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105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docx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docx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

考试题型

题型:

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多选选择题(6题,每题2分)

判断改错题(6题,每题4分)

简答题(6题,每题6分)

综合体(2题,每题10分)

分布

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各占50%

发动机原理部分重点复习内容

一)识记及理解层次重点复习内容

1.热力循环热效率、发动机理论循环及其热效率高低的比较(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

2.有效功率、指示功率的含义及其大小比较,示功图

3.柴油牌号的选用、柴油自燃温度对起动性能的影响80

4.排放物中主要有害气体成分、柴油机有害排放物中主要有害颗粒156

5.分层给气燃烧191、柴油机的理想放热规律

6.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分类247

7.汽车发动机试验分类238:

单项专题性研究试验和常规性试验,发动机的性能特性:

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速特性和万有特性

8.点火提前角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127

9.压力升高比与燃烧噪声的关系96

10.换气过程的阶段划分及燃烧室扫气的特点38

二)理解及简单应用层次重点复习内容

1.车用增压系统分类

2.机械损失功率测定方法

3.四冲程发动机换气损失:

排气损失,进气损失

4.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5.汽油机、柴油机正常燃烧过程的阶段划分

6.汽油机不正常燃烧现象:

爆震燃烧,表面点火及其比较126

7.发动机的三个主要性能指标31

8.外特性141

9.辛烷值与抗爆性的关系

10.机内、机外净化技术;三效催化转换器、EGR及其主要目的

11.燃料热值及燃料低热值的含义

三)简单应用层次重点复习内容

1.汽油机对其燃烧室的要求

2.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3.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

4.爆燃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5.影响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使用因素

6.发动机增压比的概念及增压的优点

7.充气效率的影响因素

8.增压比的概念及增压系统的分类

9.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的概念及燃烧过程的阶段划分

四)综合应用层次重点复习内容

1.充气效率的定义、充气效率影响因素、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

2.进气迟闭角的作用、进气迟闭角过大对充气效率的影响及其原因、结合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分析进气迟闭角变化对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动力性的综合影响

3.发动机的负荷特性定义,结合发动机负荷特性实验曲线分析负荷大小对过量空气系数、指示热效率ηi、机械效率ηm、最高燃烧压力PZ的影响。

 

一、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以下哪个是热力效率的计算公式

循环做功W与循环加热量Q1之比,评定经济性。

2、在等压缩比ε、等加热量Q1条件下,下列哪种循环方式的热效率最高

ηtv>ηtm>ηtp(定容循环>混合循环>定压循环)

3、示功图是怎么表示的?

通常用气缸内的工质压力P随气缸工作容积V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图形(示功图),即P-V示功图和P-ϕ。

4、下列哪个是有效功率

它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5、下列哪个是指示功率

它是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所做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6、同一台发动机,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哪个大?

指示功率大于有效功率。

7、柴油牌号的选用?

柴油牌号是柴油的凝点,有10、0、-10、-20、-35号5个牌号,最低环境温度要高于凝固点5℃以上。

如当地气温为-5℃,选用-10号柴油。

8、柴油自燃温度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柴油的自然温度和十六烷值有,十六烷值越高,自然越容易。

柴油的十六烷值过高过低,对燃烧都不利。

过高:

燃料分子量加大,燃油蒸发性变差,粘度增加,导致燃烧不完全,经济性变差,排气冒黑烟。

过低:

柴油机工作粗暴,起动困难。

9、下来那些是发动机排放物中主要有害气体成分

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汽油机常见污染),如果是多选,二氧化硫SO2也是。

10、柴油机有害排放物中主要有害颗粒

黑烟(或叫碳烟)也就是没有完全燃烧的碳的颗粒

11、什么是分层给气燃烧,其混合气浓度是如何分布的?

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成分分布,即在火花塞附近形成具有良好着火条件的较浓的混合气,空燃比A/F=12-14,保证形成火焰中心,并由此向外传播。

在燃烧室大部分空间形成较稀的混合气,在二者之间,为了有利于火焰的传播,混合气从火花塞开始从浓到稀逐渐过渡。

12、什么是柴油机的理想放热规律

要先缓后急。

放热开始时刻要适当提前,持续时间为40°CA。

尾巴要尽量的短。

13、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分类?

汽油机——容积法

柴油机——质量法

14、汽车发动机试验分类

A.常规试验(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性能试验——凡重新设计或重大改进

◆可靠性试验——凡重新设计或重大改进

 

B.单项专题性研究试验(参照标准)

——研究改进发动机的性能

15、什么是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转速不变时,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16、什么是速度特性

发动机的燃油供给调节机构位置一定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Me、Ne、ge)随转速而变化的关系。

外特性是指节气门开度最大或喷油泵齿条位置处于标定功率循环供油量位置时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其余情况下的速度特性为部分负荷特性。

17、什么是调速特性

在调速器起作用时,柴油机的性能指标(Ne、Me、ge)随转速或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18、什么是万有特性

为了能在一张图上全面表示内燃机性能,经常应用多参数特性,即万有特性。

19、点火提前角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

n↑→最佳点火提前角↑

20、压力升高比与燃烧噪声的关系?

压力升高率越高,发动机工作越粗暴,噪音越大,发动机零件负荷过大,寿命下降。

压力升高率越低,发动机工作越柔和,功率下降。

21、换气过程的阶段划分

1)自由排气阶段

2)强制排气阶段

3)进气阶段

4)燃烧室扫气

22、燃烧室扫气的特点?

