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496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docx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docx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

 

用科学发展观

指导风景园林建设实践

 

2009年11月20日

摘要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进一步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鲜明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

因此,风景园林应当深刻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并站在战略的高度,甚至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认真总结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风景园林几十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风景园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人类不能任意改变世界和无限地掠夺自然资源,为了人类的普遍和长远利益,我们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社区、社团)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以及人(涵及整个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在所有这些和谐关系中,风景园林都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尤以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两方面的作用最为突出。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园林建设

目录

摘要………………………………………………………………….…..….........Ⅱ

绪论………………………………………………………………………….…….1

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2

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2

2、全面发展观和协调发展观..………………………………...………….………..2

3、可持续性发展观..…………….……………..………………………..………….3

二、风景园林建设的三重属性…………………..…………………………………..3

1、风景园林的社会经济属性………...……………………………….…...…….…3

2、风景园林的景观文化属性………...……………………………………...………4

3、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属性..…….……………………………………...……..…4

三、科学发展观对风景园林建设的指导作用…………………………………….…5

1、“以人为本”是风景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5

2、风景园林建设的全面发展观和协调发展观…………………………...………..6

3、可持续性发展观对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7

结论………………….………………………………………………………..…….8

参考文献……………….……………………………………………………..……….9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风景园林工作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截止目前,我国已审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个,国家级园林城市139个,还有一些园林城区和园林县城。

截止2007年末,我国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33.3万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8.98平方米。

风景名胜区和园林绿地对创建宜居的城市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城市环境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风景园林行业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我国悠久的园林传统文化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继承和弘扬,近现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实践还缺乏系统化的总结,全球气候变暖、重大自然灾害、区域性开敞空间规划、城市生态安全、城市废弃地再利用等也正在给风景园林行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新领域、新课题和新挑战。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等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更是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风景园林行业更是责无旁贷。

而解决当前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的诠释,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是以科学性作为其根本特征,突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为指导,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和策略,促进社会经济各方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全面发展观和协调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可持续性发展观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风景园林建设的三重属性

1风景园林的社会经济属性

园林,是个渐次扩展的概念,其初级萌芽形态叫“囿”,古籍中根据园林不同的性质,亦称作“囿”、“园囿”、“囿游”、“苑囿”。

囿是围合一定范围、耕耘、畜养以供狩猎、娱乐的自然空间,是生产力发展、人类定居、集聚生活的产物。

在当时,这既是获取生活物质的措施,也是用以进行礼仪、娱乐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形式。

人居环境广义可至太空,中义为城市及农村,狭义可至居住小区乃至住宅,无不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居环境的理念是文化的总纲“天人合一”之一脉,强调人与天调,天人共荣。

其中也包含“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等人对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在强调人居环境的当今,风景园林已经是人类社会、经济的重要产物,更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是城市经济的有机组成。

城市由许多产业、行业、部门、企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结构的整体。

国民经济,以及城市经济各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增长是各部门协调发展的结果。

因而经济结构必须合理,各部门之间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综合生产能力和各种资源。

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比例失调,子系统长期处于失控的、独立的、无规则运动态势,超过一定阀限就会导致社会生产力的破坏。

对于什么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完整含义?

也应该是全面的理解。

严格地讲,城市经济增长包括城市的价值增长,人口增长和物质增长三个方面的内容。

城市经济是若干经济部门的有机组合,它们不仅包括工业、商业、建筑、交通运输等各物质生产部门与经济部门;而且还包括服务、园林、旅游、市政、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福利等各个社会生产部门。

可见,由于人类活动的介入,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环境已不再是纯自然状态的原始空间。

而是自然环境与人的创造力相结合的人工自然生态环境-园林环境。

而存在着社会消费特征和经济属性。

2风景园林的景观文化属性

风景园林的第二个重要属性就是景观文化属性。

跟一般意义上的居住环境来比较,园林虽然也是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但是园林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寿和共同持续发展。

我们要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和生态良好、密切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便于休闲游览、景观优美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新型园林。

作为人居环境,特别是居住小区,主要要求安全、生态良好、宁静优美、方便舒适、保障隐私、称意可心。

要从居住文化中借景,而不宜沽名钓誉、轴线纵横、有节点必有盛景。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指因借地宜、人宜。

必须根据用地的定性、定位,并结合自然、人文因素造景,达到“借景无由,触情俱是”的艺术效果。

3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属性

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基本要素,又是构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和发展枢纽。

通过园林绿化和改善人民居环境,不断增强节能效益、生态效益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实践证明,生态园林、生态环境已表现为一种生命、一种理想的生存环境。

正是出于寻求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当代人热情倡导一种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通过积极主动的生态建设来修复已遭破坏的地球环境的道德态度。

为此,联合国颁布了《21世纪议程》,我国也制定了《中国的21世纪议程》,把人与自然和谐和作为走向21世纪的哲学导向,寻求“高效和谐——持续发展”,创建绿色城市生态文明的优化模式作为跨世纪城市规划战略的永略目标去求索,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升腾。

 

至此,文明社会关于风景园林的态度经过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转变的轨迹从逃避可怖的大自然而向往壮丽的城市,到设计与炫耀理想的城市,并把乡村作为城市的延伸和未来发展的憧憬,进而发展到畏惧城市、背离城市,而把田园与郊野作为避难之所,从而在景观中隐隐地透出对自然田园的珍惜与怜爱。

三、科学发展观对风景园林建设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进一步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鲜明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

因此,风景园林应当深刻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并站在战略的高度,甚至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认真总结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风景园林几十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风景园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1、“以人为本”是风景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般提到风景园林的作用时,除了生态作用外,还有创造空间和景观作用;身心休闲和健康作用;社会交际和融合作用;人性陶冶和教育作用等。

以上这几项都是从社会性上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创造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环境。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导向。

只有从这一哲学基点出发,才能围绕“以人为本”原则,促进良性的生态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形成,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只有用“高效和谐和持续发展”优化模式框定其战略属性,才有构筑建设生态城市的可能。

“以人为本”体现在风景园林建设上,就是我们风景园林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满足人民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

更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