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8730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2)国际地位提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四大国之一,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3)改变屈辱历史:

光复甲午战争以来失地,废不平等条约;

4)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团结、统一,显示无限生命力。

4.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从领导因素来看:

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一味地妥协求和;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打击,逐步粉碎了日军的侵略计划。

2)从民众动员来看: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斗争,阻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3)从战略战术来看: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以致坐失良机,使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4)从国际环境来看:

甲午战争时,日本侵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列强的愿望,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

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知识梳理】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日军的军事侵略

⑴原因:

①,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定了“”的方针;

③日本要摆脱;

④国民政府全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⑵过程:

①1931年,发动“”侵占中国东北;

②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

③发动“”侵占上海,进攻南京;

④1937年12月,沦陷,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

人被杀害。

⑤1938年5月占领,打通津浦路。

1938年10月,占领、,使中国失去、和大片领土。

2、侵华日军罪行

⑴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进行试验、实施、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⑵日军的殖民统治:

①目的:

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②表现:

●实施政策,利用汉奸,;

●实行殖民统治;

●进行经济掠夺;

●推行教育。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党、军抗日运动的兴起

⑴中国共产党:

①在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②1935年又发表“”,号召,。

1③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会议,确定了的方针。

⑵东北抗日军民

①东北人民和自发组织;

②1936年,东北抗日武装组成,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⑶国民党爱国军队:

①1932年一·

二八事变中,、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②1933年1月,日军进犯,东北军奋起还击,率营力战殉国;

③日军进犯长城时,二十九军等部英勇抗战;

④5月,日军进犯时,国民党爱国将领联合共产党员

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2、爱国民众救亡运动的高涨

⑴关外人民的救亡运动:

工人罢工、募捐;

爱国工商业者;

⑵爱国学生掀起“运动”(1935年):

3、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兵谏,要求

中共斡旋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张、杨主张。

西安事变的

揭开了国共两党、的序幕。

标志着。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⑴背景:

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②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③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上海、威胁南京。

⑵经过:

①国民政府发表《》;

②国共协议改编中共军队。

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③国民党公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⑶意义:

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在的旗帜下,国共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⑴会战:

①会战(上海),打破了日军的计划;

②会战: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伏击日军,取得了

③会战:

1938年春,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这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④武汉会战:

1938年,10月,、失守。

⑤枣宜会战:

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奋战殉国

⑵结果:

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

3、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⑴路线: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会议,制定了路线;

⑵战术: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建立。

⑶政权:

1937年9月,政府成立,首府延安成为。

⑷表现:

①共产党粉碎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②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指挥,在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

、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在反扫荡中发展壮大。

(5)作用:

敌后战场逐步发展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⑴背景

①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

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1942年1月,正式形成。

中国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任最高统帅,中国战场成。

②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

时间:

年春;

地点:

内容:

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

确立了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以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

为和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③联合对日作战:

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促令日本投降;

8月,美国在、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击溃日本关东军;

美英等国在太平洋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

毛泽东发表《》,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⑵时间:

①,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

③10月25日,光复。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中国人民;

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抗日战争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得到提高

【巩固练习】

1.“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

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

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

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B.1920--1926年C.1927—1936年D.1937--1945年

4.“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5.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

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

“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

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

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战争的性质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D.民族立场

6.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7.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

“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

”(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

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

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

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

此事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右表是“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比较表”,它反映出的实质是

A.东北煤、铁等资源丰富

B.东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在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下,东北经济迅速发展

D.日本对东北地区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

10.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变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该宣言的发表

A.说明中共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B.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11.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

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C.“三三制”原则D.人民战争的路线

12.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这支军队是

A.八路军B.新四军C.义勇军D.抗日联军

1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14右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

A.① B.②C.③D.④

15..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B.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D.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

……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

……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3分)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2分)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4分)

17.(16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

“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

1-5:

BCDDD6-10:

CBCDC11-15:

DBCDB

16.

(1)政治上: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17.

(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

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开罗宣言》。

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

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