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910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地理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三地理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三地理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三地理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三地理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地理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三地理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地理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地理复习基础知识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4)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4、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及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在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西部地形:

多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最高山峰:

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2、中国地势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阶梯:

在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第三阶梯:

第二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p22地图)

3、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

4、四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一阶梯);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二阶梯)。

5、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p24地图)

6、我国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东部,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7、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

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原荒漠等。

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

8、山区的优势和劣势:

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但是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我国南北跨纬很大,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但是,在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p31、32地图)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的、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p33地图)

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p35地图)

4、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

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5、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区。

(p36地图)

6、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7、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西北严寒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和南部辽阔的海洋,以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为主。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

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夏季风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p38、39地图)

8、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

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12、气候类型:

总的来说,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

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青藏高原地区还有独特的高山气候。

(p42地图)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1、内流河、内流区;

外流河、外流区。

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

(p46)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3、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寒冷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

4、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曲折东流入渤海。

(p48、49、51地图)

5、黄河的忧患:

(1)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2)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初春时节,上游河段开冻较早,形成凌汛。

(3)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高原上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降水过于集中,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4)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得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旺盛。

6、黄河水患的治理措施:

(1)上游修建水库;

(2)中游造林、种草、搞好绿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3)下游加固大堤。

7、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p53地图)

8、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

长江源头:

沱沱河黄河源头:

约古宗列曲水电站:

三峡

9、识记:

长江支流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

(p54地图)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

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

2、种类:

在自然界,有些自然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利用,属可再生资源。

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还有些自然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钻石矿等矿产资源。

3、如何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2)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如果以人均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衡量,就不能说我国资源丰富了。

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

陆地面积:

第三、1/3;

矿产:

第三、1/2;

耕地面积:

第四、1/3;

河流年径流量:

第六、1/4;

森林:

第六、1/5;

自然资源的特征: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耕地、林地、草地是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p66)

2、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地区。

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p68)

3、土地资源的有利方面:

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存在问题: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

(p75)

2、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3、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4、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

若按人均税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后。

5、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①从时间分配:

夏季季节多,冬春季节降水少。

②从空间分布看:

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

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6、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

——兴建水库;

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如长江的三峡工程和黄河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7、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

——

(一)是跨流域调水。

如,①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解决了天津市的严重缺水;

②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入青岛,缓解青岛市供水紧张状况。

(二)是南水北调引水工程,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状况。

8、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这项工程规模巨大,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9、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

另一方面却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

此外,水污染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10、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1、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一)农业节水:

①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②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二)工业节水:

①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利用。

②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率。

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三)家庭节水:

①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②推广节水器具。

③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p81)

12、节水标志:

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p82)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四大米市(p87地图)

2、纵贯我国南北的铁路运输大动脉——京广线、京沪线、和京九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织,便于水陆联运。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3、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p91地图)

4、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运输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除了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外,还要考虑出行人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8亿多是农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2、农业地区分布概况:

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①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

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

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②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p100地图)

3、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基地;

糖料作物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4、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①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要把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②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如:

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业技术装备、市场需求量、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p102地图)

5、农业面临的挑战:

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6、对策:

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7、基塘农业:

(了解)(p107地图)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2、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1)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3)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塘、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p110地图)

3、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以下主要特点。

(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3)产品更新换代快。

4、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划的划分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下册p4地图)位置、范围、地形。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A)植被:

北方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是热带常绿阔叶林。

(B)河流流量:

北方河流流量小;

南方河流流量大。

(C)气候:

①降水由南方向北方逐步减少,因而民居屋顶坡度由南方向北方逐渐减小;

②气温由南方向北方逐渐降低,因而民居墙体厚度由南方向北方逐渐增加;

2、人文差异:

①北方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马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

南方水运仍然上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②北方农田多为旱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多水田,以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二至三熟。

③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下册p9地图)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高原以草原和荒漠景观为主;

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这一切,展现了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下册p11地图)

2、高寒的青藏地区: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自然特征是“高”、“寒”。

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下册p13地图)

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的主要的牧区。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和主要牧种有各具特色。

(下册p15地图)如:

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

青海和西藏则主要是高寒牧场。

4、四大牧区及著名的畜种:

①内蒙古牧区(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羊)、②新疆牧区(细毛羊)、③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的(牦牛、藏绵羊);

④宁夏的滩羊。

5、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

在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种植青稞和小麦);

新疆:

绿洲农业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6、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是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③暖温带与亚热带的界限;

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界限;

⑤旱田和水田的界限;

⑥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⑦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大致位于40°

N、116°

E,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下册p19地图)

2、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我们的远古祖先早在约70万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生活。

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时,这里已经形成聚落中心,称为蓟。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10世纪,蓟城一直是我国的北方重镇。

以后,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

3、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

皇城居于城市的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

这种“凸”字轴线形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筑的代表作。

4、北京的名胜古迹:

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了许多新区,还建设了一批卫星城。

北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同时还兴建了地下铁道、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不断扩大的城市绿地和城市水网建设,更给北京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5、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不仅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2、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全境陆地面积为1098平方千米,人口666.5万人(2000年)。

(下册p28地图)

3、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陆地面积约25.4平方千米,人口43.8万(2000年)。

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4、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港澳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地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祖国内地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下册p33地图)

2、位置:

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森林面积广阔,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等美誉。

(下册p35地图)

3、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4、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

从60年代开始,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距台北70千米的新竹科学园区,号称“台湾硅谷”,是台湾高科技产业的代表。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这里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下册p40地图)

2、新疆的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

三山是指由北向南是阿尔泰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两盆由北向南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3、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原因:

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

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

4、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大部分地区成为植物稀少的荒漠,人迹罕至。

5、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人们修建引水渠、灌渠、坎儿井等水利设施,发展了特色鲜明的灌溉农业。

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6、基于特有的光照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新疆绿洲的特色产品:

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新疆的红色系列——西红柿、石榴、枸杞等特别有名;

夏季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下册p43地图)

8、新疆的油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