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0985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质量浓度为mL的NaOH§

双缩胭试剂B液:

质量浓度为mL的CuSO给液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月尿试剂A液

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2

淀粉遇碘变蓝。

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滴

加碘液观察颜色反应。

+-

实验三观察DNAF口RNA&

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fe成绿色,叱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fe成红色,用甲基绿叱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ffiRNAt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

DNAf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W染色剂结合。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盐酸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

镜)。

3、实验结果:

真核的DNA^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止匕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的布。

RNAfc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选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

保护,细胞易吸水胀破。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具有有膜的细胞器,可以避免细胞膜与

其它膜结构混在一起。

③红细胞数量大,材料易得。

2、原理:

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直至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从而得到细胞

3、过程:

(1)制片:

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Nacl溶液稀释)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

(3)滴水:

先在低倍镜物镜下找到红细胞,再转换成高倍镜,直至清晰地看到红

细胞。

往载物台上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

引(注意:

不要把细胞吸跑)一会儿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4、结论: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此外,还有少量糖类。

其中脂质约占

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

在细胞构成中的作用:

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

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叶片中。

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椭球或球形,它的形

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

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

(1)观察叶绿体:

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绘图。

(2)观察线粒体: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

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蓝绿色小颗粒即是线粒体,

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实验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渗透作用

该作用所具有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水流动方向:

从低浓度进入高浓度溶液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a.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b.

外界溶液浓度比较生理过程变化蒸馏水细胞质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膨胀10%盐水细胞质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理和现象: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

象b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复原现象

二、实验过程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滴入蔗糖溶液显微镜观察(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滴入清水显微镜观察(发

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络合物。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这两种物质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是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砖红色沉淀。

二、实验过程

(一)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用淀粉酶

(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过氧化氢

6

第6/10页

三、结论:

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实验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因此可用这两种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CO2产生情况。

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

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

两份:

1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

2、检测CO2勺产生

7

第7/10页

安装好实验装置:

如下图

甲图用于检测有氧条件下CO2的产生;

乙图用于检测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

置甲设置左边第一个锥形瓶的目的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

装置乙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

做的目的是是空气中残余的O2消耗尽。

甲、乙装置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得出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t匕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臻。

3、检测酒精的产生

A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铭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

颜色不变。

B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

颜色变灰绿色。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不产生酒精,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实验九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剪碎叶片并加入二氧化硅研磨,目的是破坏叶表皮、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使研磨充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加入

8

第8/10页

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

绿叶中的各种色素都能溶解于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

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这样,各种色素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

的扩散,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开。

二、实验步骤

①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研磨绿叶,同时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过滤得到色素滤液);

②制备滤纸条;

③画滤液细线;

④利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⑤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

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

塞将试管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④滤液细线不仅细、直,而目含有比较多的色素

(可以画二三次)。

⑤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四、实验结果

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由上到下)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黄色的叶黄素;

蓝绿色的叶绿素a;

黄绿色的叶绿素bo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和叶绿素b

通常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说明:

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③叶绿素a,色素带最宽的也是③叶绿素a;

含量最少(色素带最窄)的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快的也是①胡萝卜素;

扩散速度最慢的是④叶绿素b;

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①胡萝卜素和②叶黄素,最近的是③叶绿素a和④叶绿素bo

9

第9/10页

实验十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用含酚酥的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酚吹与NaOHf

遇,呈紫红色,以紫红色出现的深度,模拟物质扩散进细胞的快慢。

二、方法

步骤

将琼脂块切成三种正方形一一用NaOHgyfi10min——观察各块切面上NaOH勺深度。

三、实验结论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

NaOHT散的体积与整个

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

四、相关知识

制约细胞体积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两者成反比,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越大。

二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个细胞中二者体积之比一般为1/3,

细胞核所含遗传信息有一定限度,对细胞活动的控制能力有一定限度。

三是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受细胞体积制约,细胞体积过大,会影响物质流动速度,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就不能灵敏地控制和缓冲。

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1.观察DNARNAft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叱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勺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叱咯红使RNAg现红色,利用这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F口RNAft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吩离,有利于DNAW甲基绿结合。

实验步骤:

1)制作装片:

取洁净载玻片,滴一滴质量分数为%勺NaCl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液滴中涂片,烘干玻片。

2)水解:

