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4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1222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语言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4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说明文语言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4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说明文语言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4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说明文语言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4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说明文语言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4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语言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4文档格式.docx

《说明文语言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语言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4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语言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4文档格式.docx

每训练完一个考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答题规律,总结答题策略。

3、每次教学实践结束后及时反思总结,以便发现问题,尽快修正研究方案。

三、研究步骤和方法

课题经县级立项后,我立即着手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选定了初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62人)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的实践研究。

课题的研究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准备阶段--学习理论(2012.11---2013.1 )。

确定研究课题;

了解研究课题的背景;

界定课题的概念;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我学习了《名师课堂实录说明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刊载的有关说明文阅读的文章,还学习了《现代语文》中说明文语言品析的相关文章。

收集近年来的中考说明文语言试题。

构思、规划、制定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

(二)实施阶段--课堂实践(2013.2-2013.3)。

我为了将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我参照他人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施研究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反思并小结.

(三)、总结阶段--总结反思(2013.3--2013.4)。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我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过程

(一)了解现状

  对初三年级一个班级的学生笔试情况调查,共发放调查试题62份,回收调查试题62份。

其试题设置的主要内容有:

  1、花青素形成的过程还不十分清楚。

但是与叶子中的含糖量有关系。

天气冷时,叶子里贮藏的物质会转变成糖,糖分多了就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

……一般上部年幼的叶子比下边老叶先变色,有时叶脉先变色,有时叶肉先变色,都可能与糖分有关。

  本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的什么特征?

简要进行分析。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共2分。

每点1分)

2、“白菜食用的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

句中的“仅”若换成“全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010年四川眉山中考)(共2分。

3、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1年湖北松滋中考)(共2分)

问:

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掉,为什么?

4.这次的冰岛火山烟尘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其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飞机极高的发动机环境温度下会融化,阻塞并损坏机械结构。

喷气式飞机飞过这种灰云的话,发动机将熄火,进而酿成空难。

(2011年四川泸州中考)             (共2分。

第④段中加点的“这种灰云”具体指什么?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子意思表达的是哪一项?

()(2010苏州市)(共2分。

A.除了西北个别省、区之外,几乎都有暴雨出现。

B.另外,地形对暴雨的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

C.有利于大气中能量释放,促使积雨云充分发展。

D.在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就大大减少。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去掉后,语义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2010年长沙中考)(共2分。

A.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在生产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

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

B.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C.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D.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碳和臭氧.

通过对一个班级62名学生的笔试调查,其基本结果为:

(1)第1题得满分的占8%;

(2)第2题得满分占4.8%;

(3)第3题得满分占16.1%;

(4)第4题得满分占32.2%;

(5)第5题得满分占12.9%;

(6)第6题得满分占19.3%。

(二)剖析原因

究其原因我认为影响学生答题能力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

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对说明文教学缺少足够的重视。

常常在教学中抓不住重点,或者认为说明文通俗易懂,不值得花功夫去研究。

对待说明文教学,只是蜻蜒点水,甚至让学生自己读读了事。

 2、考试出现说明文语言类试题,教师试后评讲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到答案的细节积累,如考点的提示语,题后分数的暗示作用等。

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积累不多,书面语表达能力差,有话写不出,或言不达意。

 3、还有就是说明文的练习量不够,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常常会与“议论文”“记叙文”的相关知识混淆。

            

(三)探索策略

<一>他山之石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说明文课堂教学片断: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思考探究:

1、与其他文体相比,说明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再作进一步的引导,然后师生小结。

(为了准确、周密、客观、科学地说明事物或阐述事理,给读者清楚明确的认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严密。

2、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

  教师趁机抛出这个问题,学生迅速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有关语句。

然后学生举例分析。

如:

生1:

第四段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

“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

“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等等。

  生2:

“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途程中是最成功的。

一句中三个程度副词"

最"

字强调了红花颜色鲜艳、耀眼和成功的程度。

生3:

“牡丹,……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

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等不同的姿态。

”一句中“只有”强调了仅限于粉红这个品种。

“仅”字极言时间之短,说明人工选择加快了花红的进程。

"

就"

字,强调人工栽培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不同花朵。

……

课堂练习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生4:

不能。

“至少”说明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最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在生长。

实际数量会比2500种多。

借此说明热带雨林中的植物是人类获取更多食物的宝贵资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

生5:

不能。

“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去掉之后,就失去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

生6:

“永远”,说明这一物种已经灭绝,同时暗含了作者对物种灭绝的惋惜和无奈,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答完题,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答题规律,可试着概括分析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基本模式,教师引导总结答题策略,

 教师总结:

除了以上例题中出现的几个加点词外,另外在数据前后常使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词语,因为数字说明要求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

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今后在阅读或写作说明文时要注意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多媒体显示:

考点一:

加点字词有何表达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或生动形象的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

1.解释加点词含义(或定性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在句中表示……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

二>

我的课堂教学实践

《中国石拱桥》说明文教学片断,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思考探究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去掉行吗?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

“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加点的词能否去掉?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加点的“当时可算”能否去掉,为什么)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小组之间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点拨第1题:

小组里选出两位同学,一位同学读原句,一位同学读去掉“几乎”后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比较两句的意思,学生在比较中就会明白“几乎”不能去掉的理由。

下面记录的是学生的一些回答:

生1、不行。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生2、不行。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生3、“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

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

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生4、不能。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生5、不能。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教师总结:

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

使用数字准确;

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

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

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

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考点二:

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

请说明理由。

  答题策略:

