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633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docx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 晶体结构基础.docx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第六章晶体结构基础

第六章晶体结构

6.0.01晶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根据晶体中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可以将晶体分成4种基本类型:

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6.1.01分子晶体及其物理性质:

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由于熔、沸点较低,所以分子晶体一般要在较低的温度下才能形成,而在常温时多以气体形式存在。

分子晶体的硬度较小,导电性能一般较差,因为电子从一个分子传导到另一个分子很不容易。

6.1.02极性分子:

分子的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则为极性分子。

6.1.03偶极矩:

极性分子的极性可以用偶极矩μ来度量。

若正电荷(或负电荷)重心上的电荷量为q,正、负电荷重心之间距离即偶极长为d,则偶极矩

μ=qd

6.1.04偶极矩的单位:

当d=1.0⨯10-10m,即d为1,q=1.602⨯10-19C,即q为电子的电荷量时,偶极矩μ=4.8D。

D为偶极矩单位,称为德拜。

在国际单位制中,偶极矩μ以C•m(库仑•米)为单位,当q=1C,d=1m

时,μ=1C•m。

C•m与D这两种偶极矩单位的换算关系为

 

=3.34⨯10-30C•m

6.1.05永久偶极:

极性分子的偶极矩称为永久偶极,偶极矩的矢量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

多原子分子中的大π键及孤电子对,有时也影响分子的偶极矩。

6.1.06诱导偶极:

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具有一定偶极矩的极性分子,如下

面左图所示。

而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矩也可以增大,如下面右图所

示。

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6.1.07影响诱导偶极的因素:

诱导偶极强度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也与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

所谓分子的变形性,即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的可分程度。

分子体积越大,电子越多,变形性越大。

6.1.08瞬间偶极:

非极性分子在无外电场作用时,由于运动、碰撞,原子核和电子的相对位置

变化等原因,其正、负电荷重心可有瞬间的不重合;极性分子也会由于上述原因改变原来正、负电荷重心的位置。

这种由于分子在一瞬间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或大小改变而造成的偶极改变叫做瞬间偶极。

分子的体积大、变形性大,则其瞬间偶极较大。

6.1.09取向力:

极性分子之间的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

它仅存在于极性分

子之间。

取向力的大小与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F∝μ2。

6.1.10诱导力:

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的作用称为诱导力。

极性分子作为电场,使非极性

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极性分子作为电场,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

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产生诱导力。

因此诱导力既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6.1.11色散力:

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

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

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6.1.12分子间的范德华力: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均为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其结合能只有几个千焦每

摩,而化学键的结合能一般在102kJ•mol-1数量级。

6.1.13色散力的重要性:

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经常是很重要的。

即使在典型的极性分子,如HCl分子间最重要的也是色散力。

瞬间偶极与分子的体积、变形性有关,故体积大、变形性大的分子之间的色散力较大。

6.1.14氢键的基本概念:

以HF为例,F的电负性χ相当大,原子半径r又相当小,共用电子对极大程度地偏向F,而H几乎成了质子。

这种H与其他HF分子中χ大且r小的F原子相互接近时,会产生一种特殊分子间力——氢键。

氢键经常用···表示,如F-H···F-H。

6.1.15氢键的形成的条件:

氢键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有与χ大且r小的元素如F,O,N的原子相连的H原子。

②在这样的H原子附近有χ大且r小的元素如F,O,N的原子。

6.1.16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氢键具有饱和性,这是由于H原子的体积小,1个H只能形成一个氢键。

氢键具有方向性,这是由于H原子两侧的电负性很大的元素的原子相互排斥,使3个原子尽量呈直线排列。

除非其他外力有较大影响时,才改变其方向。

6.1.17氢键的强度:

键的强度介于化学键和其他分子间作用力之间。

氢键的强度大小和H两侧的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氢键的键能有如下次序:

F-H···F>O-H···O>N-H···N

6.1.18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分子间存在氢键时,大大地加强了分子间的结合力,故物质的熔点、沸点将

升高。

例如由于HF分子间有氢键,故HF的沸点在卤化氢序列中最高,破坏了

HCl

H2O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在同族

氢化物中沸点亦是最高,呈现反常。

同样NH3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在同族

氢化物中熔点也是较高的。

6.1.194℃时水的密度最大:

在冰中每个H2O分子通过氢键与相邻的4个H2O分子相连,形成极其疏松的分子晶体骨架。

273K时,冰开始熔化。

当晶体中的氢键被破坏掉一少部分时,晶体骨架塌陷变成液体。

所以破坏冰的骨架,需要的热量不多,故冰的熔化热很小。

疏松的低密度的冰骨架在解体过程中收缩变成液体。

因此在冰熔化成水时,密度增大。

在温度高于冰点后,尽管热运动增强,但由于水分子的聚合态变小,体积仍随之收缩,故密度继续增大。

温度超过4℃时,热运动和热膨胀因素占上风,水的密度开始变小。

因此4℃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还有许多特殊的物理性质,均因水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造成。

