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见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6833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见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张见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张见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张见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张见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见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Word格式.docx

《张见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见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见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Word格式.docx

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

总之,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对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不对畜禽养殖污染加强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将超过工业污染成为最为严重的污染源。

(3)土壤污染已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由于污水灌溉、污泥施肥、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排放等因素导致每年有大量重金属、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

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农膜以及污水灌溉,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生产力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4)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有机质流失,基岩裸露,形成石质荒漠化土地;

水土流失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水土流失还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4、问题主要成因

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我村村庄环境问题主要来源于原因:

(1)饮用水源地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及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如水源不足、水质不达标、饮水习惯不卫生等,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如采供水设备及技术落后、区域缺乏配套污水管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

(2)村庄生活污染主要来源于村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随意乱扔和乱排,污染村庄环境。

(3)畜禽养殖污染主要因为畜禽养殖业分布面广,污染源点多、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

部分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仅少数作为农业生产有机肥源利用,且多沿袭传统堆肥方式,畜禽粪便往往堆放于居所四周、村口、河边等处,或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

总之,我村农村各类环境问题的成因,又可归纳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乡镇对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重视不够,农村环保体制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

乡镇领导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环境保护。

二是缺乏科学规划。

尚未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制定系统的科学规划,导致农村环境保护标准不清、措施不明、效果不显。

三是机制体制不健全。

尚未明确把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绩效作为对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许多乡镇仍然缺少规范的、长期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未形成。

四是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体系保证。

农村环境保护涉及到不同社会成员和集团的利益,现仍缺少明确、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

五是宣传监管力度不够。

宣传教育大多停留在空泛的标语口号上,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

其次,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不科学,具体表现在:

一是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

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民更加迫切需要增加收益,往往不愿意采用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而更乐意使用可带来更高效益的化肥、农药。

二是重产品产量、轻生物资源利用。

农民在生产中往往更加关注较高的产量,以获取较多的现金收入,而不愿意花费力气开发利用秸秆、人畜粪便等生物资源。

三是化肥农药使用重投入、轻效率。

大多数农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往往超过作物实际最佳需要量的15-30%,甚至50%。

四是重个人现代消费需求、轻公共环境基础建设。

由于经济发展,追求现代化生活方式,有毒或难降解的现代生活垃圾大量产生,但却缺乏相应的处理设施。

再次,农村环保规划与建设滞后。

一是农村大多数住宅布局较为零乱,缺乏统一的规划,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缺乏完整规划。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

财政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

这与村庄规模小、农村居民点分散、占地面积大,造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高有关,加上镇村经济势力和农民收入有限,市场化运作不够,从而严重制约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人员队伍力量不足。

农村面源污染源分散、复杂,工作难度远远大于城市和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尚无街道社区环保专业人员队伍。

四是农村环保监管基础设施不足。

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街道社区基本上没有起码的检测设备和条件,以至于农村大气、水、土壤的系统性基础环境数据库实际上是空白。

5、治理必要性

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

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

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

一些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针对全村农村环境现状,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工矿企业污染治理。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贯彻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以切实解决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变农村环保落后状况为基本出发点。

2、编制依据

国家环保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编制大纲》(讨论稿)。

3、基本原则

(1)以奖促治,逐步推进

针对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污染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集中进行整治,对经过整治、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的村庄,进行“奖励”,使“以奖促治”成为推进农村环保有效手段,逐步引导广大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展开。

(2)依托村庄,务求实效

各类问题的治理以村庄作为基本单元,通过综合措施运用和资金集中投入,力求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部分突出问题,改善村庄环境状况。

(3)统筹安排,突出重点

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必须进行近远期、区域间的统筹规划,优先解决影响大、矛盾突出、短期内可以见效的问题,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规划优先考虑位于本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集中地区的农村环境问题,特别是危害群众健康最为直接的饮水污染、污水垃圾污染等问题。

(4)政府支持,多方筹资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面广、问题复杂,需要大量治理资金的投入。

除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外,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支持力度,有能力的地方还应自筹部分资金,以切实保障村庄环境治理成效。

4、规划时限

规划期为2010—2015年,基准年为2009年,分为近期(2010-2010年)和远期(2012-2015年)两个阶段。

5、规划目标

根据治理工作安排,把握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的原则,提出规划不同阶段目标:

