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9178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学设计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学设计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学设计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学设计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学设计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人的关系取向

一、教学理念

由于“关系”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人具有“关系取向”,但是对于中国人的“关系”和“关系取向”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此外,大学生对于中国人的关系行为现象也有各自的看法。

在学习和讨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文化特征和道德心理等专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在本专题的教学活动中将集中对中国人的关系和“关系取向”进行回顾与分析,让学生分享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师生共同提出对中国人的关系心理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二、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认识和思考中国人的关系现象;

2.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对中国人的关系取向的研究成果,供学生参考;

3.师生共同提出可能的研究设想。

三、教学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中国人的关系行为案例(“上海招生事件”复印35份);

2.投影仪(争取用电脑),准备PPT课件;

3.A4白纸6张(共分组讨论用);

4.推荐文献(1张,复印32份)。

四、教学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3分钟)

教师直接给出“关系”主题(板书“中国人的关系取向”)

(二)案例与思考

1.教师呈现(发放)“上海招生事件”案例;

2.学生谈感想;

3.教师依据学生感想指出“关系”对于中国人的作用、重要性。

(三)教师报告A(大约20分钟):

1.“关系”的界定;

2.中国人关系的特点;

3.中国人关系的构成;

4.中国人关系的分类。

(四)教师报告B(大约15分钟)

1.关系取向的界定

2.中国人关系取向的构成要素

(五)小组探究(大约15分钟)

对于中国人的“关系”和“关系取向”,可以做哪些研究?

(六)回顾与小结(5分钟)

五、推荐文献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篇相关重要文献(下课时发给学生)。

【材料二】下面是一组学习者特征分析有待改进的案例,请任选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感想,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编写一个学习者特征分析实例。

一、高中语文

【教材内容概述】

立意于找准切入点和联想丰富的写作指导课。

【学习者特征分析】

1.面对题目思维滞涩。

2.下笔千言,不知所云。

二、初一上英语

本节为初一英语(上册)第十三单元(whatcolorisit?

)的基础课。

本单元是从对简单的颜色词的学习入手,围绕“Whatcolorisit?

”这一中心句型展开学习与训练,主要单词包括:

purple,brown,andgrey,单复数的颜色描述。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已能对一些基本的颜色词进行表述。

但对与之相关的语句熟悉程度还不很够,不能达到运用语言运用目的。

三、初二数学

教材内容包括: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应用性质进行计算与证明的典型例题,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四、高二物理

本节是新的热学部分的起始,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认识热现象,也是新的一章的第一节,从这一节开始学生将接触到微观世界。

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包括: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分子图像,来增强学生对物质的分子构成的感性认识,油膜法测分子大小,把分子看作小球是分子动理论中对分子的一种简化模型,阿伏加德罗常数。

他们年龄大概在17岁左右,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无法自己完成整个的自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30人21人家里有电脑,70%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并能上网。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还没有学到微观世界,并感觉微观世界是神秘而不可接触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免不了会有一定试探心理。

五、初二生物

本科内容为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教材第四章《生物的营养》第三章中的“均衡膳食”。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有关合理膳食的知识,以及了解一些关于饮食的小常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5班的学生,男女比例适中。

多数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乐于表达,但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

从知识水平来看,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但学生乐于动手操作,热情高,乐于尝试新事物。

期末考试试卷(B卷)

1.量规:

2.学习风格:

3.学习需要:

4.教学模式:

1.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3.教学系统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

4.认知策略与具体的学科内容无关,它的培养无需以具体学科内容的学习为基础。

三、简答题

1.简述ABCD和内外结合编写学习目标的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2.简述在学习需要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6分)

1.下图是一个教学设计模式,请指出该模式的名称及其创立者,并对该模式特点和实施步骤进行论述说明。

2.试举教学实例说明学习理论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

(15分)

五、材料题(共30分)

1.【材料一】这是一位小学自然常识教师编写的关于飞行器的发展的一份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概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航空飞行器(气球、飞艇、飞机等)升空的基本原理和飞行器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

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运用模拟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来研究和学习,运用PowerPoint、FrontPage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网页来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此外,本单元的教学希望学生通过对飞行器发展历史的学习,初步领悟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发现→发展→再发现→再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目标/学习成果:

学生将达到如下目标:

(1)初步知道热气球、氢气球、飞艇这3种充气飞行器的升空原理及它们的缺点。

(2)初步知道如何用模拟的方法研究热气球和氢气球升空的道理。

(3)初步学会对“充气飞行器”进行客观的评价,知道“充气飞行器”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过程,从中领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创新的过程,而且永无止境。

