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871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docx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docx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达尔文:

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的不凡过程,从科学家身上领悟出治学与为人的可贵做法。

2、通过本文了解“小说化传记”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进行描写,以凸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3、提高阅读速度及效率,把握课文核心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说化传记”的特点及基本写作方法及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1);

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学习提炼鲜明论点并积累议论文写作论据(重点2);

3、探究能力:

怎样认识达尔文在处理华莱士稿件问题上的所作所为(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传记的另外一个“新品种”--小说化的传记。

什么是小说化的传记呢?

就是用小说的体裁和手法写成的传记,其所表现传主及其生平经历的事实基本是真实的,也常常引用有关传主的各种原始材料,但某些生活细节、人物对话和内心活动的描写,往往又出于作者的想象和虚构。

和一般偏重记述的传记不同,小说化的传记更加注重表现传主的性格、精神和独特的命运,从传主的生平事迹中抽取富于小说情趣的细节,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注重以文学的手段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如欧文.斯通的《达尔文传》,其在史料上所正反功夫并不少,有关达尔文生活轨迹的叙述大都有事实根据,但给人印象更深的是传主的心理活动以及许多人物过往的背景描写,那种现实主义小说逼真的效果,强化了读者对传主性格与精神气质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走进这篇《达尔文传》,希望同学们边阅读边体味“小说化”传记的上述特点。

二、通读课文,梳理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把握核心信息的能力。

教师提示:

本文的标题,给我们快速把握课文核心内容提供了方法:

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也就是说,课文可能是从“兴趣与恒心”这两个方面来表现达尔文对科学的贡献的。

因此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来阅读课文,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效率的。

1、文中能体现达尔文兴趣与勤奋的内容有哪些?

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话加以概括:

(1)1856年5月写正式原稿,探讨物种起源;

(2)1856年7月中旬,连续写了两个月;

(3)几个星期过去,那堆手稿一英寸一英寸地增高;

(4)秋季的几个星期里,继续写作,已堆积了好几百张经过仔细论证的纸页;

(5)10月13日,写完“在家养下的变异”一章和“地理分布”一章;

(6)12月中旬,完成第三章节--论生殖的劣变性;

(7)1857年1月写完第四章--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8)1857年3月3日完成第五章“生存斗争”;

(9)4周后,完成第六章“自然选择”;

(10)花三个月的时间写“杂种状态”一章;

(11)1858年初,开始写“动物的智力和本能”;

(12)3月初,“论本能”一章完成;

(13)4月初,写完大量手稿,差不多2000页。

2、文中能体现达尔文恒心与毅力的内容有哪些?

同样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话加以概括:

(1)风湿病痛的隐隐发作,这使他感到后背僵硬;

(2)工作的强度和紧张度搞得他心力交瘁;

(3)无法控制每天的工作量;

(4)他开始呕吐;

(5)一开始工作,健康就每况愈下;

(6)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7)感到精力衰竭了;

(8)身体不适已不仅是往常的恶心了;

(9)头晕目眩,心悸,肠胃胀气,干呕--为科学付出的代价。

三、就达尔文的上述事例,提炼论点,组织论据,培养写作议论文的思辨能力:

论点一:

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前提(或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前提)。

(达尔文首先是对博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才最终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如果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对科学不感兴趣,那么,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再搜集一些补充论据:

1、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事物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

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被喻为“科学巨人”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从一个苹果成熟落下而引发了联想。

试想一个苹果掉下来是一件怪事吗?

不,它很常见。

谁也没有去注意它,因为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不掉下来难道飞上去吗?

