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docx
《社交礼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礼仪.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交礼仪
第三章 人际交往
学习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人际交往的含义、作用、基本原则和方法,人际交往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竞争激烈,只有借助众人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创造辉煌的人生。
因此,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理论和实务知识,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是人们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与本质
所谓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过程。
从本质上看,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是种种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等的交流过程。
虽然人际交往的形式丰富多样,但其中存在着共同的要素。
从信息论的角度考察人际交往的过程,它大体上存在五种基本要素:
一是信源。
即交往信息的发出者,发信者是交往的主动者,他对交往的内容、方式、过程、效果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信道。
又叫信息传递的渠道,是传播信息的通道,也就是信息由发信者到达收信者的途径。
三是信息。
是发信者向交往对象传递的内容。
如思想、观点、态度、情感等。
四是收信者。
信息的接收者,是发信者(交往者)的交往对象或交往客体。
五是反馈。
即将接受人所发出的信息再回授给发信人的过程。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为了使自己的交往行为能够引起交往对象的良好反应,引发积极交往的行为,在交往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真诚原则
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
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和信任,引起感情的共鸣,使人际交往得到巩固和发展。
2.尊重原则
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
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习惯与价值,承认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的平等地位。
3.宽容原则
宽容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问题上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经历、文化、修养等差异的存在,因误会而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遵循宽容的原则,宽以待人,求同存异。
4.互助原则
互助表现在交往双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既满足了双方的需要,又促进了相互联系,加深了感情。
三、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也称心理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亲近、疏远、友好、敌对、排斥等都是心理距离的表现。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中,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有很多种,其中相对重要的心理效应是:
1.首因效应
首因即最先的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与他人接触时,最初得到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最大。
在人际交往中,根据最初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往往不容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信息的解释,或者对后来的信息不怎么重视,这种现象叫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这是常见的社会认知效应。
以后如果还有机会继续接触,那么第一印象先人为主,实际上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
所以,总会有意无意地把以后的印象同第一印象相联系,把以后的印象当做第一印象的补充。
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别人对你,或你对别人都是如此。
在与别人初次接触中必须注重这点。
我们要认识到首因效应是人们在交往中的正常的心理效应,我们可以利用首因效应,为今后进一步交往创造条件。
但是又要注意不夸大第一印象在交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首因效应容易给人带来的认识的误导偏差,避免它使人际认知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4.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指社会上对于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它主要表现为:
在交往过程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按籍贯、地位、职业、性别、年龄、文化等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应有该类人的共性,并据此作为判断其个性特征的依据。
例如,年轻人常常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缺乏激情;老年人时常觉得年轻人冒失、偏激。
刻板效应作为固定化认识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各类人物总有自己的特点和共性。
认识这种特点和共性就能有助于人们能较快地认识新环境、认知他人。
在与他人初次交往时,刻板效应有时可指导人们采用适当的语言和行为。
因为,社会刻板效应多少都有一点根据,社会刻板印象不是个人持有的看法和印象,它是社会一部分成员的共识。
但是我们又要认识到刻板效应的局限性。
由于刻板印象是用主观概括的共性模式去套个体,以共性代替个性,从而会形成错误的知觉,形成偏见,妨碍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形成一种交往障碍。
5.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某个对象时的一种“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反映在人际关系中,定势效应是指当我们认知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按以往一种固定的印象对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价。
这种笼统的印象,就像用一个预制的框架,先人为主地往人家身上套。
日常生活中,定势效应是普遍存在的。
人们往往根据一个人的职业来判断他的性别、年龄甚至文化,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习惯来思考问题。
定势效应能迅速帮助人们对他人有概括性的了解,它能使人们较快地抓住认知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能缩短和简化人们的认知过程。
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还在于它可以使人们怀着一种自信,自己辨别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但是由于定势效应忽视了事物的个性和特殊性,往往使人们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容易导致对一个人认知的偏差。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人际交往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搞好人际交往不仅要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依据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还要讲求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