创新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最大动力。

(4)能运用上述研究方法,自行(或与他人合作)研究某一事物的方法历程(如笔的发展、电视的发展),并能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创意,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或网页,与他人进行交流。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充气飞行器发展的资料(图片、文字、音像等)。

(2)教师制作一个与教学过程相吻合的多媒体演示课件(其中包括学生收集的资料)。

(3)准备实验器材酒精灯、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交流有关充气飞行器的资料,了解充气飞行器中热气球的一般知识。

(2)通过实验,模拟热气球升空的现象,同时感悟热气球的缺陷。

(3)交流资料,讨论氢气飞行器和氦气飞行器的优缺点。

(4)小结充气飞行器发展的历程,进而感悟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发现→发展→再发现→再发展……”的规律。

第二课时:

(1)确立一个自己有兴趣的事物,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

(2)根据“发现→发展→再发现→再发展……”的规律,结合相关资料,整理出该事物的发展变化历程。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网页。

(3)激发学生寻找周围的不足之处,思考可以怎样改进或发展,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计算机将它们汇编成文或制作成网站,通过Internet与他人交流和发布。

评价:

(1)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评价:

能运用网络收集信息资源。

(2)对学生整理信息能力的评价:

资料的相关性。

(3)对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的评价:

演示文稿或网站的制作。

(4)对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

热气球升空实验的操作。

(5)对学生感悟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评价:

整理某一事物的发展历程。

(6)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

寻找身边事物的不足,提出有新意的创想。

问题:

请结合你所学到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加以评价。

2.【材料二】以下是从某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实例中节选的内容:

一、教材内容概述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请指出上例中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期末考试试卷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教学目标:

2.学习准备:

3.教学媒体: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9分)

()4.下面几种教学媒体中,_____最便于重现。

A.广播B.教科书C.电视D.计算机

()5.最初形成教学设计构想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______。

A.桑代克B.苛勒C.杜威D.斯金纳

()6.下面不属于程序教学特点的是______。

A.自定步调B.联系C.即时反馈D.小步子

()7.______提出了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

A.桑代克B.加涅C.布鲁纳D.奥苏贝尔

()8.下面不属于分析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_____。

A.对照B.写作C.比较D.区别

()9.下面不属于知道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_____。

A.背诵B.辨认C.计算D.回忆

()10.下面属于综合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_____。

A.分析B.设计C.解释D.叙述

()11.教学评价常用的三种工具是__________。

A.测验题、调查表和观察表B.测验题、填空题和观察表

C.填空题、调查表和观察表D.测验题、调查表和实验表

()12.概念获得程序是一种_____的信息加工模式。

A.演绎B.归纳C.假设D.先天

()13.学习是人的_____或能力的改变。

A.情感B.态度C.倾向D.精神

()14.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包括_____。

A.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动作技能分析

B.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态度分析

C.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能力倾向分析

D.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先决技能分析

()15.加涅指导学习的后五步基本过程的次序是_____。

A.提供指导→提供反馈→诱发行为→评定行为→促进记忆与迁移

B.提供指导→诱发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促进记忆与迁移

C.提供指导→诱发行为→评定行为→提供反馈→促进记忆与迁移

D.提供指导→评定行为→诱发行为→提供反馈→促进记忆与迁移

()1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是_____。

A.讲授法B.演示法C.谈话法D.讨论法

()17.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那么最好的方法是采用_____。

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实验法

()18.以下_____不属于集体授课的优点。

A.教师和学生都容易接受B.教师容易备课C.有一定的规模效益D.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

()19.以下_____不属于小组交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A.角色扮演B.个案研究C.游戏D.讲授

()20._____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情感态度

()21.在评价过程中,_____是一种有效的展示工具。

A.信息加工法B.图解法C.卡片法D.层级分析法

()22.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中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_____。

A.0至2岁B.约2至7岁C.约7至11岁D.约11至15岁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就在其题号前的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每小题2分,共14分)

()23.系统设计的教学必须是把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注意发展学习者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

()24.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收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25.要重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主动探索的关系,以保证发生有效的学习。

()26.认知策略与具体的学科内容无关,它的培养无需以具体学科内容的学习为基础。

()27.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是需要、目标、策略和评价。

()28.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

()29.学习发生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30.请说明小组教学的使用要点。

31.请简述你的学习风格。

根据你的学习风格,你将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

32.请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33.请简述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4.试举教学实例说明学习理论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

35.试论述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与基于课堂的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六、材料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36.阅读以下材料,请指出这位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并加以点评。

