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655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章总则

?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以下简称仪表)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

 一、设计施工图纸、有关技术文件及必要的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已齐全;

?

 二、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

?

 三、已经过技术交底和必要的技术培训等技术准备工作;

?

 四、施工现场已具备仪表工程的施工条件。

第二章取源部件的安装

?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温度取源部件

 

?

 一、与工艺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

 二、在工艺管道的拐弯处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重合。

?

 三、与工艺管道倾斜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交。

第三节压力取源部件

 

?

 一、测量气体压力时,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

?

 二、测量液体压力时,在工艺管道的下半部与工艺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度夹角的范围内。

?

 三、测量蒸汽压力时,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及下半部与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成0~45度夹角的范围内。

第四节流量取源部件

 

?

 一、当温度计套管直径小于或等于0.03倍工艺管道内径时,不小于5(或3)倍工艺管道内径。

?

 二、当温度计套管的直径在0.03到0.13倍工艺管道内径之间时,不小于20(或10)倍工艺管道内径。

?

 注:

采用括号内的数字时,流量的附加极限相对误差为±0.5%。

 

?

 一、法兰与工艺管道焊接后管口与法兰密封面应平齐。

?

 二、法兰面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垂直,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度。

?

 三、法兰应与工艺管道同轴,同轴度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式规定:

?

   ?

D—工艺管道内径?

β一工作状态下节流件的内径与工艺管道内径之比?

 ?

四、采用对焊法兰时,法兰内径必须与工艺管道内径相等。

 

?

 二、测量蒸汽流量时,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与工艺管道水平中心线成0~45度夹角的范围内。

?

 一、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分别与孔板或喷咀上,下游侧端面间的距离应等于取压孔直径的一半;

  二、取压孔的直径宜在4~10毫米之间,上、下游侧取压孔的直径应相等;

 ?

三、取压孔的轴线,与孔板或喷咀上、下游侧端面形成的夹角应小于或等于3度。

  一、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分别与孔板上、下游侧端面间的距离应等于25.4±0.8毫米;

  二、取压孔的直径宜在6~12毫米之间,上、下游侧取压孔的直径应相等;

  三、取压孔的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垂直。

  一、上游侧取压孔的轴线与孔板上游侧端面间距离应等于D±0.1D;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与孔板上游侧端面间的距离应等于:

    当β≤0.6时,0.5D±0.02D;

    当β>0.6时,0.5D±0.01D。

 ?

二、取压孔的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垂直,上、下游侧取压孔的直径应相等。

 

第五节物位取源部件

 

  一、安装前应复核制造尺寸,检查内部管路的严密性;

  一、平衡容器宜垂直安装;

  二、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六节分析取源部件

 

第三章仪表盘(箱、操作台)的安装

  第一节一般规定

 

  一、盘面平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二、盘的外形尺寸和仪表安装孔尺寸、盘上安装的仪表和电气设备的型号及规格符合设计规定。

第二节仪表盘(箱、操作台)安装

 

  一、应垂直、平正、牢固;

  二、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箱(板)的高度大于1.2米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4毫米;

  三、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

  一、应垂直、平正、牢固;

  二、垂直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5毫米;

  三、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毫米。

  一、相邻两盘(操作台)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2毫米;

  二、当盘间的连接处超过两处时,其顶部高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毫米;

  三、相邻两盘(操作台)接缝处盘正面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毫米;

  四、当盘间的连接超过5处时,盘正面的平面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毫米;

  五、相邻两盘(操作台)间接缝的间隙,不大于2毫米。

第四章仪表设备的安装

  第一节一般规定

  一、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二、仪表的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米。

    就地安装的显示仪表应安装在手动操作阀门时便于观察仪表示值的位置。

 

  一、接线前应校线并标号。

  二、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三、多股线芯端头宜烫锡或采用接线片。

采用接线片时,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或焊接,连接处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

  四、锡焊时应使用无腐蚀性焊药。

  五、电缆(线)与端子的连接处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度。

  六、接线应正确,排列应整齐、美观。

  七、仪表及电气设备易受振动影响时,接线端子上应加弹簧垫圈。

  八、线路补偿电阻应安装牢固,拆装方便,其阻值允许误差为±0.1欧姆。

第二节温度仪表

 

第三节压力仪表

 

第三节压力仪表

 

第四节流量仪表

  一、孔板或喷咀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孔板的入口和喷咀的出口边缘应无毛刺和圆角,并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的设计安装和使用》的规定复验其加工尺寸;

  二、安装前进行清洗时不应损伤节流件;

  三、孔板的锐边或喷咀的曲面侧应迎着被测介质的流向;

  四、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的孔板或喷咀,若有排泄孔时,排泄孔的位置对液体介质应在工艺管道的正上方,对气体及蒸汽介质应在工艺管道的正下方;

  六、环室上有“+”号的一侧应在被测介质流向的上游侧,当用箭头标明流向时,箭头的指向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向一致;

  七、垫片的内径不应小于工艺管道的内径。

 

  一、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二、在垂直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被测介质的流向应自下而上,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两个测量电极不应在工艺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

  三、口径大于300毫米时,应有专用的支架支撑;

  四、周围有强磁场时,应采取防干扰措施。

第五节物位仪表

 

  注:

用双法兰式差压变送器、吹气法及利用低沸点液体汽化传递压力的方法测量液位时,不受此规定限制。

 

 ?

