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产业化项目三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90759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城区产业化项目三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滨城区产业化项目三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滨城区产业化项目三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滨城区产业化项目三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滨城区产业化项目三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城区产业化项目三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

《滨城区产业化项目三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城区产业化项目三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滨城区产业化项目三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

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如三河湖镇及周边有机韭菜种植、杨柳雪镇蔬菜大棚;

滨北、秦皇台、三河湖等乡镇办的奶牛、肉牛和肉鸡肉鸭养殖基地;

市西、市中、梁才沿黄观光蔬菜、林果等等,已初具规模,带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地市场。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管理,狠抓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全区蔬菜、林果认证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1万亩,有机认证认证3130亩,市级农业示范园区12个,区级农业示范园33个,绿色食品57个。

农业品牌建设长足发展,全区农产品商标注册100余件,获得山东省名牌农产品4个。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加快。

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户依法成立自主经营、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6个,入户社员5955万户,带动农民3万户,覆盖种植、养殖、加工等20多个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虽然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经济文化强区要求相比,我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最大的薄弱环节,也成为阻碍和延缓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在精深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等方面档次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业发展仍处在原料产品、初级产品阶段,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远远低于兄弟县区,农产品出口创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认真加以解决。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制定落实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创新引导推进机制,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再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努力把滨城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强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区域化布局创造条件。

坚持自我积累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

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级资金和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好产业化扶持资金,扶大、扶优、扶强,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以科技促发展的原则。

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研究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实现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

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打造品牌,争创名牌,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做到围绕市场进行谋划,围绕市场加快发展,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

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对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鼓励引导,促其快速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发展目标。

树立“大农业、大食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发展为突破点,推动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全新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模式。

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确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依据

经过多年的发展,滨城蔬菜、畜牧、林果等产业构成了我区农业特色产业的主框架。

本着重点扶持、连续扶持的原则,经过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多次讨论,决定把滨城蔬菜、畜牧两大特色产业作为今后三年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1、优势所在:

滨城区是滨州市委、市政府的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鲁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核心区域。

是滨州乃至黄三角“菜篮子”、“奶袋子”工程的主要供应地。

滨州黄河大桥,黄河二桥,滨州公铁两用特大桥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交通枢纽,博高速公路、205国道、220国道构成了高等级公路框架。

距济南机场130公里,距青岛机场、港口250公里。

滨州至埕口铁路、万吨级港口黄骅港正在建设。

滨州市滨城区属渤海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2.5℃,≥0℃积温4777℃,无霜期211天,年日照时数272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89.7mm,其中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雨热同季,得天独厚的的地理、区位、交通等优势对畜牧业和蔬菜产业发展十分有利。

2、亟待发展:

受滨城经济薄弱的影响,蔬菜、畜牧相关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在精深加工、包装、营销、品牌方面档次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

农业发展仍处在原料产品、初级产品阶段,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远远低于周边县区。

(二)特色产业情况简介

1、蔬菜产业。

现状

滨城区现有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22.3万吨,产值2.9亿,主要分布在市中办事处、三河湖镇、杨柳雪镇、秦皇台乡等地。

其中,市中办事处1.1万亩,保护地设施面积4600亩;

三河湖镇有蔬菜面积1.5万亩;

杨柳雪镇面积1.2万亩;

