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研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728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研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研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研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研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研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研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

《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研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研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问题研究与对策文档格式.docx

内地与沿海城市的发展差距的扩大,大多数的农村中青年抛弃土地、背井离乡,选择到拥有更多就业机会的大城市工作、生活,而留下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独自留守,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攀升,而年幼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急需来自父母来自家庭的关爱,由于父母的缺位,隔代教育的间接影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作为祖国的明天和未来,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研究内容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送一特殊的国情,我国流动人口的数还会继续增加,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也不会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将会是一个漫长的问题所在。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伤害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惨痛的教训不禁让人们扼腕叹息,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也理面临严峻的问题,也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四名农村留守儿童服农药死亡的事件曾引起社会舆论哗然,留守儿童的问题不能只流于形式,悲剧不能一再发生。

本文以辽宁北营子村为例,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之所在,希望为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尽一份力。

为缓解辽宁北营子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对策。

今日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明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他们正处于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也理健康两部分,关注留守儿童的也理健康对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留守儿童含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离开家乡去城市或其它经济发达的地方打工,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而孩子必须留在原户籍的农村老家,委托给长辈或其它亲戚带为照顾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所有儿童。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广义上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也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也潜能。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具有完善的个性,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也态积极乐观,对情绪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对外界影响可正确认识,也理保持平衡、协调,这些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恃征。

三、国内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的流动人口早已过亿,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与日俱增,再加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留守的原因而受害的报导时有出现,引起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点关注。

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也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

也呈现増多趋势。

李艳红[1]在《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分析了在新时期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相关的问题,其中着重探讨了由于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的问题,并提出了包括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强化留守儿童父母责任意识,完善学校管理,弥补农村留守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等对策。

贺永超等[2]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一文中,以范英村、大赵村作为调查场所,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向调查对象一对一分发问卷,并对50名留守儿童进行访谈,实地走访调查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并从社会能力发展情况、气质类型分析以及不安全感分布分析等方面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心理支持、心理疏导以及提升留守儿童认知能力的方法来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卢利亚[3]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

问题及对策》中首先将留守儿童监护情况进行了分类,分为了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寄养、同辈照看等方式,随后提出了这些监护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给留守儿童心理产生影响的问题,最后站在大方向的角度上,提出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村村委会为落实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曾倩[4]、王妍凤[5]等人也都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层次地剖析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政府、学校以及家庭三个方面,并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自己编制了调查问卷对留守儿童的也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有91%的孩子时常感到焦虑抑郁,思念父母的留守儿童有81%,还有42%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外出而感到消极自卑。

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学习“无人辅导”,再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持“读书无用”观点的留守儿童占比51%。

(二)文献评述

通过以上文献的阅读,我们发现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多数研究者都是就留守儿童心理特征方面入手研究的,并没有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行为健康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很少涉及到留守儿童由于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而导致日常行为与正常孩子相比的异常。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因素,又有社会学校因素,还有家庭因素,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多层次的,需要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引导与解决。

因此,本文将结合前人研究的内容,从由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而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力图从留守儿童行为上找到解决其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

四、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分析

(一)北营子村简介

北营子村是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王营子乡下辖的一个村级行政单位。

是原冰沟村和北营子村的合并村,全村9个自然屯,489户1759人。

北营子村全境总面积2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2584亩,该村部份农户从事棚菜种植,大田以玉米为主。

村里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去大城市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给老家跟长辈居住。

(二)北营子村留守儿童现状

本文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北营子村小学选择了二年级到五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且每个年级挑选一个班级实施调查。

具体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北营子存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表

年级

留守

非留守

总计

二年级

23

26

27

22

49

三年级

20

16

13

36

四年级

21

18

39

五年级

19

24

42

87

79

100

66

166

由上表可知,在调查的涵盖二至五年级的166人调查中,有60.24%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只有39.76%的学生是非留守儿童,可见,留守儿童在北营子村占总儿童数的比例相当的大。

下表是留守儿童在家跟谁一起生活的调查表。

由表2可知,在留守儿童中,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比例达到了55%,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占23%,其他的占22%,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根据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到,因为外公外婆家里还有舅舅留下来的儿童需要照顾,照顾不到外孙外孙女,因此大多数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表2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表

和谁一起住

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叔叔等亲戚

其他

人数

55

14

8

比例

55%

23%

14%

8%

(三)北营子村儿童心理状况

1、性格柔弱

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一般由亲人代管,在儿童的眼中,亲人毕竟不是父母,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显得茫然无助,不愿与人交流,性格过于内向。

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庇护,得不到家长的怀抱,与家长缺少交流,内心渴望有亲情的家庭,长期以来,心理的需要得不到理解,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2、不善与人交流

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另外一个心理问题现状是他们大多数都不善与人交流。

笔者在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实地探访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沟通交流中笔者发现,他们许多人面对陌生人的交谈,都显得异常拘谨与不安,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说话的声音都非常的小并且伴有颤音,这些都是紧张不安的表现,有时候一句话都不会表达完整,不善与人交流,是辽宁北营子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另外一个现状。

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封闭与性格孤僻

留守儿童多由自己的祖辈来抚养,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把自己的父母当作自己的保护伞,尽管有祖辈的疼爱,但那也不能抚平他们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的遗憾。