(1)表明态度(删还是不删)。

(2)解释词语的含义或定性。

(3)在文中表示……意思。

(4)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5)×

×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课堂作业

假如你是出题的老师,对照说明文语言的考查的题型,请你选择下列语句设计出一道题,考考你的同学,并准备好参考答案。

1、这次台风造成经济损失至少2亿元。

2、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3、铅含有毒性。

含铅的颜料一定不能用在玩具和炊具上。

4、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

5、这座桥建于公元200年左右。

6、其(生态住宅)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五、研究成果

  我通过学习理论,参照他人的教学经验,再加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分析、实践、反思,总结出以下八种答题策略。

品味说明语言有下列几种常见考点。

  考点一:

1、解释加点词含义(或定性如:

2.指明加点词运用……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例如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

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

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

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

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

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

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

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

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

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

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í

u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

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

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2012年重庆中考试题)

  

(1)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答案:

“可能”表不确定性,说明了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时才有致癌的风险。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败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抗坏血酸很容易被氧化,从而生成一种物质——脱氢抗坏血酸。

  考点二:

  例如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

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

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

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

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0厘米,宽4毫米。

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

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分清了。

  结合②③两段的内容,说说能否去掉其中加点的“已知”一词,为什么?

(2012年泰州市中考试题)

不能去掉。

“已知”是“目前所知道”的意思,起限制作用。

写出了现在所知道最早的铜筷是出自云南一墓中,不包含未知的情况。

若删去,则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合。

  考点三:

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为什么?

(1)表明态度:

不可以;

(2)指出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指出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指出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例如⑦如何防治海水入侵呢?

常用措施:

一是开源节流,其主要手段是对滨海地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如拦截和存蓄降水并用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兴建跨流域调水过程将淡水引入滨海地区等,二是构筑防渗帷幕,即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滨海地区构筑防渗帷幕,适当地拦蓄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淡水入海量。

三是适应性生态改良试验,即直接利用地下微咸水或将其与淡水混合利用浇灌耐盐作物,分区治理,发展海水入侵区经济的生态改良试验,如在海水入侵区建立适合区域生态特点的农、牧、渔、林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改良土壤。

  第⑦段“如何防治海水入侵呢?

”一句中,加点词语“防治”能否改为“防范”?

为什么?

(2010云南昆明中考试题)

此处的“防治”有预防和治理两层意思,而“防范”是指防备、戒备,不含“治理”之意,如将“防范”用在此处则与选文的内容不符,语言就不准确了。

  考点四:

某两个或多个加点词(画线的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1)表明态度:

(2)指出原来词句的顺序的作用(3)指出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或颠倒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合。

 例如: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松鼠》)

  说说句中加点的三个词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颠倒。

这三个词按由外到内的顺序概括松鼠的特点的,下文四个段落也是按这三个词的顺序排列的。

颠倒顺序就改变了说明顺序,不合逻辑。

  例如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苏州园林》)

  画线句子中的四个排比的句子的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

不能任意调换。

这四句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由近而远的关系。

下文四个段落也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安排,在内容和结构上前后一一对应。

任意调换,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考点五: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形象”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可找表程度的修饰词、代词(“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数字等。

摘抄词语,该词在句中表示……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例如,⑤岳桦一年之内只有两个多月的生长期,生长期内又常常遭遇8级以上大风,因此岳桦生长得十分谨慎也十分缓慢。

一棵看起来只有手腕粗的岳桦,往往已有十几岁甚至几十岁。

岳桦的兄弟姐妹(红桦、硕桦、黑桦等)高大笔直,在人们面前一直是美丽而又充满灵性的精灵。

而岳桦几乎不足3米高,不过数寸粗,枝条虬曲,枝干大幅度倾斜,显得矮小卑微,弯曲丑陋。

但岳桦的木质却异常的细密坚硬,成龄的岳桦木坚如磐石,入水即沉,其超乎寻常的硬度常常令初识者瞠目结舌。

  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

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第⑤段的内容加以分析。

(2012年河南中考试题)

示例一“一年之内只有两个多月的生长期”一句中的“只”表限制,强调岳桦生长期很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示例二“成龄的岳桦木坚如磐石,入水即沉”一句中的“坚如磐石”“入水即沉”生动形象地说明岳桦木质异常的细密坚硬。

  考点六: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这类词语往往有其固定含义,被用到说明文中赋予了新的、临时性的意思,是原意的转化,只需放在句中或联系上下文解释。

  例如:

为提高超极本的性能,超极本采用的是更小巧、功耗更低的超极本专用处理器,同时引入一种名为PSR(面板自动刷新)的节能技术,在降低功耗的同时,能保持电池续航达到12小时,远远超过一般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续航时间。

  在降低功耗的同时,能保持电池续航达到12小时。

(解释“续航”一词在句中的含义)(2012年西宁市中考试题)

“续航”在文中指电池可以持续供电。

  考点七: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或几句话,有时可能是某句话的一部分或前几段的概括。

  例如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

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

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

当时,他们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

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

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

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

我无法确定。

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指代内容。

(2012年兰州市中考试题)

  

(1)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

  

(2)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

1.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厚结猛蚁在成员较少的群体中能互相识别,蜜蜂经过训练后能分辨方向。

  2.朋友大号鱼缸中少了很多的热带鱼是被黄猄蚁吃掉了。

  考点八:

说明文标题的语言也经常考查,常考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

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

,(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题模式运用了……修辞(或形式),点明了……说明对象,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吸引读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