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城市与环境23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588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3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3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3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3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3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3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3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3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城市与环境23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 城市与环境23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x

第2章城市与环境23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训练7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夯实

下图为2016年春节期间深圳某大街“空城”一角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造成深圳某大街2016年春节期间“空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逆城市化加速B.务工人员返乡

C.人口老龄化加剧D.旅游人数增多

2.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的合理途径是(  )。

①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②扩大农业耕地征用 ③增加城市建筑密度 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大量务工人员回家过春节,造成了深圳“空城”现象。

第2题,目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提升城市人口素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发展内涵。

读下面漫画,完成第3~4题。

3.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4.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从城里来的小鸟身上脏兮兮的,说明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第4题,解决城市污染严重问题的措施是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缓解大城市的环境压力。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量的32%、43%。

据此完成第5~6题。

5.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量显著增加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

6.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会相应减少

B.城市河流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会增加

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会相对减少

D.城市清洁用水需求量会相应增加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绿地减少,涵养水源、滞蓄地表水的功能下降,而混凝土路面不易下渗,使地表径流增加。

第6题,注意题干问的是“不可能导致的后果”。

7.下图显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一问题被称为什么效应?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只考虑这一效应,说出该城市的近地面风向,为什么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区?

(3)想一个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

答案

(1)城市热岛效应。

原因:

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生产、生活排放出大量的人为热。

(2)由郊区吹向市中心。

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多上升气流;城市中凝结核多。

(3)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解析第

(1)题,读图可以看出,市中心温度高于郊区,这一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热的排放。

(2)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城市近地面的风向。

第(3)题,城市绿地能调节气候,所以可以通过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能力提升

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完成第8~9题。

8.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

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

9.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其意义在于(  )。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 ④为城市的发展留有余地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答案8.A 9.B

解析第8题,“生态城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考查的重点。

“热岛效应”是由城市中心和郊区的温差而形成的,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可以缓解“热岛效应”,但不会消除,所以A项是不正确的。

第9题,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可以起到净化郊区进入城区的空气的作用,同时也能减少外界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人工生态林是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不能作为城市发展的预留地。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①道观河—大东湖、②木兰山—武湖、③府河、④长河—后官湖、⑤鲁湖—青菱湖、⑥梁子湖—汤逊湖六片放射状楔形生态绿地,建立联系城市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

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完成第10~11题。

10.打通这些绿色生态廊道将改善武汉市(  )。

A.主城区热岛效应

B.主城区水上旅游状况

C.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11.武汉市是我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有(  )。

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②城市绿地面积增加 ③交通用地减少 ④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⑤城市总人口数量增加 ⑥卫星城市增多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⑤⑥D.②④⑥

答案10.A 11.C

解析第10题,规划的廊道全由水域构成,由于水域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使空气流动较通畅,且水域增温降温缓慢,可减轻主城区的热岛效应。

第1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武汉市也不例外,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总人口数量增加,为了分散主城区过度集中的人口、工业,武汉市兴建了卫星城。

12.比较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反映的是什么进程?

其中哪幅图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趋势?

哪幅图的趋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图甲

图乙

(2)图甲中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城市中心区迁往哪里?

原因是什么?

图乙中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什么区附近?

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什么?

(3)图乙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城市问题?

答案

(1)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

图乙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趋势,图乙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郊区。

原因:

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严重。

中心商务区。

原因:

城市边缘地租低,生活费用低。

(3)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解析图甲主要表达的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工业、资本、技术日益向郊区扩散,出现城市郊区化。

图乙表达的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畸形发展,这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极易带来城市化问题,产生“城市病”,如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人口膨胀,城市环境质量差,城市边缘有许多简陋木屋,是农民进城后因无钱买房而临时搭建或租用居住。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时训练1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基础夯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中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此完成第1~2题。

1.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国策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观念的是(  )。

A.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我国乡村地区大搞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B.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

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D.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答案1.C 2.D

3.下列主张和观念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①可持续发展重在经济的持续发展 ②发达国家应当限制消费 ③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 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时,具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可持续发展重在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应当适度消费而不是限制消费,故①②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右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什么观念?

(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答案B

有人把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称为“环境倾销”。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5~6题。

5.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下列最适当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B.发达国家不需要对此承担责任

C.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

D.国际贸易中要大幅度提高资源价格

6.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环境倾销”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观念?

(  )

①发展的观念 ②公平的观念 ③环境的观念 ④权利的观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题干中对“环境倾销”的解释是解题的关键,要解决这种“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首先需要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第6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关键,“环境倾销”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资源枯竭,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违背了发展的观念;导致发展中国家不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违背了权利的观念;“环境倾销”的结果是不能为发展中国家的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违背了公平的观念。

7.欣赏漫画《开发》,完成下列各题。

(1)漫画反映了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什么现象?

(2)这种开发利用必然导致什么后果?

(3)这种“开发”方式严重地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观念?

答案

(1)对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如矿产采富弃贫等)。

(2)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公平的观念和环境的观念。

能力提升

8.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多施化肥提高单产

B.常使用一次性产品

C.大量使用塑料袋

D.分类回收垃圾

答案D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完成第9~10题。

9.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①大量消耗资源 ②大量排放污染物 ③科教投入不足 ④人口增长缓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①社会保障建设 ②经济基础建设 ③农业基础建设 ④生态与环境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9.A 10.D

解析第9题,分析图中1995—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变化可知,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是以牺牲环境支持系统和生存支持系统为代价的,牺牲环境支持系统主要是大量排放污染物,牺牲生存支持系统主要是对资源的大量消耗。

第10题,图中1995—2010年各支持系统的发展中环境支持系统和生存支持系统发展缓慢,因此要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着力发展环境支持系统和生存支持系统,大力加强生态与环境和农业基础建设。

11.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哪些观念?

①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年)

(                   )

②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年)

(                   )

③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

(                   )

④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