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82537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x

《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我国发展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下载.docx

(二)建立个人信用制度5

(三)增强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承载能力6

(四)设计消费信贷机会均等制度6

(五)健全信贷担保制度6

(六)完善消费信贷政策体系6

(七)提高现代金融服务质量7

谢辞7

参考文献7

在消费被喻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的今天,消费信贷的作用已为人们所公认。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已经有了可喜的发展,然而,消费信贷若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尚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寻找新的对策。

一、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信贷取得的成就

1、消费信贷的总体规模逐年扩大

中国的消费信贷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风暴爆发前,中国消费信贷业务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信贷规模小,品种少,仅限于住房、汽车、教育助学等有限的领域,消费信贷并没有引起商业银行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项政策性贷款实施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受到较大的外部冲击,出口规模锐减,消费和投资需求严重不足,就业压力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服务重点放在存、贷、汇业务上,贷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事业单位,消费信贷业务几近空白。

1985年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放了深圳首笔同时也是全国首笔的个人租房抵押贷款,自此一些商业银行也纷纷在部分大中城市开办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体制以及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缓慢。

1998年以来,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为29831亿元,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从消费领域看,已发展到住房、汽车、助学等多个领域;

从信贷工具看,已出现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卷质押等多种信贷方式;

从开办消费业务的机构看,已由国有商业银行“一枝独秀”发展到有条件开办信贷业务的所有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

[1]

2、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进一步深化

自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从而使我国经济在世界动荡的环境中不仅保持了稳定,而且求得了发展。

据统计,2008年底,我国人均GDP达到3266美元。

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这一水平正是个人消费信贷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

[2]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我国努力加大消费信贷开拓力度,积极研究消费信贷问题,加强消费信贷信贷管理,从而使消费信贷越来越走向社会公众。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至今,业务范围得到了较快的扩大。

这些贷款业务主要建立在稳定合法的个人经济收入与良好的个人社会信用基础之上,主要包括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存单质押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留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等业务,有的金融机构还开展了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个人综合授信额度贷款等业务。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营销方式推陈出新

消费贷款作为商业贷款银行贷款业务的一大板块,对商业银行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消费信贷既是商业银行的利益之源,更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结构调整的利器。

由于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主要信贷业务是生产性信贷,而这些生产性信贷又由于企业不景气而处于全面呆滞状态,从而使得商业银行敏锐的感受到,这是走出经营困境的重要契机,因此其市场竞争自然是十分激烈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做法,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开展各种新方式的市场营销。

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买住房,找建行”;

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中国工商银行,心系万家住房”;

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金匙消费信贷,开启幸福之门”等等,都是营销方式的出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消费信贷经营活动的深入开展,消费信贷也日益走向品牌化。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的个人住房信贷品牌“乐得家”,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成为上海市第一个消费信贷品牌。

[3]

(2)贷款管理有所改进

消费信贷在国外开办的时间长,规模大,并成为重要的业务板块。

如在法国有25%的家庭从商业银行贷款购房,美国有90%以上的居民使用抵押贷款购房。

国外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管理经验十分丰富,规章齐备,管理到位。

但消费信贷对于我国商业来说,基本属于新开办的资产类业务。

消费信贷开办初期,在信贷的管理上则显得呆板、僵硬和粗放。

[4]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信贷的贷款管理从总体上来看将有所改进。

贷款品种逐渐丰富。

贷款品种逐渐丰富是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运行的一个特征。

据统计,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开办信用卡透支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小额存单抵押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医疗贷款等诸多系列的消费信贷。

在各个类别的消费信贷中,又不段推出新花色品种。

[5]

贷款条件逐步放宽。

消费信贷的贷款条件逐步放宽是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运作的另一个特征。

中国工商银行放宽了消费信贷的贷款期限和数量。

中国工商银行对住房贷款除了要求用所购房产作抵押外,无须其他担保条件。

华夏银行也将个人住房贷款期限延长到30年,货款最高额扩大到80%。

[6]

