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963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二轮复习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二轮复习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二轮复习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二轮复习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x

《届二轮复习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x

届二轮复习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1、世界被发现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2、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3、荷兰、英国等大国崛起的历程以及经验。

4、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5、站在世界文明史和全球的高度来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本专题主要讲述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影响;西欧殖民扩张特点、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评价,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重点、难点剖析】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初现

1.四大因素: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是根本原因,对香料、黄金的追求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带来欧洲人的寻金热;商路不畅是新航路开辟的又一重要原因;人文主义的鼓舞和传播宗教的狂热为其提供了精神动力。

2.三个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3.两个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4.三条航路:

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从欧洲前往美洲;环球航行。

5.四个人物: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

6.五点影响

(1)对欧洲: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对美洲:

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

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4)对亚洲:

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世界:

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特别提醒】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

1.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

①特点: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②结果:

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

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

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2.影响

(1)对世界:

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2)对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3)对殖民地:

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落后;但也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三、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

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2)成就

①纺织机器: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

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

①生产力:

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

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

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条件: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

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①生产力:

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

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题型示例】

题型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例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答案】B

【变式探究】(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40)大航海时代(25分)

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

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

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4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

(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15分)

【答案】

(1)水平1:

能从材料中提取深层信息

·郑和船队无论是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

水平2:

仅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

·郑和船队无论使从船只大小、船队规模和配备来看,都要优于哥伦布船队。

·郑和船队最多有200多艘,而哥伦布船队最多只有17艘。

(2)水平1:

能较完整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水平2:

仅能指出部分的不同之处

•郑和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方式是和平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获取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其他答案。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

水平1:

能对中西方两种模式作深刻反思

•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得到类似的“收益”。

但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得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

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水平2:

仅强调现实利益角度

水平3:

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二:

史实与材料

水平1:

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水平2:

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平3:

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

评分项三:

水平1:

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

水平2: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

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

组织

水平1:

叙述成结构

水平2:

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

仅能罗列史实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主要是将郑和的船队与哥伦布的船队进行了对比,材料一突出的是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在规模上的差别。

从材料中分析可以得出郑和船队的规模比哥伦布船队的规模要大很多,这种规模的差别体现在很多方面,有船只数目上的差异、也有人数上的差异,也有航行范围上的差别。

(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回答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的不同,概括出这种不同的深层含义。

在分析的时候可以用材料加以辅证,把文化差异的原因挖掘出来。

最终得出的结论要停留在物质和文化层面,这样才具有概括性。

【举一反三】(2015·课标全国Ⅱ,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D

【解析】17世纪60年代,随着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贸易的开展,东西方交流不断加强,东西方的贸易不断扩大,输出到欧洲的茶叶数量增多,盛产于东方的茶叶逐渐成为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故选D。

等级观念与茶叶的消费无关,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

【变式探究】(2015·天津文综,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茶叶在“1650年”还是“奢侈品”,“一个世纪后”“在英国城乡各阶级普及”,这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故选C。

中国茶叶产量大小在当时对英国饮茶影响不大,排除A;《航海条例》颁布于17世纪中期,排除B;茶叶成为英国不可或缺的普通消费品与世界贸易发展有关,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

【变式探究】(2015·福建文综,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A

【变式探究】(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A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

“哥伦比亚学者”“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这反映美洲学者关注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掠夺,给美洲人带来灾难,造成两大洲的发展差距的扩大,因此A项正确。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最早登陆美洲的是西班牙资助的哥伦布,B、D项错误;黄金和白银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项错误。

【变式探究】(2014·大纲全国文综)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A

【解析】

【特别提醒】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

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题型二、世界市场形成与拓展

例2、(2016年北京卷历史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