近期(到2010年)目标,利用2年左右时间,据实际情况,集中治理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当地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典型村庄,使一部分村庄的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远期(到2015年)目标,利用5年左右时间,使辖区内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庄治理数量进一步增加,力争使部分重点区域的村庄环境状况获得整体改善。

6、具体指标

根据近期(到2010年)、近期(到2015年)治理内容,规划应具体的量化指标如下表1:

表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阶段性指标

时段

指标

基准年(2009)

2010年

2015年

一、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1、村庄饮水污染治理受益人口数(万人)

17.9

22.10

29.2

2、村庄饮用水安全普及率(%)

80

95

98

二、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3、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数量(个)

164

330

674

4、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

20

30

50

5、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数量

(1)垃圾填埋场数量(个)

49

104

160

(2)垃圾中转站数量(个)

43

126

211

6、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5

60

三、畜禽养殖治理

7、新增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能力(万吨)

0.5

1

2

8、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率(%)

四、农业污染治理

9、秸秆综合利用率

85

10、测土施肥率

三、治理布局与重点任务

1、治理村庄布局

根据全村所辖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选择不同类型问题的村庄开展综合治理。

根据辖区内不同类型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集中区域,根据村庄筛选参考条件,合理选择村庄开展治理。

在同类问题影响区域内,根据治理问题的紧迫性、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优先选择群众反映强烈、经过集中治理能够见到成效的村庄。

2、村庄治理主要内容

根据全村村庄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结合全村目前村庄治理的措施实行的可行性,主要治理内容涉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村庄生活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工矿企业污染治理。

主要几个类型问题的治理包括以下内容:

(1)饮用水安全保障

饮用水安全保障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治理、排污口拆迁、污染水净化处理等。

根据全村各个地方不同供水方式采取不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重点在辖区内饮用水源地受到污染的村庄,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治理保护。

对污染村庄饮用水的,科学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同时加强水源保护,坚决依法取缔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例行监测,对饮用污染的地下水的村庄进行净化处理等措施,切实解决村民的生活饮用水问题。

(2)村庄生活污染治理

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各地应根据当地特色和经济条件,推广使用低动力或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等成本低、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实现生活污水的净化,有序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庄污水的达标排放。

妥善处理生活垃圾。

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的“户分类、村收集、镇集运、村处理”的处理模式;

在条件适宜的地方,经论证后建设简易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就地处理。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科学划定、合理布局畜禽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

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应按照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布局,搬迁或关闭位于水源保护区和农村居住区的畜禽养殖场,引导畜禽养殖业向宜养区集中,易于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实现其粪便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对畜禽养殖规模较大,人口相对密集的村镇,严格实行人畜分离。

积极推进圈舍改造,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之路,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积极推行种养结合,走生态养殖之路。

积极推行“猪-沼-果”、“猪-沼-菜”等立体农业模式,促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推进农村洁净能源建设。

以畜禽养殖粪便的处理为依托,推广建设沼气池,辅以农田秸秆等材料,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切实改善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状况,提高洁净能源使用率。

加强畜禽养殖业管理。

新建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须同步配套建设沼气池等粪便治理与综合利用设施。

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依据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投资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包括建设成本、原材料价格、运行成本等,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建设内容进行估算。

整治项目投资估算按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三部分分别估算,在此基础上计算项目总投资。

总结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改造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测算并评价其投资及效果,并以此作为当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平均投资指标,作为估算该类项目的估算依据。

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及建设规模的基础上,估算拟建整治项目的投资及规划总投资。

2、总投资估算与年度计划

在确定当地各类整治工程投资估算依据的基础上,根据建设的规模、工艺及受益人口确定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总额。

根据年度治理村庄清单和具体治理内容,估算出2010-2015年张见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投资总额800万元。

表2列出了全村村庄综合整治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

表2张见村村庄综合整治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

单位:

万元

序号

项目类别

措施

项目个数

第一期

第二期

总投资

饮用水安全保障

打深水井、铺设自来水管道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建设污水沉淀池、储存池

3

工矿企业污染治理

建排污管网进污水处理厂

4

村庄生活污染治理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建垃圾收集设施和小型中转站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建中型污水厂和污水沉淀池、化粪池、储存池