贷款手续逐渐简化。

消费信贷的贷款手续逐渐简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运作的第三个特征。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在班办理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时,客户只要提供牡丹信用卡,银行就可以依据客户的信用情况发放贷款,借款人无需再提供其他形势的担保。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推出“两步一条龙”个人住房贷款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既简便,又快捷,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7]

⑶担保方式有所突破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经营风险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消费信贷更是具有极大经营风险。

推进消费信贷的发展,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在中国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消费信贷的担保方式的瓶颈已经开始突破。

在助学贷款和农民贷款方面,消费贷款的担保要求有所松动,在担保主体方面,消费信贷的担保方式要求也有所松动。

⑷社会环境有所改善

我国消费信贷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目前社会环境已有了大的改善。

一是政府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对消费信贷给予了极大关注。

二是法律法规逐步出台。

国家为了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了消费者、生产者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准则和经营规划。

三是科学技术正与消费信贷结合。

四是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正在逐步发展和培育。

(二)我国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1、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者承载能力较弱

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居民家庭承载能力,即承贷能力(主要是指家庭收入水平、户均金融资产数量)的大小,是决定其是否消费的根本因素。

居民家庭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相对商品价格水平的居民家庭收入和金融资产价值。

虽然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最近两三年增幅有所下降,问题的关键是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

居民收入低的根本原因除了生产力水平低外,还由于居民收入分配不公。

据计算,城镇高收入户人均收入为10926元,低收入户为247元,两者相差44倍;

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扩大,高、低收入户相差10倍以上。

收入差距扩大,必然使平均消费倾向降低,使消费需求不旺。

[8]

2、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不稳定

人们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考虑是影响消费信贷发展的首要问题。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已达到相当的程度。

据统计,中国目前享受养老和医疗保险待遇的人约有1.8亿,仅占总人口的13%,还有88%的人要考虑自己今后生老病死和子女教育问题。

[9]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居民就业形势也出现了许多不明朗的因素,而且由于医疗、教育等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医疗等支出由个人负担的比例逐步增加,公众的收入预期有所下降。

3、没有建立消费者资信制度,消费信贷尚无法突破信用瓶颈

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也就是个人信用。

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

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作出正确判断。

4、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够

消费信贷对于我国的银行来说还是新生事物,不但认识不够,重视不足,而且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创新能力不够,服务手段落后。

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以企业客户为对象的批发性信贷业务,缺乏个人消费信贷这类零售业性质信贷业务的管理经验和人员的培训准备,面对业务的迅速发展,仍待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二、我国消费信贷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消费者方面的原因分析

1、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

受我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潜在的消费者仍局限在传统的消费观念的境界里。

“量入为出”“无债一身轻”等传统消费观念仍统治消费领域和消费观念,消费信贷还没有深入到消费者心中,并成为广大消费者的自觉行为。

据调查,在城镇居民中迄今只有约5%的人向银行借款花过,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一份购房居民汇总报告得出结果是:

负债感让居民很不踏实。

消费观念不断更新,传统消费观念不破除,消费和消费信贷市场难以发展。

[10]

2、居民家庭承载能力总体较低

据统计,我国目前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月收入约1500元,日常生活消费性支出约1100元,能够用于还贷的约为400元,总体承载能力较低。

占城镇家庭10%的最高收入户能承受10万元以上消费贷款,占城镇居民家庭30%的高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能承受5-10万元消费贷款占城镇居民家庭20%的中等收入户只能承受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其余40%家庭承载能力极低。

[11]

3、消费者收入支出预期的影响

消费信贷取决于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尤其是未来持续性稳定收入的增长情况。

由于消费者不能“寅吃卯粮”,消费者今天使用消费信贷,主要是因为消费者能够预计到未来有稳定的持续性的收入来源用以偿还贷款。

稳定的未来收入是消费贷款的基础,只有基础牢靠了,居民才敢使用消费贷款。

4、社会保障不健全,消费者不敢消费

没有健全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消费及消费信贷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一是关于社会个体的生存保障体制不健全。

