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0986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①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②对光:

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

白亮圆形的视野。

(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

③观察:

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口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7、注意事项

a.镜头的选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如:

目镜5X物镜50X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

50=250倍

b.对光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聚光作用).

c.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找到细胞,再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后,只调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物像。

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

视野范围变小,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d.找标本

移动原则:

标本的移动方向和我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镜方向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如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细胞,要移到中央来,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易考易错考点:

当活动目镜和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始终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8.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血涂片、有丝分裂装片、叶片结构的切片)

玻片标本三种:

装片、切片、涂片。

装片:

用生物体整体,或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材料制成

切片: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

涂片:

将液态的生物实验材料涂在玻片上制成的玻片标本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环境因素包括: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

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a.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生物因素的影响)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例: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关系。

大豆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

菟丝子与大豆是寄生关系。

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

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

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

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

蚯蚓疏松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肥力,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

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

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

鸟类迁徙、夏眠等。

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态系统的组成

1)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

生态系统的成分缺一不可。

2.生态系统的类型:

湿地、森林与海洋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

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

步骤:

暗处理(目的是:

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遮光处理(目的:

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照组)→放光照处3-4小时→去黑纸片→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

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叶是其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表达式:

 

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实质:

光能→化学能(能量转变);

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即: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意义:

①植物自身需要;

②人与动物最终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

应用:

①“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②温室里增施“气肥”(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使蔬菜早熟丰产。

3.叶的结构和功能

表面:

(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

表皮细胞:

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

半月形,中间的成对存在,含叶绿体,中间的孔隙叫气孔,

叶肉:

栅栏组织:

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棉组织:

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里面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

支撑作用:

含网状脉和平行脉

具有输导作用:

导管——运输水和无相盐

筛管——输送有机物

注:

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4.

根:

生长在土壤中,起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贮存养料的作用。

(1)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根的最尖端到生长根毛的区域)的成熟区。

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伸长区(长长)和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2)根的长度不断增加的原因:

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②伸长区的细胞不断成长,体积增大.

5.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无机盐

作用

缺少表现

长叶

叶色发黄,生长迟缓

长果

植株呈现紫红色斑点

长茎

叶子边缘像火烧一样,干枯

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周围水溶液浓度<

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2)周围水溶液浓度>

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6.应用:

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植物失水)、土壤干旱导致的植物萎蔫现象(植物失水)、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

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最主要供能物质)、脂肪(备用能量)、蛋白质(细胞重要组成成分)、水(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无机盐和维生素。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2)人体内三大主要供能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

(也是大分子有机物,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直接吸收。

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鸡蛋、猪肝)

缺乏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

注意与脚癣的区别,脚癣是一种真菌引起的传染病,也称脚湿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谷类、猪肝)

缺乏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蔬菜、水果)

缺乏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V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鱼肝油、猪肝)

4)缺铁引起贫血(猪肝)。

缺钙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缺碘得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海产品、豆制品等)

2.鉴定食物成分的方法

淀粉遇碘酒变蓝色。

蛋白质高温会凝固,蛋白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臭味。

脂肪能在纸片上留下“油斑”。

3.营养合理的食谱的构成

1)应摄入最多的食物是淀粉类物质,青少年应该多补充蛋白质。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主副食合理搭配;

粗细粮合理搭配;

荤素合理搭配;

三餐合理搭配;

饮食要定量3)早上和中午都要吃饱吃好,晚上要吃少。

早中晚能量比3:

4:

3

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

包括口腔(牙齿是最硬的器官)、咽(食物、空气的共同通道)、食道(食物的通道)、胃(暂时贮存食物,通过蠕动搅磨食物)、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肛门。

2)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

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胃腺。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

肝脏具有解毒作用;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消化的过程: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消化开始和最终都在小肠内)

由此可见,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

(2)吸收的部位:

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3)小肠的结构中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①最长,5~6米②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内表面积、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薄、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第六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中箭头方向由被吃的一方指向吃的那一方,如草→兔

食物链的特点:

第一个环节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第二个环节多是是植食性动物,

第三个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如:

草→鼠→鹰

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食物链环节越少,就越简单,反之,食物链就复杂。

食物链由前到后,生物数量越来越少。

食物链的书写:

起始于生产者,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终止于最高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a.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

b.物质循环是循环不息的,在食物链及无机环境中反复出现和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不一样,一般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强,相反,这样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了,其恢复能力就越差.

第七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1.呼吸作用(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原料

有机物+氧气

条件

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

(5)、“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改。

活细胞(线粒体)

又细又长又白又胖又唱又跳又紫又亮产物

()月()日是儿童节。

二氧化碳+水

妈妈一边洗手,一边说话。

物质变化

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

(11)(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能量变化

木字旁:

桃、树、林、机、桥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意义

zh?

ng(长高)lè

(快乐)zhī(一只)kò

ng(有空)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青青的假山(小虾、草地)绿绿的草地(小草、叶子)

马上=立刻=赶紧=赶快很多=许多替=帮=为=给

束一束束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2.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2)呼吸道:

由鼻(处理空气)、咽(空气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发声的部位)、气管(产生痰)、支气管组成。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使到达肺的气体变的温暖、湿润、清洁。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的结构跟功能相适应:

肺泡数量多,外包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测量方法:

一般每人测量3次,最大值即为被测者的肺活量。

3、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

膈肌、肋间外肌

膈顶

肋骨

胸廓体积

空气进出肺

吸气

收缩

下降

上提

变大

由外进入肺

呼气

舒张

上升

变小

出肺

4、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

进入细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气体交换包括:

肺泡内气体交换: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5.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呼吸作用的意义: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维持体温),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

(ATP是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