秦皇台乡面积1万亩。

莲藕面积1万余亩。

共有食用菌生产大棚425个,以种植平菇为主,还有少量茶树菇、双孢菇等。

目前,全区有8个蔬菜种植区获得无公害基地认证,认证面积2.6万亩,绿色农产品认证总面积15.5万亩,有机认证面积2000亩。

注册有三河湖镇王立平蔬菜合作社、段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12家。

蔬菜批发市场主要有六街蔬菜批发市场、市中赵四勿蔬菜批发市场、三河湖镇龙王庙蔬菜批发市场等5处,其中农业部定点市场1处。

全区蔬菜除供应当地市场外,有些品种还远销外地。

如韭菜除供应滨州市区外还销往东营等周边县市,甜椒远销寿光、福建、上海、广州等地。

全区现有菌菜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为5000吨左右。

存在的问题

1、现代设施蔬菜发展缓慢,产业集约化水平低。

表现为种植面积、品种、经营非常分散,虽然已经成立了一些专性合作组织,但规模比较小,大多是松散型的,组织化程度非常低,承担风险和参与市场的能力都比较弱。

2、市场定位传统,优势逐渐削弱。

从目前蔬菜的销售状况来看,大多粗放鲜销,以大塑料袋统装贩运或以稻草捆绑上市,蔬菜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分级包装,没有品牌意识。

大多数外来蔬菜贩销户都以田头地角收购为主,蔬菜批发大市场的运销大户大多以自己利益为重,相互封销信息,缺乏大局意识,没有形成竞争合力,加之有产部门引导力度不够,以销带产工作落后,导致了蔬菜市场及销售还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3、蔬菜加工企业少,拉动产业发展作用弱。

品种分散,品牌不突出。

没有高品质的有机蔬菜品牌,大量的品种散布在各乡镇,呈插花样分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菜园”格局,优势品种及品牌效益没有显现。

发展对策:

1、创新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投入,做大产业规模。

投入不足一直是限制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发展现代设施蔬菜尤其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是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的。

今后财政要加大对蔬菜产业投入力度,农业开发资金重点要放在蔬菜产业上,各金融部门要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及时的优惠的贷款,采取措施鼓励有关部门围绕蔬菜产业发展积极“跑步走厅”争项目,还要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蔬菜产业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蔬菜投入不足的状况。

同时,还要加强蔬菜生产技术与其他部门的团结协作,进行科技攻关,降低蔬菜生产各个环节成本,特别是生产硬件投入方面的成本。

2、实施名牌战略,提高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非常重要,而优质名牌是蔬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

实施名牌战略就是通过打品牌、创品牌,增强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蔬菜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3、扶持有实力的深加工企业,促进蔬菜的销售和加工。

大力发展冬季蔬菜加工企业。

制定特别优惠政策,扶持壮大蔬菜龙头企业。

为现有的蔬菜加工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和优质服务,以不断地壮大其实力而成为龙头企业。

我区可以将分散的传统蔬菜加工小作坊组织起来,成立联合加工企业,对其加工的传统特色蔬菜产品实行统一包装、贴牌,让我区传统蔬菜加工企业焕发生机而做大做强。

4、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要加大对蔬菜科学研究所的科研经费投入,以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步伐。

要加强全区蔬菜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蔬菜办蔬菜技术人员、各涉菜乡镇的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工作重点转为深入菜区一线,为菜农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要加强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聘请技术顾问、请专家讲课、设立教学基地等形式寻求智力帮助。

2、畜牧产业。

发展现状

滨城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紧紧围绕抓防疫保安全、上规模增效益工作主题,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业、绿色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规模养殖,促进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日益明显,畜牧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

总量水平不断提高。

2015年上半年畜牧业总产值实现6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11%。

2015年上半年,全区生猪存栏4.3万头,奶牛存栏1万头,肉存栏2.5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3%、9.4%和6.8%,家禽存养600万只,同比增长12.2%,肉类总产4.6万吨,禽蛋奶产量3.68万吨,同比增长8.6%和7.5%。

(1)区域布局合理,形成了西部、南部以猪禽为主,东部、北部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格局;

品种结构上,加快生猪和家禽生产,大力发展草食畜,适度发展特种养殖;

品质结构上,实施良种工程,以扩大良种覆盖率为目标,走引、繁、育、推之路,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提高了畜禽品种质量。

目前,大牲畜良种率达到了60%以上,羊达到80%以上,家禽已全部实现良种化。

(2)产业开发突飞猛进。

大力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2015年上半年,全区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7个,扩(改)建18个,新增或扩建养殖大户126户,完成投资6200万余元。

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养殖小区和养殖场626处,规模养殖户4000余户,其中存栏量在10个标准畜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1000余户。