例如水温升高总要伴有氢键的破坏,导致水的比热极大。

又如水的汽化过程更要伴有大量氢键的破坏,故水的汽化热也极大。

6.1.20分子内氢键及其影响:

若氢原子两侧的电负性大的元素的原子属于同一分子,则为分子内氢键。

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势必削弱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故具有分子内氢键的

化合物的沸点、熔点不是很高。

存在分子内氢键的HNO3,其分子间氢键被削弱,故沸点为83℃。

而只有分子间氢键没有分子内氢键的H3PO4,其沸点高达407℃;

6.2.01离子晶体:

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成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

例如,在NaCl晶体中微粒

之间的结合力就是Na+和Cl-之间的静电引力,即离子键的作用。

6.2.02离子键的形成:

Na原子失去1个电子,Cl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离子后,Na+和Cl-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接近并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最稳定。

这就意味着形成了离子键。

6.2.03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①形成离子键的两个原子,它们的元素的电负性差比较大。

一般认为∆χ>1.7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

②形成离子键的两个原子,只需转移少数的电子,就应达到稳定电子构型。

③形成离子键时应能够释放较多能量。

6.2.04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得失电子的个数,可以确定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例如NaCl中

Na为+1价,Cl为-1价。

6.2.05离子键作用的实质:

离子键作用的实质是静电作用力,离子之间引力的大小符合公式:

式中q1,q2分别为阳离子、阴离子的电荷量,r为离子间的距离。

静电引力的实质,决定了一个离子与任何方向的电性不同的离子相吸引而成

键。

所以离子键无方向性。

且只要是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就会彼此吸引,即无饱和性。

6.2.06离子键的键能:

以NaCl为例,NaCl中离子键的键能是指1mol气态NaCl分子,解离成气态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

离子键的键能用Ei表示。

NaCl(g)=Na(g)+Cl(g)∆H=Ei

键能Ei越大,表示离子键越强。

6.2.07晶格能:

NaCl的晶格能是指1molNaCl晶体解离成气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时,所吸

收的能量。

晶格能用U表示。

NaCl(s)=Na+(g)+Cl-(g)∆H=U

晶格能U越大,表示晶体解离成离子时吸收的能量越多,说明离子键越强。

6.2.08玻恩-哈伯循环:

玻恩(Born)和哈伯(Haber)将下面过程

NaCl(s)====Na+(g)+Cl-(g)

设计在如下图所示的热力学循环过程中:

Na(s)+C12(g)NaC1(s)

∆H1∆H2

Na(g)C1(g)∆H5

∆H3∆H4

Na+(g)+C1-(g)

根据盖斯定律,有如下关系

∆H6=∆H1+∆H2+∆H3+∆H4+∆H5

所以有

∆H5=∆H6-∆H1-∆H2-∆H3-∆H4

其中,∆H1是Na(s)的原子化热,∆H2是Cl2(g)的解离能的一半,∆H3

是于Na的第一电离能,∆H4是Cl的电子亲和能的相反数,∆H5是晶格能的相反数,即-U,∆H6是NaCl(s)的标准生成热。

故晶格能U可以表示为

U=∆H1+∆H2+∆H3+∆H4-∆H6

以上热力学循环称为玻恩-哈伯循环,它为求得晶格能U提供了一种方法。

6.2.09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由于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引力,影响这个力大小的因素当然有离子的电荷量q和离子之间的距离r。

而离子之间的距离r将具体体现在离子半径上。

离子的电荷高,则离子键强。

离子半径大,离子间距大,作用力小,则离子键弱;相反,离子半径小,作用力大,则离子键强。

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还有离子的电子构型,将在本章6.3节中讨论。

6.2.10离子半径的定义以及离子半径大小的规律:

鲍林把最外层电子到核的距离,定义为离子半径。

并利用有效核电荷等数据,求出一套离子半径数值,被称为鲍林半径。

离子半径的大小有如下规律:

①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增加,具有相同电荷数的离子半径增大。

②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向右离子电荷数升高,最高价离子半径减小。

③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阳离子,电荷高的半径小。

④阴离子半径一般较大;阳离子半径一般较小。

⑤周期表中对角线,左上的元素与右下的元素的高价离子半径相近。

例如:

Li+76pm和Mg2+72pm

Sc3+75pm和Zr4+72pm

6.2.11离子晶体的特点:

离子晶体无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

整个晶体是个大分子,晶体中无单独的N分子存在。

离子晶体的水溶液或熔融态导电,是通过离子的定向迁移而不是通过电子流动完成的。

因为离子键强度大,所以许多离子晶体的熔点、沸点较高,且硬度也较高。

离子晶体受力,粒子发生位错时,离子键失去作用,故离子晶体无延展性。

6.3.01对离子特征的描述:

对离子的特征要从3个方面加以描述:

一是电荷数,二是离子半径,第三方面是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电子层结构主要是指最外层电子数,有时涉及次外层。

电子层结构的类型列在下表中。

类型实例电子层结构

2电子结构Li+,Be2+,1s2

8电子结构Na+,Cl-,ns2np6

(9~17)电子结构Fe3+,3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