5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

总计

11

3、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具有利国利民的重大意义。

在确定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总额的基础上,开放市场、搞活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政策体系,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所需的资金。

国家投资。

各地应积极以项目申请的形式,积极争取国家及有关部委的立项和资金支持。

地方配套。

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配套建设。

五、环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通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化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显著节省农业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依托丰富的山区资源和农业特色,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将极大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利用秸秆作饲料、秸秆气化、畜禽粪便制沼气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利用,可以大量节省农业投入,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每年可大量新增农民净收入。

另外,绿化造林等其他收入也将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生态效益

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绿化、改水、农村“三集中”、改厕改圈、生活垃圾定点存放与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等措施,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建立起适应昌乐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污水处理系统,形成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网络,高标准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开展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生态效益将十分明显。

3.社会效益

农业的清洁生产、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产品的无害化可以有效减少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国家就近转移劳动力的方针,将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从而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等科学技术含量高,如果不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就难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这些促使农民不断地学习,增强了农民学科学的意识,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总之,通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可以增强农村居民身心素质,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起到明显的社会效益。

六、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村委、村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有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紧密结合“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小康村”、“卫生村”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全村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作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真组织实施。

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管理队伍的建设。

村级环境保护部门必须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性系统工程,环保、农林、卫生、建设、水利、财政等各主管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机制。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协调,负责组织编制全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指导各地编制相应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各类试点村庄的考核,负责工业污染的监督管理。

农林部门具体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贯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指导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沼气“一池三改”工程,农田林网、绿化和湿地保护工作。

建设部门负责指导编制村镇建设规划,促进居民向社区适度集中,加大农村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管理的适宜模式。

水利部门负责指导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农村河道清淤,并会同建设、环保部门加强河道、塘坝水源的保护。

卫生部门会同农林、建设部门负责指导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整治工作的经费补助与使用管理。

2、监督检查

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业绩作为考核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将农村环境保护列入乡镇、街办实绩考核内容,各地主要行政管理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必须与环保工作挂钩。

建立环保专职人员工作责任制,专职环保人员的考核收入必须与工作业绩挂钩,建立目标考核、奖励机制的措施,要鼓励村镇居民进行社区环保工作的监督、举报,制定奖惩办法,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加强村级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发达地区推行社会化管理模式,村委会对全村的环境卫生工作明确要求、确定范围,进行招标并与承包者签订责任状,由承包者对村级进行卫生长效管理,接受村委监督、考核,由专职环保人员定期、不定期抽查的监督体制;

欠发达地区,走村民社区自治管理模式,统一筹集资金、指定专人从事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并接受村委监督、考核。

对全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建成后运行、维护的监督管理应配备专职的村级环保专职人员

3、资金保障

(1)各级政府要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每年都要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村财政应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环境保护,较发达地区更应该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水平,把农村环保投入列入年度预算。

(2)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

农村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财政增加投入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行市场化运作,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商投资进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

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上的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

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全面推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付费制度,按照“谁受益,谁出资”、“谁治理,谁收费”的公平性原则,筹集民间资金,条件较好的乡村,也可用村的公共积累资金予以适当补贴。

4、科技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环境整治的根本力量。

实现全村农村环境根本好转,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水土生态环境恢复、环境友好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创新和推广能力,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成立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系列配套技术示范办公室,对全村村庄环境整治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统筹管理,同时加强和推广当地村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5、群众参与

(1)利用媒体,加强宣传

编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宣传教育方案,明确宣传的目标和任务,运用广播、报纸、电视、会议、文艺、公告等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深入社区,持久开发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强化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知识水平。

在报纸、电台开辟专栏,进行农村生态环境卫生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活动,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积极开展群众性卫生、生态科普教育。

开展创建“村庄环境卫生与健康”校园活动,在中小学生中每年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知识竞赛1-2次。

(2)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

对政府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相关管理部门和负责干部,经常性地举行培训班、研讨班,提高大家的农村生态环境意识和知识技术水平。

倡导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卫生、文明,创建环境整洁,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建设,并建立起永久性宣传标语。

到2010年,使我村农村居民初步具有生态意识。

到2015年,整个农村普遍具有较强的生态意识,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两个根本性好转。

目 录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