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宅改参阅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7212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江宅改参阅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余江宅改参阅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余江宅改参阅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余江宅改参阅材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余江宅改参阅材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余江宅改参阅材料Word格式.docx

《余江宅改参阅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江宅改参阅材料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余江宅改参阅材料Word格式.docx

第一产业

历史发展

西汉时,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抚河沿岸谷地农垦逐步兴起,南昌、九江开始成为江西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西晋末年,北方迁入鄱阳湖周围地区的人口渐增,带来了北方的先进耕作技术。

至南朝时,江西已有大量粮食东运。

安史之乱以后,省境不仅北部平原及南北通道沿线地区农业兴盛,而且东北、西北及中部丘陵区也广泛开发,粮食、茶、麻等作物有很大发展。

南宋及元初,省境陆续兴修了多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在农业较发达地区,农作物生产开始萌发专门化过程,北部地区小麦种植普遍,茶叶产地日增,婺源茶叶誉为绝品;

朱橘、柑橘、金橘运销京师;

明、清时期,省境民屯普遍,水利工程又有更大发。

明初垦荒面积曾达43万余公顷;

清末,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江西已有所发展的茶叶、粮食、烟叶、苎麻、蓝靛等的生产备受排挤减产。

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西粮食产量较抗战前最高年产量减少60%,森林面积缩减30%,70%的油茶林面积及85%的茶园面积陷于荒芜。

产业现状

江西是以水稻为主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0-70%。

其中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90%,稻谷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95%。

1957年以后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

小麦的分布以赣北为主,甘薯则以赣中、赣南最多,大豆则主产于鄱阳湖东岸、南岸及吉泰盆地。

80年代以来,江西在鄱阳湖畔和吉泰盆地建设了一批商品粮基地县。

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在内的油料作物约占江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0%,其中油菜籽占40%以上。

油茶是省内主要的木本油料,面积约100万公顷,略少于湖南,居全国第2位。

棉花主要产于赣北、赣中和赣东北3大棉区。

江西是中国南方九省(区)产蔗区之一。

苎麻为江西具有全国意义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经济作物。

黄红麻以余江、金溪为主要产地。

烤烟主要分布于赣南。

茶园以赣东北的上饶市、景德镇市及赣西北的修水流域最为集中。

柑橘栽培集中于新干、清江,抚河流域和赣南三大片。

江西是中国东南重要的木材、毛竹产地之一。

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达2.54亿立方米,竹材蓄积量为8.8亿株。

森林以樟、楠、柏、栲、栎类等阔叶树居多,针叶树则有杉木、马尾松等。

山地丘陵中还广泛分布有油茶、油桐、乌桕等多种经济林木。

森林主要集中分布于三南、安寻、上犹江、遂川、幕阜山等11个林区。

畜牧业以养猪和水禽较有基础。

赣江、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区为全省养猪业较发达的地区。

全省有乐平猪、玉山黑猪、赣州白猪、兴国茶园猪和滨湖黑猪等优良猪种及杂种猪。

养牛业以黄牛较盛,多分布于丘陵山区,滨湖及河谷平原地区则以水牛为主。

此外有山羊和地方家兔等。

水禽主要有肉用大余和宜春麻鸭及玉山大白鹅等。

泰和武山的“武山鸡”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江西是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

包括鄱阳湖在内的总水面达166.7万公顷,其中可供养殖的水面达26.7万公顷。

省境长江沿岸一带水域,所产鱼苗除供全省养殖外,还运销国内许多省区。

名贵鱼类有鲥鱼和婺源的荷包鲤、兴国的红鲤等。

2014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2143.5万吨,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一连丰”。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697.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41.5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84.9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72.3千公顷。

全年肉类总产量355.2万吨;

奶产量12.8万吨;

禽蛋产量57.8万吨;

水产品产量253.8万吨 

行政区划

地级市

车牌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区号

县级行政区

南昌

(赣A)

(赣M)

7402.36

504.3

0791

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

九江

(赣G)

18823

528

0792

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共青城市、瑞昌市、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武宁县、修水县

上饶

(赣E)

