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88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docx

《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docx

2014年长治襄垣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

一、A型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请选出。

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上、下消化道分界的标志是()。

A.乙状结肠B.贲门窦

C.十二指肠D.Treitz韧带

2.恶性肿瘤最具特征的表现是()。

A.转移B.生长迅速

C.出血坏死D.浸润

3.左、右肝管合并后称为()。

A.胆总管B.肝总管

C.胆囊管D.主胰管

4.下列哪个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

A.刺激时间

B.阈刺激

C.阈上刺激

D.刺激强度

5.肺叶被叶间裂分割为()。

A.左右都是三叶B.左右都是二叶

C.左三叶、右二叶D.左二叶、右三叶

6.发生DIC死亡的患者,在其肺、肾等组织的切片中可见()。

A.白色血栓B.红色血栓

C.混合血栓D.透明血栓

7.Rh阴性的母亲所生的Rh阳性子女,有可能患()。

A.血友病B.新生儿溶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红细胞增多症

8.下列哪种药物主要用于表面麻醉?

()

A.丁卡因

B.普鲁卡因

C.利多卡因

D.奎尼丁

9.中心静脉压正常而血压低,反映()。

A.右心功能不全

B.胸腔内压增加

C.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D.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10.下列属于感染性发热的是()。

A.白血病引起的发热B.中暑

C.甲状腺功能亢进D.细菌引起的疾病

11.下列体积增大的器官中不属于生理性肥大的是()。

A.举重运动员的上肢骨骼肌

B.慢性肥厚性胃炎的胃黏膜腺体

C.哺乳期妇女的乳腺

D.妊娠期妇女的子宫

12.下列不属于医学道德具体原则的是()。

A.不伤害原则

B.有利原则

C.平等原则

D.尊重原则

13.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不包括()。

A.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B.降低心肌氧耗量

C.扩张冠状动脉

D.降低左室充盈压

14.下列有关药物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A.药物吸收指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B.药物在胃肠道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

C.静脉注射可使药物迅速而准确地进入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D.舌下或直肠给药吸收少,起效慢

15.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最密切的血脂是()。

A.HDLB.TG

C.LDLD.HDL?

C

16.吗啡的适应证为()。

A.颅内压增高疼痛

B.严重创伤、烧伤所致疼痛

C.哺乳期妇女止痛

D.诊断未明的腹痛

17.正常人呼吸和脉搏之比为()。

A.1∶1B.1∶2

C.1∶3D.1∶4

18.下列关于椎间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意2个相邻椎体之间都有椎间盘

B.由多层纤维软骨环组成

C.由中央部髓核和周围部纤维环组成

D.髓核易向前脱出

19.胃底腺的主细胞主要分泌()。

A.胃蛋白酶原B.内因子

C.盐酸D.黏液

20.下述药物—适应证—不良反应中哪一组是不正确的?

()

A.普萘洛尔—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B.乙琥胺—精神运动性发作—胃肠道反应

C.对乙酸氨基酚—发烧—肝损害

D.异烟肼—结核—周围神经炎

21.下列对Horner综合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上眼睑下垂B.眼球内陷

C.患侧面部无汗D.瞳孔放大

22.抢救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

A.硝酸甘油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普萘洛尔

23.下列关于舌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草莓舌——猩红热

B.镜面舌——糙皮病

C.地图舌——多不伴随其他病变

D.裂纹舌——核黄素缺乏

24.风心病时最易受累的瓣膜是()。

A.二尖瓣及三尖瓣

B.三尖瓣及肺动脉瓣

C.二尖瓣及主动脉瓣

D.二尖瓣及肺动脉瓣

第一章运动系统

常见命题线索图1.骨学:

脊柱构成、胸廓的构成

2.关节学:

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的构成及结构特点

3.肌学:

肌的辅助装置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构成坚硬的骨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

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和角度,产生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骨起着杠杆作用。

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而骨骼肌则是动力器官。

第一节骨学

一、总论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按形态,骨可分为4类:

1.长骨

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分一体两端。

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

两端膨大称骺,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

幼年时保留的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

2.短骨

短骨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骨和肋骨。

4.不规则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二)骨的构造

1.骨质

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

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

骨松质则位于骨的内部。

颅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故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

