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四单元 2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7997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四单元 2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四单元 2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四单元 2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四单元 2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四单元 2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四单元 2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四单元 2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四单元 2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四单元 2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人格卑鄙的人。

不然。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不是这样的。

连词,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

季路问事鬼神

两个词,鬼,指死去的祖先;

神,指自然界天地山川等的主宰。

鬼怪和神灵。

六、特殊句式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介词结构后置句

子服景伯以告 省略句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 判断句

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判断句

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点拨] 孔子这里讲的“事人”,指事奉君父。

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君父死后也就谈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们能够忠君孝父。

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

这一章为他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做了注脚。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一章节与孔子的观点有何联系?

[点拨]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

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

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从这句话来看,“敬”与“恭”有何不同?

[点拨] “敬”意为做事严肃谨慎,认认真真,不马虎了事,有责任感。

只有这样,与人相处才有“信”可言,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

这是交友乃至做人的基础。

而“恭”意为对人恭敬谦让,以礼相待。

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到生活之中,便是希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待,平等相处,天下之人亲同一家,情同手足。

同时孔子又主张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所以在他的言论中,常常可以找到引导他的弟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例子,最终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天下大同的宏愿。

面对“命运”,孔子真的相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吗?

[点拨] 在孔子看来,个人的生死祸福属于命的范围,人力无法改变。

但孔子并没有因此而走向消极。

他继承了春秋子产等人的“天道远,人道迩”的观念,在神秘的天命和现实之间他更加关注现世;

在现世与来世之间,他更关注现世。

他认为个人应该有尊严地生活,这是人力可以选择的。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奋斗在于自己,只要努力了,也就无怨无悔,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罕言“性与天道”,说明他关注的重点在哪里?

这种观念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点拨] 说明孔子关注的重点在现实,在国家民生,实现他的“礼”、“德”、“仁”的理想。

这种观念影响后世的儒家,文人重视、关心现实、国家、百姓,例如中国古代诗人、诗歌,就是如此;

也影响了后世文人少理想、幻想色彩,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不多,即使有,也很重视民生实际(如李白)。

我国古代少神话传说,也与此有关。

古代“小说”被认为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类的东西,因此“小说”便成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消遣性读物。

清代袁枚的笔记小说集就取名《子不语》,是孔子所不说的东西(“子不语怪、力、乱、神”)。

根据你对本课话题的理解,另找一些章节进行赏评,体会孔子的观点和思想。

[各抒己见]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一章可以看出,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强力、叛乱、鬼神,如他所说“敬鬼神而远之”等。

但也不是绝对的。

他偶尔谈及这些问题时,都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环境的。

♣“樊迟问知”这一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

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

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

“敬鬼神而远之。

”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

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

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

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

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

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

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

有人说:

“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

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

”孔子听了说:

“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勤学好问”“谦虚”“绝知此事要躬行”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

一、基础知识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务民之义(义务)

仁者先难而后获(付出努力)

B.吾不与祭(同意)

慎终,追远(死亡)

C.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文献典籍)

畏天命,畏大人(有地位的人)

D.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进谗言)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肆无忌惮,无所畏惧)

解析:

选C。

A.义:

宜,应该遵循的礼法;

B.与:

参加;

D.肆:

杀人后陈尸示众。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A.敬鬼神而远之

B.仁者先难而后获

C.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D.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A.连词,表转折,但;

B.连词,表顺承,然后,接着;

C.连词,表因果,因而,与例句相同;

D.连词,表递进,并且。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A.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B.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C.对于;

A.向;

B.向;

D.从。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A.子服景伯以告

B.洞庭君安在哉

C.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D.而亦何常师之有

例句与C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A项为省略句,B、D两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知生,焉知死——什么时候出生还不知道,又怎能知道什么时候死?

B.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仁人先付出艰辛的努力而后有所收获,这就可以说是具备仁了。

C.吾不与祭,如不祭——我不亲身参加祭祀,祭了就好像没有祭祀一样。

D.公伯寮其如命何——公伯寮能把命运怎么样呢!

选A。

A项,应翻译为“活着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又怎么能明白死呢?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

“敢问死。

”曰:

“未知生,焉知死?

”(11.12)

子不语怪、力、乱、神。

(7.21)

樊迟问知。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吾不与祭,如不祭。

”(3.12)

”(1.9)

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13)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能事人 事:

______________

(2)焉能事鬼焉:

____________

(3)樊迟问知知:

(4)务民之义务:

答案:

(1)事奉 

(2)疑问副词,怎么 (3)通“智”,聪明

(4)从事,致力于

翻译上面文中画线的语句。

(1)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译文:

                                    

(2)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致力于百姓之所宜,严肃地对待鬼神但远离他们,这就可以说是聪明了。

(2)谨慎地对待丧礼,恭敬地追思远代的祖先,百姓的道德就能趋于仁厚了。

从文中看,孔子怎样看待鬼神和生死的?

