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局势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2654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比亚局势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利比亚局势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利比亚局势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利比亚局势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比亚局势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利比亚局势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比亚局势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比亚局势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截至2月20日,已造成300人死亡、逾1000人受伤。

  2月22日外交官反叛利比亚驻外大使纷纷请辞,并切断与利比亚政府的关系;

强烈谴责利比亚政府野蛮的、屠杀无辜人民的罪行,表示卡扎菲已经失去所有的正当性。

  2月23日示威者夺取贝达机场在利比亚东部,示威者与政府军交战四天后,夺取了贝达机场,致使东部基本脱离了利比亚政府的控制。

  2月24日卡扎菲继续强硬卡扎菲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继续实行强硬措施。

  与此同时,东部脱离利比亚的地区已开始建立初级政府。

  2月25日欧盟武器禁运欧盟外交官表示,将对利比亚采取武器禁运及旅游禁令。

  同时欧盟将冻结所有利比亚的财产。

  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70号决议,制裁利比亚,包括冻结卡扎菲家族财产,对其本人及其亲属实行全球旅游禁令,并以涉嫌反人类罪将利比亚当局镇压平民的行动提交海牙国际刑事法庭进行处理。

  2月27日利比亚反抗者似乎控制了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扎维耶地区,造成了对卡扎维政权的包围。

  3月1日联合国大会召开全体会议通过了由博茨瓦纳、加蓬、约旦等国提出的有关暂时取消利比亚在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的决议草案。

  3月5日交织激战卡扎菲精锐部队哈米斯旅对石油重镇扎维耶发动猛攻,叛军不甘示弱反击,双方交战六小时后,重夺回滨地中海石化工业港拉斯拉努夫的炼油厂。

  3月10日法国承认反对派法国正式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成立的全国委员会为代表利比亚民众利益的合法政府,并计划同这个新成立的机构互换大使。

  3月12日阿盟反卡扎菲阿拉伯联盟在开罗举行会议,与会各方投票结果支持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只有叙利亚和阿尔及利亚两国对此投了反对票。

  3月14日政府军东进政府军凭借武力优势,击退反叛军收复东部产油重镇布瑞加,并持续朝反叛军大本营班加西前进,先锋侦查兵挺进至距离该城仅十公里外的郊区。

  3月15日政府军胜利在望利比亚政府军持续推进,收复距班加西仅100多余公里的艾季达比耶市,并完成对班加西外围的战略控制。

  3月17日联合国禁飞在阿拉伯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月18日卡扎菲反复利比亚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但随即便武力进攻反对派。

  3月19日开战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美国海军于深夜通过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军舰,向利比亚北部防空系统发动了导弹攻击,英国皇家空军派出多架战机参与随后的空袭。

  3月20日——23日持续空袭多国联军20号晚,向利比亚发动第二波空袭,参加国增至七个,包括卡塔尔和比利时。

  在第二波的攻击,美军出动王牌B2隐形轰炸机,声称重挫利比亚防空系统。

  通过以上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利比亚态势持续升级,而促成利比亚局势突变的催化剂无疑就是3月17日联合国通过的1973号决议。

  那么,这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决议呢。

  首先我们来看原文:

考虑到在利比亚国内发生的对平民不断扩大和升级的攻击可能会导致严重侵犯人权和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决定在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领空禁止一切飞行,以帮助保护平民,授权成员国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威胁。

  我们再来看一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接受日本朝日电视台独家采访时的讲话,他说:

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利用军队大量杀害本国国民,已经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而法英美对利比亚的军事介入可以理解为国际社会对承担保护市民责任的履行,不属于不当的干涉内政,而这一保护的责任是国际社会在吸取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教训的基础上,对身陷危险的普通市民所需履行的国际义务,潘基文同时强调,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并不是打到卡扎菲政权,而只是保护平民。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把对1973号决议的理解锁定在两个关键词上:

禁飞区和保护平民。

  首先何为禁飞区?

禁飞区指在一个国家的陆地或领海上空划定的禁止航空器飞行的空域。

  这次利比亚的禁飞区是在联合国合法授权的前提下,为保护利比亚平民以及包括班加西在内的受到卡扎菲政权袭击威胁的平民居住地区,禁止除为了人道主义目的的飞行之外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

  这两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英法美就是从这一逻辑出发,声称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就必须确保禁飞区的有效性,而为了确保禁飞区的有效性,就要全面打掉卡扎菲的防空系统,日本媒体称其为义战,而其官方甚至不称其为战争,而是给它取了个漂亮的代号叫;

奥德赛黎明行动。

  关于这次军事行动究竟是不是正义的战争,可能在战争未结束的情况下,我们暂时还无法判断,但我们可以看出的是,这次军事行动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说是执行了1973号决议,但更多的方面却偏离了决议的精神。

  而西方国家所谓不动用军事手段就无法保护专制政权蹂躏下的普通人民这一说辞也是典型的人道主义干预借口,换汤不换药。

  考察下在国际法上的人道主义干预,我们发现包括:

经联合国授权的合法干预和西方国家粗暴干涉别国事务的非法干预。

  人道主义干预不同于传统的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人道主义援助是联合国安理会应受援国方面的要求和同意,旨在消除和减轻当地平民因战乱、灾难所带来痛苦的一种救助行动;

而人道主义干预的显著特点是不需要取得对象国的同意。

  ,衡量人道主义干预是否合法的主要尺度就在于判断一国的内部冲突是否存在种族屠杀和清洗,是否直接危及到邻国的安全。

  人道主义干预的目的是促进人权,为了阻止或缓和一国的人道主义危机,其本身应是公正的、非政治的,但回顾历史上对索马里,波黑,伊拉克等人道主义干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1.目的差异性以联合国对索马里进行人道主义干预为例,联合国干预的目的是恢复索马里的和平、稳定、法律和秩序,通过行动来减少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的重现。