通过实地观察,笔者发现,在农村的中学里,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他们似乎有天生的优越感;

相反,那些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孩子则会相对的比较自卑,不爱说话,似乎比别人缺少了很多东西,抬不起头来,这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自卑心理

儿童大多数都相互攀比。

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有父母相伴,有人关心爱护,而自己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少了父母的保护和关爱,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严重者甚至产生厌学,不求上进,心理上的压抑,感觉没有人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

很多这样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流落社会,每天无所事事,混迹于网吧,更有甚者对生活都失去了信心。

(三)逆反心理严重

逆反心理代表了某种无奈的反抗。

留守儿童缺乏关爱总感到有人要欺负他,对周围的一切人和物都充满了怀疑,对抗情绪严重,拒人以千里之外,总想与别人对着干,不相信任何人。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往往会以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对老师、亲人、甚至是父母的管教都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使人们感到这些留守儿童特别的难以管教,有些父母甚至使用打、骂,都无济于事。

(四)情绪失控且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

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有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没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

(五)与同伴关系不良,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学习,情绪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19.4%的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孤僻,自闭;

41.2%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

也有39.4%的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有些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再加上缺乏与同学及老师有效沟通的技巧,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常常出现打架斗殴事件,个别留守儿童还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六、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的主导功能

首先,结合中西部的资源优势以沿海带动内地的经济发展,通过区域经济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依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

产业基础"

交通条件和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实行统一整合,开放市场,消除区域壁垒,优化配置,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动各区域内各产业的合理协调发展,农村投资建厂、商品交换、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通过利用地缘优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就业难的问题,为农民增收创收,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这不仅有利于拉动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留

守儿童问题。

(二)构建素质教育的完整体系

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许多年,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应试教育依然在许多地方大行其道,尤其是在农村的中小学,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学校这个集体,都对考试成绩极为重视,而且发展成为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是否成功的标准,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多数是将精力集中于成绩较好的群体。

而农村留守儿童相当一部份恰好是学习困难户,一旦在成绩上跟不上来,就无法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评价,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这是很受煎熬的,心理健康出现各种不良的倾向就会在所难免。

因此,学校要改变现有的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观念,要大力倡导素质教育,闪光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要动员老师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多表扬与肯定,少批评与指责,创造机会将他们的优点发挥出来,通过赏识教育,使留守儿童得到合理、正确的评价,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减轻他们的社交焦虑,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不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拖了班级的后腿,而是一个在其他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

这样不恰当的学习焦虑就会减少,反而会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进步。

另外,思想品德教育与理想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塑造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观,避免受到外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加强德育与理想教育尤其重要,因为父母亲榜样力量的欠缺,家庭教育氛围的不足,大量的留守儿童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存在偏差,对于未来世界充满了迷惘,不清楚生活的意义,片面地理解生活,认为“金钱最重要”、“读书无用”、“父母只需要我们读书,而我根本不想读书”、“老师只关心成绩”等等,这些思想会加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如演讲比赛,名人成长轨迹报告,不含考试要求的读书活动指定读书目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的教育,通过岳飞抗金、苏武牧羊等经典故事加强爱国教育等,丰富儿童的思想,帮助他们养成丰富的、系统的认识观。

(三)提升留守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与技能

农村家庭大部分结婚,生育较早,经济基础与就业环境本来就差,当生育以后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去外地务工,以至于孩子从小远离父母的爱,给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补强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定期回家,或者经常在学习的间歇期寒假与暑假接小孩去务工地生活,或在有限的回家时间内,更多的与小孩在一起生活,拉近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距离,让留守儿童在心灵上得到曾经缺失过的慰藉,减少大人之间的消遣娱乐,增加教育小孩的时间,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父母对于自己的重视#父母应与小孩多做情感上的交流,而不能一味的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也不能一味的拿金钱解决问题,转变传统的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更容易与孩子达成心与心的交流。

(四)社会工作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介入

1、小组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交往上的障碍问题可以有效地通过小组工作来改善。

运用成长小组工作模式,通过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鼓励小组成员自我改变,使得他们体验信任和助人的感受,并将观念内化为行为本身。

成长小组的开展使留守儿童在积极的人际互动中体验归属感和自信,促进其自我成长。

2、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其主要目标是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者要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留守儿童社区活动中心,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很少或根本没有相关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所以,社会工作者要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留守儿童在社区中感受到关爱。

结语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青少年健康、积极、乐观的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艳红.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06):

73-74.

[2]贺永超,王庆华,王凤,王秀菊,徐殿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7,(10):

88-90.

[3]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

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

1-6.

[4]曾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04):

130-132.

[5]王妍凤.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学周刊,2017,(11):

204-205.

[6]葛爱荣,田丰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36-38.

[7]杨冬花.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修正策略[J].学周刊,2017,(01):

193-194.

致谢

非常感谢学校这几年来给我的教导和莫大帮助,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

在学校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也慢慢学会了许多专业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

在我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撰写,格式的要求、内容的修改甚至标点符号各方面都给了详细的意见和修改,使我能按时按照学院要求顺利地完成整篇论文。

非常感谢几位专业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