22791

740

0793

信州区、广丰区、上饶县、玉山县、铅山县、横峰县、弋阳县、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婺源县、德兴市

抚州

(赣F)

18817

400

0794

临川区、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金溪县、资溪县、东乡县、广昌县

宜春

(赣C)

18669

550

0795

袁州区、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奉新县、万载县、上高县、宜丰县、靖安县、铜鼓县

吉安

(赣D)

25219

481

0796

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井冈山市、吉水县、新干县、永丰县、泰和县、遂川县、万安县、安福县、永新县、峡江县

赣州

(赣B)

39379.64

926.7

0797

章贡区、南康区、信丰县、大余县、赣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寻乌县、安远县、瑞金市、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石城县、上犹县、兴国县、崇义县

景德镇

(赣H)

5248

170

0798

昌江区、珠山区、浮梁县、乐平市

萍乡

(赣J)

3802

187

0799

安源区、湘东区、莲花县、上栗县、芦溪县

新余

(赣K)

3164

119

0790

渝水区、分宜县

鹰潭

(赣L)

3554

115[6]

0701

月湖区、余江县、贵溪市

鹰潭市,为江西省地级市,“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市名,同时享有“道都”、“铜都”、“创客之城”等美誉。

鹰潭位于江西省东部偏北,信江中下游。

地处北纬27°

35ˊ~28°

41ˊ、东经116°

41ˊ~117°

30ˊ,面向珠江、长江、闽南三个“三角洲”,珠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在中部的最大最近的共同腹地,是赣东北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第一城。

是内地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鹰潭东接弋阳县、铅山县,西连东乡县,南临金溪县、资溪县,北靠万年县、余干县,东南一隅与福建省光泽县毗邻。

境域南北长约81千米,东西宽约38千米。

距省会南昌市143千米(铁路里程)。

全市总面积3556.7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15%。

鹰潭市地处鹰厦线、浙赣线、皖赣线和沪昆线四条铁路主干线纵横交汇,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邓小平先生曾三次驻足,大赞“鹰潭是个好口子”。

《水浒传》开篇重笔描绘的龙虎山,位于鹰潭市境内,现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双冠景区。

龙虎山风景区以其道教祖庭、丹霞地貌和春秋战国大型崖墓群珠壁联合为特色,在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

2017年2月,鹰潭市中心城区入选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作重点城市。

第一产业

鹰潭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82.5万亩,其中旱地7.8万亩,水田74.7万亩。

截至2014年初,鹰潭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已形成了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水稻、三元杂交猪、南方早熟梨、花生、笋竹、葛根、天师板栗、蔬菜、茶叶、绿化苗木、花卉。

2012年,鹰潭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

其中,种植业产值24.62亿元,增长3.1%;

林业产值3.65亿元,增长5.8%;

牧业产值28.35亿元,增长4.8%;

渔业产值7.77亿元,增长7.0%。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3006公顷,增长0.4%。

粮食产量喜获丰收,实现“九连增”,突破68万吨,达68.36万吨,增长4.4%。

主要农牧产品质优量增。

全年肉类总产量12.36万吨,增长1.2%,其中猪牛羊肉10.70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2.08万吨,增长4.9%。

生猪出栏128.6万头,增长0.9%。

年末生猪存栏67.86万头,增长4.9%。

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水产养殖面积8274公顷,增长2.7%,水产品总产量4.79万吨,增长4.7%,其中养殖业产量4.37万吨,增长5.8%。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鹰潭市下辖月湖区(市政府驻地)、梅园新区、信江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贵溪市、龙虎山风景区、余江县。

行政区域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下辖区域

面积

月湖区

335000

胜利东路

童家、夏埠、四青、梅园、江边、交通、东湖、白露六个街道

137.38平方公里

信江新区

夏埠乡

夏埠乡、贵溪市志光镇信江村,周塘村,理源村李家村小组,志光村委会姜家村小组、廖家村小组,贵溪市鸿塘镇港口村

38.42平方公里

贵溪市

335400

雄石镇雄石路

东门街道、雄石街道、花园街道、泗沥镇、河潭镇、周坊镇、鸿塘镇、志光镇、流口镇、罗河镇、金屯镇、塘湾镇、文坊镇、冷水镇、龙虎山镇、上清镇、滨江镇、白田乡、雷溪乡、彭湾乡、樟坪畲族乡、耳口乡、余家乡、塔桥园艺场、河潭垦殖场、西窑林场、双圳林场、耳口林场、冷水林场、三县岭林场、上清林场