  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以国际人道主义干预为名,扶植亲近自己的政治势力,企图达到控制该国的目的。

  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大国意志的体现2.国际人道主义干预中武力使用问题国际人道主义干预中是使用和平手段还是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强制性手段一直是干预行动中颇受争论的问题。

  联合国维和行动强调中立、非武力等基本原则。

  然而,随着冷战后人道主义问题的上升、被干预国局势的复杂化,国际人道主义干预越来越倾向于武力的使用,甚至一向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人道主义危机的联合国也开始采取武力手段来行使人道主义干预。

  第6任秘书长加利曾说:

在必要时,联合国应该使用强制性手段,诸如经济制裁,甚至用武力来迫使有关国家来实现和平。

  3.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国际人道主义干预效果的背离性国际人道主义干预是否一定会缓和被干预国的局势,而干预的效果背后是否即是和平、稳定以及民主曙光的出现?

与西方国家强调人道主义干预的积极效果不同,伊拉克,索马里至今动荡不安,战火持续不断,局势让人捉摸不定;

人权依然被漠视、践踏的场景似乎是对人道主义干预效果的莫大讽刺。

  以上这些问题一直是萦绕在国际人道主义干预中无法刻意回避的深层次问题,而这次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惯技也难以避免犯相同的历史错误,如,法英美等国都有打着道义的旗号,行利益之实的嫌疑,这次武力的使用受到世界普遍的质疑,中国,俄罗斯,德国,阿盟,非盟等都纷纷表示遗憾和谴责,欧盟内部也意见分歧,而根据利比亚官方宣布,截止目前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近50名平民死亡,150人受伤,卡扎菲甚至有人民组成的肉盾的保护。

  二.对现行国际秩序及国际法产生的影响而面对这次空袭,我们不禁感叹:

武力这么快就被付诸实践,而人道主义干预作为西方大国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手段也似乎稳定和频繁起来,而这一现象的潜在危险远远超出了对利比亚本身的影响,因为它在颠覆现行国际秩序的方向上又迈出了一步。

  对国际安全与和平众所周知,现行国际秩序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禁止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原则,这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大进步,虽然一些原则对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无可奈何,美国每次对外进行侵略或干涉时都想方设法取得联合国的合法性文件,也说明现行国际关系准则即使对这个无人能够阻挡的霸权国家也多少构成了一定束缚。

  但现行的国际秩序却一直受西方舆论却诟病,认为主权独立及不干涉原则往往构成对粗暴侵犯本国人民人权的暴政的保护,使得国际社会面对骇人听闻的人道主义灾难时常常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

  对波黑战争中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干预姗姗来迟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惨遭种族清洗,以及西方列强对卢旺达的种族屠杀按兵不动、袖手旁观导致百万生灵涂炭,西方人权运动对现行国际秩序的主权独立及不干涉原则进行了猛烈抨击,造成了人权高于主权的浩大声势,直到科索沃危机开创了人道主义干预的先例,至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以主权平等为核心的现行国际秩序遭到了全新的人道主义干预国际机制的颠覆。

  人道主义干预原则理论也开始发展,2001年12月加拿大干预与国家主权国际委员会第一次提出保护的责任,并对保护的责任的法理及法律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国家及国际社会提供保护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新的诠释和设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之后在联合国04和05年的报告中这一理论都得到重申和相应的界定。

  而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本人自07年上任以来更是多次主张这个理念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有很高的认知度,要将其发展为实践。

  针对这次的利比亚空袭事件,他在接受日本采访时也说到,利比亚是主权国家,但在虐杀本国国民的情况下这个理论要优先。

  总结下保护的责任理论,我们发现其代表立场主要有以下:

其一,以主权独立和不干涉原则为核心的现行国际秩序是一个时代错误,必须用以人权为最高价值的人道主义国际新秩序取而代之,用国际正义取代不合时代精神的国际法;

其二,国家主权意味着责任,特别是保护本国人民人权不受侵犯的责任,当一个主权国家不愿或不能尽此责任时,国际社会就有代为保护的责任;

其三,国际社会行使保护的责任应当首先通过改革后的联合国(联合国必须进行改革以避免在发生人道主义灾难时无所作为),但在联合国不作为的情况下,地区组织或关切国家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应对严重和紧急局势。

  但这也引出了很多问题,如谁是国际社会?

谁又是地区组织和关切国家?

有没有人道主义灾难,需不需要人道主义干预,究竟是谁说了算?

就像这次的利比亚危机,卡扎菲究竟有没有大量屠杀民众,或者卡扎菲政府平叛反政府武装为什么别的国家要参与进来,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可以享受完整的主权,而一些落后国家就被认为缺乏自治能力,不配享受充分主权,即使其内政也需要接受西方文明国家的指导、干预。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不寒而栗,如果这样下去,只会让国际正义因西方轰炸利比亚而荡然无存。

  三、对中国的启示最后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几天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我觉得我们学国际法的真是有点尴尬,这样的感觉在周一上宏观国际法课的时候,也得到了同学甚至和老师的共鸣。

  我们学国际法还有用么?

不过,从这种郁闷和怀疑中走出来,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真正警醒我们的其实是,法律还是为强者所利用的,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人民、国家的主权。

  如果没有这些去做后盾,那么剩下的也就只有动听但可悲的外交辞令了。

  多多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