二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

2.骨膜

除关节面的部分外,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

3.骨髓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

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内含发育阶段不同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血细胞,呈红色,称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4.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血管:

长骨的动脉包括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及骨膜动脉。

(2)淋巴管:

骨膜的淋巴管很丰富,但骨的淋巴管是否存在,尚有争论。

(3)神经:

伴滋养血管进入骨内,分布到哈佛管的血管周围间隙中,以内脏传出纤维较多,分布到血管壁;躯体传入纤维则多分布于骨膜,骨膜对张力或撕扯的刺激较为敏感,故骨脓肿和骨折常引起剧痛。

二、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

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一)椎骨

幼年时为32或33块,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

成年后5块骶椎长合成骶骨,3~4块尾椎长合成尾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组成。

(1)椎体:

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

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2)椎弓:

是弓形骨板,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称椎弓根,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

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两侧椎弓根向后内扩展变宽,称椎弓板。

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

1个棘突、1对横突、2对关节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

椎体较小。

横突有孔,称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

第1颈椎又名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及侧块组成。

第2颈椎又名枢椎,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齿突。

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活体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2)胸椎:

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

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3)腰椎:

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

椎孔呈卵圆形或三角形。

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各棘突的间隙较宽,临床上可在此处作腰椎穿刺术。

(4)骶骨:

由5块骶椎长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盆面(前面)凹陷,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

骶管上连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

(5)尾骨:

由3~4块退化的尾椎长合而成。

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二)胸骨

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前凸后凹,自上而下可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胸骨柄上宽下窄,上缘中份为颈静脉切迹。

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胸骨体外侧缘接第2~7肋软骨。

剑突下端游离。

(三)肋

肋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共12对。

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

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称假肋。

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1.肋骨

肋骨属扁骨,分为体和前、后两端。

后端膨大,称肋头。

外侧稍细,称肋颈。

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有关节面与相应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

肋体长而扁,分内、外两面和上、下两缘。

2.肋软骨

肋软骨位于各肋骨的前端,由透明软骨构成,终生不骨化。

三、颅

颅骨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和舌骨以外,彼此借骨、软骨或缝牢固连结形成颅,保护与支持脑、感觉器以及构成消化和呼吸系统的起始部。

颅骨可分为上部的脑颅和前下部的面颅。

(一)脑颅骨

脑颅骨有8块,包括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

它们围成颅腔。

颅腔的顶是穹隆形的颅盖,由额骨、枕骨和顶骨构成。

颅腔的底由蝶骨、枕骨、颞骨、额骨和筛骨构成。

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

(二)面颅骨

面颅骨有15块。

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其中重要的有下颌骨,为面颅骨中最大者,位于面部的前下方,约呈马蹄铁形,分一体两支。

下颌体呈弓形,凸向前,上缘构成牙槽弓,有容纳下颌各牙的牙槽。

下缘圆钝,称下颌底,体外面正中凸向前,为颏隆凸。

前外侧的小孔称颏孔。

内面正中有两对小棘,称颏棘,有肌肉附着。

四、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1.锁骨

锁骨呈“—”形弯曲,架于胸廓前上方。

锁骨骨折多在中、外1/3交界处。

2.肩胛骨

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介于第2到第7肋骨之间。

可分两面、三缘和三个角。

(二)自由上肢骨

1.肱骨

分为体及上、下两端。

肱骨体上半部呈圆柱形,下半部呈三棱柱形,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

下端较扁,外侧部前面有半球状的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内侧部有滑车状的肱骨滑车,与尺骨形成关节。

滑车前面上方有一窝,称冠突窝;肱骨小头前面上方有一窝,称桡窝;滑车后面上方有一窝,称鹰嘴窝,伸肘时容纳尺骨鹰嘴。

小头外侧和滑车内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外上髁和内上髁。

内上髁后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经过。

2.桡骨

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一体两端。

上端膨大称桡骨头,头下方略细,称桡骨颈。

颈的内下侧有突起的桡骨粗隆。

下端内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3.尺骨

居前臂内侧,分一体两端。

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圆形深凹,称滑车切迹。

切迹后上方的突起称鹰嘴,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

冠突外侧面有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

4.手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1)腕骨:

8块排成近、远两列。

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为: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2)掌骨:

5块。

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掌骨。

(3)指骨:

属长骨,共14块。

拇指有2节,其余各指为3节,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