2480平方公里

余江县

335200

邓埠镇

邓埠镇、锦江镇、画桥镇、潢溪镇、中童镇、马荃镇、黄庄乡、春涛乡、平定乡、杨溪乡、洪湖乡、高公寨林场、水产场、大桥良种场、张公桥农场、塘潮源林场、青年农场、刘垦场

936平方千米

余江

余江县是江西省鹰潭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东与鹰潭、贵溪接壤,南和金溪相通,西界东乡,北邻万年、余干。

地处东经116°

41′~117°

09′,北纬28°

04′~28°

37′之间。

南北长达75公里,东西宽28.65公里,最狭蜂腰地段仅17.5公里,全县通行赣语。

2015年,余江县完成生产总值102亿元。

余江县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赋诗颂扬过的地方,近代文化旗手邹韬奋的故乡。

自然地理

余江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东与鹰潭市月湖区、贵溪市接壤,南和金溪县相通,西界东乡县,北邻万年县、余干县。

南北长达75公里,东西宽28.65公里,最狭蜂腰地段仅17.5公里。

余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近50年年平均气温为17.6℃,其中一月份平均气温5.2℃,七月平均气温29.3℃。

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12℃,年极端最低气温-15.12℃。

年平均降水量1788.8毫米,最多年份降水量2543.0毫米,最少年份降水量980.7毫米,其中4~6月份平均降水量844.8毫米,7~9月份平均降水量350.9毫米。

平均年日照时数1739.4小时,无霜期258天。

余江县辖邓埠、锦江、中童、潢溪、画桥、马荃6镇,春涛、洪湖、平定、黄庄、杨溪5乡,刘家站垦殖场、高公寨林场、余江县青年综合垦殖场、余江县水产场、余江县大桥良种场、余江县塘潮源营林林场、余江县张公桥水稻原种场7农垦场。

共有23个居委会,116个行政村,1个管委会。

余江人口

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县总人口379370人,其中:

农业人口296915人,年末总户数98490户,全县人口密度405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9%。

2013年,据公安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全县户籍总人口385104人,其中:

农业人口300227人,年末总户数100622户,全县人口密度411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2.45%。

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57817人。

资源特色

地貌特征为南北高,逐渐向中部倾斜,丘陵面积108.5万亩,平原面积30.3万亩,山林面积58.68万亩,耕地48万亩(水田面积41.7万亩)。

森林植被分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植被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针阔混支林等,森林覆盖率为41.9%。

信江在我县境内主要支流有白塔河、骨头港、黄庄河、划船港,流程115.3公里,流域面积826.59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的种类有镁、铁、瓷土、石英石、石灰石、辉绿岩、煤等20余种,其中硅矿石储量达1500万吨以上,石英含量达97%~99%。

风景优美。

境内有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龙虎山规划的马祖岩、洪五湖景区,还有山青水秀香炉峰、幽静飘渺樟树谷、号称"

江南第二峰"

的吉泉峰,水随岩情、岩随湖走的"

天鹅湖"

,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

送瘟神纪念馆"

果喜星宫"

邹韬奋塑像"

等人文景观,更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济结构

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0.1亿元,同比13.6%(可比价),完成第一产业19.7亿元,同比增长8.8%;

第二产业30亿元,增长23.5%,其中工业增加值28.4亿元,同比增长23.5%;

第三产业10.4亿元,同比增长1.1%,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32.8∶49.9∶17.3。

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2.7亿元,同比增长13.3%(可比价),完成第一产业25亿元,同比增长8.0%;

第二产业42.1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工业增加值39.6亿元,同比增长17.1%;

第三产业15.6亿元,同比增长10.6%,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30.2∶50.9∶18.9。

