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9053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中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曲线的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在曲线的B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b表示

C.酶的数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减少pH值,重复该实验,曲线中B点位置不变

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若减小p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错误。

2.图中①图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的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②图表示某生物体内酶的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①图中甲酶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糖核苷酸

C.②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D.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解析】选D。

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用蛋白酶处理后,乙酶活性降低,说明乙酶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分解(分子结构改变),A正确;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用蛋白酶处理后,甲酶活性不变,则说明甲酶可能是RNA,即核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正确;人体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所以在一定范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正确;②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是恒温动物体内的酶或该酶已经失活,D错误。

3.下图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以数字编号的图形分别表示反应物、酶、生成物等反应要素,其中表示酶的图形编号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选A。

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在反应前后,其数量和性质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在示意图中,表示酶的是①。

4.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酶作用的底物是蛋白质

B.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是因为底物被耗尽

C.适当升高温度,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缩短

D.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不变

【解析】选C。

胰蛋白酶的作用底物是蛋白质,A正确;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说明底物已被完全分解,B正确;曲线表示的数据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适当升高温度,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增大,C错误;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pH值为2时,酶已经失活,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不变,D正确。

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持人体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的水解

B.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C.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

D.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

6.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  )

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B.线粒体中与O2结合生成水

C.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

D.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解析】选C。

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故A错误;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一部分存储在ATP中,故B错误;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故C正确;细胞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一部分形成ATP,故D错误。

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的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腺嘌呤、磷酸

D.ATP是细胞中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解析】选C。

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A错误;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是A—P~P~P,B错误;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腺嘌呤、磷酸,C正确;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有些高能化合物也可以直接作为细胞的能源,D错误。

8.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产生的能量用于放能反应

B.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C.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解析】选B。

过程①是合成ATP的过程,不能产生能量,A项错误;过程①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且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故C项错误;过程②是ATP水解转化为ADP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B项正确;叶绿体中暗反应阶段,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因此②可以发生在叶绿体中,D项错误。

9.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有利于皮肤表皮细胞从空气吸收利用O2

B.人体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体积多于吸收的O2体积

C.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不形成ATP

D.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10.某一动物组织,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的比为1∶3,则该组织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是(  )

A.1∶1B.2∶1

C.3∶1D.1∶2

【解析】选A。

由于动物组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消耗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的量相等,因此不论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之比是多少,动物组织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之比始终是1∶1。

11.恒温条件下,测得某密闭容器中苹果细胞呼吸强度(用CO2的释放量来表示)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苹果只进行厌氧呼吸时释放的CO2比只进行需氧呼吸时多

B.氧气浓度为6%时,苹果只进行需氧呼吸

C.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需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D.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CO2的释放量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解析】选B。

由图解可知,氧气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数值为20,氧气浓度大于18%后,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数值为18左右,A正确;当氧气浓度大于6%时,随着氧气浓度增加,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加,说明氧气浓度为6%时依然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同时进行,B错误;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不再增加,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加,说明氧气此时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C正确;该图解的整体趋势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先减少,原因是无氧呼吸受到抑制,后增加,原因是促进有氧呼吸,最后趋于稳定,原因是酶的数量是有限的,D正确。

12.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解析】选C。

从图甲可知:

B点时,细胞呼吸最旺盛,A正确;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B正确;由D到E,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有氧呼吸加强,由E到F,随着氧气的增加,植物的有氧呼吸加强,C错误;贮藏水果和蔬菜主要应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故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D正确.

13.土豆在纯空气中贮藏1周,然后在纯氮气中贮藏1周,最后又置于纯空气中贮藏。

在实验中测定了释放的CO2,实验结果如图,在第三周中多产生和释放的CO2可能来源于(  )

A.乙醇B.丙酮酸C.乳酸D.[H]

【解析】选C。

在第一周中贮存在纯空气中,土豆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释放的;从第二周开始在纯氮气中储存,土豆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O2停止释放;由于乳酸分解不彻底,因此第三周又置于纯空气中,前一周积累的乳酸也被氧化,所以在第三周多产生和释放的CO2主要来自乳酸的分解。

14.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增加室内CO2浓度

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只允许绿光通过)盖顶

【解析】选D。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能增产,A错误;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

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

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自然就产量高,B错误;增加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就大,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C错误;采用绿色玻璃盖顶,绿色玻璃透光性较差且只能透过绿光,会使光照强度减低,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合成的有机物减少,作物减产,D正确。

15.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少

B.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的缘故

C.CO2浓度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16.如图表示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绿光,b为白光

B.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

C.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适宜,b温度可能较低

D.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CO2含量较高,b的CO2含量较低

【解析】选A。

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相同的CO2含量时,植物对白光的吸收值大于绿光,因此光合作用强度较大,即a为白光,b为绿光。

17.现采用如图所示方法测定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将对称叶片的一半遮光(A),另一半不遮光(B),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A、B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

在适宜光照和温度下照射一段时间,在A、B中截取对应部分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作m1和m2,单位mg/(dm2·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2-m1)表示B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

B.该方法在未测出呼吸作用强度的条件下,能测出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C.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净光合作用的大小

D.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

【解析】选B。

(m2-m1)表示B叶片被截取的部分在光照时间内有机物的合成量,而不是积累量,A错误;假设原来半片叶重为m0,则m0-m1=呼吸作用,m2-m0为光照下的净光合作用.所以,实际光合作用速度=净光合作用速度+呼吸作用速度=m2-m0+m0-m1=m2-m1,B正确;m2表示被截取的部分(B部分)干重,不能代表净光合作用的大小,C错误;m1表示被截取的部分(A部分)干重,不能代表在光照时间内呼吸作用的大小,D错误。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