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4190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5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Word格式.docx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Word格式.docx

前提—国家掌握一定的土地;

内容--孝文帝改革时开始推行,无论男女都可以平均分配土地(露田和桑田);

义务—租调制;

历程—北魏开始,隋唐继承,武则天时废除。

实质—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后来隋唐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土地兼并及影响

[新史观解读] 小农经济

地位—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两个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四个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史观

结论

文明史观

农业文明是在基础稳定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下取得的

唯物史观

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确立的影响

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必修1)

思想:

“百家争鸣”中各家思想的产生,如墨家。

(必修3)

【名师点拨】古代农业经济归纳为耕作“两大阶段”

【概念阐释】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名师点拨】用数字法归纳古代农业:

一种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

两种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四大主要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自给自足、封闭分散。

五种生产工具:

耒耜、耦犁、翻车、曲辕犁、筒车。

史论1 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进

发展阶段

耕作方式变化

农具的变化

原始阶段

刀耕火种

石、骨、木

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耜耕)

青铜农具(少)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铁制农具(发达地区)

汉代

牛耕普及全国

耦犁→一牛挽犁

唐代

铁犁牛耕

曲辕犁(特点)

史论2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史论3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规律

(1)演变: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再到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历程。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问题一直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重要问题。

(2)规律:

①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是铁器、牛耕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特点

①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

②广大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④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4)土地兼并的原因:

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发展。

政府不抑制土地兼并。

贵族和地主个人利益的需要。

解决的尝试–推行均田制,方田均税法等。

解决的根本—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史论4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经济形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耕作方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

(3)主要生产目的:

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4)经营方式:

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分散经营。

(5)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易错分析

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已在农业上大规模使用。

错误。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上很少使用,冶铸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2.牛耕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3.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灌溉的工具。

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灌溉工具。

4.春秋时期实行的井田制属于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以“私田”所有权也归国王所有。

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由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考点2 手工业的发展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归纳提升]

1.基本类型

(4)民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兴起,后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概念辨析】“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

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

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归纳总结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1.、产品主要供皇室贵族使用。

2、产品不投放市场自给自足。

3、.由官府控制,集中进行大作坊生产。

4.、素称发达,代表行业最高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

5.、凭借国家权力征调大批优秀工匠,产品大多精美。

6、封闭性,不利于技术的传承。

2.手工业部门与成就

(1)纺织业

黄道婆来自松江府,元朝是著名的棉纺织中心,今天上海市的前身。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纺织业等私营手工业。

(2)冶铸业

夏商周时期因为青铜制造业的发达被称为“青铜时代”

代表精品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四川的大型青铜立人像等;

西周的毛公鼎和笏鼎等;

战国的莲鹤方壶(金银错技术);

四川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等;

东汉的马踏飞燕(象征开拓进取的精神)。

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和兵器,只有少量用作农具。

(3)制陶业

(4)制瓷业

(唐代---景德镇,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的釉下彩绘(绘画和诗文用于装饰)

【名师点拨】古代手工业归纳为“三、三、三”

概念解释: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

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

史论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

(2)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其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

(3)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形式。

其中,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很大比重,私营手工业受到限制,但明清时期在一些行业逐渐占主导地位。

(4)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明代中后期城市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是古代手工业发展中的新现象。

[总结与提升] 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

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

易错分析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都是面向市场。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

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东汉:

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

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

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时:

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元代:

进入彩瓷生产阶段(元青花瓷);

清时期:

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粉彩瓷器)

3.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5.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考点3 商业的发展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活动

【温馨提示】徽商与晋商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使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由此推动城镇经济空前繁荣与发展,这是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发达的经济基础。

古代货币演变

⑴过程:

贝壳(贝币)(商朝)—各式青铜铸币(春秋战国)--秦半两钱—五铢钱(汉武帝)—开元通宝(唐高祖)—交子(北宋四川)—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中后期)。

(2)趋势: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⑶原因:

①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产品交换的日益频繁。

②统治者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

③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产品的商品化。

(4)近代货币: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用纸币法币代替白银。

后来共产党使用人民币。

2.“市”的发展

3.商业城市

【名师点拨】如何巧妙记忆古代商业?

(用三“先”与三“后”概括)

思维发散  丝绸之路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各国人民的友谊和联系,成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纽带和桥梁,起到连接东西方文明纽带的作用,它曾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社会史观

促使东西方物种的交流,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汗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思维导图] 古代“市”“坊”发展演变图

【名师点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严格控制阶段(从周秦到唐):

城市的政治、军事功能突出,受封建政府严格控制,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第二阶段:

放松控制阶段(从宋至明清):

城市分布遍及南北,经济功能突出,坊市制度被打破,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史论1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中的四大变化

(1)商业场所: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

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

(2)交易内容:

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

(3)交易媒介:

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

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

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

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

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4)商人组织:

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

史论2 古代中国商业都市发展的五大特点

(1)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市场不断繁荣。

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唐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

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盛。

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4)对外贸易发达。

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史论3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西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商品市场和商人大量出现)→秦汉隋唐(政府抑制政策,坊市分区制度,农产品进入市场)→宋元(坊市分区制度被打破,纸币出现并广泛流通)→明清(市镇商业兴盛,商帮出现,对外“闭关锁国”)。

易错分析1.唐朝的“柜坊”是兼营旅店的货栈和交易场所。

唐朝的“柜坊”不是兼营旅店的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2.唐朝扬州、成都是当时商业中心和政治中心。

唐朝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商业中心,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唐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

3.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正确。

唐代长安城坊、市之间存在严格的界限,营业时间受官府的严格控制;

而北宋的东京坊、市界限不复存在,营业时间不再受限制,商品交易额巨大,出现了瓦子等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1.在封建社会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2.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3.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

考点4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

2.“海禁”政策

3,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经济上:

在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根源)

2,政治上:

封建统治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国家重农抑商;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3,文化上: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束缚百姓.

4,社会:

农民受剥削重,极端贫困,无购买力;

地主和商人赚钱买房置地,影响扩大再生产.

5,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鸦片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进程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兴起了。

[思维导图] 三种基本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温馨提示】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

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2.工商业的管理

(1)秦统一度量衡、汉实行盐铁官营、唐代设官市说明政府的经济管理措施已达到非常严密的程度。

(2)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名师点拨】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

史论1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实施时期

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目的

相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

不同点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内容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名师指津】“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1)中国古代的经济特点决定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海禁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

(3)海禁政策的延续和发展,形成闭关锁国政策。

史论2 近代前夜中国存在的危机

从外部来说,西方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疯狂地对外侵略,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从内部来说,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而康乾盛世以来的愚昧自大、故步自封使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结果中西方国力兴衰易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知识归纳]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含义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原因:

(1)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又害怕沿海人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害统治)。

(2)封建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根本原因。

(3)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直接原因。

(4)重农抑商”的传统观点与政策

影响

(1)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消极影响:

①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以沉重打击,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②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易错分析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正确。

“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

如郑和下西洋。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表现,相反,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表明,封建生产关系已开始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闭关锁国政策就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不正确。

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海禁”。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如清政府开设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就是例证。

1.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2.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

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3.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故步自封、夜郎自大。

4.“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

5.“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

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