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谈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4625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圣陶谈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叶圣陶谈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叶圣陶谈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叶圣陶谈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叶圣陶谈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叶圣陶谈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叶圣陶谈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圣陶谈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叶圣陶谈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3.要写的一定是感到兴趣、觉得有意思的一番光景。

至于那些平平常常的光景,虽然看在眼里,决不高兴拿起笔来写。

14.记叙景物,手法不止一种。

有的自己不露脸,只用文字代替风景画片,一张一张揭示出来给读者看。

有的自己担任篇中的主人公,他东奔西跑,左顾右盼,一切由他出发,把看见的感到地告诉读者。

15.所以抒写感情并不在乎堆砌“快乐”“痛苦”之类的字眼;

这些字眼竟可以一个也不用,自由别的办法收到抒写感情的效果。

如果你把引起你感情的原油和经过写出来,无论外界的事物或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所感受的写出来,这就抒写了感情了。

别人看了你的文章,虽然不曾接触过那些事物,发生那样变化,可使由文章的媒介,却像接触过了,发生过了,结果自然来了感动。

16.抒写感情的文章大都是记叙文。

离开了事物,感情也就无从兴起。

任何感情,都由个人和环境围绕的人、物、事故发生交涉而来。

因此,除开了记叙,也就很少纯粹的抒情文。

同样的记叙文,仅仅以记叙事物为目的,当然是记叙文;

如果其中有一股感情灌注着,的目的原在抒写着一段感情,那就是抒情文了。

17.随笔是最自由的文章。

形式既没有一定,题材也随处可取。

不比书信,书信有通行的款式,你若不按款式写,人家就说你不懂世务。

不比传记,传记要叙写人物的重要言行,你若叙了一桩丢了三桩,人家就说你颇有疏漏。

18.随笔可以说毫无规模,三言两语也成,从一个大范围抽出小小的一片段来写也成,一思想藤蔓一样蔓延开去,直到藤梢和根部都不收拢也成。

至于题材,凡是实际生活以内的一切都可以充作随笔的题材。

19.的动手写随笔,读者的乐于读随笔,都为着新鲜的意趣。

·

新鲜的意趣只能以自己作准,自己觉得新鲜,同时又料想到必然有一部分人也会觉得新鲜,这一篇随笔就很值得写了。

20.所谓热情,源于天性和环境。

具有热,又遇到不受阻遏甚至足以助长的环境,胸中的热情就像火一样炽盛起来了,但是热情的人表现在外面的,如态度、说话、作文等等,未必个个一样,大概可以分为两派。

一派是胸中虽然怀着热情,可是表现在外面的依然是那么平淡。

另一派却不然,表现在外面的同内面一样的热烈,无论一个态度或者是一句话,都毫不隐藏的显示出他胸中所怀的一腔热情。

21.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

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

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的留心自己的生活。

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22.像这种并非勉强拉到笔底下来的材料,里头交织着的思想和情绪,写成文章,自然成为出色的一篇,受读者的欣赏了。

23.人类生活非常繁复,人与人之间不能够单把所接触的东西、所知道的东西互相告诉了就完事,还得把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互相传授、互相印证,使彼此的知识更加丰富起来。

因此,写文章不能只写记叙文,还得写说明文。

24.说明文的好坏在乎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准确不准确。

发现的准确,理解的准确,写下来的就是最好的说明文,除非文字上有什么毛病。

25.说明文说明道理,道理是附着于事物的,它本身不是“视而可见,触而可知”的事物,有时不很容易领会。

为了使读者领会起见,说明了道理之后,最好指出一些实例来。

26.从说明文进一步,也是说明一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但是同时伴着一种愿望,必须说服读者,使读者信从。

这时候,所说的道理、原由、关系等等就成为的主张,从文章体例上说,这篇文章就成为议论文了。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27.写一篇文章,当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什么是最大的效果呢就是能使读者看了之后明白到十分,感动到十分。

如果仅能使读者明白到三四分,感动到五六分,那就没有收到最大的效果。

现于实际生活的经验,限于写作技能的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可是一个认真写作的人总不肯放弃这个目标,总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28.一个意思,可以用来表达它的文章体裁不止一种。

