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4999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D.草地、耕地、林地

D

由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松嫩平原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

4.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东北地区因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5.关于东北地区林业和特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A.这里有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的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樟树

B.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C.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盛产麂茸、人参等珍贵药材

C

点题训练(20分钟,30分)

知识点一 地理条件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

B.东北地区跨三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带

C.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林区

D.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人均耕地面积较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林区。

2.东北地区的气候是(  )

A.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B.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D.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东北地区的积温南部可达3600℃,北部为1000℃,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因此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3.关于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劳动力缺乏,人均耕地少

B.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C.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D.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A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大。

下图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

读图,完成4~5题。

4.东北地区气候属于(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5.东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为(  )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D.一年三熟

4.B 5.A

本题组考查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第4题,东北地区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

第5题,耕作制度主要是由区域内热量条件决定的,东北地区的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

6.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注主要山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填注主要平原: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3)由图可知,东北地区的地形结构特点是________。

(4)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简述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5)根据你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的了解,分析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1)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2)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3)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总体上呈现出冷湿的气候特征,具体可以概括为:

冬季漫长且寒冷潮湿,夏季高温多雨。

(5)地广人稀,为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化水平较高;

国家的政策支持;

发达的工业生产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现代化基础。

知识点二 农业布局特点

7.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的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

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B

东北地区玉米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小麦和大豆的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

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8.下列不属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区域的是(  )

A.耕作农业区B.滨海渔业区

C.林业和特产区D.畜牧业区

东北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及生产方式的不同,将农业分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别是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9.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玉米、小麦B.小麦、玉米

C.小麦、水稻D.高粱、玉米

本题考查粮食基地的分布。

松嫩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三江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10~11题。

10.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

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

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11.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10.C 11.C

第10题,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出B、C两地的降水量都低于400毫米,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第11题,A地位于长白山,为林业生产基地;

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

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该图最有可能是(  )

A.东北耕地分布图

B.东北经济作物分布图

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

D.东北林地分布图

13.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

A.保护水土

B.建成我国的畜牧业基地

C.综合治理中、低产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2.D 13.D

第12题,从图例可看出,该地理要素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东北平原,而且Ⅰ、Ⅱ具有南北方向的过渡性,因此可确定为林地分布图。

第13题,该区发展商品粮、林业的区域优势显著。

其发展方向是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宣布:

“十二五”期间,全省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750亿千克的目标。

黑龙江省因此提出水田北扩的战略目标。

水田北扩范围基本在48°

N至51.3°

N之间(世界上水稻的种植纬度最高的分布区),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

(1)说明黑龙江省提出水田北扩战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

(2)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1)市场的需求和政策因素,使水田的种植面积扩大。

(2)全球气候变暖使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育种技术和种植技术的进步;

市场需求的变化。

(1)问,根据材料可知,水田北扩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引起的。

(2)问,引起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品种、技术、市场等方面分析。

课后作业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6分)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

mm),完成1~3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1.B 2.D 3.B

第1题,夏季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重要因素,距海越近受夏季风影响越明显,越深入内陆受夏季风影响越小。

图中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B正确。

第2题,甲地位于长白山迎风坡,降水丰富。

受地形及降水共同影响,当地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山地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第3题,乙地为东北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肥沃的黑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受纬度位置影响,热量条件较差,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是指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在时空上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我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

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

A.东部优于西部

B.耕作区优于林区

C.南部优于北部

D.水土资源匹配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小的影响,并且西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

5.下列措施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

A.增加水稻的播种面积

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

C.增加农田灌溉面积

D.发展节水农业

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期间制订的‘七大农业生产区’农业战略格局图”。

读图,回答6~7题。

6.宁夏平原位于(  )

A.甘肃新疆主产区B.河套灌区主产区

C.汾渭平原主产区D.华北平原主产区

7.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  )

A.华北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华南主产区要严禁非农业用地,保护耕地资源

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D.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6.B 7.D

本题组考查农业布局及其发展方向。

第6题,图中显示,宁夏平原属于河套灌区主产区。

第7题,华北平原水源不足,不能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华南主产区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严禁非农业用地会制约经济发展;

河套灌区大力引黄灌溉会造成土壤盐渍化;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水源不足,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图,回答8~9题。

8.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条件好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9.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波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壤肥沃多冻土

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

C.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

D.以水稻种植为主

8.D 9.C

第8题,德国南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好,灌溉水源充足。

与我国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地域相对狭小,人口稠密,不利于大型机械耕作。

第9题,波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

夏季温和,冬季阴冷,日照时间短,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这是满语的译音,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虎林市总面积约9330平方千米,人口约31万。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较短

C.河流封冻期长,有春汛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11.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生产出来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10.A 11.D

第10题,虎林市所在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第11题,虎林市特有的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利于优质大米的生产。

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

据此回答12~13题。

12.有关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乙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

D.该区域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甲省是最大的木材调出省,该区大部分是春小麦区。

13.图中A山脉多针叶林,B和C山脉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东丰西歉,北多南少的结果

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的结果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造成的

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树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热量不同而导致的。

二、综合题(34分)

14.读下面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1)甲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

乙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地利用,完成下表。

地区

土地资

源类型

土地类型

是否稳定

不同类型间

转化关系

甲地

乙地

(3)从上表比较分析看出,乙地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4)甲、乙两地应如何开发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

(1)东北 平原 南方丘陵 山地丘陵

(2)甲:

耕地、林地、沼泽地 较稳定 可相互转化

乙:

山地、坡地、耕地 不稳定 难以转化

(3)类型多样。

(4)甲地要保护利用,耕地要施肥和防止冲刷;

沼泽地开发要有计划,保护生态环境;

林地应综合开发森林资源,以营林为主。

乙地应综合利用地形、气候条件,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本题考查两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方向等知识,做题时首先根据图形轮廓及地理事物判断两地区的名称,然后结合所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及方向,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甲、乙两地区的有关问题。

正确判断甲、乙两区的位置及知识的迁移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首先通过轮廓图判断甲地区为东北地区,乙地区为南方丘陵地区,从地形上分析甲地区以平原为主,乙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二者农业发展的类型不同。

15.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个更强?

请用数据加以说明。

(2)下列四图中表示乙城市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  )

(3)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当,为什么?

(4)据图文信息判断C山脉的名称。

(5)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

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为46.7℃,年降水量少,约为280毫米;

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约为42.4℃,年降水量也比甲城市大,约为420毫米。

(2)D

(3)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

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

因此接受的太阳辐射与乙城市相当。

(4)大兴安岭。

(5)A——畜牧业;

B——种植业;

C——林业。

(1)题,大陆性的强弱可以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来衡量。

温差大、降水量少是大陆性气候的典型特征,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甲城市大陆性更强。

(2)题,结合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规律可以判断选D项。

第(3)题,太阳辐射总量取决于两地的纬度、天气状况、昼夜长短等因素。

此题中剖面图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则乙城市比甲城市纬度更低,正午太阳高度角乙>甲,但由于甲城市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同时甲城市大陆性比乙城市强,也即甲城市的阴雨天气比乙城市少得多,综合上述因素,甲、乙两城市年辐射总量相当。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C山脉东侧为平原,西侧为高原,结合距海距离、年降水量、积温等因素可判断为大兴安岭。

第(5)题,A地降水少,积温低,为草原区,发展畜牧业较好;

B地为平原,积温较高,降水也较多,可发展种植业;

C地为山地,应发展林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