农业

2011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2.7亿元,同比增8.4%(可比价),其中:

农业产值9.97亿元,林业产值0.35亿元,牧业产值18.3亿元,渔业产值3.9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12亿元。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2126公顷,同比增长0.9%,粮食总产量247986吨,生猪出栏111万头,同比增长4.7%,生猪存栏68.55万头,同比增长9%,肉类总产量95123吨,同比增长5.2%。

水产品产量16930吨,同比增长10.9%。

余江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综述

鹰潭市政府网

“一改促六化”释放农村土地新活力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

自2015年3月份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余江县牢牢坚守改革底线,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大胆探索创新,通过将宅基地制度在41个先试村和25个行政村实施运作,结合“一改促六化”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扎实有序推进了改革试点工作。

  聚合力,重联动,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高位推动,凝聚合力。

2014年12月余江县被选定为江西省唯一的承担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宅改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先后亲临余江县调研指导工作。

余江县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13人的宅改办,投入资金4000万元用于改革试点工作。

建立健全16项工作机制,列入市、县重点工作进行调度,做到每日一汇报、每周一调度、每半月一督查、每月一排名。

建立完善了村民事务理事会,充分发挥理事会在宅基地分配、有偿使用、退出、建房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问题台账,及时解答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协调联动,稳步有序推进。

坚持“县委领导、国土指导、乡镇统筹、村级实施、小组主导、群众主体”工作主线,按照“集体性质、村为基础,户有所居、取退有偿,严格规划、坚持标准,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公平公正、利国利民”的工作要求,凝聚全县智慧,集中全县力量,以“三步走”有序推进宅改试点工作:

第一步先行先试,精心选择山区、平原、城乡结合部、城镇核心区的41个自然村作为先行先试村,探索工作方法,积累相关经验;

第二步整村推进,选择25个行政村,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统领,全面推进“1+N”美丽乡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建设一批美丽乡村,进一步完善制度,总结经验。

第三步全面试点,结合“一改促六化”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在全县开展宅改,全面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改革实践成果,为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实践经验。

  严规划,克难关,勇闯改革“深水区”

  发挥规划引领,严格建房管理。

该县进一步规范村民建房管理,确保村民建房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筹集1500万元,选定6家甲级资质编制单位,科学编制村庄规划,2015年实现了1040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全覆盖。

严格规划村民建房,做到统一面积标准、统一风格、统一户型、统一房屋外立面“四个统一”。

  实行最严格的审批制度,积极发挥村民理事会对建房的集体初审作用,做到严把“七关”。

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强化了批前、批中、批后监督,加强动态巡查,严格落实“三到场”,建房地点挂牌公示,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违章建房“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实行最严厉的问责制度,对违规乱批农民建房和监管不力的,一律先免职、后处理,确保了农村建房规范有序。

  凝聚全县智慧,勇闯改革“深水区”。

针对宅改中遇到的有偿使用、退出、规划用地收回难,流转、放弃难等问题,该县积极发挥村组干部、理事、党员带头执行作用,采取不予分配承包地、扣除集体分配收益、不分配家属宅基地等15种方式,集体采用机动田予以置换、集体统一征收或预征、集体租赁三种办法,确保用地有序收回。

通过严格控制村庄规模,新增宅基地实行择位竞价,实现宅基地资产价值化,促进内部流转。

采取时间换空间的办法,引导鼓励农村村民自愿放弃原有宅基地,保留原有农村待遇不变,15年后可以回村建房,优先购买政府回购400套商品房,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义务,促进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进城落户。

  重实效,惠民生,增强改革获得感

  多措并举,释放土地新活力。

采取无偿有偿相结合的退出办法,积极拆除了农民废弃的厕所、猪牛栏、危房、倒塌闲置农房,共退出宅基地5700宗,面积66.4万平方米;

消除一户一宅超占面积3813户,占超占面积户数的74%;

消除一户多宅2252户,占一户多宅户数的54%;

收回村庄规划内土地480亩,复垦330亩;

收取有偿使用费373万元,完成率达到99%;