可是这许多体裁之中,必然有一种最适于意思的本身和当前的读者的。

须要选到一种最合适的体裁,意思才会恰如原样地表达出来,读者才会深切地明白和感动。

29.有许多文章,几乎完全不拿出自己的意思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的部分。

完全不拿出意思来并不是没有意思,而是把意思隐蔽在文章的背后。

那隐藏着的和包含着的意思都有待读者自己去发现。

读者自己从文章中发现了意思,其明白和感动的程度,比直接从那里接受意思更要深切。

所以,有了一个意思,要不要老师拿出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部分,这又是动笔以前应该斟酌的一件事情。

30.古今的传记中间,像(《差不多先生传》)这样创造出人物来写成的也有好些篇。

写这种传记大抵寄托着一种意思,不把意思说破,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作用和“寓言”相仿。

读了一般的传记,结果是认识了世间实有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物;

读了像《差不多先生传》那样的传记,结果是领会了所要表达的某种意思。

31.就一个人来说,言语、举动虽然和许多人大体相同,可是总有着“小异”之点,待人接物也有他的态度和方法。

把这些综合起来,人家对他就有更深切的认识,不仅是声音,是面貌,凡是一言一动,都觉得印着他的标记:

这是这一个人而不是其他的人。

32.过分在一两个字眼上推敲,往往会弄成纤巧,不自然。

在一段一节上用功夫,正是所谓“大处落墨”的办法。

33.一般人往往以为幽默就是说俏皮话,嘻嘻哈哈,乱扯一顿,要不就是讽刺,对人生对社会来一阵笑骂和嘲弄。

这却无论如何是一种误会,幽默绝非如此。

34.然而报告文学却教报告书和文学结了婚。

应用文的报告书,一般读者往往懒得看下去,因为不看下去也会知道无非这一套。

而报告文学可不然,读者向被吸引住了一般,纵向一直看下去,知道它的究竟。

35.(报告文学)不是事务上的应付。

对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非常熟悉,而这一方面的情形不只是几个人的身边琐事,而是有关于社会全体的大事。

一种强烈的欲望激动着他,必须把他所熟悉的一五一十告诉大众才行,不然就像在饥饿的人群中间私自藏下多余的饭,是不可饶恕的自私的行为。

于是他提起笔来。

他站在大众的客观的立场,视野广大,见得周到,把捉到的都是真实情况。

36.写什么呢与其写一些空泛的议论,不如写一些亲身经历。

所以,议论怎样推行新生活,怎样使国家强大起来,不如叙述曾经经历过的某一桩事情,不如抒写对于本乡本镇的感情。

这些还只是限于个人方面。

弱国能够推广开来,把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作为写作材料,那就更有意义了。

37.因为动笔写文章,同开口说话一样,得看当时的心情和娜事件的关系,要骂的时候自然不妨骂,该严谨的时候也不必故意做得不严谨,这都是所谓“求诚”,是写的基本品质。

38.慷慨激昂,感情激发,甚而至于谩骂,这是一种态度。

叙事说理,完全理智,像法官下判词那样严谨,这是一种态度。

并不遏抑感情,但是也不让感情过分放纵,对于该受责备的人给他责备,但责备里头含着宽恕的心情和深切的期望,这又是一种态度。

只觉得怀着一颗热烈的心,那心的跳动绝不比请愿学生弱一分一毫,但是他却把它按捺住了,只用一些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来;

语言越平淡,越是耐人寻味,于是我们受到了深切的感动。

39.作序文也是同样情形,如果你只能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话,就大可不写,读者也大可不读。

40.以通常说法,做文章要“言之有物”。

写仪式的文章既然是被动的,就不免要“无中生有”。

在经验丰富的人,即使“无中生有”,也可以写成很好的文章,他的一些意思是平时寄居在那里的,知识临时加以组织加以配合罢了,可以做到不露一点儿牵强的痕迹,和柱中的作文章并无二致。

所以,平时的几句很重要,没有什么意思积聚在那里,“无中”决“生”不出“有”来。

……仪式的文章不是可以随便敷衍的。

第一,要有意思。

第二,必须切合当时的情景。

41.所以写旅行记和写日记一样,第一得先放弃那完全记录下来的野心,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必需的事情。