正是牛顿对这个我们不在意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外型的异样产生兴趣。

也许我们会奇怪一阵子,就逐渐淡忘,但达尔文却不罢休,进入更深一层的研究,用了22年时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

推翻了多年以来“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亘古不变的说法。

如果不是兴趣促使他锲而不舍地探讨,也许我们至今仍在信奉着神的创造。

3、人是健忘的,总会丢三落四、忘这忘那,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却像烙上了印,永远铭记于心。

生活中,人会对美丽的风景过目不忘;人会对喜欢的物品清楚了解……这都是兴趣爱好在起着作用。

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当你对它充满兴趣,你就会发现,记住它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论点二:

勤奋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达尔文研究博物学与写作《物种起源》的勤奋,是他取得进化论学说成功的必要条件。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懒惰的人会取得这样的成功。

补充论据

1、关于“勤奋”的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2、关于“勤奋”的事例: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了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

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

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

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了一册书。

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

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个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

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

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论点三:

学习和事业的成功贵在持之以恒。

(达尔文坚持博物学研究长达20年,才取得了发表《物种起源》的成就,因此持之以恒是他取得事业上成功的重要条件。

补充论据:

1、关于“持之以恒”的名人名言: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

-----爱迪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

--司汤达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杨振宁

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贝多芬

2、关于“持之以恒”的事例: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小时候由于农活比较多,不想读书了。

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

“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

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

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

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

“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从此,童第周持之以恒地发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生物学家。

高斯一生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钻研数学,为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次高斯的妻子病了,而这时高斯正坦埋头钻研一个数学问题,有人急匆匆地跑来告诉他,夫人的病越来越重了。

高斯好像没有听到,仍继续工作。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告诉他,夫人的病更厉害了,高斯说:

“我马上就去!

你先去吧!

”说完,他仍旧坐在那里,思考他的数学问题。

人们见他还没有来,就派了一个胆大的人去通知高斯:

“夫人快不行了,如果您不马上去就怕很难见到她生前的最后一面了!

”而高斯却慢腾腾地说:

“叫她等一下”。

高斯研究数学问题总是这样持之以恒,他最反对做事半途而废。

高斯在对一些重要的定理进行证明时,总是找出多种解决、证明的办法,并从中发现最简法和最美妙的证明。

3、含有“持之以恒”精神的经典故事:

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李白遇老媪而知“磨杵成针”的道理、齐白石“化石为泥”的故事(齐白石年轻的时候爱好篆刻。

一天,他去向一位老篆刻家求教。

那位老篆刻家说:

“你挑来一担石头,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些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也就刻好了。

”齐白石果真这样做了,成就了一代金石大家。

论点四:

坚忍不拔的毅力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重要品质。

(达尔文在20年的学术研究中,期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担他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下来,从没因风湿病痛等疾病而中断,才有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

补充论据:

1、名人名言:

胜利属于坚忍不拔的人。

--马克思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它条件。

--贝弗里奇(是素有“福利国家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

--列夫托尔斯泰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爱因斯坦

2、“坚忍不拔”的名人故事:

南朝的祖冲之:

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做了无数次失败的实验,总共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最终才确定用钨丝来做灯丝,提高了电灯的使用寿命。

法国作家小仲马,不靠其父之名气,决定用自己的实力取得一番成就,他一次次地往报社寄稿,却都被报社退了回来,但他没有因此而失望,仍继续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著成了成名之作《茶花女》。

四、作业:

任选上述一个论点,写一篇议论短文。

第二课时

一、认识“小说化传记”的特点:

1、这是一篇“小说化的传记”,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作者发挥想象,丰富了很多细节,使得达尔文的形象更加饱满,文中哪些地方明显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和推测?

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做是否损害历史人物的真实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归纳如下:

P101达尔又邀请海军少将罗伯特菲茨罗伊和他的妻子到“达温宅邸”做客,就“人类的产生”问题各持己见,作者将两人当时的对话、神情、心理极为细致地描绘了出来,可以说这些都是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像来描写的;

P107-110在达尔文得知华莱斯得出了与自己几乎一样的结论后,他的内心感受,他和赖尔、胡克商谈处理这-一事情的过程,他们的对话、举止,这些也都加入了作者的想像,这些课文中随处可见的似乎亲眼所见的人、事,不仅不会有损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反而会增加一种真实感,而且还会让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达尔文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科学的无比崇敬。

2、这篇“小说化的传记”的另外一个小说化手法的表现就是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