(3)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区、运转高效的区、乡、村三级防疫网络。

始终把防疫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大力加强县乡村三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对全区145名村级防疫员进行了免疫操作程序、疫苗使用和储存、免疫档案管理、免疫副反应处理、规范消毒等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级防疫员的工作水平;

2015年上半年,各乡镇(街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已圆满完成,共免疫生猪8.85万头、牛0.85万头,禽224.0万只,共抽检生猪、牛、羊和禽血样605份,经检测,抗体水平合格,达到了国家要求标准。

98%以上的畜禽实现了户籍化管理,养殖档案、防疫档案等建立及时、规范、科学,确保了区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巩固了无疫区建设成果。

发展优势

(1)政策优惠。

滨城区委、区政府为激发和鼓励群众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2003年8月15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

2013年又提出了创建奶牛大区的发展思路。

各乡镇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优势,制订并实施了许多激励畜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群众从事和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畜牧业已经摆上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畜牧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技术支撑优势

我区各乡镇均建立了功能完善的畜牧兽医站,改良站(点)平均达5处,各类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人,服务范围由过去的单项服务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环节延伸,由单纯技术服务向技术和经营综合服务的纵深方向发展,在实用技术推广、畜种改良、防疫灭病、牧草开发、技术培训等方面,为全县畜牧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服务。

(3)饲草资源充足

一是牧草资源丰富。

我区有30万亩沿黄湿地天然草场,这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资源,通过封滩育草或人工改良,可显著提高牧草产量、品质和载畜能力。

二是作物秸秆充足。

每年约80万立方米的农作物秸秆可用作饲草,通过青贮、氨化、微贮等科学处理后,能有效增强营养价值和适口性。

我区齐全的饲草资源,是发展草地畜牧业和秸秆畜牧业的前提条件,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是畜禽品种齐全。

(4)传统优势明显 

畜牧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在奶牛、肉猪和家禽生产上,群众有着良好的养殖习惯和经验,并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中,不断地对饲养方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创新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操作性强的成熟经验,逐步实现着由粗放饲养向科学养殖的转变。

近几年,由于科技培训和品种改良的普及,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饲养管理水平,养殖效益不断提高,为建立标准高、规模大的养殖基地奠定了基础。

(5)龙头企业初成 

滨城区宽松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来兴办畜牧龙头企业,目前,滨州光景奶牛合作社、隆达食品加工、峰硕牧业有限公司等,在畜牧生产链条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区针对本地的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畜牧业方面,饲草、饲养、育肥、加工等均可独资或合资建设,以尽快形成饲草、育肥、宰杀出口、深加工各环节相互依存的畜牧业生产新格局。

(6)防疫体系健全

我区实施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通过高质量的防疫、检疫和监测,达到与国际接轨,为畜产品出口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发展思路

立足资源优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重点在特色、优势在品牌、关键在管理、根本在龙头”的工作方针,以规模健康养殖为标准,以防控动物疫病为关键,以打造特色畜牧业为抓手,以提高干部素质为手段,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实现沾化畜牧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体系,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全国高品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三年规划:

(1)实现畜牧业产值稳步增长:

到2018年实现畜牧业产值20亿;

(2)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

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重点抓好规模养殖、品牌认证、基地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

深化现代示范创建,推进“部、省、市、县”四级示范场联创,到2018年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达300个,培育生态养殖示范场120个,创建省级以上示范场5家,实现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规模化场区达到80%以上,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

培育畜禽饲养、屠宰加工、饲料加工类龙头企业10家;

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10个;

畜禽良种改良率达90%。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创建畜禽良种繁育场,加强奶牛、肉牛、肉猪、家禽等优良地方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到2018年打造出奶牛、肉猪、家禽三大特色产业基地,争创特色畜牧示范区。

不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巩固全国无疫病区建设成果,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3)建设亮点项目。

加大对总投资3亿元的隆达十万头优质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滨城万头奶牛建设项目跟进力度,搞好服务和指导,建设畜牧业标志性项目,争创奶牛大区、生猪调出大区、肉禽养殖示范区。