写旅行记和写日记都不能做全部的记录,只能从一连串的生活中间选择若干部分来写。

42.什么叫当时的感觉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周围总是有许多事物环绕着。

这许多事物并不逐件逐件闯进我们的意念,对于我们,大部分是虽有如无。

唯有引得我们的注意的几件,我们才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而且同样一件事物,只因环境不同,心情不同,在他感觉它的时候也就见得不同。

不问那事物在别的时候怎样,只说这一回感觉它的时候怎样,这就是所谓当时的感觉

43.写文章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人家,能够捕捉当时的感觉,顺次卸下来,就是人家如临其境·

至于文艺,注重在叫人家感动,叫人家欣赏,适宜用后一种方法。

有修养的能够像写出自己当时的感觉那样写出来,使读者随时有如临其境的乐趣。

44.描写不是死板地照抄实际事物。

用适当的文字,把事物的外面的和内面的特质表达出来,是人家是人它的整体,这才算描写到了家。

45.描写人物以描写他,容貌、态度、服装等等常常作为性格的衬托,只有在足以显出人物性格的当儿,才是真正必要的。

写的虽是人物以外的环境,而着眼点却在衬托出人物的性格。

46.作诗的人往往捉住情和境发生关系的那个当儿的一切,作为他的诗的材料。

——不但做诗,就是画家画画,雕刻家作雕刻,也是这样。

47.作为同作文都一样,不妨从想象中找材料。

最要紧的事虽属想象,而不违背真实。

换句话说,想象必须入情入理,使人觉得确然有此情景,方才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

诗中情境并非必须从想象得来,自己的情、亲历的境也是作诗的好材料,古今有许多好诗就是用这种材料写成的。

48.诗要念起来觉得和谐有节奏,除了用韵以外,还得在句中各处讲究声调。

有的是不用韵,但声调还是要讲究。

49.所说在此,所思在彼,原始生活中常有的事儿。

话剧要他的作品见得真切,就不能不在这种地方下工夫。

他站在剧中人物的地位,设想他们当着此情此景,心底应该怎样想,挂到嘴上的言语应该是什么,然后写下他们的对话来。

50.在能烘托出郁那(人名)的苦恼的地方,都细细地描写。

有的地方不止白描一些情态,他还写到藏在情态里的意思,教我们跟着想进了一层。

(刘加民摘录自《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

叶圣陶潜在作文观窥测

东阳市六石高中 许国申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开山祖师之一,他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尤其是作文教育的贡献与影响无人可与比肩。

不无遗憾的是,他匆匆仙逝,未能对自己一生的教育事业有个完整的总结,尤其是对作文教学,没能把自己的作文观作一完整的阐述。

在他身后,研究他教育思想的人很多,论文简直可称汗牛充栋,只是未见有人论述他潜在的作文观──但愿这只是我孤陋寡闻。

笔者不揣愚陋浅薄,试窥测之。

为了年轻的读者不觉得突兀,先摘录一段叶圣陶教子作文的故事──

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

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

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

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

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

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

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

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

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

如若叶老说:

“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

”其子女就得调遣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

直至叶老说:

“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

(贾志敏《叶圣陶不教儿子作文》原载《新民晚报》)

一、目标与定位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决定于以下三大要素:

学生生理、心理条件;

基础教育性质;

社会发展需求。

这三大要素决定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过好两个关:

首先是文字关。

文字关的基本内容是:

基本消灭错别字;

词语运用恰当;

句子结构完整,语意明白,组织流畅;

句与句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基本要求:

过关率争取达到70﹪以上,过硬率争取达到1﹪。

其次是文章关。

文章关的基本内容是: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中心明确,结构完整;

读者对象明确,读者读后有获;

不苟简,不啰唆,不晦涩,不混乱。

基本要求是过关率到30﹪以上;

过硬率争取达到2﹪以上。

──文字与文章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文字就没有文章;

没有文章,文字就无处依附。

但两者之间毕竟还有区别:

文字过关比文章过关要容易些,社会需求也高些;