答:

文中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而是强调在生前要好好活,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书如皋二烈士事

朱柏庐

如皋顾子仲光言:

同邑有二烈士,其一缪君鼎台,死于乙酉者也;

其一许君元博,又逾年而死者也。

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

清兵南下,鼎台纠召乡勇御之,身先徒旅,每战辄殪其劲将。

清兵日益众,势不敌,始为所擒,以见大帅。

大帅重其勇,欲降之,谓曰:

“子今为我一家人,共定天下,公侯可立致矣。

”鼎台痛斥骂,大帅复不忍杀,令人多方诱谕,至于下拜,终不屈。

身遍被絷缚,鼎台奋力一决,缚皆寸断,夺刀犹杀数人。

大帅怒甚,命磔之。

鼎台骂不已,抉其舌,而以他物塞口,犹瞋目哑哑若骂至死。

元博好义,少力学,顾不得为诸生。

南都既陷,矢志必死,以父在,授经于同里家,入束脩为养。

从父命,不得已剃发;

而以“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字,分刺于左右臂,人亦莫之知也。

有主家婿窥先生浴而见之,婿素不得于其妇母,欲挟持元博,以邀妇母金钱。

不得,值县隶至,语之。

元博不能隐,遂谓县隶曰:

“吾所以未死者,六旬老父在也;

而吾之为此,固欲死也。

若竟持吾赴告县官,杀我耳。

”遂至县。

县送之宪府。

宪府某,故明之大吏也,颇以温言劝慰。

元博抗声不屈,又廷辱宪府。

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

后并逮其父鞫,父见宪府跪,元博亦跪,谓曰:

“今日之跪,跪吾父也,岂跪若耶?

”宪府又大愧沮。

有顷,两行刑者突入狱,元博迎谓曰:

“吾正待汝!

”举止颜色无少改。

乃南向拜君,北向拜父,一笑而就刑。

后其父得释,以寿终。

妻某氏,当入京配军。

将行,解卒忽念曰:

“许君不爱其身,以为千秋烈士。

吾又何爱一妻,而不以全烈士身后事耶?

”遂以其妻代解,而令某氏匿不出。

及至京师,有廉知其事者异之,捐金以赎解卒妻。

解卒竟与妻俱归,弗之配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人多方诱谕  谕:

晓喻

B.元博抗声不屈抗声:

高声

C.举止颜色无少改颜色:

脸色

D.解卒竟与妻俱归竟:

竟然

选D。

竟:

最终。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二烈士“忠”的一组是(  )

①身先徒旅,每战辄殪其劲将

②令人多方诱谕,至于下拜

③犹瞋目哑哑若骂至死

④而吾之为此,固欲死也

⑤父见宪府跪,元博亦跪

⑥乃南向拜君,北向拜父,一笑而就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④⑤⑥D.③④⑥

②指大帅劝降;

⑤指许元博孝顺父亲。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缪鼎台是一位壮士,清兵南下时,他组织乡勇御敌,被缚后严辞拒降,不屈而死。

B.许元博是一位文人,南京失陷后,矢志以死,但因为父亲的反对,不得已剃发以偷生。

C.本文略写缪鼎台,突出其忠勇;

详写许元博,突出其忠孝两全的士人形象。

D.文末写解卒以自己的妻子代替许元博的妻子“入京配军”,突出了许元博的志节义行。

选B。

B项中许元博为了孝顺父亲而偷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

(2)不得,值县隶至,语之。

(3)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

(1)缪鼎台居住在偏僻的乡野,凭着勇敢闻名,世间却没有谁重用他。

(2)(主家婿)不能办到,恰逢县衙中的役隶到了,(主家婿)告诉了他(许元博的情况)。

(3)巡抚反而退步责备县令,因为县令造成了这个案件。

如皋顾仲光说:

同乡中有两个烈士,一位叫缪鼎台,是死于乙酉年间的人;

另一位叫许元博,是又过了一年而死的人。

缪鼎台居住在偏僻的乡野,凭着勇敢闻名,世间却没有谁重用他。

清兵南下,缪鼎台纠集征召乡勇抵御清兵,身先众人,每次战斗总是杀死清军的悍将。

清兵一天天增多,势力不能抵敌,才被(清兵)擒获,(被送去)见大帅。

大帅看重他的勇敢,想要使他投降,对他说:

“你现在是我一家人,(我们)共同平定天下,公侯(这样的爵位)可以立刻获得。

”缪鼎台痛切地责骂,大帅还不忍心杀害,令人多方诱导晓喻,甚至(向他)下拜,(缪鼎台)始终不屈服。

身体全被捆绑,缪鼎台奋力一挣,绑绳都断成许多小段,夺下刀还杀死几个人。

大帅很恼怒,下令将他肢体分裂。

缪鼎台痛骂不已,(行刑的人)挖出他的舌头,而用其他的东西塞住嘴巴,(他)仍然睁大眼睛发出“哑哑”的声音,像在骂人,一直到死去。

许元博好义,年少的时候努力学习,只是不能够成为诸生。

南京陷落以后,发誓立志一定(为国而)死,(但)因为父亲在世,(只好)在同乡家中教授经书,收入酬金供养父亲。

(他)听从父命,不得已剃去(前半部分)头发,然而用“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字,分别刺在左右两臂上,人们不知道这些。

