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咏鹅》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786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咏鹅》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咏鹅》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咏鹅》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咏鹅》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咏鹅》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咏鹅》教案.docx

《小学语文《咏鹅》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咏鹅》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咏鹅》教案.docx

小学语文《咏鹅》教案

小学语文《咏鹅》教案

【篇一:

《咏鹅》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咏鹅》教学设计方案

作者单位及姓名:

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冬雪

【篇二:

小学语文:

《咏鹅》教案(北京版一年级上)】

课文说明

《鹅》是一首古诗,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

后两行写鹅游水嬉戏时的情景:

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绿的水面上,一双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表达了作者对鹅十分喜爱的情感,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那请大家先猜个谜语,猜对了,它才肯和大家见面。

你们有信心吗?

(放录音)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靴子,唱起歌来鹅鹅鹅,快快猜猜我是谁?

2.出示“白鹅戏水图”,(放录音)你们看,我长得漂亮吗?

你能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吗?

我在干什么?

3.(放录音)你们说得真棒!

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

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大白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样子,他非常喜欢,便即兴写下了一首诗《咏鹅》,(板书课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你们想读读他的诗作吗?

(二)学习新课。

1.对照拼音初读古诗,读准、读好10个生字:

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

2.检查读的效果。

(1)难读字音:

(2)易读错字音:

曲、拨、波

3.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读。

(1)朗读时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教师帮帮你。

(学生质疑、答疑,如答不出,老师再启发引导)

(3)大家说得那么好!

连大白鹅也想说了,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

(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说得都非常好!

可是,你们知道吗?

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

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4.

(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

请认真听录音。

(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

(2)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

请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5.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连放数遍录音)。

(2)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

(唱唐诗、跳舞、绘画、朗读、表演、语言描述等,也可合作完成)

(3)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6.

(1)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

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吟出了这首小诗?

(体会朗读、练习背诵)

(2)多种形式的读、背。

(领读、跟读、诵读、赛读等)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大白鹅都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

(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棒!

我听了非常感动!

可是,聪明的你们,能不能也像骆宾王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集体、分组、个人)

2.学习生字:

曲、项、毛、浮、绿、掌、波、拨、马、乌、鸟、写、毛、车。

(抽读生字卡片)

(二)新授。

1.认识新笔画:

竖折折钩。

出示新笔画,说明名称、写法。

教师范写一个,带领学生书空。

2.学习写字。

(1)出示:

马、乌、鸟、写

观察:

在这些字中,有我们新学的笔画吗?

请你找出来。

(学生找出来后,教师用彩笔标出)

分析字形,比较这四个字的异同。

(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字形,如画画儿、形象记忆、讲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指导书写:

先书空数遍强化字的笔顺,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再指导书写。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毛、车、火”。

(观察:

与前面学的几个字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

(三)知识延伸。

让学生将课前找的一些五言诗和同学交流,按照课上所学的诵读五言古诗的节奏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体会。

作业安排。

1.在田字格中,书写7个生字,并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搜集一些有关鹅的资料,了解更多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文章读一读,知道更多有关鹅的有趣的故事。

板书设计: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

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一)数与数字的区别:

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0~9这十个数字。

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

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1).0的意义: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

如温度等。

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

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

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

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

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3).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4).小数:

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

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5).混小数(带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6).纯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7).有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9).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10).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11).混循环小数:

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12).无限不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分数: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2).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带分数:

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三)十进制:

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

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

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

(1).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2).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3).乘法:

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其中相同的这个数及n个这样的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4).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其中“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来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5).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6).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a+(b+c)

(7).减法性质: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a-b=(a+c)-(b+c)ab=(a-c)-(b-c)

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

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a–b-c=a-(b+c)

(12).乘法的意义:

(13).除法的意义: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如:

表示:

已知一个数的三分之一是24,求这个数。

(四)整除与除尽

(1).整除:

甲数除以乙数(甲、乙为自然数),商是整数,余数为零。

就说甲数能被乙数整除。

【篇三:

小学音乐《咏鹅》教案】

小学音乐《咏鹅》教学设计

42110讨论:

一、课标分析

新课程的改革对音乐学科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处在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于低段学生,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基础,激情、激趣,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湘版教材二年级第十课内容《咏鹅》,是一节诵诗、唱歌的综合课。

歌曲是编者在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的,他巧妙的将提倡学科综合的新理念融于教材之中。

课中的《咏鹅》是小学低年级常用的古诗教材,其天真活泼、通俗易懂,并且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

在教学中设置了“综合展示表演”的环节,通过欣赏主题音乐把律动歌曲演唱和自我创编实践融入到了音乐审美体验中,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年龄特点,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运用连锁问题的方式,领会情境、感受画面、转入旋律、启发想象。

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咏鹅》,体味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鹅悠闲自在的形象。

2.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创作表演《咏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2.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四)教材课型、课时

《咏鹅》一课是一节音乐综合课,它包括读诗、唱歌、律动几部分内容。

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这一课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本课由一课时完成。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乐器(如双响筒、串铃、响板等)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

谈话法、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法、探究法、表演实践法。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围绕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