l·注重个人形象。
人际交往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的过程。
由于一个人的形象能大体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外部特征及条件,所以,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十分必要。
(1)注意外表和举止。
由于外表和举止是建立良好形象的首要条件,因此,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外表、穿着打扮。
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体形、个性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但又必须满足不同场合的社会规范。
一个着装典雅的人给人的印象深刻,它等于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
“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聪明、成功、可靠。
大家可以尊敬、仰慕、信赖我。
我自重,你们也应尊重我。
”
(2)了解自己的长处。
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的形象如何,是受自我意识所制约的。
自信、坦然,能够积极主动地交新朋友,大胆与人畅谈,就会引起别人的器重、喜爱,容易为他人所接受。
我们要成功地与人交往,就必须排除自卑心理,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的长处有清晰正确的认识,看到自己的长处,建立起自信心,积极对待人生,在交往中扬长避短.恰到好处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3)注意礼仪,主动热情。
礼仪不仅是人际交往场合中的“通行证”,而且还是体现修养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一种标志。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定团结、和睦友好的环境中,而这种环境需要礼仪去创造和维持。
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大方自然的精神,这是优秀个人形象的重要因素。
与人交往时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力,便能激发对方的交往热情,活跃交往氛围。
(4)关注对方,记住对方。
在与他人初次见面之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相关情况,在交往中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对方,对对方特别感兴趣的事物,要表示出真诚的尊重,并随对方的言谈举止做出自然得体的反应。
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很关注,而且你把这些事情都牢牢地记在了心上,如姓名、兴趣爱好和特长等。
也就是说,想要别人喜欢自己,自己要先喜欢别人;要吸引对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对方。
3.真诚的赞美
真诚的赞美可以使一个人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
经常赞美别人的人,与人关系多半是和谐的,而他个人的生活也多半是富有生命力的。
赞美还能有助于被赞美者发扬自己的美德。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是能够得体地赞美他人的前提条件。
(1)赞美要有事实根据。
赞美只能在事实基础上进行。
赞美要出于真诚,表扬要有个“度”。
(2)赞美要深入、细致。
赞美别人,应当赞美得深入一点,细致一点,不能用一个简单的结论去赞美人,要举出一些具体事实,分析出道理,可以和缺乏这方面品德的人做个比较,这样才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赞美他人,与其称赞他人所共知的方面,不如称赞他最不显眼,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发现的处于萌芽状态的优点。
(3)不要用贬低他人来代替赞美。
在日常交往的过程中,比较性的话是经常说的,如何说赞语大有讲究。
要称赞某个人时,你要说:
你比某某做得好,而不要说:
某某比你做得坏。
(4)把赞美用于鼓励。
把赞美用于鼓励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真诚的赞美和在应当称赞的地方给予表扬,不仅能使人们感到心情舒畅,而且实际上能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
4.善用非语言交往
非言语交往是利用动作、表情、声调、体势等作为信道进行的交往形式。
非言语行为是很少独立担当起沟通信息功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它往往起着配合、辅助和加强言语的作用,所以,非语言行为又称为伴随语言。
(1)目光:
不论怎样克制,人的眼睛是不会说谎的,看看他的眼睛,一切都会明了。
保持微笑并注视别人的眼睛,这样,你给别人的印象会是自信、友好、容易相处的。
在注视别人的眼睛时,不要死死地盯着别人,而应微笑地看着别人的眼睛。
你可以看着对方的两道眉毛的中间部分,对方的感觉还是你在看着他的眼睛。
(2)体势:
采用适当的身体语言,能够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它有强化口语说服力的功能。
人的体势倾向会体现出人的特定态度,能表达人的特定含义。
正襟危坐表示恭谨;手舞足蹈表示欢乐;身体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热情和感兴趣。
人的手势动作也可以看做是极其丰富复杂的符号。
在社会交往中,手的动作更能起到直接沟通的作用,对方向你伸出手,你迎上去握住,这表示友好与交往诚意,而你若无动于衷,或微微地稍稍握一下对方的手,则意味着你不愿与他交朋友。
(3)声调: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取决于两种因素:
一种是生理上的,一种是人为的,即说话技巧的问题。
让你的声音充满魅力,不但应当注意你的嗓音,而且也要注意你的语言、语调,还要注意不要说一些令人厌烦的话语。
第一,改变你的嗓音。
用录音机把你的声音录下来,放一遍,听一听。
如果你的声音比你想象的更为微弱无力、含混不清,那么,有必要制订一个改变嗓音的计划。
要注意你说话的内容和说话的方式方法,然后把这些与你要表达的意图和要求比较一下。
第二,调整说话的速度。
说得太快,令人听不清或跟不上速度,就会使人感到厌烦。
相反,慢吞吞的、有气无力的话语也会令人厌烦。
第三,避免长篇大论。
长篇大论的“一言堂演说”,好像对方不存在,会给对方一种被轻视的感觉,对方当然不愿意听,听的感觉也不会好。
第四,避免言之无物。
沟通中要避免提出无意义的问话和使用言之无物的词句,这只能让你的说话拖泥带水,使人生厌。
第五,言词避免粗俗。
粗俗的语言标示着个人品行的低劣,会影响到他人对你的整体印象。
第二节 社交礼仪
一、社交礼仪的内涵与特点
(一)社交礼仪的内涵
1.礼的概念。
“礼”字的本意是敬神的,泛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今引申为敬意的通称,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2.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表示礼貌的仪式,是对礼节与礼貌的统称。
礼仪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用于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一种形式,是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一部分。
3.社交礼仪的含义。
社交礼仪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仪表、仪容及举止等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规范。
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由于人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表现出来的,这些交往和联系得以正常进行,就需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社交礼仪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二)社交礼仪的特点
一般而言,社交礼仪具有四个基本特点:
传承性、民族性、变异性、针对性。
1.传承性。
礼仪规范是人类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人类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