他执教的那户人家的女婿偷看先生洗澡而见到了这些字,这户人家的女婿一向和他的丈母有矛盾,想要挟持许元博,来敲诈丈母的金钱。

(主家婿)不能办到,恰逢县衙中的役隶到了,(主家婿)告诉了他(许元博的情况)。

许元博不能隐瞒,就对衙役说:

“我之所以没有死,是因为六旬老父在世;

而我做这些事,本来就想要去死。

你终于押着我去禀告县官了,杀了我罢了。

”于是到了县衙。

县官把他送到巡抚那里。

巡抚某某人,是前明的大官,很是以温和的言语来劝慰他。

许元博高声(喊叫)不屈服,又当庭辱骂巡抚。

巡抚反而退步责备县令,因为县令造成了这个案件。

后来一并逮捕了他的父亲审问,他的父亲见到巡抚下跪,许元博也下跪,对(巡抚)说:

“今天下跪,是跪我的父亲,难道是跪你吗?

”巡抚又很惭愧沮丧。

不久,两个行刑的人急速地冲入狱中,许元博迎上去对他们说:

“我正等你们!

”举止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就面向南拜别君主,面向北拜别父亲,笑了一笑而接受刑罚。

后来他的父亲得到释放,享尽天年死去。

他的妻子某氏,应当入京发配从军。

将要前行,押解的兵卒忽然想到:

“许君不爱惜他自己,而成为名传千秋的烈士。

我又为什么爱惜一个妻子,而不拿(她)成全烈士身后的事呢?

”于是以他的妻子代替解送,而让某氏藏匿不出来。

等到了京城,有察知这件事情的人认为这是奇事,捐献钱财来赎出押解的兵卒的妻子。

押解的兵卒最终与妻子一起回来,没有把她发配从军。

三、语言表达

情到深处泪先流。

泪“发乎中而见于外”,是人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

请选择柳永的《雨霖铃》、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登岳阳楼》中人物的“泪”,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

要求:

①与例句句式相同或相近,构成排比。

②任选其中两篇。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是痴情女子的思念之泪。

登上高处,不见心上人,泪水刻画出痴情纯真的少女形象;

                           ;

                                    。

(示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知心爱人的离别之泪。

离别之际,两情缱绻,泪水刻画出难舍难分的离人形象。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是爱国志士的悲愤之泪。

凭倚窗轩,山河残破,泪水刻画出忧国忧民的文人形象。

四、高考突破

(一)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论语》选段】

【名家评点】

朱子曰:

“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

此必因樊迟之失而告之。

程子曰:

“人多信鬼神,惑也。

而不信者又不能敬。

能敬能远,可谓知矣。

”又曰:

“先难,克己也。

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

吕氏曰:

“当务之急,不求所难知;

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请联系名家评点,说说以上内容体现了孔子对鬼神怎样的态度。

孔子是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的态度相一致。

鬼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可以代指一切我们无法确认和理解的东西,对于这样的东西不是去简单地否定或赞同,存而不论,有时是非常可取的务实态度。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务实传统,重现世轻来世,重实践轻空谈。

(二)阅读下面与《论语》有关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论语》中写道,曾子曰:

如果能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感激久远的祖先,老百姓的道德观念就会日趋敦厚。

“慎终,追远”不但是儒家提倡的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最深厚的宗教崇拜是祖先崇拜。

用现代词汇来说,也就是说儒家思想通过“慎终,追远”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

《圣经》的作者在“创世纪”第5篇中,停止了前面的神话故事的叙述,单独介绍了“亚当的后代”。

从这一点来看,古代犹太人与古代中国人有着类似的祖先崇拜传统,才会将祖先的名字逐一写进宗教的典籍中,就像中国的许多大家族都有家谱一样。

对于祖先崇拜,你是怎么看待的?

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不超过150字)

慎终,追远,可以敦亲睦族,祭祀怀念等,无非就是借此对先人延伸一下孝道,回忆一下功德,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有一定意义。

但是,一味地强调祖先崇拜,甚至把现实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上面,是不足取的。

同时,我们亟待寻找出更加文明、便捷的祭奠载体和方式。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1:

《论语》中有这样一则: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夫子自道也。

材料2:

《礼记·

中庸》也说: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举出实例评价孔子其人。

(示例)孔子是一位仁者,他能“近取譬”,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在马厩焚毁之后,“问人不问马”,懂得“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在学生伯牛生病时,能自牖执其手,表露出对学生的关爱,在爱生颜渊死后嚎啕大哭,甚至在别人办丧事时“未尝饱也”,这都是他仁爱的体现。

他深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为终身志向。

(如有其他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7.季路问事鬼神。

18.曾子曰:

19.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走近孔子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

“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

”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

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

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恢弘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成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

那里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块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

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不知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景。

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

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夺的一块招牌。

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

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俩而已。

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

“大成殿”三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

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墙,黄色的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

特别显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