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共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2601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共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共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共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共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共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共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共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共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共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

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

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

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

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

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

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

原来使这样啊!

”于是一通都通。

“试一试”自然没问题。

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

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

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

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

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

7=46等。

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

”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

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

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在探究和交流中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一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从学生练习的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掌握,但不能熟练和准确的进行笔算。

原因和小数乘整数的一样。

这节课我做到不足的地方是,对学生的预测有偏差。

在教学中,我忽略的一个点,就是小数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将小数点对齐相乘的情况。

这应是受到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影响,因为小数的加减法学生掌握较好,因此使计算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这时我才深刻体会到“备学生”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作业本中我还发现当积的末尾有零时,个别学生就干脆不写,或涂掉。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书写示范,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可能跟以往的书写习惯有关。

由于今年我第一次教五年级,在练习题中出现了一道这样的判断题使我很困惑不知道对还是错。

这道题是:

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这题有的老师认为是错的,也有老师认为是对的。

a老师认为错的理由是:

“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不一定是四位小数。

”如0.01x0.02=0.0002,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但0.25x0.04根据小数的性质,0.25x0.04=0.01,那么0.01是一个两位小数。

所以认为?

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位小数,积一定是一个四位小数。

?

这句话是错的。

b老师认为“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这句话是对。

因为“根据书中的计算法则是这样说的?

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那么0.25x0.04=0.0100,0.0100是一个四位小数,而0.25x0.04=0.01则是对乘积进行再处理即化简后的结果,是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零省去,但“省略”不等于“没有”。

我也认为b老师说的有道理,点完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积的小数末尾的0。

但小学基本意义是从小数大小是否改变上去叙述的,并未指出意义上的可以等同。

例:

0.0100可以写作0.01大小不变,但0.0100的计数单位与精确度与0.01明显不同。

因此,我觉得?

这句话更加的精确。

所以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我也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否正确,所以这道题使我很困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

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

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

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

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

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

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

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

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

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

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

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

”,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

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

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

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

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

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

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

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

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

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

110块呢?

”的问题情境。

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

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因此本节课,我

努力做好以下两点: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

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

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

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如:

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

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

1.21.2×

0.7

(0.8×

0.5)×

0.40.8×

(0.5×

0.4)

(2.4+3.6)×

0.52.4×

0.5+3.6×

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

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真谛。

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

接着出示:

0.25×

4.78×

44.8×

0.25

0.65×

2011.2×

2.5+0.8×

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

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习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

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课时是截取积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觉,主要是新理念,活课堂,多创新,多思维的作用,在此具体就不展开,因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过去,成就未来。

每次上课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总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师要慢半拍;

平时作业有学生总也会出现拖拉现象;

作业正确率不高;

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

对于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率的运用总有学生不明白,总会有人出现把加号改写成乘号;

对于单位的换算这一单元知识涉及较少,学生遇到时出现错误百出的情况。

1、把一部分口算练习放在课堂加上对答案,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对于此涉及本人觉得还是有其必要性,这样的竞赛性口算练习可增强学生口算能力;

2、知识性内容讲的过多;

(多些体验,少些灌输)

3、课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

(应使用多种形式)

4、作业一开始没有全部抓住,有松懈;

(正在改善中)

5、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严抓,使学生感到作业对错无所谓,错了改一下也很快;

(正在实行新的措施,改善作业质量,拒收不合格产品)

篇二: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集

一、《窃读记》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把握这几方面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其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窃读”滋味的动作心理描写及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并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受到了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但学生只停留在了知道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心理描写,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进行准确生动的心理描写,怎样将学到的描写方法学以致用,怎样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这一点感觉还是指导得不够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些描写方法。

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这篇课文,我采用大讨论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课文来讨论:

“闲书闲吗?

”这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不错,学生都能结合小苗与季先生的对话,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

不够的地方是对古文积累这一块,对谈话内容未作出恰当的引导,从学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对这个超难任务有点无奈。

三、《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教完《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后,我感触颇深。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

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教读课文时,我采取了和学生聊天的方式作为开头:

“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让同学们去环游世界,请想想,你会带些什么?

”学生们抱着这一问题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中,了解了在作者心中,读书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肴,就如与朋友交谈、与亲人见面,使人回味无穷,使学生感悟到了作者以书为伴的道理,领悟到了作者带书旅行的快乐。

这时我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从文中找到,作者说读一本书就可能会读上一百遍。

学生又不能理解了,又的甚至说,早厌烦了。

那到底会不会这样?

文章后来又把书打了两个比方。

反复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谷底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

慢慢学生似乎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对和朋友的每一次见面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每天回家有没有发现家带给你的不一样。

有了体会之后就该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了。

文中介绍了很多种读同一本书的方法。

读过后,学生惊奇地在那说着自己以前怎么从来不知道读书还可以这么读。

都说自己以前不算读书只算看书,只是看了一遍就算读完书了。

学了这篇课文对他们帮助很大,将来也能这么读书了。

不足的是在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展开想象“书像什么”这个问题时,我的引导没有很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不知从何说起。

要是能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素材,通过反复地朗读分析,让学生理解这样比喻的依据,找到二者之间联系,学生再想像“书像什么”就会显得简单多了。

课讲完了,但我要把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读书的热情化作他们的行动。

对大部分只喜欢看电视而不愿多读书的同学提出倡议:

倡议全班同学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合理安排时间,减少一些看电视的时间,力争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又充分发挥同学们做的书目的作用,让同学们传阅每人的书目,开展“互借互读”的读书活动,大大拓宽了学生读书的空间。

这节课使我深刻认识到:

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园地。

我是引领者、点拨者,应让学生多谈个性化的见解、感受,这样的课堂真正是学生的乐园。

四、《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我的“长生果”》一课,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

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

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

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词语没用我去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学习,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那么课堂教学将是一种途径,或者是一种引导。

五、《梅花魂》教学反思

不足一:

朗读不够充分。

在进入课文学习时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同学们围绕要求展开朗读。

同学们很认真地开始了学习,可是由于我急于让孩子们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