流转宅基地24宗,面积3500平方米;

择位竞价宅基地6宗,面积700平方米。

  通过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流转、出租、增减挂、农房抵押贷款等,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共拨付有偿退出补偿款670万元,户均增收430元。

同时综合利用村庄内退出宅基地、空闲地,发展“一村一品”庭院经济、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创业,增加了农民实际收入。

  “一改促六化”,美丽村庄展新颜。

以宅改试点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村庄面貌靓丽化、转移人口市民化、村庄治理规范化等“六化”建设。

目前,试点村新修村内道路67公里,沟渠49公里,清运建筑垃圾9.8万吨,绿化村内面积21万平方米,271个宅改村小组村内绿化率达到20%以上,村庄人居环境、卫生环境明显改善,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水起好扬帆,改革正当时。

随着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农民享受到改革红利。

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层自治探索

导语

根据《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71号),从2015年初开始,全国33个县市开展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江西省余江县为我国15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目前余江三项改革试点统筹推进)之一,从组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至今不过两年,但其改革成效在15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中最显著。

截至到2017年3月,全县已退出宅基地近180万平方米,其中超70%为无偿退出。

宅基地改革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改革难度大,但余江县却能“一枝独秀”必有其深层的原因。

中地研究院有幸承接了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总结工作,在全面调研了宅基地改革工作之后,深切感受到余江宅改的成效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作,改革契合了村民的利益诉求(村民对村容村貌的改善诉求),同时政府又巧妙地将改革任务转化为村庄内部事务,使宅基地改革成为“家乡的事”。

余江宅改可以为传统农区宅改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我们认为余江在宅基地改革中对基层自治的探索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

因此本文就余江宅改中的基层自治进行分析。

一、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基层自治的制度设计

组建村民事务理事会。

余江自2009年开始以自然村或村小组为单位建立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事务理事会。

为适应宅基地制度改革需要,余江进一步完善了村民事务理事会的建设工作。

村民事务理事会为村民自治组织,成员的名额一般为3-5人,任期3年,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或推荐产生。

理事会成员可以和村小组成员交叉任职。

相较于现行的村委会,余江的村民事务理事会更具“民主”特性,核心在于理事会成员为村里各个派系和宗族的代表。

在实际推选过程中,各个姓氏都会推选自己姓氏的代表,村党支部审核时也会最大程度保障理事会成员综合了村里各个宗族势力。

构建分工明确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

为全力推行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余江县构建了县宅改办、乡镇党委和政府、村委会及村民事务理事会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

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由县宅改办牵头,村委会为责任主体,村民事务理事会为实施主体,具体负责宅改各项工作落实,理事长为本村集体宅改工作第一责任人。

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宅改工作的顺利推行,表现如下:

一是形成部门合力,明确了县组织、政法、宣传、财政、农工部门、发改、规划、建设等十五个宅改成员单位在宅基地改革中的具体职责;

二是形成了上下合力,县、镇、村在厘清各自行政职责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融合,无论是县级部门、镇政府还是村委会都将宅改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借由宅改,最大程度发挥了自身的作用。

推行基层党员示范制度。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对于有偿退出的探索。

余江在明确有偿退出范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无偿退出范围,规定村闲置废弃的厕所、畜离舍和倒塌的住房等建筑物或构筑物实行无偿退出。

为了有效推行,倡导村组干部、党员、理事会成员、工商业主、产业协会负责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带头执行。

这项机制设计有效破解了宅改之初的工作难点,示范作用由点及面,宅改工作迅速推行。

二、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基层自治的特色探索

有偿使用起征面积由各村自行设定。

余江规定因历史原因形成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在《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宅基地使用面积的基础上,各村因地制宜,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合理确定起征面积。

由各村自行设定起征面积是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要点,本项制度的最终明确得益于其由下至上的制度设计。

对于边缘山区和城镇规划区内的村民来讲,对宅基地的实际使用需求不同。

山区村民一般务农为主,除了居住用地需求外还有工具房、畜牧房的需求,现状宅基地使用面积较大。

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一般外出务工,村庄内部有大量闲置用地,对用地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