炎

青春期龈炎

1.牙龈色形质肿胀明显,球状突起,暗红或鲜红,光亮,松软或脆

2.探诊易出血龈沟加深附着水平不变

3.好发部位前牙唇侧牙间乳头和龈缘

4.自觉症状刷牙咬物出血牙龈肿胀/肿大

(炎症程度和局部刺激因素不相一致)

临床表现(与局部刺激不一致)+青春期

1青春期前后的患者;

2牙龈肥大发炎的程度超过局部刺激的程度;

3可有牙龈增生(gingivalhyperplasia)

4.口腔卫生一般较差,可有促进因素。

妊娠期龈炎

1.妊娠前存在不同程度牙龈炎症,妊娠后2-3个月症状开始明显8个月时达高峰

分娩后2个月,龈炎恢复到妊娠前水平

2.少数牙或全口,前牙区重,龈缘和龈乳头

3.牙龈鲜红或发绀,松软光亮,肿胀肥大

4.探诊易出血,龈袋或假性牙周袋形成

5.无痛,刷牙咬物自吮出血

6.妊娠瘤发生于单个牙的牙龈乳头(详细见142)

诊断:

临床表现+妊娠状态

1孕妇,在妊娠期间牙龈炎症明显加重且易出血。

2临床表现为牙龈鲜红、松软、易出血,并有菌斑等刺激物的存在。

3妊娠瘤易发生在孕期的第四个月到第九个月.

1药物性牙龈炎(口服避孕药)

2牙龈瘤(非妊娠妇女、男性;

无痛性肿胀、瘤样增生,牙间乳头,有蒂或无蒂,光滑松软易出血,鲜红暗红,溃疡或渗出;

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修复体、残根)

白血病的龈病损

1.牙龈肿大全口牙龈肿胀,肿大波及牙间乳头、边缘龈和附着龈,有时增生成瘤样

2.牙龈色苍白或暗红发绀,极易出血

3.牙龈松软脆弱或中等硬,表面光滑、光亮

4.龈缘处坏死、溃疡、假膜覆盖,口臭,牙松

5.牙龈明显出血倾向自发出血或渗血,不易止住,牙龈及口腔粘膜的广泛出血点或淤斑

6.自觉症状龈肿胀或增生,出血,自发痛;

发热,淋巴结肿大,皮乏,贫血;

发病急,短

7.人群儿童、青少年

临床表现+血象检查

药物性牙龈增生

1.全口牙龈,但前牙较重,只发生在有牙区,拔牙后可消退

2.牙间乳头和边缘龈,球状,无痛,桑葚分叶状,色浅,质有弹性,覆盖牙冠,严重时可影响咬合、牙齿移位,波及附着龈,增生牙龈与正常组织间有一沟状切迹

3.继发性牙龈炎症

4.影响言语,咀嚼,牙齿萌出和美观

临床表现(牙龈实质性增生)+用药史

鉴别诊断1.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2.白血病引起的牙龈肿大

3.菌斑性龈炎、青春期龈炎(纤维型/炎症性的牙龈肥大)

牙龈纤维瘤病

1.最早可发生在乳牙萌出后,一般开始于恒牙萌出之后,牙龈广泛地逐渐增生

2.可累及全口的牙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以上颌磨牙腭策最为严重。

3.增生的牙龈妨碍咀嚼,牙齿容易由于其而移位。

4.牙龈组织坚韧,表面光滑,有时也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不易出血。

5.有时出现牙齿萌出困难

临床表现,病史,或有家族史

鉴别诊断:

1药物性牙龈增生2.白血病引起的牙龈肿大3.青春期龈炎4.妊娠期龈炎

5.浆细胞性龈炎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ANUG

1.好发人群青壮年男性多见

2.病程起病急病程短

3.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低热、疲乏、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4.特征性病损坏死(龈乳头和边缘龈坏死,前牙多见,灰白污秽伪膜,龈乳头火山口状坏死龈边缘虫蚀状坏死,不波及附着龈)

5.患处牙龈极易出血

6.疼痛明显

7.有典型的腐败性口臭

8.走马疳

临床表现+细菌学涂片检查

鉴别诊断1.菌斑性龈炎2.疱疹性龈(口)炎3..急性白血病

4.艾滋病患者合并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

急性龈乳头炎

龈乳头鲜红肿胀,探痛、易出血,轻度叩痛。

自觉胀痛,自吮出血,冷热刺激痛

急性多发性龈脓肿

病损局限于个别牙间乳头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

1.青壮年男性

2.原有的全口慢性龈炎机遇性感染

3.春秋季多发

4.起病急,前驱症状

5.龈乳头鲜红光亮肿胀-----乳头跳痛,脓肿形成,叩(+),口腔粘膜充血水肿但无破损和假膜,

6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

牙周脓肿

牙龈瘤

临床表现:

1.患者女性多,常发生于中,青年

2.多发生于唇颊侧的牙龈乳头出,一般单个牙发生。

3.肿块呈圆球或椭圆形的,大小不一

4.一般生长慢,肿物被咬破后易发生溃疡出血或伴发感染

5.X线可见骨质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牙齿可有松动

牙龈的恶性肿瘤如牙龈癌

第十章牙周炎

掌握常见牙周炎的病因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第一节慢性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进行性附着丧失和骨丧失。

其特点为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的吸收。

慢性牙周炎是最见的一种牙周炎

临床表现和特点:

 

1. 

多见于成年人,起病缓慢,牙龈出血和异味

2.有明显的菌斑、牙石及局部刺激因素,且与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破坏程度比较一致,牙周袋形成

3.患病率和病情随年龄增大而加重,

4.呈缓慢或中等速度进展,但可有快速进展期,

5.全身一般健康,初期无明显不适

晚期松动,移位

第二节侵袭性牙周炎

(aggressiveperiodontitis,AGP

临床分类:

按患牙的数目分布情况

LAgP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GAgP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一.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典型的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左右对称,

早期1个第一恒磨牙,其他恒牙不能超过2个。

1弥漫性牙槽萎缩2深在性牙骨质病3牙周变性4青少年牙周炎

病因:

病因不清。

微生物

致病菌:

伴放线放线杆菌

全身背景

临床特点

1年龄与性别:

青春前期~35岁,甚至更大年龄,女多于男,有报告无性别差异。

2口腔卫生状况:

破坏程度与刺激物量不成比例,牙龈炎症,轻微却有深牙周袋,晚期发生牙周脓肿

3好发牙位:

典型的患牙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左右对称。

但早期患者不一定波及所有的切牙和第一恒磨牙,但至少应侵犯1个第一恒磨牙,其他恒牙不能超过2个

3X线片:

前牙牙槽骨水平吸收,后牙区牙槽骨垂直吸收,形成典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