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80300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只有全球经济一体化,才能使不平衡趋向平衡,在此过程中便能提高社会功效,缓解矛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扑面而来之时,中国经过长达15年之久的努力,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全方位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进程中去。

二、经济全球化动力因素分析

197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西蒙·

库兹涅茨(Sskuznets)曾指出:

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

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增长而言,全球经济的增长的“源泉”显得更广泛,也更复杂;

有些因素如资源优化配置,它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但本身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的必然结果,是延伸的动力因素。

因此,类似的因素不是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性的动力因素。

以下通过经济史和经济分析,并同丰富的数量资料联系起来,从而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生、发展的基础性动力因素作出研究。

1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动力因素之一,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最生动的体现;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国际商务日益繁华的必然结果。

反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首先是在跨国售量与生产量上。

历史经验说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商务不是呈下降的趋势;

相反,增长更为迅猛。

综观我国国际商务,201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

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

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

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进一步上升,国际商务更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1)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一已直接纳入国际分工体系;

(2)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3)世界分工的日益深化;

(4)世界外汇市场的迅猛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的上升。

在1990年,跨国公司在海外公司和合资企业的总数已达17万家,总产值为5.5万亿美元———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世界贸易总额。

根据2000年的世界投资报告统计:

在全世界共有63000家跨国公司,它们在海外有69万家子公司、分公司或合资企业。

《中国企业报》:

在“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发布的同时,汤森路透公司11月16日发布了“全球创新力公司100强”名单。

其中,美国企业占据了40家席位,是创新企业最多的国家。

日本紧随其后,有27家公司上榜。

这100家公司中还有4家来自韩国(包括三星和LG)。

这些跨国企业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在产供销各个环节,组织协调全球范围内的分工。

以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生产的玛雅塔敞篷车为例,其设计是在美国的加州,筹资在日本东京,样车制造在英国,主要部件产于日本,组装在墨西哥,最后的销售是在美国。

2管理思想和方法

在小规模生产阶段,企业的生产工艺相对较为简单,生产过程也不复杂,因此科学的管理方和思想并不显得很重要;

在全球化大生产条件下,对于诸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如何协调、分配以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便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因此,在跨国企业中,突破企业在地域上的限制,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得到“1+1>

2”的效益,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变得尤为关键。

在生产、销售、后续服务过程中,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最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管理理论既是对古典管理理论和中期理论的升华,是对现实企业系统总结,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首先强调了战略管理的作用,即公司的最高层集中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公司的战略问题,为企业制定长远的计划和政策,并据此为未来分配公司的资源;

其次,它突出了“人力资源”因素,这是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也是与邓小平同志倡导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相一致的;

更为突出的是它注重弹性的组织机构。

现代企业通过改革原来集权化的职能部门,建立一批按产品划分的分部或事业部组织,从而实行分权管理。

最终整个企业形成了拥有若干产品事业部的多分部结构,达到协调业务流程、提高经济活动效率的目的。

3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源泉。

事实上,约瑟夫·

熊彼特已用科技创新理论说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他把经济发展理解为一种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动因是“流量系统自发的和不连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扰动、永远改变和替代了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

认为这种变化不是经济系统的外部力量强加的,而是产生于它的内部。

这种经济系统内部“自发和不连续的变化”就是“创新”。

后来爱德温·

曼斯菲尔德、莫来顿·

卡朱恩发展了创新理论,从技术的推广、扩散和转移,以及科技创新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技术创新进行深入研究。

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

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强大推动力。

列入当今世界企业500强,如美国通用汽车、摩托罗拉、日本的三菱重工、检下等公司,无不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从小发展到大的典范。

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

因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占5%左右,40~50年代上升为40%左右,70~80年代已达到60%以上,90年代已达到80%以上,信息高速公路联网以后,将达到90%以上。

一个企业的R&

D费用占营销收入的8%以上,才能有竞争力。

4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并且使各个经济实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因此,信息革命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纽带;

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又一重要推动力。

信息与其他的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化生产力的要素,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生产力系统运行的有序度,共同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基础从而来发挥其生产力的作用。

信息业不仅可以直接创造财富,使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呈成倍的增长;

而且它还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信息业扩大了财富的增长空间,缩短了信息的流动时间,以及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等来创造财富。

在企业中信息化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管理系统(MIS)的应用。

MIS系统精简组织机构、精简工艺流程,精简业务流程,使得企业一切与产品增值无关的环节都被精简。

基于MIS网状的结构体系,企业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并且有力地吸收全体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来,实现自我管理,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当今第四代的MIS系统扩大人工智能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加入了如专家系统、知识工程、模式识别、国像处理等,提高了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适应用户多层次、多方位、多用户的需求。

 

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产业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产业的全球化。

伴随着各国产业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程度的日益加深,产业全球化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一系列环节的国际经济大循环和国际产业链的形成。

在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全球产业日益成为一种密不可分的全球产业网。

2、生产活动全球化

传统的国际之间的分工正在演变为世界性的分工,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到以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