文字过硬比文章过硬要难,但社会对文章过硬的需求又比文字过硬多。

以上“两关”,必须倾力突破第一关,逐渐过渡到两者并重,最后过渡到侧重文章关,但文字关始终是第一位的。

“两关”分设过关与过硬两个目标,也是切合实际的。

至于过关与过硬的具体百分比,则大有商量余地──除了标准问题,还有学生的天赋和社会的需要。

说起文章,不能不说到文体。

但我在这里为什么不提文体呢因为文章好比衣服,宜人合身适时悦目怡人就好。

文体是一个相当宽泛并且变动不居的东西,同一文体的文章可以有千差万别,很多文章是两栖甚至多栖的──说这也行,说那也行,难有确论。

所以,作文教学没有必要提掌握几大文体之类的要求。

事实上叶圣陶教儿子写作文的时候就很少考虑文体。

至于技法,完全是后人分析归纳前人创作成果形成的理论,不一定专门传授,有兴趣的学生自己能够看懂。

即使不看那些东西,读前人的文章,读别人的文章,就会潜移默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自主创新,很多着名的作家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因此,根本没有必要要求必须掌握哪几种技法。

从叶先生教儿子作文的过程看,技法最是末事。

二、途径与方法

作文教学达到以上目标定位的基本途径是循序渐进,基本方法是养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序与习惯两大问题。

对于前者,先生未暇深究,笔者揣测,下面的表格或许能够得到先生首肯:

年段

精力分布

(1)

精力分布

(2)

精力分布(3)

精力分布(4)

句段

段篇(结构)

体式(文体)

文学(语言技法)

1-2

10

自然

3-4

9-8

+1

5-6

7-6

7-8

5-4

5

0-1

+2

9-10

3-2

6

11-12

1

3

+3

上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着重说明:

第一,体式(文体)问题。

所谓自然,就是不讲文体概念,随文自适。

因为小学生作文字数一般不多,不会写得很杂。

这个阶段的作文常常以记叙为主,结合描写、说明、议论及抒情;

也可以以说明为主,结合描写;

还可以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和抒情。

很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有一个误区,好像说明与议论是中学的事,这就大大地延缓了说明与议论写作的启蒙。

其实古人对议论文写作启蒙很早,聂钳弩开笔写议论文时才十来岁。

现在的学生写的最糟糕的是议论文,这与我们没有及时启蒙有着必然的相关性。

进入中学,随着作文篇幅的增长,讲一点文体知识就显得必要了。

但是这里所谓的文体,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简单地模仿几篇典型的范文。

讲文体,一般不一定是写前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在修改的时候。

其做法主要是在明确写作目的前提下,提供几篇相关的范文以资参考。

一篇比较长又比较乱的作文,可以参考不同的范文改出几篇不同的作文,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各种意见。

至于怎样改,参考哪一篇,选择的权力要还给学生。

叶先生一再告诫教师不要越俎大改学生的作文,除了这一原因之外,可能还考虑到教师代庖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相形见绌,有伤自尊。

第二,文学问题。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中,有很多精彩的文学语言。

在这些文学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手法。

所以,那怕是第一次写的只有几十个字的作文,也可能包含着文学的因素。

这就是“自然”的文学。

随着年级的增高,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模仿能力,教师可以在作文讲评时挖掘习作中的文学因素加以发挥,适当联系学过的课文,鼓励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起来,形象起来。

但是应该明确,作文不等于文学创作,作文的落脚点始终在于文字,不应该喧宾夺主,把传授“美文”的写作技巧当作主要任务。

好多年来,我们对这一问题始终认识错位,一开始就叫学生抄背“好词好句”,发展到“剪辑”“优秀作文”,直到要求“凤头、猪肚、豹尾”等等,“用花轿把自己的姑娘嫁出去”。

结果,天花乱坠而不知所云的“美文”如同节日的烟花焰火满天飞舞,而写一封信、回一个贴却文理不通,纰漏百出。

至于教与学的“精力分布”,以10为峰顶,70﹪以上的精力始终要投入到句段、篇章上,兼顾文体,而文学则作为附加内容,随文兼顾,因材指导,一般不必进行专项教学,更没有必要强化。

对于循序渐进,有人误以为是文体规范与写作技能的分项训练。

许多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编出了不少书。

叶老生前看到了这种情况,未能明确否定,大概是他没想透彻,“不敢妄发”。

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序列”并不是改观作文教学长期低效的灵丹妙药。

叶老曾提到过作文要“写生”与“临摹”,但这是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学生要做的事,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要接受这种系统的训练。

