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综合质量评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8956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综合质量评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综合质量评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综合质量评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综合质量评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综合质量评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综合质量评估Word格式.docx

《高一历史综合质量评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综合质量评估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综合质量评估Word格式.docx

4.从下列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

①八国联军侵华后,国人希望能够重整海军,扬我国威 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群众性的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②③

从火柴商标上的“救国”“富强”“中华民国利兴公司”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因此②④正确;

①应是在甲午战争后,可排除;

③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B

5.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

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民族资本家主要投资于轻工业。

A、B、C三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

6.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缺乏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图示中B点到C点即1957—1960年,且图示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回顾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C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干部……不出工”指的是人民公社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不用敲钟……往前冲”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8.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

“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

”这种认识(  )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

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D.站在全球化角度

材料体现奈斯比特判断中国即将走出一条新路,这是他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改革开放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运行手段。

9.《放足歌》:

“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

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

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

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

”这种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

本题考查对近代风俗变化的理解。

材料反映的就是放足,联系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D。

10.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信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下列通信和传播工具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电话B.电报

C.电视D.互联网

根据材料“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可以排除电视和互联网,中国出现电视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互联网是在20世纪90年代。

“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应是电话,本题选A项。

11.1493年“他”第一次航海归来,天主教主教在巴塞罗那欢迎“他”凯旋。

为纪念该事件,1886年建造了纪念碑,“他”(  )

A.为以后开辟到亚洲的航路奠定了基础

B.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根据时间信息“1493年”和关键信息“巴塞罗那欢迎‘他’凯旋”可知,“他”应该是哥伦布,故选C项。

12.“三角贸易”是15—19世纪西方殖民掠夺的一个重要方式。

读下列“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B贩运的主要是(  )

A.枪支和工艺品B.香料和布匹

C.黑人奴隶D.黄金和白银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三角贸易”中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补充劳动力。

13.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  )

A.煤炭、石油B.电能、核能

C.煤炭、核能D.电

注意题干要求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可以排除“煤炭”“核能”,故选D。

14.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调整工业生产B.整顿财政金融

C.实行“以工代赈”D.调节农业生产

为解决贫穷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问题,罗斯福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

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结合材料所述,主要措施指实行“以工代赈”。

A、B、D三项与解决人们生活问题、社会保障等无关。

15.“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本题考查对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解问题。

社会福利制度虽然能够通过社会资本的再分配缓和社会矛盾,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不均。

故A项表述错误。

16.联共(布)党和共产国际的一位领导人曾在审判的被告席上,把自己的主要贡献概括为:

“在经济方面……善于经营的个体农夫,减少集体农庄,实行对外国的租让制,放宽对外贸易的垄断制。

”材料表明该领导人支持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D.“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将全部工业国有化,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符合题干中的“租让制”,C项错误;

“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思想,故D项错误。

17.赫鲁晓夫曾说:

“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  )

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

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

C.赫鲁晓夫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

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和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说明赫鲁晓夫针对集体农庄绝对公有化的改革,扩大农庄农民生产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8.20世纪60年代,有人谴责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这主要是针对(  )

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D.关贸总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因此美国可以用美元来购买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工厂,而美元与黄金的汇率又由美国来决定,因此这对其他国家是不公平的,是一种变相的掠夺。

19.下列组图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图标。

这些组织的出现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这一趋势是(  )

A.工业化B.政治民主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D.信息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都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故它们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20.印尼经济学家马里·

潘格斯图说:

“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

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

”这反映了要给予(  )

A.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全球化问题。

从材料中看,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要主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14分)(2016·

江苏单科·

21)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

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

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

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

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

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6分)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4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来回答做法;

依据“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以补助生活”的信息归纳成效;

第二小问目的和后果,结合所学重农抑商目的以及影响从“经济角度”回答即可。

(2)问,根据材料二中“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主要追求目标”“用贫求富”“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信息归纳观念。

第(3)问“关系”,依据所学围绕“抑商和惠商属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从“促进经济发展和阻碍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作答。

(1)做法:

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

成效:

商业(经济)快速发展;

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目的:

巩固小农经济;

维护封建统治。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后果:

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

(2)观念:

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

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

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

(3)关系:

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

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

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反抗造成的。

于是,斯大林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另一方面,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下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

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特别严重。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1)依据材料概括中、苏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相同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中、苏农业集体化造成了哪些相同的问题?

(4分)

(3)据材料及相关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农业问题上的重大举措。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地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一是关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材料二涉及新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材料三是2010年“一号”文件,是我党今后农村工作的方针。

(1)、

(2)问,需结合教材知识,总结归纳中、苏两国的相同点及造成的问题。

第(3)问,要结合不同时期我党的农业政策进行回答。

(1)相同原因:

粮食短缺问题。

相同目的:

为本国的工业化服务;

奠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2)问题:

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损害了农民利益,造成了农业生产长期滞后。

(3)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减轻农民负担,废除农业税;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

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与教育事业。

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

“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

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

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

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

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国内工商业、

交通业及其他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1897年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年年底

51

11

38

1899年年底

85

15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

《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

(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4分)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2分)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充分挖掘材料的有效信息,二是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相印证。

(1)问,特别要注意时间信息“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已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已开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问,盛宣怀创办银行的理由依据材料一中的“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可得出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

根据“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攘我大利……非急设中国银行……杜洋商之挟持”可得出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

根据“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商务枢机所系,观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说明中国自设银行可以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

第(3)问第一小问即找出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中所占比重最多的领域;

第二小问“作用”从近期和长远角度回答。

近期的作用是推动民族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长远的作用是推动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第三小问应结合材料中的“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进而分析银行依赖洋人,必然摆脱不了列强的控制,反映了它的半殖民地性质。

(1)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

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

(3)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

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