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762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docx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docx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标准修改版word资料13页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2013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代码:

590201

执笔人:

李鹏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审核: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二、专业代码

590201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专科

五、职业服务面向

主要就业单位:

电子电气产品生产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企业、安全监控和IT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电子信息产品经营与售后服务企业、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等。

主要就业部门:

技术开发部、生产工艺和技术培训部、质量管理部、器材采购部、市场开发部、售后服务部和生产车间一线的各个工作岗位。

可从事工作岗位:

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程序员)、电信系统(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工程师、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工程师、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工程师、电子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工程师、电路板设计测试师、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师、电子产品质量检验师、电工电子器材采购员、电子产品市场调研员、电子电工产品推销员、电子电工产品客户服务员、电路板焊接工、产品调试工、产品包装工等。

表1:

专业主要工作岗位描述

序号

职业领域

初始岗位

发展岗位

预计平均升迁时间(年)

1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

系统实施技术员

项目经理

3~4

操作应用技术员

系统管理人员

系统安装运行维护工程师

系统维护工程师

2

电子产品技术服务(主要)

生产工艺师

2~3

质量检验师

器材采购员

3

电子产品销售

产品推销员

2~3

PCB生产车间各岗位员工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清晰)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电子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生产组织、运行、维护的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电子信息产品技术开发、生产工艺编织、生产过程管理、电子信息产品经营销售和售后服务、相关信息系统(包括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系统,机械、化工、电子等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通信系统、安全消防监控系统等)的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等项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具备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素质;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职业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职业适应素质。

毕业生应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职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应用本专业的知识、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具有再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体育运动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能力结构包括15个子项。

组合这些子项可形成各有特色的5个专业方向:

单片机、DSP或嵌入式系统应用方向(包括子项1、2、3、5、7、8、10、12、13、14、15);

现代数字逻辑系统应用方向(包括子项1、2、4、5、7、10、12、13、14、15);

电子技术应用方向(包括子项1、2、5、6、7、10、12、13、14、15);

系统设备安装、运营和维护方向(包括子项1、2、7、8、10、11、12、13、14、15);

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管理方向(包括子项1、2、9、10、12、13、14、15)。

1.专业能力

(1)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维护能力;

(2)具备专业必须的电路分析能力和常用电子测量设备的应用操作能力;

(3)具备较强的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设计能力和windows环境下的可视化应用程序设计能力,能编写指定控制算法或操作协议的有效程序;

(4)具备基于FPGA/CPLD的现代数字信息系统设计能力,了解SOC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能熟练操作相关的EDA软件工具;

(5)具备模拟小信号处理电路、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系统接口硬件设计能力;

(6)具备电力电子电路和功率驱动电路的分析、设计能力;

(7)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熟知各项技术指标的含义,能为检测控制系统选用合适的传感器产品;

(8)了解常用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算法,熟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9)熟知PCB的设计、生产的全部工艺流程,能熟练操作其软件工具,能胜任各相关岗位的工作;

(10)具备电子信息产品开发、生产过程管理和市场开发与销售的能力;

(11)具备常用电信设备、自动化设备、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能力和现场施工管理能力;

(12)掌握相关行业设计和质量检验标准;

(13)具有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4)具备收集和正确使用外语专业资料的能力;

(15)具备总结经验,提高技能的能力。

2.方法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4)具有良好自学习能力。

3.社会能力

(1)培养制定工作计划能力;

(2)实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提高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

(4)强化总结工作过程,抽象工作经验,实践改善工作效率的能力。

七、毕业标准与职业证书

1.修完本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门课程(包括实践教学),成绩合格,最低毕业学分136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含体育达标)。

2.获得以下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

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颁证单位

等级

1

电工维修工

省人力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中级

2

电子产品维修工

省人力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中级

3

电工运行工(高压)