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进气门提前开启,因此存在进排气门同时打开的现象,称为气门叠开,也称扫气阶段,清除残余废气,增加进气。

二、选择、判断改错题

1、车用增压系统分类

•按照实现增压所提供的能量可分:

–机械增压;

–废气涡轮增压;

–气波增压;

–复合增压

2、机械损失功率测定方法

•用以评定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功率:

–倒拖法;

–灭缸法(适用于多缸发动机);

–油耗线法(柴油机);

3、四冲程发动机换气损失:

排气损失,进气损失

◆排气损失

自由排气损失

强制排气损失

◆进气损失

4、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燃料性质

◆负荷

◆转速

◆供油提前角

5、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的阶段划分

A.着火延迟期

B.明显燃烧期

C.补燃期(后燃期)

6、柴油机正常燃烧过程的阶段划分

A.着火延迟期

B.速燃期

C.缓燃期

D.后燃期

7、汽油机不正常燃烧现象:

爆震燃烧

 

8、表面点火

 

9、爆震和表面点火的区别与联系

 

10、发动机的三个主要性能指标

 

11、什么是发动机外特性

 

12、辛烷值与抗爆性的关系

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13、发动机机内净化技术有那些?

 

14、发动机机外净化技术有那些?

 

15、三效催化器的作用是什么?

 

16、EGR的作用是什么?

 

17、燃料热值及燃料低热值的含义是什么?

 

三、简答题

1、汽油机对其燃烧室的要求

◆结构紧凑;

◆具有良好的充气性能

◆火花塞位置安排得当

◆燃烧室形状合理分布

◆要产生适当的气体流动

◆末端混合气要有适当的冷却

2、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低速转矩特性变差

●加速性能变差

●改善经济性

●降低排气污染和噪声

●起动、制动困难

3、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

1)燃料性质:

发火性(十六烷值)和蒸发性。

2)负荷影响:

负荷加大,油多,空气变浓(过量空气系数a变小),着火延迟期缩短,柴油机工作柔和;过大,燃烧不充分,冒黑烟,经济性下降。

3)转速N的影响:

转速增加,气流运动加强,有利于混合气形成;过高,充气系数下降,a减小,热效率下降。

4)供油提前角:

对于每一工况,都有一最佳供油提前角,此时功率最高而耗油率最低。

4、爆燃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1.爆燃定义:

压缩比过高或点火太早,导致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前锋形状发生急剧变化。

2.影响因素:

1燃料性质:

辛烷值

2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

3火焰前锋传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

——取决于燃料性质,发动机的运转条件和燃烧室设计

5、影响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使用因素

1.混合气浓度:

a=0.8~0.9,着火延迟期最短,最高压力PZ,TZ,压力升高率,Pe最大,爆燃倾向大;a=1.03~1.1,燃烧完全,燃油消耗率最低。

2.点火提前角:

对应每一工况都有一最佳点火提前角,使得发动机功率最大,燃油消耗率最低。

过大,功率下降,爆燃倾向增加,过小,温度高,功率下降,爆燃倾向减小。

3.转速:

转速增加,点火提前角增大;转速增加,爆燃倾向减小。

4.负荷:

负荷小,节气门开度小,混合气中废气多,燃烧不充分,速度慢,功率小,燃油消耗率高,适当增加点火提前角。

6、发动机增压比的概念及增压的优点

1.增压比定义:

增压后的空气压力PZ与增压前空气压力PO之比。

2.优点:

⏹同等功率下减小发动机排量,比质量和外形尺寸

⏹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

⏹降低发动机单位功率造价

⏹对补偿高原功率损失十分有利

7、充气效率的影响因素

1.进气终了状态压力Pa的影响:

Pa越大,充气效率越高。

2.进气终了状态温度Ta的影响:

Ta越高,充气效率越低。

3.残余废气系数的影响:

残余废气系数越高,充气效率越低。

4.配气相位的影响:

合适的配气定时。

5.压缩比的影响:

提高压缩比,充气效率提高。

8、增压比的概念及增压系统的分类

1.增压比定义:

增压后的空气压力PZ与增压前空气压力PO之比。

2.增压系统分类:

1机械增压系统

2废气涡轮增压系统

3复合增压系统

4气波增压系统

9、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的概念及燃烧过程的阶段划分

1.燃烧放热规律概念:

单位曲轴转角的放热量(或称放热速度)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

2.燃烧过程阶段:

Ø着火延迟阶段

Ø速燃期

Ø缓燃期

Ø后燃期

——结合P-V图理解。

四、论述题

1、充气效率的定义、充气效率影响因素、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

(1)充气效率的定义:

实际进入汽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汽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之比。

——衡量发动机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指标。

(2)充气效率的影响因素:

A.进气终了状态压力Pa的影响:

Pa越大,充气效率越高。

B.进气终了状态温度Ta的影响:

Ta越高,充气效率越低。

C.残余废气系数的影响:

残余废气系数越高,充气效率越低。

D.配气相位的影响:

合适的配气定时。

E.压缩比的影响:

提高压缩比,充气效率提高。

(3)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1)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

⏹减少气门座处流动损失:

增大进气门直径,选择合适排气门直径;增加气门数目;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采用较小的S/D值(短行程发动机);

⏹减少整个进气道的流动阻力:

进气道和进气管应有足够的流通截面,表面光滑,拐弯小,多缸发动机要考虑歧管布局;空气滤清器阻力小;化油器结构采用多喉管;

2)减小对新鲜充量的加热:

减少活塞、气门等热区零件的温度和接触面积,充分利用扫气;

3)减小排气系统阻力:

有利于降低排气压力,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