一位语文老师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开头就说:

“这是作者的一幅清丽的水墨画。

他对荷塘的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生动形象。

他写荷塘的美,绘声绘色,字字珠玑。

他一共用了三种描写手法:

近写、远写和谈感受,这犹如现代电影手法的近境头、远境头、外加几句画外音一样,以便把作者的所见所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一下美妙的荷塘月色吧……

37.这是一位大学教师编写的关于《中国人的心理》课程的一份课堂教学设计,请谈谈你的感想。

(二)案例与思考(10分钟)

(四)教师报告B(大约20分钟)

(五)小组探究(大约25分钟)

五、推荐文献(大约3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篇相关重要文献(下课时发给学生)。

教学设计A卷标答

一、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4分,共16分):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

目的是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学策略。

3.先行组织者:

是指安排在教学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4.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并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判断1分,说明2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正确

教学设计是一种连接科学(likningscience),是按照教学科学的原理,开发、评价和维系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而制定详细的、规范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者就像一名技术员或工程师,一步一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系统地进行操作,强调设计过程必须遵循设计的规则和程序。

2.正确

教学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要确保学习者没有一个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最充分地运用自己潜能的平等机会。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

学习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学习的目的。

教学系统设计通过帮助学习者的学习来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发展。

3.正确

将教学原理和规律运用于教学实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

教学设计要研究解决教学问题和需求的各种方法及适用范围和操作要求、教学媒体运用的程序纲要、课堂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具和方式的编制技术及使用规范、教学调控策略等。

概言之,就是要研究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技术问题。

4.错误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无好坏之分。

二、简答题(共12分)

1.简述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答案要点:

(1)依据教学目标(1.5分)

(2)依据教学内容(1.5分)

(3)依据教学对象(1.5分)

(4)依据教学条件(1.5分)

(6分)

(1)学习需要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差距指出了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经过教育或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需要。

可以说没有差距就没有需要,也就无从谈起要解决什么了。

(1.5分)

(2)分析学习需要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1.5分)

(3)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

(4)论证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

三、论述题(共30分)

1.

(1)该模式是过程模式,是由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肯普(J.E.Kemp)提出。

(2)这一模式与目标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设计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

(3)肯普提出的这种过程模式的设计步骤主要有以下几项:

A课题任务和总的目标(2分)

所有教学设计都是以概括性的目的为基础的,这些目的来自社会、学生和学科内容。

确定教学目的以后,应列出全部计划中要教学的主要课题。

课题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排列,以学生获知识和技能的顺序为基础。

最后列出总的课题目标,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

B学生特征(2分)

列出学生的重要特点,如:

学生的一般特征,包括能力、兴趣和要求,以及学习风格等,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C学习目标(1分)

确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及其行为变化。

这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因为整个课程框架都是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和导向的,目标应该能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学会什么,并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的成果。

D课题内容和任务分析(1分)

为实现每个学习目标应该学习的内容。

目标和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而教材通常作为教学的最基本资源,其实教师个人知识、经验也是课题内容的重要来源,进行教学设计还要考虑其他教学信息来源。

可以采用各种方法组织课题内容并安排其顺序。

E预测(1分)

了解学生是否对学习某课题有了基本准备,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否有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不要在学生已知道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也不要在不具备先决条件的情况下脱离学生实际地进行教学。

通过预测可以知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恰当,从而进一步对计划进行删改或者补充。

F教学活动(1分)

不存在教学活动的固定模式。

无论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事情,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不适合。

必须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特点,否则就难以做到合理选择和有机组合。

在使用上还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以达到最好地完成所确定的学习目标的要求。

G辅助性服务(1分)

在任何情景的教学中,都有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如经费预算、设施条件、人员能力、工作时间等,都对教学方案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必须在设计过程中予以考虑。

H教学资源(1分)

资源和材料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

这里包括各种印刷材料、视听材料和其他人力、物力资源,它们都能够启发学生并有效的解释和演示课题内容。

目前在许多教学情景中,尤其在自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媒体不再是补充和辅助手段,因而这个设计环节显得非常重要了。

I学习评价(1分)

评价与目标直接有关,因为制定的学习目标揭示了所应评价的内容。

学习目标表达得越清楚,描绘得越完整,学习评价也就越容易进行。

也因为如此,这里采用的多为相对传统的“相对标准”评分法而言的“绝对标准”评分法,或称标准参照评价。

它根据每个特定的学习目标,测量每个学生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理解水平和能力水平,而其评定不受别的学生成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