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815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转动时,若进行一些科学实验,下面一些实验仪器:

①弹簧测力计;②刻度尺;③秒表;④重垂线.能完全正常使用的一组为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2.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名搬运工人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甲、F乙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甲>F乙

B.F甲

C.F甲>F乙

D.F甲=F乙

3.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定滑轮不仅能改变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使用滑轮组不仅省力而且省功

C.做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快

4.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攀上、攀下进行爬杆比赛,假设攀爬过程中人做匀速运动,他上攀和下攀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那么它们的关系是()

A.F1向上,F2向下,F1=F2

B.F1向下,F2向上,F1>F2

C.F1向上,F2向上,F1=F2

D.F1向上,F2向下,F1>F2

5.建筑工人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4m,所用的时间为5s,所施加的拉力大小为150N,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重力的0.4倍,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240N

B.工人拉力所做的总功为1800J

C.工人做的有用功的功率为192W

D.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6.足球已被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必修内容.下列与足球有关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A.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

B.使弹起的足球落回地面的力

C.头球攻门时头对球的顶力

D.踢足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

7.在足球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飞行过程中,足球不受力的作用

C.下落过程中,足球的惯性变大

D.头顶足球时头会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下列实验中,都采用了多次测量,其目的相同的是

①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需在不同的电路状态下多次测量

②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需在不同的电压下进行多次测量

③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需改变力或力臂进行多次测量

④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时,需改变拉力方向进行多次测量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9.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C.弹簧测力计在测量时,可以竖直拉,也可以倾斜着拉

D.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拉力越大

1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为定值电阻.开关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向移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二、填空题

11.直升飞机顶部螺旋桨旋转时向下推动空气,使直升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说明______。

当飞机悬停在空中时,直升飞机所受的升力和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其中升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12.如图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________ ,它的量程是________ N,弹簧原长________ cm,当拉力是6N时,弹簧的长度是________ cm.

13.空中抛出的石块最终落回地面,这是由于石块受到________作用的缘故.

14.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回落回地面,这是由于毽子受到了_______作用的缘故,这个里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的。

15.如图,修正带中涂改带的长度是30____,使用时,它将错误处覆盖成白色,此处能____各种色光(反射/吸收),请再列举一种修改此类错误的器材,如____,它运用的物理知识是____.

16.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甲、乙两同学的重力之比是5:

4,这两学生质量之比是_____。

17.2018年5月13日清晨,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离港海试,向作战舰艇迈出关键一步。

当舰载机在甲板上着陆时,由于_____会继续向前滑行,需要借助阻拦索的拉力才能尽快停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

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_____防治噪声。

18.下列设备中使用了简单机械,请填入所用简单机械名称,起重机钢索下面吊钩上的铁轮是________,旗杆顶端的是___________,自行车的正轮和后轮是___________

19.图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测量前应该按______方向进行零点校正,图中所用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__牛,最小分度值为______牛,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

20.如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三、实验题

21.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使钢片受力而发生如图甲、乙、丙、丁的4种形变。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3)在图甲与图丙的实验中,控制________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叫作________。

22.小梦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_______。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3)请将小梦设计的记录表格中未填写的测量项目补充完整。

_______

(4)比较1和2两次实验可知: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

(5)依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是直接提升物体所用力的一半,但分析第3、4两次实验数据却不符合这样的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3.某同学拉着物体沿着光滑的斜面匀速向上滑动时,探究与斜面平行的拉力F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当斜面的倾角为、物体的重力为G1时,拉力的大小为F1,如图(a)所示;物体的重力为G2时(G2>G1),拉力的大小为F2,且F2>F1,如图(b)所示;调整斜面的倾斜角度为,拉力的大小为F3,且F3>F1,如图(c)所示。

(1)分析比较图(a)与(b),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物体沿着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滑动时,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a)与(c),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物体沿着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滑动时,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4.2010年底,创下多项济宁第一的太白东路洸府河大桥即将竣工通行,大桥主桥长960m,全桥永久用钢达创纪录的4.6×104t。

 求:

(1)大桥永久用钢受到的重力为多大?

(取g=10N/kg)

(2)如果从桥上人行通道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s?

25.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0.5m,工人所用的拉力F为600N,(不计摩擦与绳重)

(1)人的拉力做的功为多少J?

(2)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3)若用此滑轮组提升重为1500N的物体,绳上拉力是多少N?

五、作图题

26.如图所示,一个重为300N的木箱在斜面上静止.请作出木箱受到的重力和木箱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_____)

27.()如左图是简易起重机,是吊臂,它是一个杠杆,可以绕点上下转动,地面上的卷扬机拉动绳子将重物提起.请在左图中画出杠杆的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右图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实验题

1、

2、

3、

四、计算题

1、

2、

五、作图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