(四)特色产业规划情况

1、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集群式发展。

坚持骨干龙头企业培植与发展中小规模农产品加工群体结合,到2018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其中科技型龙头企业达到30家。

建成农产品加工专业乡镇办5个、专业村90个。

2、农产品加工规模快速膨胀。

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70%以上,并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高端消费、终端产品的延伸完善,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由2014年的20亿元提高到40亿元以上。

3、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特色规模。

到2018年,全区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

上述种植基地全部达到500亩、1000亩连片规模发展标准,设施农业发展到2万亩,全部达到冬暖式或四面采光棚标准。

畜禽养殖基地新发展100处以上,全部达到省规定的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

4、农业标准化水平有明显提升,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

新认证绿色食品65个,有机转换食品7个。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5万亩,有机生产基地1万亩。

农产品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畜牧养殖基地等均达到环保部门规定的标准。

广泛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和改厨、改厕、改圈,保持农村环境净化美化。

到2018年,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林木覆盖率达到30%。

5、农产品市场体系、品牌建设有大的突破。

产地市场建成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处,专业市场8处,建立覆盖城乡的农产品销售网络。

建立网上市场,30%以上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大小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到500家以上。

新争创山东省名牌农产品6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200个。

6、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区级农业科研机构达到全省、全市同级同行业一流水平。

改革完善全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搭建全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

市级龙头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全省先进水平。

省、市级龙头企业全部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市级农业示范园区15个,区级农业示范园区50个,

7、农民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依托龙头企业,每年新发展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个以上,到2018年发展到500个,入社社员达到3万人以上,70%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市场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

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收入占人均年收入比重达到75%以上。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流通、运输、储藏、耕作、灌溉、生资供应、技术服务等专业化经济组织逐步实现社会化。

五、优势特色产业布局、重点扶持环节和农业综合开发承担任务

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抓产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催生一批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性专业组织,带富一批农户、带活一方经济。

着力培植蔬菜、畜牧两大产业,在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两个环节进行扶持。

按现行标准推算,需要各级财政资金1980万元。

扶持10家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中财政补助1620万元,扶持4家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贷款贴息460万元,扶持6家龙头企业。

(一)蔬菜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

积极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引进、培植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

到2018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4万亩;

全区蔬菜制品加工企业达到30家,菜农专业合作社230家,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

建成三河湖镇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

以杨柳雪镇为中心的大棚蔬菜基地;

以梁才街道、市西街道为中心的沿黄果蔬建设基地;

以滨北街道为中心的蔬菜制品加工企业以提质改造为主,努力拓展研发新生产工艺。

3、农业综合开发承担任务。

预计利用各级财政补助资金940.5万元,扶持3家蔬菜制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利用中央贷款贴息资金300万元,扶持6家蔬菜制品加工龙头企业。

通过扶持8家蔬菜制品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蔬菜基地种植5万亩;

通过扶持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3000亩。

(二)畜牧产业

为分类方便,我区把畜牧产业链划分为肉畜禽产业链和蛋奶产业链。

肉畜禽产业链

稳步发展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肉鸭、肉鸡为主的肉禽生产,突出推进奶牛业发展,努力完善市场体系,提高畜产品产出率、商品率、加工转化增值率、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形成产加销、贸工牧一体的畜牧产业化格局。

到2018年,全区各种肉产品总量达到10万吨,年均增长7%;

畜牧业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8%,占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00处,生猪存栏达到20万头,出栏量达到40万头;

肉禽存栏达到500万只,出栏肉禽3000万只;

奶牛存栏达到18000头。

规模以上畜禽及配套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其它畜牧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商品畜禽养殖、种畜禽生产、畜产品运销、观光旅游园区等,使其成为畜牧产业化综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主要集中在滨北、秦皇台、三河湖等乡镇(街道办),肉禽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三河湖、滨北、杨柳雪等乡镇,奶牛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滨北镇、秦皇台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