个人住房保障,个人医疗保障以及其他个人社会保障体制制度正处于改革和完善时期,真正发挥作用尚须假以时日。

二是关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保障不健全。

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缺乏,有关贷款担保和担保方式没有全面改革与完善和社会信用混乱的状态下,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潜藏着巨大风险,使得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的积极性受影响。

三是关于消费信贷的综合保障机制不健全。

商业银行应当与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共同合作,将消费、消费信贷保险结合起来,形成风险保障机制,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二)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分析

1、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首先,我国居民收入中包括许多非货币收入和灰色收入,从而银行无法获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难以确认其贷款资格。

其次,缺乏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单个银行内部个人客户信息尚不完善,共享性差,要了解个人客户在本行以外其他经济活动中的信用,成本很高,甚至得不到发展。

再次,缺乏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

我国现行担保法中缺乏对消费信贷的规定,并且由于房地产二级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作为贷款抵押的住房产权变现能力较差,不能为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

2、银行内部管理机制薄弱,经营观念尚待更新

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以企业客户为对象的批发新信贷业务,缺乏个人消费贷款这类零售性质信贷业务的管理经验和人员的培训准备。

面对业务的迅速发展,尚待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一是注意生产的观念。

商业银行的部分经营管理者片面认为,只有支持生产的活动,则显得有些不务正业。

二是忽视消费的观念。

商业银行的部分经营管理者认为,消费就是吃喝拉撒,消费信贷就是为吃喝拉撒提供资金。

没有将消费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

3、缺乏利益机制的制约和激励

目前国家对消费信贷利率作了严格规定,如规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低于同期法定贷款利率,其他消费贷款利率与同期法定贷款利率持平;

加上消费信贷的办理成本又高于企业贷款,因而使银行办理作为零售业务的消费信贷收益微薄,影响其积极性。

4、与消费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有关信贷的法律法规条款基本上都是针对企业贷款而制定的,很少有针对消费信贷的条款,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业务以及居民个人申请消费信贷基本上是沿用《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借款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但消费信贷作为银行的一项零售业务,其业务规则有其独特性,需要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指导。

[12]我国尚仍缺乏一套完整的规范消费信贷当事人行为的法律,在实现银行抵押权的法律操作程序,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还很不完善,使得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

5、缺少灵活的资金融通渠道

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主要消费贷款期限都比较长,而银行负债的期限相对比较短,在允许银参与的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情形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从而出现“短存长贷”的格局,不能实现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对称,经营的流动性风险增大。

三、发展消费信贷的对策与措施

(一)转变消费观念,平滑一生消费

发展消费信贷并不仅仅是银行增加一个信贷业务品种,要把它提高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来认识。

目前在很多家庭的消费观念中,对购买住房、子女升学、儿女婚嫁等支出的消费,还是依赖自身几年或几十年的积累,先积蓄,后消费,这种消费观念落后与现代经济生活。

要增强人们的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合理确定人们收入与消费的组合方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使人们运用消费信贷等多种手段享受更好的生活安排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二)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是发展消费信贷的基础条件之一。

例如:

美国就是个人信用制度比较完备和消费信贷十分发达的国家,花旗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比例就高达60%。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主要应从重树个人信用观念,建立个人信用查询制度,完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结构等方面。

[13]

1、重树个人信用观念。

一是要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社会信用环境对个人信用观念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大的示范效应。

二是要培育个人的信用观念。

通过学习,宣传有关信用的知识和理论,通过舆论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培养和提高个人的信用知识水平,树立个人信用观念。

三是要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以法治建设促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形成法制建设对个人信用建设的威慑力,以促进现代信用观念的形成。

2、建立个人信用查询系统。

一是建立统一的个人账户,推行实名体系。

二是全面推行货币电子化步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三是扩大电子销售网络,推广信用卡消费。

