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8186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一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 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一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知识点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

(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特点:

商业由官府控制。

2.春秋战国

(1)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特点: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

(1)政策:

重农抑商,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2)特点:

发展比较艰难,总体水平不高。

4.隋唐

(1)原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2)表现:

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问世。

5.两宋

(1)特点:

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表现

①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

(1)原因:

交通发达。

(2)表现: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

(1)政策:

征收沉重的商税,施行压制政策。

(2)表现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②出现晋商和徽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繁荣原因:

①封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④水陆交通的便

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明清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等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⑥封建赋役制度的改革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等,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不利因素:

①古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对商品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很显著的;②政治上,我国古代有很多朝代对商业的限制非常严格,历代封建王朝大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③历史上黄河改道等自然灾害也对商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④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广大农民的贫困,影响到普通民众的购买力等。

例1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

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主要反映了南宋(  )

                   

A.当时人民的勤劳B.城市的繁华景象

C.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D.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限制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中所提到的杭城即南宋的都城临安,当时临安城内的夜市已经相当繁华,商业兴盛,买卖昼夜不绝,由此反映出南宋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限制。

知识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

①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②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管理。

③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

①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②“草市”更加普遍。

③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商业名镇。

④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⑤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市的发展

(1)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表现

①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的功能看,自先秦到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工业或商业发达,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

(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例2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在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是在宋朝,而西汉时期不可能出现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这种现象,故D项不符合史实。

知识点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况

(1)西汉: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

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②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特许“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

(1)官府控制。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2)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如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发展;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发达,并占据主导地位。

(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主,而着力于加强对外友好交往,政治性大于经济性。

(3)对外贸易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

(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与各族人民的联系。

(5)受统治者政策影响较大,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宋代以前以陆路为主,宋代及以后以海路为主。

汉唐宋元对外交往比较频繁,而明清时期走向衰落。

例3 

下图是2005年发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坚持“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促进了中外友好交流,是中外交往和贸易史上的大事。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对郑和下西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郑和下西洋重点进行的是朝贡贸易,是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贸易发展,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C.郑和下西洋属于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宣扬了国威,政治目的高于经济目的

D.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其中民间贸易是主要的

答案 D

解析 郑和下西洋反映的是中国对外贸易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官方行为,故D是错误的。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12“汉朝货币”和“唐朝货币”插图和P13“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插图。

【信息解读】 三幅插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货币情况,隐含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不同的阶段特征。

【史料应用】 1.右图为北宋纸

币铜版拓片,据此可以判断(  )

A.商帮经济实力雄厚

B.宋代商品经济发达

C.为商业服务的银行雏形开始出现

D.晋商开始兴办票号

答案 B

解析 A、D两项都是在清朝时出现的,而C项是唐朝的柜坊开始的,故B项正确。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13“东汉市集画像砖”及“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插图和P14“山西平遥市楼”及“《清明上河图》(局部)”插图。

【信息解读】 四幅插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材料隐含了随着古代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城市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史料应用】 2.对比图二与图一,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图一

 图二 

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答案 A

解析 结合唐宋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状况可知,在唐代城市商业有着严格的时间和地域限制,而在宋代这些限制都被打破。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14[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历史纵横从元朝政府设市舶司,制市舶法则;收取进出口商税三个方面分析了元朝对外贸易的状况。

材料隐含了元朝时,中国对外贸易十分发达,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史料应用】 3.结合历史纵横,下列关于元朝政府加强对外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设立市舶司 ②制定市舶法 ③制定进出口税率 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④项是清朝时期实行的,所以排除含④的选项。

请思考: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P12)

方法点拨 柜坊类似于今天的银行,飞钱类似于今天的汇票,它们的出现,使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答案要点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变式1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劵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四》

请回答:

材料中“飞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它对商业服务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案 铜钱过重,不便携带;商品经济和信用交易的发展。

作用:

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

币,各地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P15)

方法点拨 回答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可以从商业发展的历程,对内、对外贸易的发展,政府的政策等方面回答。

答案要点 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银行的柜枋,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变式2 明清时期很多著明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下图所示的一些著名建筑。

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

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

答案 C

解析 图中显示的是晋商的高宅大院,这说明中国古代商人发财后大都投资于建设,而不是扩大商业规模,这不利于商业的再发展。

二、学习延伸

请思考:

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你同意

他的观点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方法点拨 认真阅读材料,从徽州人本身的传统习惯和特性上找原因,注意归纳总结。

答案要点 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达的主要原因是勤俭诚信和谦虚朴实。

顾炎武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

徽商发达的原因还包括他们精于经营之道,注重了解市场抓住时机,并有果敢决断的胆识;再者他们的成功,与相关社会因素也是分不开的。

变式3 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

“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反映了徽商(  )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注重买田置地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D.注重多样化经营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可以看出,徽商注重扩大投资,积累资本,扩大经商规模,故应选C。

 

课程标准

 课标追问

要点提示

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城市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等方面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1)阶段特征:

①商朝时商业兴起;②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繁荣;③秦汉至隋唐时期,商业发展受到时空限制;④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空前繁荣;⑤元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

(2)城市的发展:

①宋以前城市中的市坊严格分开;宋以后,市坊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②北方城市既是政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