省人力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中级

4

软件(硬件)工程师

中兴、华为等工程师认证机构

中级

5

系统施工布线工程师

IBDN认证机构

6

单片机工程师

工业与信息产业部

7

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行业认证

中国软件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

8

嵌入式系统工程师

中国电子学会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建设思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紧密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海峡西岸电子产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Ⅰ》中提出的“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及开发方法进行开发。

该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导向,设计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

其开发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工作流程图

课程体系结构如下:

课程设置

能力分析

各系统电子线路故障的检测与诊断、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等

典型任务分析

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电子产品检测与技术支持

电子产品生产线管理员

车载监控加装、调试员

岗位分析

(二)课程结构比例(教学计划进程表)

模块

总学时

学时比例

学分

学分比例(%)

公共课程

496

30

职业基础课程

314

20

职业技能课程

648

39

职业技能拓展课程

80

5

理论总课时

984

107

实践教学项目总课时

1604

55

理论:

实践

(总学分)

(三)核心课程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基础学分:

4总学时:

56

本课程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或其他的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ECXEL的基本操作、PPT的基本操作、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电子邮件系统的知识与使用、常用外部设备的安装与使用、病毒的防护与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等知识。

教学以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

也可把理论教学安排在实践教学环境进行。

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方法,能够完成计算机病毒防治、常用计算机外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的安装调试等基本维护操作;能够掌握基本的办公与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熟练进行文字文件的编辑、排版、WORD文档与PDF文档之间的格式转换、PPT文档设计和ECEL的基本操作等;能够进行E-mail的收发与处理;并能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与筛选,并能提交资料检索与分析报告。

2、课程名称:

现代数字逻辑设计学分:

4总学时:

56

本课程主要讲述传统数字逻辑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HDL语言程序设计;EDA环境下的仿真操作与仿真结果的分析报告。

实际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其设计标准;数字系统的设计、仿真、下载运行、调试操作的全过程;设计说明书、调试纪录及分析报告、用户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的编写要求、文本格式及相关标准。

SOPC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成及其相关设计标准;SOPC系统的设计、仿真、下载运行、调试操作。

技术文件编写。

3、课程名称:

C/VC程序设计学分:

6总学时:

84

本课程主要讲述软件工程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自顶而下的程序设计流程;分类、查找、链表、图的遍历、字符处理、串行通信控制等应用程序设计;VC环境下编写用户界面程序的基本方法;VC环境下具有串行接口(USB接口或网络接口)的设备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调试方法;软件设计所要依据的技术标准。

4、课程名称: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学分:

4总学时:

56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耗能元件、储能元件的电气特征和技术指标的物理含义;等效电源和等效电路的概念和应用;含有可控电源的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一阶暂态过程分析的“三要素法”和二阶暂态过程分析的基本过程;周期正弦稳态电路的概念和向量分析方法;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富立叶展开式的意义;电路仿真EDA软件的操作与应用;基于运放的小信号放大器电路(单端、差分)的设计、仿真、分析方法,及其放大倍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工作带宽、温度稳定性等项技术指标的估算和实际测量方法;信号发生器电路的设计、仿真、分析,及其主要的技术指标描述;熟悉运放的技术指标,了解电路设计所要依据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5、课程名称:

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器与电子测量学分6+2总学时:

48+32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模块化设计方法;MCU的硬件资源:

指令系统和时钟频率、存储器结构和容量、中断(或异常)级数、定时器个数、AD/DA部件、PWM部件、通信接口、端口个数等;开发环境资源:

仿真软件、操作系统支持、应用程序支持、标准设备支持等;汇编和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开发环境的操作和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仿真、测试、下载等全部的操作过程;相关的设计技术标准,评价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主要指标;设计说明书、测试记录及技术分析报告、研究工作总结和技术评价报告、用户使用手册等技术文档的撰写要求和格式。

6、课程名称:

嵌入式系统基础+数据采集与数据通信学分:

4+4总学时:

56+56

本课程主要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