一、安装前应制订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

  二、安装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的规定;

  三、在仪表安装地点应有明显的警戒标志。

 ?

一、传感器的安装应呈垂直状态,各个传感器的受力应均匀;

  二、当有冲击性负载时应有缓冲措施。

第六节分析仪表

 

第七节凋节阀、执行机构和电磁阀

  注:

当有特殊要求时,可不受此规定限制。

 

第五章仪表供电设备及供气、供液系统的安装

  第一节供电设备

  一、继电器、接触器及开关的触点,接触应紧密可靠,动作灵活,无锈蚀、损坏;

  二、固定和接线用的紧固件、接线端子,应完好无损,且无污物和锈蚀;

  三、防爆设备、密封设备的密封垫、填料函,应完整、密封;

  四、设备的电气绝缘、输出电压值、熔断器的容量以及备用供电设备的切换时间,应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五、设备的附件齐全,不应缺损。

 

 ?

一、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3~1.5米;

  二、成排安装的供电箱,应排列整齐、美观。

 

第二节供气系统

 

  一、吹扫前,应将控制室供气总管入口、分部供气总入口和接至各仪表供气入口处的过滤减压阀断开并敞口,先吹总管,然后依次吹各支管及接至各仪表的管路;

  二、应使用符合仪表空气质量标准、压力为5×~7×帕(5~7千克力/)的压缩空气。

  三、当排出的吹扫气体内固体尘粒以及油、水等杂质的含量,不高于进入供气系统前的含量时,即为吹扫合格。

 

第三节供液系统

 

第六章仪表用电气线路的敷设

  第一节一般规定

 

       地下埋设的线路,应在其正上方地面上加标桩;标志牌和标桩应坚固、明显、防腐蚀,其上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第二节支架的安装

       制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

  一、在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

  二、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三、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工艺管道上,应采用“U”型螺栓或卡子固定。

  四、在允许焊接支架的金属工艺设备、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

当工艺设备、管道与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预先焊接一块与工艺设备、管道材质相同的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

  五、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

  六、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物构架的坡度相同;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构架上时,其安装弧度应与设备或构架的弧度相同。

 

第三节汇线槽的安装

 

  注:

对于高温管道,不应在其上方。

 

第四节电缆(线)保护管的敷设

 

  一、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度;

  二、保护管的弯曲半径:

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

  三、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四、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

一、明敷设时宜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

  二、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对口处应处于套管的中心位置;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应做防腐处理。

  三、镀锌管及薄壁管应采用螺纹连接。

  四、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以及可能有粉尘、液体、蒸汽、腐蚀性或潮湿气体进入管内的地方敷设的保护管,其两端管口应密封。

  五、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一、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

 ?

二、到各检测点的距离应适当,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5米;

  三、不应影响操作、通行和设备维修。

 

  一、弯管时加热应均匀,管子不应有明显变形与烧焦。

  二、用套管加热连接时,管子插入套管内的深度宜大于其外径的1.5倍;当使用粘合剂连接时,应大于1.1倍。

  三、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1.5米,对直径小于25毫米的管子不宜大于1米。

  四、在管端及连接部件的两侧300毫米处应加以固定。

  五、管的直线长度大于30米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

  六、与未绝热的高温工艺设备、管道表面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毫米。

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一、排管的内壁和管口应光滑;

  二、排管应有不小于1∶1000的泄水坡;

  三、排管对口连接时,相对两孔中心线的偏差不宜大于5毫米;接口处应用水泥密封;

  四、排管在改变方向、分支及进出口处,应筑电缆井,并应垫砂;

  六、排管上表面宜涂红色耐腐蚀的颜料作为明显标记。

第五节电缆的敷设

  一、交链聚乙烯电缆0℃。

  二、低压塑料电缆-20℃。

  三、橡皮及聚氯乙烯保护套橡皮绝缘电缆-15℃。

  四、裸铅包橡皮绝缘电缆-20℃。

  五、其它外护套层橡皮绝缘电缆-7℃。

 

  一、有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10倍;

  二、无铠装的电缆为其外径的6倍。

 

  一、当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度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二、当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45度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

  三、在线路拐弯处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二两个支架上。

  四、在引入仪表盘(箱)、供电盘(箱)前300~400毫米处。

  五、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毫米处。

  一、仪表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