因为作文不同于画画:

什么都教一点,一辈子教不出一个画家也没关系;

作文可以教不出一个作家,但得让每个学生都能写点东西。

因为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丢弃画笔画纸,而用来写点文字的这支笔却几乎天天要用。

再说,大学里有文秘、文学等专业课程,中小学的文字功底扎实了,经过大学学习就不难适应专门的工作;

反之,文字功底不扎实,上大学以后弥补都很困难,即使写作知识非常丰富,如果写下来的文章百孔千疮,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这里所说的“循序渐进”,应该是遵循学生认识能力发展水平之“序”而渐进:

由词而句,由句而段,而至于篇;

篇章由短而长,内容先易后难,文体先简后繁。

写不了长句的不硬要写长句,写不了长篇的不强求写长篇,对文学没有多大兴趣与天赋的,就不逼着练纯文学类写作。

总之,这个“序”要适人,适才,适时,适文。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可能是叶老最为强调的一点。

这个习惯主要是遣词造句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好文章多是改出来的。

叶老亲自给别人改作文,最多的是字词与句子。

用词力求准确,造句力求规范畅达,行文力求简明生动,甚至包括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不但要自己改,如果可能,还要请别人帮助改。

要把写作当作一项非常严肃庄重的事来做,使自己写出来的作文在文字方面尽可能地尽善尽美,无可挑剔。

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写作者必须这样来要求自己。

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自己优秀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读者节约时间,获得更多的美感。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对文字的敬重,对读者的尊重。

当然,作文的前提是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

”因此,作文修改“不能由他人代庖。

自己改不是改文字,实际上是重新思考,重新组织,使原来的意思更加完善些。

三、几种关系

作文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第一是文字与文章的关系。

文章是由文字组成的,一篇好文章,几乎都是好文字。

当然,败笔总是难免的。

“名家名篇哪个没有毛病,编者自己写也会有毛病。

语文程度差,影响各行各业,想想真担忧。

”“毛病”,大多都出在文字上。

──当然,现当代小说之类文学作品另论。

过文字关,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词量不足,用起来得心应手的词更少。

运用语言首先在头脑中要有语言库存。

冰心有个比喻说得好,她说,写文章不是变戏法,就是变戏法也得有材料。

“比方小孩玩积木,木头越多,摆得花样就越多。

……拿词汇来说,你没有积累到相当多的话,就没法挑选因时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适当的地方。

”(《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但光有积累还不够,还得熟悉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变化法则。

冰心说:

“我还觉得想写好文章的人,最好能把词句变成你的精兵,用兵的时候做到指挥若定,使每个字都能听你指挥,心到笔到,想写什么就能够写出什么来。

”(同上)不熟悉这些词句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变化法则,这些词句就不是你的精兵,派它到指定地方也不能很好地执行任务;

有的甚至连你的兵也不算,因为它压根儿还不听你指挥。

“词汇少,用词不确切,都是平时习惯了的事,要在平时给他们训练。

平时不管,单在作文时希望学生怎样怎样,当然只有失望而已。

”“多读点鲁迅,少谈点鲁迅”,后来改为“多读点鲁迅,少说点鲁迅”,因为“谈”字不含贬义,“说”则多少有些贬义。

要经常给学生讲这方面的例子,勉励学生学会斟词酌句。

第二是作文与思维的关系。

作文是思维的定格,思维品质决定着作文的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练习实质上也是思维练习。

未想明白的东西不可能写明白,但想明白的东西表达出来时往往还是辞不达意。

结果文字与思想之间总是有着或长或短的距离,写作练习就是为了尽量缩短这个距离。

因此,思维品质的提高与运用文字的能力应该是同步共时进行的,不可割裂。

但是很多年来的作文教学,人们很少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提高,在很多时候,写作往往是玩文字游戏,网上那些高考零分作文就是明证。

好多满分作文都是五彩缤纷的拼盘,有技巧而无思想,根本经不起推敲。

只有像春蚕吐丝一样,一个个都从自己嘴里吐出来的文字,才是有思想的文字;

也只有这样“呕心沥血”般地写作,才能真正把文字与思想结合起来,使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