从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逐步发展到各产业部门内容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

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进行的分工;

从生产领域的分工向服务部门的分工发展。

生产活动全球化,既表现在上述国际经济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又表现在国际间经济协作的更加频繁及多样化。

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将促使全球生产力要素与资源配置不断趋于优化。

3、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市场经济体制已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所接受。

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公司依靠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所以跨国公司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

4、竞争的全球化

随着产业、市场、金融的全球化,将使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再是还需要不需要全球经营,而是如何进行全球经营的问题。

这样,企业只有在所面临的全球竞争中以较低的成本或者其他明显具备的优势才能够生存下去,否则在竞争中势必会处于劣势,甚至威胁到自身的生存。

因此,竞争的全球化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营销创新的巨大的动力。

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分工更加深入

自从世界市场形成以后,它就不断扩大。

第一是商品市场的扩大,这表现在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上。

1995年世界贸易额为6万亿美元,到2005年,世界贸易额就突破了10万亿美元。

第二,金融市场以惊人速度扩张。

国际贸易的增长,必然导致国际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大,但更重要的表现是国际间短期资本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其速度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资料,1992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700亿美元,2004年世界直接投资额达6398亿美元。

而贸易和投资是衡量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两项最重要的指标。

同时,国际劳动分工也在不断的深化。

战前,国际分工以垂直分工为主,这是一种不等价交换。

战后,就发展中国家看,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其产业结构不断多样化,出口的初级产品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仅为百分之四十左右。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水平国际分工。

同时,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也进一步深化。

(二)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动力源泉,引领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早已被历史所证实。

20世纪40年代,以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西欧主要大国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使全球网络联为一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市场得以形成。

新兴的物流业取代传统的交通运输成为一体化中的关键环节,电子商务(EC)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现代经济贸易活动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新纪元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所建立的虚拟市场允许全球范围内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费用低廉、24小时不间断运营,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产业,较之以前钢铁、机械和纺织等产业不同,其领域十分广阔。

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芯片技术、光纤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其他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世界大市场中获得比较利益,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冷战以后极格局的经济基础。

(三)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角

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直接的驱动力和主要载体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切高水平、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与投资活动,都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的。

跨国公司在国际兼并、合作经济、股权国际化等领域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浪潮。

许多跨国公司已不属于哪一个国家,由跨国公司产生的所谓“无国界”经济正在形成。

如美国通用公司的股份已分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而其“美国份额”则越来越少。

总之,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市场的垄断者,国际投资的主宰者,国际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体。

2、跨国公司以其自身的优势迅速扩展它们在全球的生产经营活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主体与国民经济中的企业相似,但是它以全球作为活动舞台。

在这里生产、经营,战略规划是全球性的。

通过投资,跨国公司将生产、销售等活动按生产要素成本的比较、经营要素的比较在全球范围内以最佳选择进行区域分布。

同时,使各分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于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在各分公司之间的交易或市场则是内部化的,这种内部化大大增强了在不同国家中的分公司的相互联系,显示了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性,也使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最终产品的竞争,而扩展到生产经营全过程。

跨国公司的这种“内部化优势”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间的分工与协作。

3、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通过直接投资把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到世界各地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称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种动力除资本外,必然伴随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它们共同推动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四)WTO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成立于1995年1月1日的WTO,起初共有112个成员。

10年来,共有36个新成员加入这一国际组织。

此外,还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申请加入。

成员的广泛性,使"

WTO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WTO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WTO将贸易自由化推向更广领域。

其一贯倡导的非歧视、自由及鼓励竞争的原则,有效遏制了贸易保护主义。

如WTO各成员国达成协议,到2000年,所有工业品的加权关税水平发达国家需降到3.8%,发展中国家降到12.3%;

转型经济国家降至6%.;

其次,WTO为各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WTO成立十年来,共召开了五次部长理事会,以继续发挥其作为多边贸易谈判场所的功能。

WTO于2002年1月正式启动了成立以来的首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致力于制定21世纪国际贸易的新规则;

再次,WTO成功地解决了诸多经济争端,使全球经济得以稳定发展。

国际经济交往的扩大,必然会伴随各利益主体的经济争端,如果不能妥善和及时地解决,很有可能演变为贸易战,就会严重阻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由于WTO实行平等、迅速、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减少了单边报复行动,使多边贸易体系更安全和可预见。

因此,WTO的原则和运行机制,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一经济发展的主流。

(五)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当代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国家间的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由此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空前紧密,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力跨越国界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消除国家间各种经济障碍,减少贸易摩擦,也就是达成某种规范和约束各国行为的国际公约和准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证,实现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共同干预和调节。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长期存在,决定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不可能完全实现。

而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一些国家基于区域自身优势条件或者迫于外部经济、政治和安全因素的压力,利益共同点比较多,就有可能首先在区域层次上建立一体化组织。

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目标在区域层次上的率先实现,通过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扩大和各个一体化组织的联合,有望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