 

3、完善个人信用制度评价体系结构。

一是建立个人信用评价制度。

建立规范的个人信用评价制度,不仅使商业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过程中,易于开展对消费信贷客户的个人信用评价进入一种规范化的运作之中。

二是建立个人信用评价机构。

个人信用评价机构要社会化、专业化、独立化,独立自主地展开对个人信用及有关内容的评价,为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提供详实、可靠、全面的个人信用评价资料。

三是建立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要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可操作性。

(三)增强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承载能力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的当前收入水平及其收入预期,尤其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借贷消费的能力和信心。

我国近年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各项改革措施地相继推出,广大中低收入者收入预期地下降和支出预期地增加,使得他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不断增强,消费支出更加谨慎。

只有不断增加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强对他们的各项保障措施和保障力度,才能解除这部分居民借贷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加他们负债消费的承受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借贷消费的教育宣传力度,改变他们的传统的消费观念,通过消费的“示范效应”来实现借贷消费地良性发展。

(四)设计消费信贷机会均等制度

为保证消费信贷机会均等,应当建立公平的消费信贷条件,提供消费信贷的经营者关心的是消费信贷能否顺利得到偿还,而保障消费者清偿债务的是信用和清偿能力。

消费信贷条件主要以消费者的信用和清偿能力为条件,而不得以性别、学历、种族、宗教、民族、肤色、年龄、婚姻状况、户籍等做出歧视性规定。

另外,可以公开消费信贷条件,可以监督消费信贷条件是否有歧视性条款,同时建立消费者的申诉制度,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受到歧视,有权向有关组织或机构提出申诉,直至诉讼。

(五)健全信贷担保制度

首先,应完善担保法,增加有关消费信贷的规定。

其次应培育规范住房二级市场,使抵押的房地产能够方便地变现。

再次,银行应与保险公司紧密合作,将消费信贷与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结合起来,降低风险。

最后,可研究由政府出面组建消费信贷担保公司,为消费信贷,尤其是长期消费信贷提供担保。

美国有四家政府性质的按揭担保机构,主要为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提供住房贷款担保,并向银行收购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发行住房按揭担保债券,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居民难以提供担保和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问题,促进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

[14]

(六)完善消费信贷政策体系

一是对贷款期限延长,利率风险大的住房贷款尽快实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并行的利率制度。

通过消费者对两种利率的自由选择,增加消费者的风险和收益意识,规范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关系。

二是在利率浮动比率,货款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给商业银行以更大的余地,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防范风险。

三是允许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中收取必要的手续费,服务费,以补偿商业银行信贷零售业务付出的成本。

四是着手完善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建立住房金融的二级市场。

五是银行要与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评估、保险、公证等机构紧密合作,简化手续,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一条龙”服务。

(七)提高现代金融服务质量

随着电话银行中心和网上银行的发展,一些国外银行已经通过电话银行中心和网上银行提供部分消费信贷的申请、审批、余额查询、还款、咨询等业务。

由于有完善的客户信用信息和高度自动化的系统支持,有的消费信贷申请几分钟就可以答复客户。

如有些品种的消费信贷可以在ATM机上由客户自助办理,各种消费信贷余额的查询,还款业务,也都可以通过ATM来实现。

目前,工商银行也已经着手发展电话银行中心和网上银行,上海分行于1999年8月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话银行中心,网上银行马上也得进行试点,今后可借鉴国外银行的做法,积极研究通过这些渠道办理消费信贷业务的可行性。

[15]

谢辞

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罗利丽教授,因为论文是在罗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李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罗老师大量的心血。

在此,谨向罗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谢谢罗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与我的极大地帮助。

同时,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其它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

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于柏玲、孙吉斌、李庆生,发展消费信贷的问题及建议[J],天津经济2001(5)

[2]李世谋,消费信用[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83-186

[3]梁秀英,我国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统计2001(3)

[4]陈晓静,发展消费信贷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J],内蒙古财会200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