将烘干玻片放入盛有

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入盛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

保温解离5min。

3)冲洗涂片:

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

吸水纸吸载玻片上水分,在载玻片上滴两滴吡罗红甲基绿的染色剂,染色5min,

吸水,盖盖玻片。

实验结论:

真核细胞中DNAt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RNAi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

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田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

选择无色的。

苹果或梨匀浆(还原糖),马铃薯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⑴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间关系:

目镜越短,物镜越长、距装片的距离越近,

放大倍数越大⑵显微镜放大

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

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⑶使用高倍显微镜

的方法:

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

用高倍镜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为止。

⑷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

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实验材料的选取:

常选用藓

类的叶或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来观察叶绿体。

常选无色的细胞,如:

口腔上皮细胞,洋葱的内表皮细胞,来观察线粒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

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

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

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

不能透过。

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

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

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

②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

③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储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

④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

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思考问题:

①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答:

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

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②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

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空隙很大,蔗糖分子也

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③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

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

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液面不会升高。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

有一定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

a.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实验流程:

①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②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有

一个紫色的液泡;

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③在载玻片一侧滴加ml蔗糖溶液,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④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⑤在载玻片一侧滴加清水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⑥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浅;

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7.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①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随着

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作因变量。

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

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②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

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不作处理)和实验组

(做处理),在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一致。

③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因此酶

具有高效性。

实验过程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

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是在层析液

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因

而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扩散而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

带。

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

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②制备滤纸条:

去两角,用铅笔

画直线进行标记;

③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均匀地画一

条直的滤液细线;

干燥后重复1-2次;

④分离色素:

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斜靠烧

杯内壁,轻插入层析液;

滤液细线一定不能触及到层析液的液面⑤观察与记录。

实验结果):

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色素种类和颜色为:

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色bo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

件都能生存,属兼性厌氧菌;

2)检测酵母菌在细胞呼吸中产生的CO2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检测产生的酒精:

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临时装片步骤:

①解离:

早10时-2时,剪取洋葱根尖2-3mm立即投入盛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

1)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3-5min,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来。

②漂洗:

待根尖酥软后,取出放入盛清水的玻璃皿中约

10min,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③染色:

把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溶液

(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

④制片:

用镊子把根尖弄碎,还要再加载玻片用拇指轻压,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

观察。

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

镜观察,先找到中期,之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原理:

琼脂块代表细胞;

NaOFR表进入细胞白^物质分子;

NaOH!

入琼脂后可使其内部的酚猷变红;

NaOHT散速度(深度)代表物质运输的速率;

NaOH的扩撒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代表物质运输的效率。

实验结论:

①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

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②NaOH勺扩散速度(深度):

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扩散的速度(深度)相同;

③NaOH勺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

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

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

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

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

各个时期。

①低倍镜: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②高倍镜:

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

态、位置和数目。

③绘图:

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原理:

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够抑制纺锤体

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

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试剂作用:

①卡诺试剂:

固定细胞形态;

②酒精:

洗去吸附在根尖的卡诺氏液:

③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使染色体着色实验流程:

①培养根尖:

待洋葱长出约1cm左右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低温室内(4C),诱导培养36h。

②处理根尖:

剪去诱导处理的根尖约,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

后用体积分数为95%勺酒精冲洗2次。

③制作装片: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④观察:

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

视野中既有正常二倍体细

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细胞。

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

用高倍镜观察。

第2/4页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调查方法:

①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采用社会调差法即在整个人群中进行调

查。

②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采用家庭调查法即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注:

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必修三:

环境与稳态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

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

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

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方法步骤:

1)选择生

长素类似物:

2,4-D或a-蔡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

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

梯度:

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1、2、3、4、5mg/mL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

NAAt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4)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5)选

择插条:

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

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

梢部插穗仍可利用。

实验室用插穗长5〜7cm,直径1〜cm为宜。

6)处理插条:

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可使扦插后增加吸收水分面积,

促进成活。

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处理方法:

①浸泡法:

插条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

的溶液浓度较低,且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地方处理)②沾蘸法:

把插条

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即可。

7)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注意:

1)可先设计一组梯度较大的预实验,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2)实验材料:

用杨、月季等的枝条。

3)实验用具:

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

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

实例如下:

1.提出问题: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2.作出假设:

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使杨/月季插条基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