根据WTO秘书处的统计,截止2002年3月(从GATT形成时起算),WTO成员共通报250个RATS,其中168个目前有效。

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ASEAN))等。

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对经济全球化今后的发展趋势,可作如下推断:

1.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网络的建设,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也将不断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将不断加强,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加密切。

科技进步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全球性国际问题日益增多。

2.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及由此所产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平衡,在长期内将始终存在。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一体化趋势与分散化趋势并存。

有时这种趋势占上风,有时另一种趋势占上风。

这样,经济全球化过程必然是迂回曲折的。

4.经济全球化要求加强对全球经济的国际调控,这也就要求各国间加强协调和合作。

在一定条件下,国际协调和合作的加强,将导致一些全球性国际契约的产生和国际组织的建立,并推动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但随着冷战后世界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原有的国际经济组织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5.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市场日渐形成。

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建立协调、监管机制提上日程。

6.国际产业分工正从垂直朝水平方向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生产体系。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全球化,国际企业的合并、兼并日趋激烈。

当今世界,确实存在着多种力量,促使经济不是朝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是相反,趋向分散化。

其中,经济的原因直接促进经济分散化,而非经济的原因,则间接地,但也是有力地导致经济分散化。

六、全球经济一体化应对措施

(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巨额的贸易顺差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商品的竞争力相对较高,中国商品的高竞争力是建立在超额的环境损耗和廉价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要看清这一现状,立足实际,看准时机进行经济转型,将国内消费主导做为经济增长转变的模式,以缓解顺差压力: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步伐,促进科技开发能力的提高。

对于提升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性产业,要加大投入其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传统的重化工、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并积极推进高科技的研究,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集中力量,以期取得突破,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进步的主体;

然后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等相关的出口照顾政策,调整贸易和发展战略。

鼓励出口在当前形势下不应再做为政策目标,应该调整进口政策来刺激进口;

最后要采用适当的政策措施扩大QDII规模、推动国内优质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只是要考虑到近几年大规模投机性资本流入市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需保持政策谨慎,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

2、转变消费模式,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对于国际市场的过份依赖,不仅会增大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也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因此我国当前形势下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仍是推动形成内需拉动的经济平稳增长模式。

首先,财政政策刺激需求方面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以抵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带来的紧缩效应。

通过降低预防性储蓄积累的动机、放宽信贷限制等相关财政政策,来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建设,从而解决中国投资和储蓄不均衡的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略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要保证之前财政刺激政策的平稳退出,不宜过度放松;

其次扩大内需的政策调整要高度关注生,不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贫富差异,提升人民的整体实际消费能力。

还要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做为基础,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医疗做为重心,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人民无后顾之忧的消费。

并且要加大公共基础

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群众直接受益,扩大政府转移支付,支持民生工程建设。

(二)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改革。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脚步

1、藏汇于民,缓解国家巨额外汇储备压力:

现有的管理体制使货币当局处于被动地位,吸收大部分的流入资金,而基础货币的投放又与外汇储备的吸收息息相关,无形中就加大了央行货币政策落实和操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要积极推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国内资本流动进行安全有效的保障,从而实现缓解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压力,藏汇于民。

2、对于人民币汇率上升保持谨慎态度:

人民币从2002年以来就一直保持升值趋势,对进出H贸易企业和国家经济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大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储蓄过度和美国消费过多等结构性问题,并非因为人民币汇率低估。

如果人民币汇率加速大幅的升值,会给正处困境中的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沉重的包袱,严重的有导致全球经济滑坡加剧的可能。

所以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应使用渐进式的改革方式,防止货币剧烈升值造成冲击。

3、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一个国家在选择其本国货币的汇率时,与其说是在跟市场竞争,还不如说足在跟美国竞争。

因此当前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做为本位货币并不合理,这次的经济危机就暴露了该体系存在的缺陷。

因此世界经济如果要持续稳定发展,那么就要尽快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

而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当前复杂的金融形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人民币走出国门。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一定地位,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随着双边贸易的增多,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国际商贸人员往来频繁,人民币已经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在我国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

比如中蒙边境贸易基本上以人民币结算。

中越边贸、云南省边贸的90%以上以人民币结算。

东南亚很多旅游国家的商店已经逐渐接受人民币作为付款方式,马来西砭、韩国、柬埔寨等国的中央银行也已将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之一。

这就证明了我国先将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

然后成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思路是可行的,立足实际,使人民币先区域化、周边化,而后再国际化。

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项增进经济发展的全新举措。

(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自主知识产权

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

地区经济~体化目前的核心仍是民族国家,因此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协调、监督机制,包括利益分配在内的游戏规则相对也比较明确,所以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体化组织,可以得到相对较好的利益保证,而且可以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积累相当的经验。

当前我国要加强与APEC的经贸联系,注重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区域合作,将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做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练兵站”和“实验场”。

根据IFS统计等数据分析,与日本同样属于发达国家的美国,其资本产出效率要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